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6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摸著石頭過長江摸著石頭過黃河

[複製鏈接]

214

主題

2382

帖子

680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8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magicthinkpad 發表於 2008-9-25 08:3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紀念改革三十年之體制改革的問題

作者:石頭木100  http://cache.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01/1/391108.shtml
  
  改革三十年,「摸石頭過河」是其間最為著名的「經典理論」之一。改革初期,百廢俱興,大家在思想上還沒有做好準備。作為一種打破堅冰,開拓道路的探索手段,「摸石頭過河」理論起了很大作用的,功不可沒。

  改革初期,個人崇拜的政治鐵籠與計劃主義的經濟鐵籠的弊端充分暴露,但要打破當時社會積重難返的堅冰局面,需要巨大的勇氣和智慧。受限於當時中國社會的普遍的認知水平以及幾十年的「運動」教育下的全民「普遍暴躁」的政治情緒,幅度過大的劇烈的社會變革和經濟變革顯然是不理智的,完全有可能造成社會動蕩甚至國家分裂。

  改革初期,鄧小平先生能認清當時中國的社會形勢,採取漸進的改革方針。通過「真理標準的大討論」,讓大家認識到要努力「實踐」,摒棄假大空,逐步打破大多數國人政治上的盲目崇拜,使國人從「紅色暴躁」的「高燒」的思想環境中冷靜下來。開始清醒的睜開眼睛看世界,認識到中國的落後與盲目的政治崇拜的可笑。從而在全社會最大程度上凝聚了改革的決心和共識,使改革有了強大的群眾基礎,這無疑是政治上十分成功的一個重要步驟。

  而在經濟和社會的其他領域,漸進式的「摸石頭過河」的探索,通過鼓勵「實踐」中的不斷突破,也確實為經濟及社會的發展打開了部分局面。特別是鄧小平先生倡導並在朱鎔基等經濟工作領導者的大力推動下,通過國內的漸進改革,與通過加入「WTO」等與世界經濟的對接。使中國經濟基本擺脫計劃經濟鐵籠,成功實行了向市場經濟的初步轉型。中國經濟也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社會經濟總量比改革初期有了巨大增長,大多數民眾的生活水平也有明顯提高。這些成績都是有目共睹的,也充分說明了「摸石頭過河」理論在三十年的改革歷史中曾經有過巨大的貢獻。

  但改革開始三十年的今天的現狀如何呢?「摸石頭過河」的現狀又是如何呢?

  目前的社會現狀其實是很清楚的,改革整體已經陷入停滯。

  行政權利無法有效約束,社會整體腐敗嚴重加劇,權力和資本的聯合日益明顯。社會整體的權利失衡導致了社會分配的極大不公,貧富分化嚴重,城鄉收入差距巨大。嚴重的通貨膨脹造成普通民眾的生活水平下降,個別極端貧苦不幸的民眾得不到有效的社會救助。

  權力沒有任何有效約束,每年政府財稅收入的增長超過GDP增長速度數倍,政府瘋狂斂財,民營經濟負擔日重,舉步維艱。而財政預算不能得到有效監督,各級政府人浮於事,機構疊床架屋,大量的社會財富被毫無效率的消耗,甚至被大量挪用貪污。執政者不接受必要的監督,「集體領導」的權力,凌駕於大眾的民主權利,威權政治不得人心。毫無節制的政治權力繁衍出來的大量的「政治飯碗」,所謂的「幾套班子」和「人情政治關係學」造成了大量「七姑八姨」的冗員。各級政府、事業單位國企、官員之多令人瞠目結舌,嚴重影響了社會的公平和效率。也嚴重影響了民眾對於改革的共識和熱情。

  醫療改革與教育改革嚴重失敗,社會保障覆蓋程度不理想保障偏低。股改失敗,樓市失控,權貴利益和外國資本輕易獲得了巨大暴利。財富分配進一步兩極分化,官方民間矛盾叢生,突發暴力事件猛增,社會不穩定加劇。為了獲得政績和灰色利益,各級政府盲目推動大項目的建設和賣地支持房地產開發,政府開支毫無節制,巨大的財政增收轉化為瘋狂的花錢動力,引起嚴重通貨膨脹。經濟發展漠視群眾見刊和群眾利益,各種產品問題頻出,環境污染嚴重。而漠視勞工權利的勞工政策,造成勞工收入增長過慢,加劇了通貨膨脹對底層民眾的影響。虛偽的「官辦慈善」不但肆意揮霍政府撥款和慈善捐款,尋找各種借口,根本不去有效救助一些極端貧困不幸的人士,甚至假借「權力壟斷」賺黑心錢,阻斷民間的愛心救助。
  
  「摸石頭過河」的理論現狀又是什麼呢?體制改革的實際停滯,也造成「摸石頭過河」理論完全脫離了具體的「實踐」,沒有任何具體舉措,蛻變為徒具形式的表演。整個理論只剩下一個 「摸」 字。
  
  政治家們,站在大眾面前,煞有其事的手舞足蹈,在空氣里亂「摸」,放空炮,根本就沒下水的打算。即使有個別勇敢者,脫了鞋襪把腳丫伸道水裡,試試水溫,就煞有其事的大談解放思想。
  
  大多數的官員,站在岸邊鞋襪不脫,盯著民眾下水,盯著民眾的魚簍準備 「摸」魚。肖小之輩們墮落無恥,「摸」魚不滿足,還要大肆亂「摸」,五子登科,財色雙收。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214

主題

2382

帖子

680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80
沙發
 樓主| magicthinkpad 發表於 2008-9-25 08:39 | 只看該作者
  「摸石頭過河」之「河對岸是什麼」
  
  改革三十年,回顧歷史,為什麼當年會有「摸石頭過河」的理論出現?既然是要大家「過河」,那「河對岸」是什麼,就是一個至關緊要的問題。
  
  改革初期對於「河對岸」的論述還是比較模糊的。當時大家喊的最響亮的口號就是實現「四個現代化」,即工業、農業、國防、科技的四個現代化。鄧小平先生也提出了要使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並帶動大家一起發展,實現共同富裕的口號。在隨後的改革進程中,建立完善的市場經濟,建立完善的法律體系,依法治國以及尊重並落實廣大民眾的政治民主權利也逐步成為改革的目標。
  
  但總的來說,「河對岸」 究竟是什麼的問題,目前還沒有一個完整清晰的論述。正是這一重要問題沒有一個完整清晰的論述,也造成了執政者長期拖延,耽誤了改革的進程,使我們錯失了不少寶貴的時間和機會。
  
  當然對這一問題的探索,早在二十年前就已經開始,也並不因為一些嚴重事變的干擾就徹底停止。二十年前的一些啟蒙性從書實際上就已經涉及了「河對岸」是什麼的問題,二十年前的改革先驅也曾經試圖突破堅冰,讓大眾理解「河對岸」究竟是什麼。
  
  那麼河對岸究竟是什麼?目前是否可以給大家一個明確的答案?
  
  我看這個問題,現在已經是基本明晰的。「河對岸」就是一個現代化的文明包容的多元化的公民社會,這個社會起碼應該有以下的幾個特徵。
  
  其一 應該是一個民權自主,尊重人權的公民社會。
  其二 應該是一個憲政國家,有限政府的法制社會。
  其三 應該是一個言論自由,信息開放的自由社會。
  其四 應該是一個政治開放,有序競爭的理性社會。
  其五 應該是一個教育堅實,文化包容的人文社會。
  其六 應該是一個尊重勞工,善待弱勢群體的福利社會。
  
  「民權自主,尊重人權」是現代社會的最為關鍵的基礎特徵。民眾必須有充分的民主權力,才能保證自己的合理利益。所謂「代表權」的爭奪關鍵是利益的爭奪,「代表人民權力」的根本動力,無疑來源於「代表人民花錢」的巨大的利益衝動。而只有實現民權自主,才有可能實現公民社會,民眾才有權力捍衛自己的公民權,「人民」也才可能成為「公民」。而公民社會的價值多元,以及民權的自主,必將形成抵抗極端權力吞噬公眾和個人利益的惡行的強大能力,使公民的個人權利得到有效保護。
  
   「憲政國家,有限政府」是現代社會的最為關鍵的制度保障。憲政體制的建立必將有效阻斷政治權力的無限擴張,有強大的法律力量對政治權力保持有效的制衡,才有斬斷權錢勾結的黑手的利劍。也才能將執政者的權力限縮於合理有限的範圍內,並予以有效監督。有限政府,才可能提高行政效率,精簡人員,有效為社會服務。
  
  「言論自由,信息開放」是現代社會的最為關鍵的監督手段。必須有充分的言論自由才能有效發現揭露公權利的腐敗,鞭策行政者和執法者。「信息開放」是言論自由的基礎,沒有充分的信息開放,言論自由就缺少必要的「子彈」。「信息開放」也是信息社會裡的一項很重要的平等權利。
  
  「政治開放,有序競爭」,政治問題是目前中國社會發展最為困難的一塊攔路石。中國的歷史文化中,政治意識上是有很大缺陷的。歸結的準確一些,中國的政治史就是一部 「贏者通吃」的「獨權史」。沒有開放的意識,沒有對異己的包容,中國的政治史總是擺脫不了殘酷的肉體消滅。而一權獨大的權力結構,也使得政治競爭只能是充斥厚黑學和三十六計的密室陰謀和暴力角逐,不同的政治意識間缺乏「妥協」的勇氣。這也是滿清傾覆一百多年後,中國人一直無法真正走向民主的根本原因之一。
  
  「教育堅實,文化包容」是未來中國社會良性發展的核心問題。教育改革的失敗,歸根結底還在於外部權力對教育的過多干涉。而教育的虛偽和腐敗,也是整個民族根部的腐爛。而只有「教育堅實」,才有民族未來。文化方面其實也面臨和教育一樣的很大問題,虛偽空洞的「協會文化」很大程度上已經淪為吹噓拍馬的幫閑文化, 「做鬼也光榮的」大師們連起碼的廉恥也沒有,何來靈魂?歷史界有一個很重大的爭論,滿蒙時代,華夏是否曾經亡國?我無意於這種爭論,但我想如果要論證滿蒙時代不曾亡國,唯一比較可信的立足點,肯定是中華文化未曾滅亡。足見文化在歷史上的超卓地位。教育和文化的成敗,事關中華民族性格和靈魂的塑造,沒有「人文」繁榮的民族,在歷史上必然是很快衰敗的民族。「河對岸」必須是一個人文社會,這是關係到中華民族有沒有未來的重要問題。
  
  「尊重勞工,善待弱勢群體」是現代社會必然的價值選擇。尊重勞工的利益,不僅僅要通過勞動法規及勞工政策等手段保障勞工合理的經濟利益。更要保障勞工的政治權力,支持勞工組織獨立工會進行利益搏弈。助人與魚,不如教人結網。無論是對付礦難頻發的黑心礦,還是解決惡意拖欠工資等問題,政府出面解決畢竟都存在明顯弊端,政府根本不可能了解每個礦井下的實際情況,要求改進礦井的安全,往往只是形式上的檢查,甚至蛇鼠一窩。而拖欠工資等行為,遍地都有,偶發性又非常強,往往還牽扯勞資合同等問題的法律糾紛。簡單粗暴的行政解決,既不能持久也未必有公平公信可言。沒有獨立工會的勞工基本就是一盤散沙,和資本的利益搏弈根本無從談起。而政府組織工會更是十分可笑的事,同級政府都有招商機構和工會機構,在以「收稅花錢」為己任的各級政府眼中,哪一個更重要呢?工會不獨立,勞工們實際不過是多了一個「村委會」,多了一份負擔。「善待弱勢群體」建立福利社會,既是重要的社會減震器,也是公民社會尊重人權的具體表現之一。要鼓勵公民自發的慈善組織,同時必須將官辦慈善組織徹底民營化。慈善事業應該是公民們的「良心」事業,慈善事業必須與政府救濟區分開來。「公僕說」實際是一種極其偽善的說教,官辦慈善如果配上「公僕說」就形成一個十分荒謬的事實,主人們提供經費讓僕人們領工資並負責向主人們收善款去救濟比較窮苦的主人?主人們居然還不能自己組織起來互相救濟?
  
  當然,「河對岸」 究竟是什麼的問題,絕非這麼簡單歸納就可以完滿解決的問題。這是一個值得大家認真思考,充分研究的問題。「河對岸」 究竟是什麼這個問題研究清楚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才能明確,大眾才能形成基本共識,「過河」才能從一種理論上模糊的目標上升到具體的行動。
  

  「摸石頭過河」之「為什麼要過河」的歷史原因
  
  改革前的歷史現實是什麼,產生「摸石頭過河」理論的歷史背景是什麼?這個問題也十分重要,現在網路資訊十分發達,談改革初期情況文章也比較多,大家應該比較清楚了。
  
  這裡只重點強調兩個問題:
  
  其一 改革初期文革餘毒還十分猖獗,目前知道的資料,即使在三中全會開完以後,還是有以破壞文化大革命名義濫殺的事例。極左的陰影陰魂不散。「摸石頭過河」理論,畢竟表達了中華民族改革的決心,表達了改革力量擺脫文革陰影,發展經濟富民強國的決心。
  
  其二 改革初期保守勢力還異常強大,特別是計劃經濟的影響無所不在,保守派甚至還有一個異常古怪的「鳥籠」理論。「摸石頭過河」理論,是在當時的情況下,突破主義堅冰的成功手段。無論是農村改革初期的成功,還是特區改革及其他改革的成功,都極大地突破了極左意識下的計劃經濟體系。也把大量新思想從世界引入中國,在中外交流的不斷加速下,開始了摧垮了計劃經濟的堤防的偉大曆程。隨著參加 WTO的進程,市場經濟改革也逐漸提速,最終確定了市場經濟的最終地位。也標誌著中國改革終於徹底摒棄了蘇式集權模式,徹底走上了市場經濟的不歸路。
  
  清楚了這兩個問題,就可以明白,改革之初的動力源,就是要擺脫貧困和落後。而具體到歷史上的原因,改革的原動力就是要擺脫文革餘毒和蘇式集權模式的計劃經濟的強大束縛。
  
  現在我們的社會到處在講誠信,我有個淺顯的看法,對待歷史有誠信,才有資格談政治誠信。比如前一階段鬧的「樣板戲」進入課堂的問題,很多批評我看還不是一刀見骨。「樣板戲」的問題就是一個政治誠信的問題,「樣板戲」進課堂是典型的因為沒有歷史誠信,而失去了政治誠信。大家都十分清楚八個樣板戲來源就是江青一夥搞文化戰線的「紅色典型」,是對中國傳統藝術的極大摧殘。這無論是在審判四人幫的法庭上,還是文革后大量的歷史文獻中,都有明確的記載。中國的官場自古就是奴顏媚骨者的極樂園,上有所好,下必至焉。
  
  奴才們的為官之道,就是察顏觀色之道。敢公然冒天下之大不韙,強行推動樣板戲進課堂,那是早已揣摩明白了上意。之所以事後社會反應如此強烈,當事者卻毫髮無傷,無疑是上峰有此吮瘡之好也。肆意的顛倒文革歷史的問題,也讓民眾質疑如果沒有了對待歷史問題的誠信,我們怎能相信今日的政治誠信?
  
  擺脫文革餘毒的問題,並非一個簡單的已解決的問題。縱觀歷史上蘇式集權模式下的幾個主要國家,雖然只有中國的文革,最顯得轟轟烈烈,刻毒蝕骨。但這只是因為中國文革比較蘇聯等更多一些東方色彩的專制猛料,在歷史上的各個階段,蘇式集權國家先後都有對異端、異己以及本集團內政治鬥爭失敗者的血腥清洗。專制主義的烈焰,並非純粹的主義伴生品。磚制主義的烈焰實際上是權力在沒有有效約束情況下,人性惡的卑鄙、淋漓的集中體現。沒有有效約束的專制權力,很容易利用他們所宣稱的「異端的鮮血」點燃人性里積累了數百萬年的嗜血狂熱,吸引群眾天性里對暴力的盲目崇拜。引導群眾放棄傳統文化中長期積累起來的理性成分,自覺走進封閉的鐵籠,並接受密探和幫凶的角色。古今中外,磚制者的手段莫非如此。
  
  擺脫文革餘毒的問題,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認識到極端勢力假借文化和民意之名逐漸擴張影響的危險。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樣板戲」的問題只是個不好的開端,實際上對言論自由的粗暴打壓和刻意煽動「義和團」式的反西方的盲動,才是方向惡化的更為具體的信號。
  
  歷史問題的另一個重要方面,就是擺脫蘇式集權模式的計劃經濟的強大束縛。客觀上看這個問題上是有巨大進步的,計劃經濟的陰影已經基本被擺脫,市場經濟因為其明顯的效率優勢在民眾自發的創業努力和辛苦勞動中,產生了經濟的巨大進步。但也要看到,計劃經濟並非已經是一個過去式,實際上它還是在發揮影響。特別是在分配領域發揮了重大影響。
  
  中國有個令世界上大多數經濟學家十分費解的名詞「農民工」。按照正常的邏輯,工人和農民總應該是兩個基本概念。既然農民工已經離土務工,那就應該是產業工人。對農民工問題,許多的學者都有探討,但我看大家的探討顯然還沒有觸及問題的實質。農民工的問題,表面看是一個戶籍問題或者待遇福利問題。實際上深層次的原因,是一個蘇式集權模式的計劃經濟產生的政治問題。為什麼這麼說呢?簡單點看,農民工無法獲得「工人」的稱號,也就沒有了獲得相應的待遇和福利。比如很簡單的一個現象,國營廠的全民的工人要下崗了,肯定有個下崗補貼的問題,同廠的農民工下崗了就沒有補貼了。這實際上就是蘇式集權模式的計劃經濟的一個遺留問題。在改革三十年的歷史背景下,產生農民工問題,實際上有一個集權體制下的工人代表權問題。不承認農民工是產業工人,就是工人代表權在作怪。實際上廣大的市場經濟的背景下,大多數產業工人就是農民工。而理論上的僵死和不知放棄,使得先鋒隊這樣的表述成為絕症。所以蔑視廣大農民工早就是產業工人的事實,犧牲他們的利益來保證蘇式集權政治理論謊言不被最後戳破,成為一種行動上的必然選擇。也是廣大農民工無法依據憲法成立獨立工會,公開的有組織的和資本的利益博奕,維護自己基本權利的根本弊端之所在。
  
  計劃經濟遺留下的另一個嚴重歷史問題,就是巨無霸的壟斷國企。追求一定的經濟規模,組建大的集團企業,這本是當代經濟發展的一個普遍趨勢。但這種趨勢畢竟不能是以壟斷和犧牲效率作為基礎。壟斷國企的弊端在當前已經有集中顯露,也是助長集權模式的一個重要因素。
  

  摸著石頭過長江 摸著石頭過黃河
  
  討論了以上幾個問題,基本理清了「摸石頭過河理論」的前因後果。那麼我們可以「摸著石頭過河」嗎?
  
  中國的社會問題如果就像我小時候泅水的小河溝那麼淺,站起來水不過剛剛可以遮住大孩子的屁股,那當然應該是可以「摸著石頭過河」的。但有十四億人口的積弊已久的中國,目前所面臨的社會問題,顯然不是一個小河溝那樣淺的問題。中國目前面臨的「河」,起碼也是一條長江或者黃河。
  
  如果有人對你說,要摸著石頭過長江,要摸著石頭過黃河。那顯然是瘋了。「摸著石頭過河」作為一種過渡性的理論,自然有其重要意義。但改革了三十年,問題積累了三十年,今日的中國社會問題顯然已經不是可以簡單解決的。「摸著石頭過河」作為一個歷史上有成就的理論,早應走進博物館里。現在仍號稱還在河邊摸石頭的,其實不過都是一些行為藝術家,他們心裡比大眾更清楚,摸著石頭是過不了長江,摸著石頭是過不了黃河的。
  
  當代中國社會前進所面臨的問題是十分複雜的。從表象上講,我們近來面臨三鹿毒嬰兒奶粉事件,而實際上,自2006年起,我們起碼已經面臨了不下十件嚴重的食品安全事件。其中就是嬰兒奶粉問題,也早就發生過造成「大頭兒」的奶粉問題,當時也震動全國,但今天看來嬰兒奶粉質量問題也沒有明顯改進。以至於整個乳品工業都發生了嚴重質量問題。食品衛生的問題,無論是酒水飲料,油鹽醬醋,大米麵粉,奶粉水餃豬肉等等,幾乎我們可以想起來的所有食品,幾乎都有讓人不快的回憶。如果是一兩個食品品種發現問題,可以解釋為政府部門監管不力,幾乎每樣食品都出問題,那肯定是這個政府執政完全不合格。
  
  問題是我們不僅面臨著各種食品問題,也不僅是面臨著各種產品問題。就今年來說,我們遇到了年初大雪災時,救災不力的問題。面臨了醫改失敗,醫療體系混亂,各種醫療事故頻發的問題。我們遇到了發生大地震,大量教學樓倒塌,大批學生不幸遇難,明明是豆腐渣工程,但受害者無處伸冤的問題。也遇到了地震初期,抗震隊伍調動不靈的問題。我們也遇到了百年難得一見股市暴漲暴跌,大小非大量拋售,嚴重暴利,股改失敗的問題。我們也遇到了樓市暴漲后,揭開大量利益黑洞,並面臨樓市崩盤危機的問題。我們也遇到了層出不清的礦難問題和勞工權利被嚴重損害的問題。
  
  而實際上,我們更面臨了最高法院的領導者,公然揚言法律工作要考慮政治的問題。我們面臨了教育部長不顧社會巨大的反對聲浪,強行在中小學推廣樣板戲教育的問題。我們也面臨了上海和貴州等地發生的嚴重暴力問題。更面臨整個社會腐敗嚴重加劇,社會道德迅速下滑的問題。
  
  可以說,我們在社會的各個主要方面,都在面臨各種嚴重的問題,這顯然已經不是簡單的政府執政能力的問題,這當然是體制性的嚴重問題。體制改革的滯后,行政權力的無從監督,早就決定了中國社會要為此付出巨大的代價。
  
  在討論股市問題時,有人提出,大小非支付了股改對價,就應該獲得在一級市場流通的權力。表面上看很有道理,實際上稍做研究,不難發現,大小非中含有大量的灰色黑色利益。公開披露的資料中,個別公司的大小非中甚至有一些大股東,最初持有公司股票時,居然只有幾歲。其中的蹊蹺不言自明。實際上大小非的減持問題,當初的投票權設計大量的散戶基本就是沒有起任何作用的,也並不曾得到大小非的成本信息。從目前看來有機構不但護持當時的大小非投票過關,甚至大小非的減持,也是委託給機構或有機構護航的。大批的中小投資者,不過是被玩弄於股掌之中。
  
  在這裡特別要討論股改對價問題,是因為有一種傳說中的說法。大意就是,中國的大批原生性資本都是有原罪的,可以考慮用對價的手段,讓這些資本洗清漂白。我想今天股改的失敗也教育了大家,這種對價支付是不可能成功的。沒有體制改革,經濟改革必然一樣最終會在的劇烈社會動蕩中失敗。
  
  紅色資本家李嘉誠先生,前一階段有一個重要談話。談話的原意是說大陸股市必然還要跌,股市不景氣至少要持續到明年。當時市場傳出的救市信息是假的,有人放假消息出貨。談話的最後,他講這麼說的原因是他沒聽到任何相關消息。看完這段話,我十分好奇李先生髮言的目的。事後看來,他的發言無疑是正確的。我想李先生的發言,至少教育了大家,政府機構到底掌握在什麼力量的手裡。起碼說明了了解公共政策信息的優先權在誰手裡。
  
  現在的腐敗問題一直在不斷加劇,隨便查處一個普通官員,案值往往就是大幾百萬上千萬。而公開官員財產等十分普通的陽光法案,卻從來沒有放行的跡象。這讓大眾基本都十分懷疑,是否還有沒有腐敗的官員,還有錢擺不平的事。如果突然面對這樣一個問題,李嘉誠這樣等級的資本大鱷,有心政治,那該有如何巨大的力量。從現實來分析,這看來也並非一個妄想。極端權力與龐大資本的政治聯盟,看來早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而巨大的財政能力,沒有能夠造福人民,早就墮落成了貪婪的掠奪,國富民貧的現狀愈演愈烈。執政的目的甚至早已從稍有遮掩的偉光正,迅速墮落為「代表人民花錢」。政府和公共事業、國企、各種協會、人民團體甚至體育團體、和尚道士等都是財政供養或輔助的對象。方方面面官員多如毛,公開資料可以查到的,一個七八千人的小鄉鎮甚至財政供養人口能達到四五百人之多,正副鎮長、書記等科級及享受科級待遇的幹部居然超過三十人。每個城市的副市長基本都有十餘名,而享受同級別的官員甚至有四五十人之多。官員的設立,基本就無法限制,而各級官員「七姑八姨的」關係充斥到各個單位,「代表人民花錢」的嘴臉昭然若揭。
  
  維護所謂穩定的實質,就是毫無限制的統治權力,凌駕於民眾意志,肆意揮霍數十年的經濟改革所積累的財富。供養起數量龐大的「既得利益」,再通過這些「既得利益」團結的威力來對抗一盤散沙的社會進一步推動體制變革的決心。這是一百多年前慈禧太后曾經走過的對抗憲政改革的老路,也是中華民族徹底走向衰敗的老路。
  
  目前中國看似規模巨大的經濟,實際上未必能長期背負如此巨大的社會成本。1900年前的中國,經濟規模在世界上其實也是巨無霸的水平,財政收入規模更是令日本等新興國家羨慕不已。但軟弱無能的清朝統治者們,幾乎幾十年間就使中國變得不堪一擊。肆意的揮霍和腐敗,導致巨大的財政也不堪重負,入不敷出。今日的中國,財政負擔的沉重程度,比較1900年前,恐怕有增無減。目前經濟增速的減緩和房地產業的蕭條,明顯已經嚴重影響了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某地開始收玉米砍伐費這樣的曠古奇聞,就是一個十分明顯的惡例。當財政收入的減少和數量龐大的「既得利益」們的供養成為一個矛盾時,對民眾的直接傷害就會越來越嚴重。
  
  任何經濟體的經濟都是必然會有波動,世界上沒有一個經濟體的發展過程是直線上升的過程。當經濟體的波動比較嚴重時,財政收入負擔能力必然會有大幅度減弱。而沒有充分的體制治改革,沒有有效的外力監督,減少數量龐大的「既得利益」的努力如何能成功?沒有充分的減負,經濟波動加劇時,利益的博奕必然更加殘酷,大多數民眾的弱勢地位和缺乏有效的民主制約規則,必然導致利益博奕暴力化,社會的動蕩必將不可避免,傷害必將無所不在。這是體制改革必然要進行的深層次原因之一。
  
  解決中國的社會問題,肯定不能無視問題的複雜性,抱著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態度。要認識到今天所面臨的制度性的變革並非完全是全新的創舉,實際上改革本來就是從打破「公有制的制度壟斷」開始的。改革之初的農村改革和國企改革,不能僅僅看作是純粹的經濟改革,而要看到這些改革打破「公有制的制度壟斷」的偉大的制度創新的意義。
  
  改革之初的農村改革,本來就基本打破了「公有制農村制度」。把農業人口從 「貧困的農村公社」中解放出來。城市發生的國企改革等經濟市場化改革則把大部分城市人口從「城市公社」式的各種工廠、商店、服務設施等公辦經濟中解放出來。從而解放了社會生產力,有利推動了整個社會跨越式的進步。這些改革都是系統性的制度變革的一部分。從改革歷史的第一天起,制度的變革就是不可逆轉的一個偉大曆程。
  
  今日中國所面臨的問題,實質上就是進一步推動體制變革,把政府從蘇式集權模式的束縛中解放出來,把教育從蘇式集權模式的束縛中解放出來,把法律從蘇式集權模式的束縛中解放出來,把文化從蘇式集權模式的束縛中解放出來,把言論自由從蘇式集權模式的束縛中解放出來。解放思想,徹底打破不自由的思想枷鎖,完成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大業。
  
  「摸石頭過河理論」在改革初期起了很大作用,但也低估了中國現實社會問題的複雜性。我們可以摸著石頭過長江,摸著石頭過黃河嗎?不能夠適應新的社會發展形勢,認清歷史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積極繼續推動體制變革。只會使數量龐大的「既得利益 」的胃口越來越大,社會負擔越來越沉重,社會問題的累積越來越嚴重。從而徹底犧牲三十年改革的成果,使中國社會面臨清朝末期那樣的憲政改革失敗后的動蕩危險。
  
  應該認識到,改革的先行者們在推動改革時付出了艱辛的努力,改革的原動力是強國富民的理想。當初民眾也是認同這種努力,並願意追隨改革的理想。但穩定的假象和國富民貧、貧富分化不斷嚴重的事實正在完全破滅民眾追隨的理想。如果失去了強國富民的改革理想的道義力量,愚蠢停滯的穩定必然積累起能量巨大性的不穩定的摧毀性力量。世界上的穩定,只有動態的穩定,沒有發展,沒有進步,穩定不過也是一隻周老虎。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14

主題

1114

帖子

715

積分

貝殼網友六級

Rank: 3Rank: 3

積分
715
3
BigMouth3 發表於 2008-9-26 01:22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magicthinkpad 於 2008-9-25 08:39 發表 [摸著石頭過長江摸著石頭過黃河 - 時事述評 -  backchina.com]  
 
  
 世界上的穩定,只有動態的穩定,沒有發展,沒有進步,穩定不過也是一隻周老虎。


對。各國政府,議院,天天在爭論,立案,不就是為了解決隨時冒出來的問題嗎? 不然要政府幹什麼?

體制好,健全,工作好做,一般管理就行。體制不好,常常鬧事故,老要痛下決心,累不累?

「摸石頭過河」摸爽了,整天摸? 要與時俱進。從摸石頭開始,到搭橋修路。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393

主題

6772

帖子

2390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390
4
jydeng 發表於 2008-9-26 04:32 | 只看該作者
支持.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1

主題

369

帖子

87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87
5
laona 發表於 2008-9-26 08:35 | 只看該作者
以前摸石頭過河,因為水淺。現在是水太深了,身體不夠長了,怎麼辦?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1

主題

369

帖子

87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87
6
laona 發表於 2008-9-26 12:17 | 只看該作者
[quote]原帖由 零下三度 於 2008-9-26 11:30 發表 [摸著石頭過長江摸著石頭過黃河 - 時事述評 -  backchina.com]  
水一直都是混的,所以才要摸,而不是看

[ 本帖最後由 laona 於 2008-9-26 12:19 編輯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410

主題

8362

帖子

3134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3134
7
mm021 發表於 2008-9-26 21:19 | 只看該作者
發人深省。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9-1 03:3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