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錢永健攜夫人慶功:可能繼承了科學家的「基因」[組圖]

[複製鏈接]

6224

主題

1萬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3073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瘋瘋顛顛 發表於 2008-10-10 04:0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http://chinanews.sina.com/news/2008/1009/03592985175.html
http://chinanews.sina.com 2008年10月09日 03:59 解放網-新聞晚報



諾貝爾獎得主、華裔科學家錢永健攜夫人出席慶祝會




錢永健和太太。


  瑞典皇家科學院8日宣佈,包括錢學森堂侄、美籍華裔科學家錢永健在內的3名科學家獲得2008年度諾貝爾化學獎。幫助他們獲獎的是綠色螢光蛋白。這種蛋白為生物與醫學實驗帶來革命,它發出的螢光像一盞明燈,幫助研究人員照亮生命體在分子層面和細胞層面的諸多反應。

  錢永健獲獎之後,在自己任教的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聖迭戈分校舉行了一個電話記者會,並接受了本報記者的採訪。

  感謝水母提供綠色螢光蛋白

  在諾貝爾獎公佈之前,本報記者就試圖聯繫採訪本屆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熱門人選錢永健,但加利福尼亞大學聖迭戈分校表示,由於近來採訪要求激增,校方考慮在諾貝爾獎結果公佈之後安排媒體採訪。

  北京時間8日18時左右,瑞典皇家科學院宣佈了獲獎名單,錢永健的名字赫然在列。 19時37分,記者收到了加利福尼亞大學聖迭戈分校發來的電子郵件,告知錢永健將以電話會議的形式在當地時間8日上午8時30分 (北京時間8日23點30分)接受全球媒體的採訪。

  電話採訪開始後,錢永健首先感謝了和他一起分享今年諾貝爾化學獎的美國生物學家馬丁‧沙爾菲和日本有機化學家兼海洋生物學家下村修。下村於1962年從生活在美國西海岸近海的一種水母身上首先分離出了綠色螢光蛋白,錢永健說:「他的工作使得一切成為可能」。

  錢永健對他實驗室內的工作人員也表示了感謝,「我一個人無法完成這些工作。 」「我還要感謝瑞典皇家科學院給予我這個榮譽,其實今天的我不會比昨天的我聰明多少。」

  在此前舉行的一個發佈會上,錢永健還感謝了提供綠色螢光蛋白的水母,「它們擁有綠色螢光蛋白已有數百萬年,但卻沒有人發現,讓我們向水母致敬! 」

  繼承了科學家「基因」

  在獲得諾貝爾獎之前,錢永健這個名字對普通中國人來說,可能最讓人印象深刻的「頭銜」是中國導彈之父錢學森的堂侄。

  事實上,錢永健的家族可謂是「科學家之家」,錢家的家譜,似乎就是一本工程師的花名冊。錢永健的父親是機械工程師,舅舅是麻省理工學院的工程學教授。錢永健的哥哥錢永佑是神經生物學家,曾任斯坦福大學生理系主任。

  在記者會上,本報記者向錢永健詢問,究竟是什麼樣的家庭影響使得錢氏一家出現了如此多的著名科學家。錢永健笑答:「我想,你也會從你的父母身上繼承一點東西的吧,我可能就是繼承了這種科學家的『基因』。 」

  妻子第一個分享獲獎喜悅

  在諾貝爾獎公佈之前就有機構預測錢永健將會是化學獎的有力爭奪者,因此,錢永健說,他的獲獎「既驚喜,又不那麼驚喜」。

  「我知道網上有一些傳言,」錢永健說,「我不能說謊說我對此沒有動過心,但我不知道瑞典皇家科學院是不是會在今年把獎頒給這個項目,或者,他們可以把獎頒給其他很多從事相同工作的人。所以,也不一定是我拿獎。 」

  瑞典皇家科學院公佈化學獎獲獎名單之時,錢永健居住的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天還未亮,祝賀獲獎的電話將他吵醒。而第一個與錢永健分享獲獎喜悅的,正是他身邊的妻子。

  錢永健說,有不少科學家都對綠色螢光蛋白的研究作出過重大貢獻,他們原本也應與獲獎的3人一道分享榮譽,「我知道一個獎項只能同時給3個人,評審委員會決定誰得獎一定十分艱難」。

  地時間10月8日下午,美國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醫學院和藥理學系,為剛剛榮獲諾貝爾化學獎的華裔科學家錢永健舉行慶祝會。錢永健和夫人溫迪,以及他的同事、學生等近百人出席。中新社發 張煒 攝

  「科學比課本上的更有趣」

  錢永健1952年出生於美國紐約,由於兒時患有哮喘,他不得不儘量避免室外運動。他經常花上數小時在地下實驗室中做化學實驗。在昨天的記者會上,錢永健也談到了兒時的經歷,他說,實驗所產生的鮮艷色彩讓他著迷。

  16歲那年,錢永健在美國全國性獎項「西屋科學人才選拔賽」中獲一等獎。這項比賽現名「英特爾科學人才選拔賽」,是美國曆史最久、最具聲望的科學競賽,參賽者以高中生為主,又稱「少年諾貝爾獎」。

  錢永健以獲得全國榮譽獎學金的驕人成績進入哈佛大學主修化學和物理。但是,這位化學天才少年,卻對傳統的化學感到忍無可忍,十分失望。有記者質疑錢永健,為什麼不喜歡學校的課程,卻能成為諾貝爾獎得主,對此,錢永健回答說:「學校裡有很多課程,我不喜歡高中的課,但幸運的是,我知道科學比課本上所教的更有趣,尤其是對於上世紀60年代的教學方式而言。 」

  錢永健後來終於發現,神經生物學十分有趣和引人入勝。

  他的成果可以讓孩子感興趣

  在今年獲得化學獎的3人中,錢永健走出的可以說是綠色螢光蛋白開發歷程的「最後一步」,在下村與沙爾菲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搞清楚了綠色螢光蛋白特性。他改造綠色螢光蛋白,通過改變其氨基酸排序,造出能吸收、發出不同顏色光的螢光蛋白,其中包括藍色、青色和黃色,並讓它們發光更久、更強烈。

  由於綠色螢光蛋白用紫外線一照就發出鮮艷綠光,研究人員將綠色螢光蛋白基因插入動物、細菌或其他細胞的遺傳信息之中,讓其隨著這些需要跟蹤的細胞複製,可「照亮」不斷長大的癌症腫瘤、觀察有害細菌的生長。綠色螢光蛋白就彷彿是伊戰中跟隨軍做「嵌入」式報導的記者,讓旁觀生物學反應的研究人員像在電視旁追蹤戰爭進程的觀眾一般,通過「現場直播」瞭解進展。

  錢永健對自己的成果評價說:「綠色螢光蛋白讓生物學反應在視覺上更直觀,不僅可以應用於科學研究,還可以讓孩子們感到有興趣,他們甚至可以自己進行原本要在實驗室內完成的工作。 」

  錢永健說,他的獲獎「表明了基礎研究的重要性」。根據統計,在1992年以前,關於綠色螢光蛋白的科研文章寥寥無幾,但僅去年,與綠色螢光蛋白或螢光蛋白相關的科研文章達到12000篇。

  下一步想要挑戰癌症治療

  獲得諾貝爾獎之後,錢永健說,他接下來還是會繼續自己的科研工作,「還有無窮無盡的工作要做,我這些天的任務就是坐在電腦前回覆電子郵件、完成各種報告。 」

  談到將來目標,錢永健表露出自己希望為攻克癌症貢獻力量的願望。他的父親和博士導師就是因為得癌而死。 「我爸爸得了胰腺癌,診斷出來6個月後,他就離開了我們。 」

  錢永健不久前瞄準癌症成像和治療,與同事研製出U形縮氨酸,用於承載成像分子或化療藥物。

  「我一直想在臨床方面做一些與我事業相關的事,」錢永健說,「如果可能的話,癌症就是終極挑戰。 」

  或許能夠激勵中國年輕人

  在錢永健之前,曾經獲得過諾貝爾化學獎的華裔科學家還有李遠哲,李遠哲獲獎是在1986年。

  時隔22年,華裔科學家再奪諾貝爾獎,錢永健向記者表示,他的獲獎會令華人感到驕傲和自豪,「或許能激勵更多中國年輕人投身於科研事業,也會激勵來自其它各個國家的年輕科學家」。

  生長在美國的錢永健似乎已經不太會說中文了,在記者會上,他告訴一位中國記者,他能寫下自己的中文名字,「但我不知道怎麼說出來」。

  除了錢永健之外,今年諾貝爾化學獎的得主還有日本科學家下村修和美國科學家馬丁‧沙爾菲,他們因在發現和研究綠色螢光蛋白方面做出貢獻而分享今年的諾貝爾化學獎。

  現年80歲的下村修出生於日本京都府,1960年獲得名古屋大學理學博士學位後赴美,先後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波士頓大學和伍茲霍爾海洋生物實驗所工作。他1962年從一種水母中發現了螢光蛋白,被譽為生物發光研究第一人。

  馬丁‧沙爾菲現年61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生物學教授,他獲獎的主要貢獻在於向人們展示了綠色螢光蛋白作為發光的遺傳標籤的作用,這一技術被廣泛運用於生理學和醫學等領域。諾貝爾獎評審委員會說,這種蛋白已經成為同時代生物科學研究最重要的工具之一。 (本文來源:解放網-新聞晚報)
世人皆醉我獨醒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9-1 14:0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