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美國多人在家工作 新書闡述利弊

[複製鏈接]

4854

主題

6919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Rank: 5Rank: 5

積分
118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大西洋人 發表於 2008-9-27 17:5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記者: 袁野
華盛頓
2008年9月27日
在美國經濟不景氣、失業率持續攀升的情況下,越來越多的美國人開始在自己家裡工作。美國就業問題專家托麗·約翰遜女士在她的新書《寧願在家上班》當中詳細闡述了在家上班的利與弊。

美國新聞界有一句行話說:一幅照片勝過千言萬語(A picture is worth a thousand words)。這幾天報紙上屢屢看到的失業僱員抱著紙箱子走出華爾街投行的照片似乎已經成為美國金融危機的最典型寫照。
      
*找不到僱主 自己雇自己*

勞工部的數據顯示,今年以來,美國已經有60多萬人失去了工作,失業率從7月份的百分之5點7上升到8月的百分之6點1。美國權威經濟智庫會議委員會預測,在未來的一年裡,美國已經不容樂觀的就業情況還會進一步惡化。
      
這樣的經濟環境下丟掉工作怎麼辦?就業問題專家、美國廣播公司ABC早間時事節目「美國早安」的就業評論員托麗·約翰遜(Tory Johnson)女士提出了這樣的建議。

「很多人人現在找不到僱主。我建議他們自己雇自己。這意味著他們成為自由職業者、獨立經紀人、獨立承包商。他們的工作地點就在自己家裡。」
      
*兩千多萬人在家工作*

其實,在家工作的美國人早已是連年增加。美國勞工部的統計顯示,1980年,美國只有兩百萬人在家工作。2006年,這個數字增加到兩千兩百萬人。這些人當中既有自己當自己老闆的自由職業者,也有通過現代化通訊方式和僱主聯絡的所謂「遠程通勤者(telecomuter)」。約翰遜女士在她的新書《寧願在家上班》里解釋了這個趨勢背後的主要原因。

「通訊技術的普及使得在家工作成為可能。就在幾年前,在家辦公都沒有現在這樣容易,也沒有這樣被人接受。能源成本也是個因素。從僱員的角度來講,在家上班省下很大一筆花費。對於僱主來說,允許僱員遠程通勤所節省的能源和辦公設備以及辦公室租賃的費用相當可觀。最重要的,越來越多現代人希望自己能夠控制自己的生活節奏。」      
      
*適合的行業 適合的人*

在家工作的可行性在不同行業中間差別很大。就業問題專家約翰遜女士的研究顯示,在管理、諮詢、金融、銷售、教育、保健、專職服務等行業,大約有百分之30的從業者在家工作。其比例要遠遠高於製造、運輸、和公共領域的相關行業。

《寧願在家上班》一書的作者約翰遜警告說,在家上班並不適合所有人。約翰遜寫到,

「和傳統的朝9晚5相比,在家工作往往需要更多的敬業、專註、決心、和自我約束。如果你決定自己單幹的話,失去僱主為你提供的醫療保險、帶薪休假和其它福利是顯而易見的損失。如果你是獨立承包商或諮詢師的話,你必須學會自己打理財務記錄和報稅。如果你的僱主同意你遠程通勤的話,這種安排不一定但有可能影響你的福利和晉陞速度。」
      
此外,約翰遜認為,在決定是否在家工作以前,最好先審視一下自己的脾氣秉性。

「如果你是一個喜歡社交,並喜歡在工作場所建立自己社交圈子的人,那麼在家工作很可能不適合你。如果你是比較被動型的工作者,喜歡有人告訴你做什麼、怎麼做,那麼自由職業也不太適合你。」
      
*網上機會陷阱多*

約翰遜在《寧願在家上班》這本書中指出,在家工作給人們帶來收入、靈活、和自由的同時,也帶來更大的風險。聯邦貿易委員會2007年的商業詐騙統計當中,和在家工作有關的詐騙投訴排在第13位。

約翰遜說,網際網路的普及助長了這種詐騙行為。她說,如果在搜索引擎谷歌中鍵入「在家工作」的關鍵詞,前三頁的搜索結果當中可能有百分之99都是騙人的工作機會。

「很多人出於各種原因不得不待在家裡。他們急切地想有機會掙一些錢,而又沒有特別的一技之長。這時候一定要小心,如果一個就業機會聽起來好的難以置信,那麼你最好不要相信。比如,『還有三個機會,馬上和我們聯繫』,或者『每星期輕鬆賺一千五百美元,無須任何技能』。這些廣告一定是騙人的。」
      
約翰遜在書中建議,一個人在決定自己是否應當在家工作之前,最好進行一個自我測試。「我想做什麼?」「我能做什麼?」「我有機會做什麼?」「我為什麼要這樣做?」這些傳統求職者必須面對的問題同樣適用於在家上班族。

關鍵詞:美國經濟,失業,在家工作,就業,托麗·約翰遜,寧願在家上班

和平不是一個絕對的和平,而是不同的勢力在衝突和較量中所達到的一個短暫的平衡狀態。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07:2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