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多維專訪:周熊密談三小時與周恩來的悲劇角色(2)

[複製鏈接]

2189

主題

3562

帖子

2514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海外苦力(七級)

Rank: 4

積分
251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gskhg 發表於 2008-10-9 08:3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 2008年10月8日22:54:2(京港台時間) --多維新聞網  

多維社記者萬毅忠/洪朝輝教授從民國要人熊式輝遺留下來的故紙堆中發現新東西,如四平戰役中熊式輝與杜聿明的關係、熊式輝在東北辭職的原因、熊式輝與蔣介石關係的轉變等。洪朝輝借多維社專訪,放大解說了其中三個歷史事件()

---------------------------------------()

  (續前)1945年8月5日,談判代表們飛抵莫斯科,準備就蒙古問題進行最後的談判。據《海桑集》記載,宋子文和蔣經國主張妥協,熊式輝和王世傑則堅決反對,甚至記錄了宋子文用硬幣占卜的情節。關鍵時刻,蔣介石沒有表態,8月13日晚10點,蔣介石複電「允許代表團全權處理」,這為他日後翻案提供了空間。當時斯大林堅持如果國民黨不簽約,蘇就不對日宣戰,於是在8月14日上午簽訂條約。 ()


《海桑集:熊式輝回憶錄》由明鏡出版社出版。
  但就在簽約前不久,中方代表們已經知道蘇軍發動了對日本關東軍的進攻。原本可以反悔不簽,但還是簽約了,痛失外蒙主權,歷史真是一個誤會,直讓後人為之扼腕。《中蘇友好同盟條約》當時就引發全民共誅,國民黨隨即改變態度,直到現在,在國民黨統派的地圖上,中國還是一片海棠葉,而不是雄雞。 ()

30年代農民對土地的道德與宗教情懷 ()

  長期以來,中共黨史的主旋律一直是跟著紅軍的腳步走,從1934年10月紅軍離開江西直到1949年,江西的地方史乏人問津,而熊式輝的日記為我們提供了可借鑒的資料。 ()

  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紅軍撤離,江西省主席熊式輝要重建江西,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土地所有權的第二度轉移。從1927年到1934年的七年間,紅軍打土豪分田地,實行的不是溫良恭儉讓式的土地轉讓,而是翻天覆地的土地革命,導致農民無償得到了地主的土地,實現了土地所有權的首度轉移。對此,熊式輝認為,土地應該物歸原主,於是制定60多條農村土地處理條例,作為土地所有權二度轉移時,處理土地糾紛的依據。 ()


  但是,熊式輝在調查了黎川和廣昌兩個縣,發現的事實令他震撼:農民從紅軍那裡分到土地后,對待方式有二:一是拋荒,表面上土地歸農民,但實際上不去耕種;二是耕種,但農民會在秋收后悄悄地把錢或糧送給老地主,維持著地主和僱農的實質關係。江西農民的善良令熊式輝感慨,他曾問農民為何這樣,得到的回答是:天地良心,怎麼可以把別人的地搶過來,這是地痞流氓才幹的事情。很顯然,道德和宗教使人懷有內心恐懼,這比外在的法制和強制更治根本。()


熊式輝攝於東北離職后的五十年代。
  《海桑集》為人們提出了一個研究課題,那就是比較30年代中期和50年代初期,中國農民對中共土地改革的不同行為方式。兩者是否存在不同的心理狀態、道德困境和天命情懷?為什麼50年代初的農民最後能夠心安理得地剝奪地主土地?僅僅時隔15年,農民的善良本性為什麼變化得如此之快? ()

  另一項值得研究的是共產黨厚此薄彼的雙重標準。文革后,共產黨落實民族工商業政策,把城裡的小洋房還給了榮毅仁式的民族資本家,給他們平反,給他們很高的政治待遇,但為什麼共產黨從來沒有想過給劉文彩式的地主平反,把土地還給他們?()

  理論上,土地和資產都是私有財產,都是神聖不可侵犯,但中共絲毫沒有對昔日的地主表示過歉意。原因是共產黨表面上是農民革命的產物,但骨子裡還是代表城市少數特權者的利益。這與1949年後,共產黨重點發展城市、犧牲農村的政策一脈相承。 ()

  有人說並不是共產黨不願意把土地還給農民,而是沒法還,因為歸還土地得依照地契,而地契在1949年後的各種運動中早被當做變天賬給燒了。前幾年我去江西,在地攤上發現有大捆的地契出賣。這些地契或是被紅衛兵抄家得來,或是為地主後代廢棄。我通過訪談得知,江西很多地主的後代還把地契藏在家裡,只要黨中央一聲令下,落實政策或實行國家賠償,這些人會如雨後春筍一般冒出來。 ()


《多維月刊》2008年10月號刊登多篇獨家內幕報導。
  也有人說不能歸還土地,設想如果美國把土地還給印地安人,偉大的非印地安人去哪裡?難道讓黑人回非洲、白人回歐洲、我們回亞洲不可?歸還土地雖有正義性,但無法操作。但是,作為學者,我們不僅要追問程序的正義,還要追問歷史的正義,要像秋菊打官司一樣討說法,中國土地產權的轉移過程存在國家的罪錯。美國在60年代民權運動時,面對實施奴隸制度的國家罪錯,通過了《平權法案》,用矯枉過正的方式,用國家補償和制度傾斜的方法去照顧弱勢群體。在中國,國家有責任和義務來澄清歷史正義。 ()

  中國需要建設和諧社會,但和諧的前提是和解,而和解的前提是釐清歷史事實。中國歷史中的冤結太多,需要由公正的歷史視野去審視,並通過正當的程序界定是非,沒有和解,何以達致和諧?(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6-10 22:4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