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7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科學時評:下一個期盼應是諾貝爾獎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新鮮人 發表於 2008-9-9 07:3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http://www.cas.cn/html/Dir/2008/08/28/16/05/49.htm

科學時報2008-8-28     作者:祝漢民


    承載著國人百年期盼的第29屆北京夏季奧運會終於圓滿落下帷幕。在這屆奧運會上,中國體育健兒取得了突出成績,金牌數第一,達到51塊,總獎牌數為100塊,僅次於美國,是新中國自1984年首次參加奧運會以來最好的成績,大大提高了中華民族的自豪感,也為奧林匹克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

    差不多和顧拜旦提出舉辦現代奧運設想並於1896年4月在希臘雅典首次舉行同時,1895年11月27日,瑞典化學家和發明家阿·伯·諾貝爾在巴黎寫下了他的遺囑。瑞典據此於1900年設立了諾貝爾獎。

    舉辦奧運會和頒發諾貝爾獎,一個屬於體育盛典,另一個屬於科學表彰,這兩件延續至今均有100多年歷史的大事,都源於歐洲絕不是偶然,而是人類文明發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產物。今天獲得奧運會金牌的體育健兒和摘取諾貝爾獎桂冠的科學家均受到各國人民的喜愛和尊重,有的甚至被視為本國的民族英雄。奧運會金牌和諾貝爾獎已是當今世界最著名的兩項大獎。

    自1901年至2007年的107年中,全世界共有518位科學家獲過諾貝爾獎,其中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181位,諾貝爾化學獎得主151位,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189位。在518位獲獎者中,有3位科學家各獲得過兩次諾貝爾獎,即1903年物理學獎和1911年化學獎獲得者M·居里,1956年和1972年物理學獎獲得者美國傑出物理學家J·巴丁,1958年和1980年兩次化學獎獲得者英國化學家F.桑格。還有6位是黃皮膚、黑頭髮的華人,他們是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李政道和楊振寧;1976年物理學獎得主丁肇中;1986年化學獎獲得者李遠哲;在1997年和1998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中,各有一位華裔美國人,即朱棣文和崔琦。這是中華民族的光榮,儘管他們獲獎的工作全部是在美國做的。遺憾的是,中國人在中國本土所做的工作獲得諾貝爾獎的至今還沒有,這和新中國自1984年首次參加奧運會以來所獲得的163塊奧運會金牌數相比,反差也太大了。當然,體育運動和科學研究是完全不同的兩個領域,沒有可比性。但拿下諾貝爾獎,應是國人下一個百年期盼!

    諾貝爾獎100多年來所表彰的學科內容,絕大部分屬於基礎學科。無論在物理學、化學還是生理學或醫學都是這樣。只有很少部分是在那些學科中作出重大技術發明者。例如,在物理學中屬於基礎學科的量子力學、核物理學和粒子物理學中作出傑出貢獻的大批科學家獲得過諾貝爾物理學獎,計有八十幾位,佔了全部物理學獎獲獎者的40%以上。量子力學的創建者M普朗克、N.玻爾、L.V德布羅意、W.泡利、W.K.海森堡、M.玻恩、E.薛定諤和P.A.M.狄拉克等都獲得了物理學獎。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量子力學的建立引發後來一系列劃時代的科學發現和技術發明,從半導體晶體管到集成電路再到信息產業;從原子分子結構到凝聚態物理再到材料科學;從核物理到粒子物理再到核能、激光,20世紀許多新技術均以量子力學的發展為前提。再如,沃森和克里克提出和建立DNA雙螺旋結構模型,開創了一個分子生物學時代。

    基礎科學研究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正如1986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美國化學家D.R.赫希巴奇在1991年紀念諾貝爾獎頒獎90周年大會上,回答「怎樣證明從事基礎研究是有道理的」這一問題時所說的:「若所有國家對基礎研究採取否定的態度,則人類將遭受痛苦……從事基礎研究這種努力,對人類來講,實在是太重要了!」

    新中國成立至今已59年,我們對基礎研究的認識也是反反覆復。新中國成立之初,由於我國經濟建設的底子太薄,當時的科研人員主要為解決工業部門中遇到的實際問題而作一些研究。即使在制定1956~1967年的我國第一個12年科技長期規劃中,也只是提出了13個方面57項重大科學技術任務,根本沒有把基礎研究放在一個適當的位置。而在「文革」中,本來就很薄弱的基礎研究更是遭受毀滅性打擊,許多從事基礎研究的科研小組,由於所謂「同實際脫離」而被迫解散,不少從事基礎研究的科研人員改行,我國基礎研究處於最低谷。

    「四人幫」粉碎后,我國各方面工作開始走上正軌。1978年春天,全國科學大會召開,科學的春天來了。尤其是在黨中央和國務院提出科教興國戰略之後,國家對基礎研究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大,1986年2月成立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資助經費逐年上升。經過30年改革開放,我國綜合國力大大上升,基礎研究硬體並不比國外差,尤其是儀器設備和資金投入,不足的是軟體方面,除了人才,主要是學術環境。

    今年春節前夕,胡錦濤主席在看望兩位德高望重的老科學家錢學森和吳文俊時,對基礎研究工作發表了重要講話。他意味深長地指出,要充分重視基礎研究的戰略意義和重大作用,在加大對基礎研究的投入、重視創新人才培養的同時,還要注重營造寬鬆的學術環境。

    顯然,胡錦濤同志對中國基礎研究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了解得太透了,尤其是「還要注重營造寬鬆的學術環境」,說得太對了!對於從事基礎研究的科研人員來說,一個寬鬆的學術環境太重要了。基礎研究是以自然為研究對象,探索和認識自然,求真致知,其動機為好奇,由於摸索性強、偶然性多,需要一個長期的積累過程,既要允許失敗,又需要鍥而不捨的頑強精神。學術自由是產生科學創新和探索真知的根本性條件,一定要在純學術的科學領域內,營造一種不受個別「權威」控制的自由空間,以保障完全的自由交流、評論和競爭。

    當今,我國科技學術界普遍存在著學風浮躁、急功近利的現象,而一些科研教育的管理部門也用一些簡單的考核評估方法,只看科研人員發表的論文數量,而不顧其質量。採用一把尺子來評價不同學科、不同對象;硬性規定每人每年必須在影響因子是多少的刊物上發表多少文章,否則研究生不能畢業、科研人員不能晉陞晉級等等,這等於逼迫從事基礎研究的科研人員改行,去做短平快的工作。從這個角度來看,胡錦濤同志提出的「注重營造寬鬆的學術環境」就顯得更加重要。

    改革開放30年的成果,已為中國人衝擊諾貝爾獎準備好了足夠的硬體,當我們有了一批真正能為科學獻身、對自然現象有極大好奇並不受外界環境干擾和影響的創新人才,有了一個非常寬鬆的學術環境,中國人的下一個百年期盼也許有望早日實現。

    (作者系中國疾控中心輻射防護與核安全醫學所研究員)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404

主題

1977

帖子

701

積分

貝殼網友六級

大一新生(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701
沙發
雨來 發表於 2008-9-9 11:16 | 只看該作者

俺有不同看法?

假如現在出現某個中國政府的官員允許台灣獨立西藏獨立,那他立馬就會得到一個諾貝爾和平獎(就和前蘇聯的戈爾巴喬夫一樣)。請問這個獎也是中國人民的期盼?

再比如諾貝爾文學獎,老舍先生解放前寫的《四世同堂》等文學名著難道真的比不上諾貝爾文學獎的實際獲獎名著?
大家都知道張藝謀等導演拍的「紅高梁」等電影獲獎唯一因素就是因為它們刻畫了中國的「丑」中國人的「醜惡」,如果不是這張藝謀等能與獎項沾邊嗎?但這種「丑」和「醜惡」中國人知道那些是幾十年或百年前發生的事,現在的中國已然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但外國人知道嗎?外國人到現在還在堅定的認為那些就是現實中的中國,這外國不但包括了歐美還包括了亞洲日本南朝鮮等國家。

其實諾貝獎就是由歐美國家操縱的一個獎項,中國人在這上面獲獎難上加難。中國有位科學家說過:假如某位科學家只為獲得諾貝爾獎而工作,那絕對是非常危險的。這值得中國人深思。

[ 本帖最後由 雨來 於 2008-9-9 11:39 編輯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3
 樓主| 新鮮人 發表於 2008-9-9 11:44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雨來 於 2008-9-9 11:16 發表 [科學時評:下一個期盼應是諾貝爾獎 - 學術教育 -  backchina.com]  
假如現在出現某個中國政府的官員允許台灣獨立西藏獨立,那他立馬就會得到一個諾貝爾和平獎(就和前蘇聯的戈爾巴喬夫一樣)。請問這個獎也是中國人民的期盼?
再比如諾貝爾文學獎,老舍先生解放前寫的《四世同堂》等 ...


當然不要. 決不允許台.獨疆獨出現.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04

主題

1977

帖子

701

積分

貝殼網友六級

大一新生(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701
4
雨來 發表於 2008-9-26 16:47 | 只看該作者

想不到監獄中的胡佳就快要得諾貝爾和平獎了!

不知道這是不是中國各界精英們的期盼呢?

其實俺寧願相信中國的某些精英們不如俺這個小學沒畢業的,嘿嘿,YY一下。。。

但事實恐怕絕不是這樣,對他們說的善良一些他們只是萬分的崇拜西方而已;現實一些來說就是他們想忽悠老百姓......

[ 本帖最後由 雨來 於 2008-9-26 17:21 編輯 ]
唐太宗李世民:君子有道,奉為天子;君子無道,棄為獨夫!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812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6065
5
小辣辣 發表於 2008-9-26 22:27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雨來 於 2008-9-26 16:47 發表 [科學時評:下一個期盼應是諾貝爾獎 - 學術教育 -  backchina.com]  
不知道這是不是中國各界精英們的期盼呢?
其實俺寧願相信中國的某些精英們不如俺這個小學沒畢業的,嘿嘿,YY一下。。。
但事實恐怕絕不是這樣,對他們說的善良一些他們只是萬分的崇拜西方而已;現實一些來說 ...


諾貝爾和平獎從來就是一個政治獎.  這誰都知道.
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841

帖子

173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73
6
老周 發表於 2008-9-26 23:34 | 只看該作者
諾貝爾和平獎----極品垃圾。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04

主題

1977

帖子

701

積分

貝殼網友六級

大一新生(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701
7
雨來 發表於 2008-9-27 13:28 | 只看該作者

誰說誰都知道?

至少祝漢民就不知道!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

主題

93

帖子

62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小留學生(一級)

Rank: 2

積分
62
8
金剛KK 發表於 2008-9-30 22:41 | 只看該作者
各位樓上難道不知道,幾年前中國作家高行健不是已經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了嗎?這不
算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4 05:4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