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將消除煩惱寄託在「老天爺」身上

[複製鏈接]

401

主題

5254

帖子

1484

積分

三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48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sumw 發表於 2008-10-4 14:2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人有煩惱,從小到大,人的煩惱便是無量無邊,依佛家說法,煩惱是「無明」,亦即智慧不夠,無法明瞭真理,遑論解決問題?也因為「無明」,所以心念不正,妄求太多,難以滿足,而煩惱就乘虛而入。

  煩惱是在不知不覺間出現,有時現之於色,有時藏之於心,總之「無明」一到,煩惱便來。但煩惱又不是全然壞的,因為煩惱即菩提,兩者同體。煩惱如冰,煩惱一旦冰消會化為水,便成菩提。

  其實煩惱多是自找,若能從一些固有習慣釋放,以全新的觀點看待事物,未嘗不是消除煩惱的辦法之一。有些人對治煩惱,通過靜坐冥想,放鬆自己,但毋須刻意,只須集中精神,深深吸氣呼氣,讓往事或憂慮於不知不覺中熘走。

  佛家所說的煩惱,從心理學的角度解析,來自意識。意識源自經驗,而經驗受制於外在環境,自己無法操控,這就出現一種無助狀態,又無法排遣,便是煩惱。由意識形成的煩惱,常在潛意識追尋一種方式,令自己免於煩惱。最常見的是「寄託」的心理期望,雖然這並不代表「終止」,也不僅是逃避,但可作為一個心理據點,並以此據點開拓未來。

  人們在兒童時,以父母為最佳的寄託對象:進入學校后,老師便成為新的權威。後來日漸成長,開始有了偶像,以及形成信念和信仰。「寄託」有多種方式,包括工作和娛樂,而其中一種有效方法,便是將消除煩惱寄託在「老天爺」身上,不信「老天爺」的其實會有心理負擔。

  幾千年來,宗教已顯示有其社會及心理功能,不管幾千年前降世的「真神」是否真理,是否與現實相符,其實已不重要,因為這是心靈的寄託。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9-1 14:1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