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來點哲學思想---論太極與無極,三生萬物

[複製鏈接]

0

主題

0

帖子

0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Janwoo4 發表於 2008-10-4 19:2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太極與無極
早在南宋時期,中國歷史上有兩名大哲學家,名叫朱烹和陸九淵,他們圍繞一個「無極」與「太極」的問題,進行了長達將近半個世紀的辯論。這場辯論是中國哲學史上意義極其重大的一場「有」與「無」,及其相互關係的大探討。雖然,後來的儒家學者們對這個問題進行了各種各樣的解釋和爭論,但直到現在。這個問題還沒有真正地辯論清楚。  
無極與太極的問題,起源於周敦頤的《太極圖說》,上有一句「無極而太極」,意思是說,無極是先於太極而生。後面還有一句「太極本無極」,即太極本源於無極,或者太極產生於無極。這就產生問題了。這說明事物產生的最高層次並不是太極,而是一個比太極還要早的無極的東西。而《易傳》說:「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它把事物產生的起始狀態歸於太極,而並不是無極。
《老子》也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意思說:「道」從無中產生了一,一就是太極,太極就是「有」的概念。萬物都是從太極的這一點「有」中產生。這也似乎在說:無就是「道」,無中生有,就是道生一。
那麼是不是說:老子強調的是「無」,而「易傳」則強調的是太極中的一點點「有」,他們只是立論的側重面不同而已呢?事物的產生是不是確實必須經過一個」太極」的狀態呢?
實際上,這些看法都是對無極和太極不太了解的緣故;太極是產生於無極之中,但無極並不是「實體」的概念。  
那什麼是無極呢?故名恩義;無極就是沒有極;它說的是宇宙的無限廣大,無邊無際,就象近代物理學上提出的「以太」的概念一樣。所謂「以太」就是在我們生活的宇宙中,還存在著一個「背景宇宙」,科學家幻想著,從我們的宇宙與背景宇宙的相對運動中,可以求算出我們宇宙的運動速度。但經過無數的科學實驗證明,這個「以太」是根本不存在的,即使存在也無法發現。  
雖然「以太」不存在,但是,在我們的宇宙之外,還存在著更大的宇宙,這已經被現代天文學所證實。這個更大的宇宙;就是我們所說的「無極」。宇宙之外有宇審,這就是極其廣大無邊的概念。   
所謂「太極」是什麼呢?「太極」就是從這個廣大無邊的宇宙中產生出了一個「極」。這個極最初只是一個點,這個點就是宇宙中物質運動的一個中心,就象一個原子核,讓周圍的電子圍繞它運動一樣。所以說,太極是一,是從無中產生出一點的有。太極也就是有極了。這個極是最原始,最初級的極。
這個無中一點的有,也可以說是我們這個宇宙的中心,也可以說是我們宇宙最早的「盤古」,也可以說是我們地球形成最早的那一點物質,同樣也可以說,是我舊地球上任何事物剛剛萌芽階段的那一點元素。
從這可以說明,太極是宇宙萬物產生的根源,它並不是完全虛無的無極,而是萬物歸源的有極。
我們練氣功說「萬法歸宗」,歸在哪裡,歸在太極,而並不是說歸於無極。氣功的「虛極靜篤」,也必須是要求在一片虛空中保持著一點靈光.而不是完全喪失了任何意識,它自身也有個太極在運轉。如果歸於無極了,這個人也就是化得元影無蹤,也就不成為一個真正的能量核心了。   
因此,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可以歸結於那無中一點的有。有才能產生事物,有是一切的根本。這個有,也就是一切物質運動的中心。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中心;不同的中心,就會產生不同的事物。   
我們說,家庭有家庭的中心.國家有國家的中心。如果失去了中心.就會產生混沌。就會重新組合而產生新的中心。因此,太極是無處不在.無時不在的,這就叫天道!
我們說「無極」是不是絕對的「無」呢?不對,「無極」也包含了有的成份,它是相對於。有極」而說.沒有「有極」之說,哪來的「無極」之說呢?我的說「上」,必然包;含了「下」的成份,否則就無從說起。   
西方人真正認識到這個問題的時候,還是18、l 9世紀黑格爾哲學的誕生,那是經過了多少世紀唯物、唯心論的大辯論以後,他力圖調和這兩大矛盾,第一次把對立的雙方統一起來,並且非常深入細緻地論述了事物的「無」和「有」的關係。第一次把「揚棄」的概念提高到事物產生和發展的至關重要的地位。   
黑格爾在他的《小邏輯》一書中,就是以「純有」開始建立他的整個邏輯學體系的。這個「純有」實際上就是我們所說的把「揚棄」的概念提高到事物產生和發展的至關重要的地位,實際上就是我們所說的「虛有」。它是不帶有任何實際內容的「純存在」。而正是因為它沒有任何實際內容.所以它又是「無」。而從「純有」過渡到「無」則為「變易」,「變易」是「有」與「無」的對立統一。他指出:從「有」過渡到「無」,就是消滅「無」;從無過渡到有,就是發生。「變易」就意味著有生滅變化的過程。他反對那些認為有就是有,無就是無,有不能同時是無的觀點。
需要指出的是,黑格爾的「純有」和「無」的概念只是從純粹概念出發來進行推論的.他從概念的「無」和「有」中來推導出萬物的產生,從純粹抽象的概念過渡到地干變化的物質世界。他自己卻產生了一條不能跨越的鴻溝,以致於被馬克思、思格斯抓住了他的最薄弱的環節,恩格斯說:「在他看來.他頭腦中的思想不是現實的事物。和過程的多少抽象折反映。相反地,在他看來,事物及其發展只是在世界出現以前已經在苛個地方存在有觀念的現實鏈鍇的反映。這樣,一切都被弄得頭足倒置了」。這樣,黑格爾的世界就成了「觀念」的世界,由「觀念」產生的物質的世界。而這個「觀念」如何產生世界?黑格爾沒有找到它內在機制。於是支好把它歸結到「絕對精神」即上帝那裡去了。
  應該說,馬克思、恩格斯的批評是正確的,物質世界的產生,應該來源於物質世界,而並不是什麼字宙中存在的「絕對觀念」。
  然而,黑格爾的學說.把它變換一下,卻是十分精闢的。如果黑格爾早點知道中國的太極學說,他的思想將是無比的輝煌!
  太極是:「無」,又是「有」,它是根據宇宙的自然法則來確定的,這種法則,過去的人叫做「道」。
太極從廣闊的無極中產生出一,這是物質運動必然產生的現象;現代物理學和天文學發現,在我們茫茫的宇宙空間中.隨時都可能會產生一個無形的中心.在這個中心周圍,由於不斷的「真空漲落」(真空中的電子或其它微粒受激發而出現的空間能量變化現象)。使它周圍能量不平衡而產生能量流動。從而產生了圍統該中心旋轉的力量。由此從靜態的空間。變成動態的空間。由於引力和各科微粒的強弱作用,而形成了粒子和能量的不斷聚集,使物質憑空產生,這就是「從無到有」。實際上,這個無也並不是純粹的無.它是有物質基礎的,所謂。「無中生有」,只是由於能量、時空等因素的改變.使空間最基質的原始物質產生了組合和變易,而從表面上看上去純粹虛無的東西,變成了能量和物質高度聚集的實有的東西。
  太極的「無」和「有」,就是這種物質的最初級的運動.它的運動是我們所看不見的。因此古代的賢哲們把它稱為「虛有」,太極為一、則稱為「虛一」。
《易源》說:「王弼之釋太衍曰;演天地之數,所賴者五十也,其用四十有九,則其一不用也。不用而用以之通,非數而數以之成,斯易之太極也」。又說:「夫用著之四十九者,萬物也。五十而虛其一者,能生兩儀。四象,八卦,以及乎萬物,而不見其生生之跡者……處一數而無數,莫之能名,強號為一」。
這就是說,演天地之數,即大衍之數.共有五十,而我們平常占算萬物;只能用四十九數,而留下一個「一」.不能用。這個一就是太極之數,這個數沒有實在的東西。但是,它卻能生兩儀、四象、八卦乃至萬物,「這個過程我們是不見、摸不著的。因此它便為虛一。
這裡,我們要把「虛一」和「實一」區分開來。所謂「實一」,如「天一生水」的一,河圖洛書之一等等具有物質形象的一,都叫「實一」。實一是可測算的具有實在內容的一。


太極變異--三生萬物
我們說,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斷地變化的。太極同樣如此。那麼,太極到底是如何變化的呢?
   太極是無和有的辯證統一,也是零和一的統一,這就意味著,太極包含著兩種對立的成份,它也是個矛盾體。太極的運動使無和有的矛盾更加尖銳化,一方面要消失,一方面要產生,這是兩個極端即兩儀的運動,最後導致了一個第三者——「變易」的產生。
這個「變易」把無和有,生長和死亡綜合起來讓它們一起前進。產生了一個既有生長、又有死亡的東西。這個東西就具有實在的內容了。試想,世界上任何東西部可以具有生長和死亡的屬性.於是,這個「變易」就從太極的陰陽兩儀中產生具有實在意義的事物。
不過,以上的說法,與黑格爾的《小邏輯》一樣,只是從概念到概念而已;真正的事物運動,卻比這要複雜得多。
事物從一個中心產生了兩個對立點,又從兩個對立點的統—上升到一個較高層次的中心,這個較高的中心隨即又分裂為兩個對立物,從而又統一成為更高層次的中心,這正是我們太極開放和閉合的運動.
陰陽兩儀的運動,只是相互朝著自己的對立面轉化的運動,它並不代表著事物的前進,而僅僅是一種量變的運動。就象我們的白天黑夜,春夏秋冬的運動,它們是隨著地環球的存在而長久地進行下去的,不會發生根本的質的改變。
而「三」的運動,就象黑格爾說的「揚棄」的運動,則是一種質的飛躍,它使舊.的矛盾轉化成新的矛盾,是事物走向前進的標誌。   
因此,老子天才地發現了這個規律,提出了中國哲學史上眾所周知的著名論段:「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其哲學思想領先了西方兩千多年!!
  那麼,我們如何從太極圖上看到三的變化呢?
眾所周知的太極圖,只是反映出了一對陰陽矛盾的互體,它說明轉化及事物的量變過程,它是事物的一種平衡運動或者叫穩態運動,但並沒有反映出事物的突變過程。
前面說了,太極有兩種運動,一種是閉合的運動,一種是開放的運動。所謂閉合的運動,就是太極環首尾相接,如白天黑夜,永久如此。則太極環首尾本相接,而呈現出一個螺旋運動的曲線。
太極圖形應該是設想中的兩個球體壓合成一個球,並沿半徑方向剖開所形成的平面圖形,實際上它是一個不規則的橢圓體。只是為了研究和表示的方便,人們把它標準化而畫成了正圓。
    我們用圓象徵著事物的運動是曲線,並且是往複運動的。陰陽兩球的合體,代表著兩個完全相反的事物,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矛盾的對立雙方在各自的圍繞自身中心旋轉運動的同時,又不可分割地結合在一起。
   中間的S曲線,表明二者交接面的時空關係極度地對立和彎曲,這象一堵絕然封閉的牆,雙方都不可能透過這堵牆而得到對方的消息,它也表明矛盾的雙方是尖銳對立和不相容的。
    然而在S曲線的兩個端點,即環點上,卻是雙方聯繫的橋樑,二者發展到終極,就必須通過環點到達對方,從而走向自己的反面。  
從太極中的兩個臍點來看,陰面之中是陽臍點,陽面之中是陰臍點,它們是相互包含的。陰陽臍點是雙方旋轉運動和矛盾分化的中心,在宇宙中代表著黑洞和白洞,它是從太極一個中心中分化出來的兩個中心。
以是我們可以看到太極之中就包含了陰陽矛盾的相互對立,相互依賴,而又相互轉化的關係。  
那麼,太極圖是怎樣打開的呢?  

    (見圖).我們設想從太極圖的偶環節處打開,於是圓圈就成為了首尾不相接的彈簧拉開,就成不了一個S曲線,這就代表了事物螺旋上升的過程

    然而.如圖所示.太極圖是雙環的,外面一環表可以打開呈螺旋上升,而裡面一環則又代表太極是不可分的。太極打開以後,又形成了兩極分化,形成新的矛盾統一體。這樣由一個太極分化為兩個太極,又由兩個太極分化成四個太極,以致萬個太極(如圖)。太極總是這樣處於可分又不可分的狀態,這就是《地理知本金鎖秘》所說:「陰陽二氣,相為終始.互為胚胎而未嘗相離也」。
    列寧說:「人的認識不是直線.而是無限地近似於一串圓圈.近似於螺旋曲線。不僅人的認識,任何事物的運又 何嘗不是如此。太極圖的展開(如圖),就是這樣的螺旋曲線,它由無數的鏈條組成了事物發展的不同環節,而每一個高一級的環節.都是對其低一級的環節的否定.構成了無數的否定之否定的循環上升的過程。
    同時.我們還可以看到,在每一個環節點上也代表了事物運動的度的界限,當事物處於量變的過程中,則在一定的鏈條中運動;如果超過了度的環節點,事物就將產生質的飛躍。由此可見事物總是處於由量變到質變,又由質變到新的量變過程中。
太極的打開,就是一種質變.就是前進和發展。太極圖反映了整個世界萬事、萬物運動發展的必然規律。
由此而見,「三」的運動,就是太極的變異(打開)和否定之否定的質的運動。

[ 本帖最後由 Janwoo4 於 2008-10-4 20:29 編輯 ]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0 03:2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