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美國救市計劃背後的政治博弈

[複製鏈接]

27

主題

351

帖子

87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8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qjct 發表於 2008-9-27 03:2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9月25日上午,美國民主、共和兩黨議員就美國政府提出的7000億美元金融救援計劃進行磋商,多名重要議員會後稱磋商達成原則共識。但僅僅數小時后風雲突變,由總統布希和兩黨總統候選人共同參加的一次白宮會議結束后,立即傳出各方未取得共識的消息,救市計劃陷入僵局。

  分析人士就此認為,在大選年特殊的政治氣候下,救市遠非單純的經濟政策,它充分反映了美國兩黨對各自利益的不同考量以及之間的較量。圍繞救市計劃,布希總統領導的共和黨政府與民主黨控制的國會之間,以及兩名總統候選人奧巴馬和麥凱恩之間,正在「兩條戰線」上進行著政治博弈。

  不管這場政治爭拗如何持續,但爭執各方至少有一項共識,就是必須在最後期限內通過一項救市方案,這是解決問題的唯一途徑。既然目標一致,方案又是唯一可行,又緣何爭執不休?原因很簡單,目的在於為我方陣營爭取更多的政治利益,並希望在爭論中,為美國找一條代價小、成效大的方案。



  民主共和兩黨的較量

  由於不得人心的伊拉克戰爭和次貸危機等原因,布希的支持率近兩年一直在三成左右的低位徘徊,民主黨人自從在2006年中期選舉中奪取國會控制權后不斷向他發難。這場金融風暴對難題一大堆的布希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不過,這也讓他看到了逼國會「就範」、顯示他並非「跛足總統」的機會。

  儘管朝野各方對布希政府的救市計劃疑慮頗多,但希望政府有所作為是一種普遍心態。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民調顯示,約80%的民眾擔心如果政府不拿出行動,金融形勢會更加惡化。布魯金斯學會研究員托馬斯·曼說,民眾對於經濟形勢惡化加劇的擔心將迫使政府和國會儘快達成妥協。

  正因如此,在過去一周,民主黨人對救市問題的態度發生了轉變。眾議院議長、民主黨人佩洛西上周表示,這是布希製造的問題,應由布希來收拾爛攤子。但隨著金融形勢進一步惡化,她改變了態度,表示希望加快有關立法進程。眾議院財政委員會主席弗蘭克認為,儘管對共和黨政府有許多不滿,但在金融危機面前,民主黨不能袖手旁觀。

  但救市計劃在民主共和兩黨中都引起不滿,國會兩院中的民主黨人抱怨,這一措施是以普通百姓為代價救助華爾街,他們要求保護納稅人,並採取新的措施幫助陷入困境的購房者。

  共和黨人,尤其是眾議院中的保守派人士,也對此深表懷疑。他們對救助的成本和授予財政部的權力範圍表示了擔憂。

  在上周四的「白宮峰會」上,救市問題久拖不決的一個原因是眾議院共和黨人的反對。他們提出用一個基於「自由市場」的計劃來替代過於依靠納稅人資金的現方案。這個替代方案計劃讓銀行為導致財務狀況惡化的不良資產購買保險。

  峰會結束后,民主黨指責眾議院共和黨人應對會談陷入僵局負責。保守派人士則抱怨,這一計劃對納稅人來說代價太高,是令人難以接受的對私營企業的干涉。

  而據一名匿名人士稱,會議結束后,美財長保爾森為了緩和氣氛,竟然在眾議院議長佩洛西面前下跪,請求她的黨派不要撤銷對該法案的支持。而佩洛西的回答是:「我想要告訴你的是,不是我,而是共和黨在阻止通過金融救援計劃。」

  奧麥欲藉機撈取政治資本

  與此同時,兩位總統候選人也利用這場危機為自己的選情加分,一致痛批布希政府。奧巴馬在這場金融危機中得益明顯較多,在發表意見時自由度亦較大。相對來說,麥凱恩作為共和黨候選人,不得不背上布希政府的包袱。為了體現國家利益優先,實踐其「國家第一」的選舉口號,麥凱恩9月25日發表聲明,宣布鑒於國家正處於空前經濟危機狀態,他將於當天暫停競選活動,回到華盛頓加入國會協商,通過金融紓困方案。他呼籲奧巴馬一起回華盛頓打拚,並同意延後預定於26日舉行的第一次總統候選人辯論會,等方案通過後再恢復競選活動。

  但是奧巴馬卻在回應時指出,值此非常時刻,老百姓正想聽候選人闡述治國理念,沒有延後辯論的道理。他還強調,現在正是未來國家領導人展現同時處理多項難題能力的時候。

  不過,兩人在某種程度上仍然體現了跨黨合作的精神,還發表聯合聲明,呼籲國會同事應為了國家利益排除政治紛爭。兩位總統候選人25日下午同時參加了「白宮峰會」。奧巴馬錶示,如果該法案不能通過,將會產生非常嚴重的後果,不過他也指出,讓美國納稅人為華爾街的貪婪與危機付賬讓人感到非常憤怒,美國民眾不應該給予華爾街高管任何的補償。奧巴馬還認為,磋商受到了政治因素的破壞。

  而共和黨候選人麥凱恩則贊同一項截然不同的新方案。這一方案是由坎德為首的部分保守黨議員提出的,他們希望救市的資金來源是依靠房貸保險,而不是來自納稅人。華盛頓互惠銀行被接管,為美國歷史最大銀行破產案。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17:2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