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一位非基督徒對聖經的認識

[複製鏈接]

139

主題

6876

帖子

5796

積分

三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579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ruthrose 發表於 2008-10-9 23:5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門外看《聖經》在人類歷史上的作用 胡渙
本文由倍可親網友[ ruthrose ] 於 2008-10-9 09:21 上貼
原文網址: http://club.backchina.com/main/viewthread.php?tid=713710
人生的意義是什麼?對於從來沒想過或認為不值得追究這類問題的人,讀到這裡就可以打住了。對於剩下的人,蘇格拉底的名言是個很好的回答:「未經省察的人生不值得活」。動物只能憑本能而行動:見到比自己弱小的就撲上去,見到比自己強大的就逃跑。但文明人可以做出超越動物本能的事:見到弱小的會同情、愛護,見到強敵可以沉著應對。對本能的超越就是人與動物最本質的區別,而只有不斷的省察自己才能讓自己不斷超越動物本能,讓人生變得值得活。

可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人很容易看到別人的問題,而省察自己是件很難的事。首先難在怎麼知道自己好在哪裡、差在哪裡?用什麼作為標準?中國曆朝歷代讀書人的最高標準孔孟之道雖然算得上傑出,可惜不能脫出等級制度的窠臼,以至於後世的中國知識分子離孔孟之精華越來越遠,而越來越退化為權勢的幫閑和幫凶。而不懂孔孟倫理體系的普通老百姓就更無任何省察標準可言,所知唯有趨利避害、諂強凌弱的動物本能,把自己最有價值的財產 — 靈魂 — 棄之如敝屣。這從文革時期中國大眾的醜態中看得再清楚不過了。

自省之難,其次難在人的心理惰性。就算有省察的標準擺在眼前,又有多少人肯屈尊移步改變自己呢?固然歷朝歷代都有一些奉行很高原則的仁人志士,固然宋有文天祥,清有譚嗣同,當代有林昭、遇羅克,但他們在民眾中的比例少得何其可憐,偌大中國的脊樑何其單薄!

如果把人的全部經歷與學識比作金字塔,那麼人的最基本準則或「靈魂」就是塔最下面一層的基石。孔子所說「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中的「道」是人生的基石,而「藝」則是建築於其上的知識、技巧性內容,如歷史、文化、藝術等。如果再把人生比作一首交響曲,那麼「藝」就是旋律,「道」則是低音。低音雖然不如旋律引人注意,但沒有低音或與低音不和諧的旋律卻折損了一大半的美感。人學「藝」很容易,因為「藝」只是給自己添枝加葉。學「道」很難,因為要改變自己有生以來安身立命的基石。而在這個最深層次上的省察,卻才是真正的省察。

而《聖經》在歷史上的作用就是為人類省察自己的靈魂提供了一個至高的標準,給金字塔提供了一塊至為堅固的基石。美國兩位國父傑弗遜和富蘭克林都認為,耶穌的教誨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完美的倫理體系。我對此言深有同感,覺得《聖經》中所述的幾個基本原則極為深刻(引號之內為《聖經》原文):

一.人是罪性深重的。

「你們要進窄門。因為引到滅亡,那門是寬的,路是大的,進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門是窄的,路是小的,找著的人也少。」(馬太福音第7章)

二.由於人的罪性,人無權論斷別人。

「你們不要論斷人,免得你們被論斷。因為你們怎樣論斷人,也必怎樣被論斷。你們用什麼量器量給人,也必用什麼量器量給你們。為什麼看見你弟兄眼中有刺,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馬太福音第7章)

「文士和法利賽人,帶著一個行淫時被拿的婦人來,叫他站在當中。就對耶穌說,夫子,這婦人是正行淫之時被拿的。摩西在律法上吩咐我們,把這樣的婦人用石頭打死。你說該把她怎麼樣呢?他們說這話,乃試探耶穌,要得著告他的把柄。耶穌卻彎著腰用指頭在地上畫字。他們還是不住地問他,耶穌就直起腰來,對他們說,你們中間誰是沒有罪的,誰就可以先拿石頭打她。於是又彎著腰用指頭在地上畫字。他們聽見這話,就從老到少一個一個地都出去了。」(約翰福音第8章)

三.人是可以變得高尚的,而愛與寬恕是使自己變得高尚、也使別人變得高尚的根本途徑。

「你們聽見有話說,當愛你的鄰舍,恨你的仇敵。只是我告訴你們,要愛你們的仇敵。為那逼迫你們的禱告。這樣,就可以作你們天父的兒子。因為他叫日頭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給義人,也給不義的人。你們若單愛那愛你們的人。有什麼賞賜呢?就是稅吏不也是這樣行嗎?你們若單請你弟兄的安,比人有什麼長處呢?就是外邦人不也是這樣行嗎?所以你們要完全,象你們的天父完全一樣。」(馬太福音第5章)

「我若能說萬人的方言,並天使的話語卻沒有愛,我就成了鳴的鑼,響的鈸一般。我若有先知講道之能,也明白各樣的奧秘,各樣的知識。而且有全備的信,叫我能夠移山,卻沒有愛,我就算不得什麼。我若將所有的周濟窮人,又舍己身叫人焚燒,卻沒有愛,仍然與我無益。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愛是永不止息。」(歌林多前書第13章)

四.人有自由意志,可以選擇與高尚或與魔鬼為伍。因此人不能釋卻自己的責任而指望神解決自己的所有問題。

「凡稱呼我主阿,主阿的人,不能都進天國。惟獨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進去。當那日必有許多人對我說,主阿,主阿,我們不是奉你的名傳道,奉你的名趕鬼,奉你的名行許多異能嗎?我就明明地告訴他們說,我從來不認識你們,你們這些作惡的人,離開我去吧。」(馬太福音第7章)

耶穌有深刻的理論,而與言論同樣重要、甚至更為重要的是行動。耶穌的傳教、治病救人以及受難的生平與其言論完美地契合,使讀者無法不為之動容。如果說世界上曾經有人成功實現了老子「以天下之至柔,克天下之至剛」的宏願,那這個人只能是耶穌。

耶穌作為人的一面是無可挑剔的,而他作為神的一面則歷來有爭論。本文不對此加以討論,而只想指出一點:神的概念對基督教之火所過之處民眾的影響範圍之廣和改變之深是毫無疑義的。尼采說:「人必須以雷霆和天火對怠惰而昏睡的心靈說話。美之聲音,太輕柔地說話:那只是訴之於最清醒的靈魂。」神的概念為人與生俱來的心理懶惰提供了一個最好的治療方法。神的無處不在讓普通人不必參透這倫理體系的所有精微之處就能走上自省之路,讓他們的道德水準和實際能力達到光靠他們自己的力量無論如何也達不到的高度。我相信,如果耶穌的教誨不是宗教而僅僅是個理論體系,它絕對不可能深入到西方社會的每個角落,達到每個人的心靈最深處。

從社會的角度來看,對神的信仰與人都是罪人的概念確立了人人平等的理念。人只需要順服於神,即順服於最高倫理道德準則,而不必順服於任何別人。人為原則而生活,對別人有愛、有寬恕,但沒有臣服,這正是現代文明社會的基本理念。從靈魂的角度來看,耶穌的教誨與對神的信仰的完美結合給普通人一個至善至美而又觸手可及的標準,讓人察覺到自己的渺小,喚起對更高境界的追求。戰神拿破崙兵敗被囚聖赫勒拿島時曾說過這樣一番話:

「亞歷山大、凱撒、查理曼和我都曾建立過疆土遼闊的帝國,但我們這些天才傑作靠的是什麼呢?是武力。而耶穌只憑一己之力,用愛建立了他的王國。就在此時此刻,就有成千上萬的人願為他而死。我自認為還是懂點人的本性的。大家都是人,我也是人。但沒有人能像耶穌那樣。他不只是一個人。……一千八百年以來,他對人提出了一個要求,而沒有人能夠做到。他索要的東西,哲學家在他的朋友那裡找不到,父親在他的兒子那裡找不到,新娘在她的丈夫那裡找不到,男人在他的兄弟那裡也找不到。他要的是人的心,他要人把全部的心都給他。……所有真心信仰他的,都體會到了那巨大的、超自然的愛。這現象不是人的創造力能達到的。時間,這偉大的消滅者,根本無法撲滅這聖火、減弱這火勢、或遏止它的燎原之態。這個讓我最為嘆服的奇迹常常在我心頭縈繞。」

耶穌在以色列被殺時,門徒四散潰逃。但隨後門徒們卻奇迹般地鼓起卓絕的勇氣,跨過地中海,把基督教傳到羅馬帝國的眾多地方。兩百年間,基督教遭到了羅馬帝國的殘酷鎮壓。但在重重逼迫之下,基督教卻反而如野火一般燃遍了羅馬帝國,以至於君士坦丁大帝本人都最終皈依於基督門下,基督教進而成為國教。耶穌憑「一己之力」在歐洲建立他的「王國」的這段歷史如此充滿戲劇性,如果不是真有神的幫助,一定只能是由於他的教誨中那股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

隨後的發展同樣具有戲劇性。基督教被羅馬政權接管之後,政教合一,基督教由草根宗教變成了上層統治平民的工具。耶穌的教誨被扭曲,普通人失去了接觸《聖經》的機會,一盞明燈被束之高閣。而一千多年的中世紀結束的第一縷曙光則是由於這盞明燈被從高閣中再次請出。1999年底,我坐在電視機前,觀看 A&E 頻道評選的千禧年最有影響的一百位人物名單,而高居榜首的不是愛因斯坦(第8名),不是莎士比亞(第5名),不是牛頓(第2名),而是我從未聽說過的一個名字:古騰堡 (Johannes Gutenberg, ca. 1400 - 1468)。由於他發明的機械印刷術,《聖經》得以走下神壇,再次在民眾中傳播,由此引發了奠定整個現代文明社會結構的文藝復興運動。從文藝復興時期的巨匠們如達芬奇、莎士比亞等的生平,可以看到他們中間沒有一個人未曾受過基督教的極大影響。

此後世俗權力對基督教的再次劫持迫使非正統教派從英國遠走北美,導致美國的誕生和壯大。基督教對美國的影響極為深遠。北美早期拓荒者為子女興辦的學校里只有一本教材,就是《聖經》。到過美國的人,大概都會對遍布全美城鄉每個角落、通常也是當地最精美的建築 – 教堂 – 有很深的印象。與佛道的最高思想在中國的深鎖山門的情形不同,歐美長期以來幾乎沒有人不曾受到以《聖經》教義為基石的人文思想的熏陶。一般人公認的美國最偉大的總統林肯從少年時起即喜歡讀《聖經》,並能完整背誦其中的「登山寶訓」 。林肯說:「登山寶訓包含了所有法律和公義的要點,而主禱文則是人類最崇高的一席話。」 基督教中的神,是有深刻內容、能激勵人前行的神。

反觀中國人的神,灶王爺是吃了賄賂在上司面前說假話的,太上老君天天煉丹,就為了自己長生不老,人間有任何疾苦全不關己事。誠然,基督教與佛道儒的思想精華是相通、相容的,但後者何以被大眾敬而遠之,是值得中國知識界深思的問題。中國大眾眼中的神,是猥瑣的人造出來的猥瑣的傀儡。而理想宏大、堅毅絕倫、獨行萬里誓度眾生的偉人玄奘卻在《西遊記》里被塑造成了個酸腐的丑角,慈悲與愛心成了國人的笑柄。其結果是一個靈魂極度貧乏的中國社會。鴉片戰爭之前,堂堂文明古國幾乎墮落到了全民吸鴉片的地步。當時中國人口大約四億,每年進口鴉片約1400噸,摺合每人每年3.5克。我們在譴責鴉片販賣者的同時,難道不覺得泱泱大國幾因吸毒而亡國的可悲嗎?且不說文革中大面積人性扭曲,唯有動物本能橫行的痛心歷史,單說文革結束已經三十年、中國經濟已經取得了長足進展的今天,世界上貧富懸殊最大的國家之一的不光綵排名居然與社會主義的招牌共存,社會上不見多少愛心,卻充斥著富人對窮人的冷漠、窮人對富人的嫉恨、人與人之間的缺乏信任。從「建立和諧社會」的提法,大家很容易看出這個社會缺的是什麼。

生長在中國,我以為社會也許本來就該如此,可是在美國的經歷卻讓我完全改變了看法。汽車會停下讓行人先過馬路,深夜的十字路口前唯一的一輛車會耐心地等著變綠燈,陌生人清晨見面會互致早安、交換最愉悅的微笑,商店交款時顧客可以自報蘋果橘子的數目而收銀員從來不會去核實,公交車上會裝有讓殘疾人不用下輪椅就能上車的裝置,公交車司機會花上十幾分鐘擺弄這個裝置讓殘疾人上車坐好,而滿車的乘客無一句怨言,最底層的體力勞動者的臉上會洋溢著無比的自信和優雅,大學會拒絕總統要求授予名譽學位的暗示,總統會被提審,會在電視上狼狽地向大眾道歉,而同一位總統隨後的公眾演講仍然會被報以熱烈的掌聲。我真的很驚訝,原來人之間還可以這樣和平相處、這樣沒有防備、這樣自尊和尊重他人!而出現在這些情景中的大多數人不過是社會中最普通最平凡的成員!有人也許會說這是因為美國經濟的富足,但歷史資料表明美國在成為發達工業國家之前民風即已大致如此。我在美國已居住多年,當然知道這不是一個完美的社會。但是,相比之下,我們五千年歷史的「禮儀之邦」難道不能從中學到點什麼嗎?

必須指出,《聖經》只是提供了金字塔的基石,而這基石之上的建築工作則完全是每個人自己的事。每個人對《聖經》的理解都有所不同,因而「基督教」與「基督徒」並不是含義單純的名詞。這也是基督教教派林立的根本原因,而我堅信這並非壞事。在無限複雜的物質世界和無限深邃的靈魂世界面前,人的智慧是渺小的,因而所有對《聖經》的認真思考以至於懷疑都是應當尊重的。如果不能像基督徒那樣感受到神的啟示,把神看作一種靈魂的至高準則難道不也會使自己過上蘇格拉底眼中值得過的人生?不同思想的碰撞,正如民主社會中的多黨政治,是人類思想前進的動力。

當人類文明金字塔越壘越高、越令人眼花繚亂之時,基石的作用更比以往任何時代都來得重要。雖然耶穌短短的三年傳道生涯比起其後的兩千年人類歷史來只是一瞬間,但他的聲音,正如拿破崙所說:「時間,這偉大的消滅者,根本無法撲滅這聖火、減弱這火勢、或遏止它的燎原之態。這個讓我最為嘆服的奇迹常常在我心頭縈繞。」

139

主題

6876

帖子

5796

積分

三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5796
沙發
 樓主| ruthrose 發表於 2008-10-10 00:01 | 只看該作者
我認識本文的作者,是一個有心追求真理,熱愛中國文化的非基督徒。。有意思的是,這篇文章貼到天地以後,跟貼的反基朋友,無一例外地把作者當成了基督徒,還扣了幾頂詆毀中國文化的帽子。。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01:1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