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北大清華應向郭德綱學習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新鮮人 發表於 2008-10-7 20:0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http://blog.ifeng.com/article/1758941.html
信力建  發表於 2008-10-07 08:49:36
上個月,「非著名相聲演員」郭德綱向媒體自曝,自己的德雲社在招生收徒上分文不取,不僅如此,而且還給所有弟子支付出場費、交納四險一金,甚至連弟子買房買車都要墊錢。這使德雲社雖然「名聲在外,實際上是入不敷出」。

初看這種郭式招生辦學方式,似乎很稀奇。但是如果仔細分析,會發現郭德綱實際上採用了現在國際一流大學的招生辦學機制:獎學金制。

在西方,一流的大學並不依賴向學生收取學費維持運轉,而是靠來自社會的巨額饋贈和捐款保證生存與發展,只有那些越末流的大學越倚重於學生的繳費。比如哈佛、耶魯、普林斯頓三所名校,在2004年共收取了149億美元來自於老校友的饋贈和社會捐助,是其它同規模院校平均數的27倍。

為了更多的吸收前途無量的優秀生源,近年美國各名校展開獎學金競爭。以哈佛為例,2004年,哈佛決定免除家庭收入4萬美元以下(相當於中等家庭)的子弟的費用,隨後,這項優惠政策擴大到年收入6萬美元的家庭,並使那些來自高收入家庭(年收入12萬到18萬美元)的學生所支付的學費,不超過其家庭收入的十分之一。這項政策使哈佛的大多數本科生有機會享受獎學金。

德雲社其實正是這種模式,郭德綱自掏腰包所提供的一切,其實都是獎學金。按郭德綱的說法:「德雲社兩年招一次,每次報名有幾千人,幾番篩選后留下十幾人,可謂是百里挑一……相聲這個行業淘汰率太高,幾十人中能留到最後的也就五六個人。」德雲社提供優厚獎學金的唯一目的,就是吸引優秀的學徒;然後依靠學徒的成就反哺德雲社的發展。

不知道郭德綱是否能成功,但德雲社所跨出的這一步,卻是中國大學幾十年達不到的高度。在過去若干年裡,本土大學在向世界一流大學的躍進中,將巨額的國家拔款投入到大樓和食堂觀光電梯中,而在教育制度的改革上卻裹足不前。在獎學金制度上,北京大學也僅僅做到每五人中有一人獲獎,而且人均只有3340元(2006-2007學年)。其他大學什麼境況可想而知。

和中國那些豪華的大學相比,德雲社就是個十足的草台班子。但在市場和競爭的壓力下,這個草台班子卻在制度創新上把那些聲名顯赫的國內名校比得灰頭土臉。當然,後者並不以為然,它們依舊舒服地躺在國家財政這張厚厚的床墊上,琢磨著下一幢豪華大樓的拔款。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9-4 15:2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