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海歸」校長劉書瀚:「教育是我的事業」

[複製鏈接]

7812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606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小辣辣 發表於 2008-10-4 08:3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http://edu.people.com.cn/GB/8114733.html
2008年09月27日08:47  來源:《杭州日報》

  走進天津商業大學的辦公樓,你立刻會收穫一份驚奇:所有行政人員都集中在大廳里辦公,辦公桌之間用稍高一點的玻璃擋板隔開。這是大學的辦公樓嗎?確實如此。因為他們有一位海歸校長——劉書瀚。

  海外求學

  雖然戴著厚厚的眼鏡,眼裡卻透露著自信的光彩,白襯衫乾淨整齊,講話不緊不慢。這便是劉書瀚給我的第一印象。

  剛結束一個會談,送別客人後,劉書瀚快步走出會議廳,熱情地跟我握手。顯然劉校長的這個暑假過得並不清閑。泡上兩杯清茶,我們開始了談話。由海外求學經歷開始,劉書瀚打開了他的話匣子。

  在日本的學習並非是一件輕鬆的事情。據劉書瀚介紹,當時他主要面臨3個困難:一是語言關;二是理論關;三是寫作關。他解釋說:「自1982年大學畢業留校后,我就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學生的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中。我未曾進過一天的日語學校,靠自學的一點日語基礎來對付國外高層次的研究活動,其難度可想而知了。同時,我們的大學時代從未學過『西方經濟學理論』,就是後來零零散散地接觸到一些,在深度和廣度上都差得很遠。」沒有紮實的語言功底和理論基礎,要取得高水平的研究成果,無異於白日說夢。但劉書瀚卻給自己下達了一個艱巨的任務:一定要拿到博士學位!

  面對重重困難,除了攻關,別無他途!說起那段日子,劉書瀚感慨萬分:「誰都知道,日本是獲得經濟學博士學位最難的國家之一。要想進入博士課程,必須拿出夠水平的碩士論文,並且進入博士課程后,還必須在相關學術雜誌上發表數篇學術論文,才有資格提出博士論文。即使付出了艱辛努力,最終能獲得學位的人也只是少數,多數留學生都知難而退了。幾年來,我幾乎沒有節假日,每天干到夜間兩點是『家常便飯』。」功夫不負有心人,劉書瀚的艱苦努力終於結出了豐碩成果——7篇學術論文在日本學術雜誌上得以發表,一本譯著也在國內出版發行,並打破了大阪市立大學經濟學科紀錄;最終以3年的最短期限如願取得了日本經濟學博士學位。他成功了!

  歸國立業

  對於很多人來說,在日本完成學業,獲得博士學位或許正是苦盡甘來的轉折點。因為博士學位是另謀高就、獲取高薪的「通行證」,特別是更容易進入大學和大公司的綜合研究所——優越的研究條件、較高的社會地位,更有相當於國內幾十倍的工資收入。劉書瀚說:「如此優厚的待遇,對於我們來說,確實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但是,劉書瀚還是選擇了回國,走上了大學的講台。「教育才是我的事業。」他說。

  自1999年回國執教至今,劉書瀚已有近10年的教齡,身份也從一名普通教授變成一位大學校長。他說:「中國教育改革勢在必行,我現在正做的事情就是把國外先進的教育理念融入到國內的教育實踐中來,加強國際合作。近年來,我們與美國、日本、澳大利亞、俄羅斯、烏克蘭等國進行了不同方式的合作辦學,取得了不錯的成效。比如率先採取國民待遇直接聘請外國人做全職教師,外國語學院的院長也由英國名牌大學教授擔任,以保證教學的『原汁原味』等。」

  說到教育,劉書瀚滔滔不絕,似乎有說不完的經歷要與人分享。這是他激情奮鬥的回望。他有理由如此激動。

  追逐夢想

  成功是一種幸福。要追求完美人生,夢想就永難止步。

  經歷了艱辛的求學歷程,實現了自己的教育願望,劉書瀚已經取得了成功。面對今後的人生,他對自己還有什麼要求呢?他說:「專研過學術、從事過行政,往後我想為產業界做點事。我現在正在思考如何搭建這樣一個多方合作共贏的平台:一是充分利用海內外先進的科研成果;二是促成科研成果向產業的轉化;三是市場、高校、政府充分合作的機制。做好這件事,我的人生也就算比較完滿了。」

  他是一個海歸;他是一名教授;他是一位大學校長;將來他的身份還會是什麼?讓我們為他的夢想祝福。走進天津商業大學的辦公樓,你立刻會收穫一份驚奇:所有行政人員都集中在大廳里辦公,辦公桌之間用稍高一點的玻璃擋板隔開。這是大學的辦公樓嗎?確實如此。因為他們有一位海歸校長——劉書瀚。

  海外求學

  雖然戴著厚厚的眼鏡,眼裡卻透露著自信的光彩,白襯衫乾淨整齊,講話不緊不慢。這便是劉書瀚給我的第一印象。

  剛結束一個會談,送別客人後,劉書瀚快步走出會議廳,熱情地跟我握手。顯然劉校長的這個暑假過得並不清閑。泡上兩杯清茶,我們開始了談話。由海外求學經歷開始,劉書瀚打開了他的話匣子。

  在日本的學習並非是一件輕鬆的事情。據劉書瀚介紹,當時他主要面臨3個困難:一是語言關;二是理論關;三是寫作關。他解釋說:「自1982年大學畢業留校后,我就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學生的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中。我未曾進過一天的日語學校,靠自學的一點日語基礎來對付國外高層次的研究活動,其難度可想而知了。同時,我們的大學時代從未學過『西方經濟學理論』,就是後來零零散散地接觸到一些,在深度和廣度上都差得很遠。」沒有紮實的語言功底和理論基礎,要取得高水平的研究成果,無異於白日說夢。但劉書瀚卻給自己下達了一個艱巨的任務:一定要拿到博士學位!

  面對重重困難,除了攻關,別無他途!說起那段日子,劉書瀚感慨萬分:「誰都知道,日本是獲得經濟學博士學位最難的國家之一。要想進入博士課程,必須拿出夠水平的碩士論文,並且進入博士課程后,還必須在相關學術雜誌上發表數篇學術論文,才有資格提出博士論文。即使付出了艱辛努力,最終能獲得學位的人也只是少數,多數留學生都知難而退了。幾年來,我幾乎沒有節假日,每天干到夜間兩點是『家常便飯』。」功夫不負有心人,劉書瀚的艱苦努力終於結出了豐碩成果——7篇學術論文在日本學術雜誌上得以發表,一本譯著也在國內出版發行,並打破了大阪市立大學經濟學科紀錄;最終以3年的最短期限如願取得了日本經濟學博士學位。他成功了!

  歸國立業

  對於很多人來說,在日本完成學業,獲得博士學位或許正是苦盡甘來的轉折點。因為博士學位是另謀高就、獲取高薪的「通行證」,特別是更容易進入大學和大公司的綜合研究所——優越的研究條件、較高的社會地位,更有相當於國內幾十倍的工資收入。劉書瀚說:「如此優厚的待遇,對於我們來說,確實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但是,劉書瀚還是選擇了回國,走上了大學的講台。「教育才是我的事業。」他說。

  自1999年回國執教至今,劉書瀚已有近10年的教齡,身份也從一名普通教授變成一位大學校長。他說:「中國教育改革勢在必行,我現在正做的事情就是把國外先進的教育理念融入到國內的教育實踐中來,加強國際合作。近年來,我們與美國、日本、澳大利亞、俄羅斯、烏克蘭等國進行了不同方式的合作辦學,取得了不錯的成效。比如率先採取國民待遇直接聘請外國人做全職教師,外國語學院的院長也由英國名牌大學教授擔任,以保證教學的『原汁原味』等。」

  說到教育,劉書瀚滔滔不絕,似乎有說不完的經歷要與人分享。這是他激情奮鬥的回望。他有理由如此激動。

  追逐夢想

  成功是一種幸福。要追求完美人生,夢想就永難止步。

  經歷了艱辛的求學歷程,實現了自己的教育願望,劉書瀚已經取得了成功。面對今後的人生,他對自己還有什麼要求呢?他說:「專研過學術、從事過行政,往後我想為產業界做點事。我現在正在思考如何搭建這樣一個多方合作共贏的平台:一是充分利用海內外先進的科研成果;二是促成科研成果向產業的轉化;三是市場、高校、政府充分合作的機制。做好這件事,我的人生也就算比較完滿了。」

  他是一個海歸;他是一名教授;他是一位大學校長;將來他的身份還會是什麼?讓我們為他的夢想祝福。

  劉書瀚 經濟學博士、教授、碩士生導師,現任天津商業大學校長。1999年從日本大阪市立大學獲經濟學博士學位回國,兼任中國高教協會高教管理研究會常務理事、天津市留學人員聯誼會副會長等職。李萬星
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8 10:1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