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500年的西方主導權已動搖

[複製鏈接]

108

主題

223

帖子

116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1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addie 發表於 2008-9-26 15:1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相對於上世紀90年代對國際格局多極化的熱議,這次中國學界表現得相當平靜。這主要是因為,中國學界出現了思想家淡出、學問家凸顯的局面,沒有了對未來世界的宏大敘述,而代之以客觀中立的專業研究。其次是中國觀察世界的視角發生了重要變化,由過去對外部社會的「仰視」變成了現在的「平視」,關注重心也從了解外部世界,以與國際接軌,轉移到自身內部的發展。第三就在於事態還在發展之中,對未來格局的任何結論都還為之尚早。但客觀而論,自新世紀以來,國際權力格局和大國戰略關係確實發生了顯著變化。就其大者而言,以下七個方面特別引人注目: 一、后冷戰時代「一超多強」的大國關係格局沒有發生根本性改變,美國在力量和權勢上仍然處於無可爭議的支配地位,沒有任何一個國傢具備能力和意願來取代美國,重塑國際秩序。然而,近年來,美國實力(尤其是其軟實力)的相對下降卻是不爭的事實,這使得美國的內外環境不斷惡化。除了主觀政策失誤所導致的窘境,美國力量相對下降還有如下客觀原因:第一,美國「新經濟」泡沫的破滅。90年代以來,以知識和信息為象徵的新經濟在美國高歌猛進,但隨著泡沫的破滅,新經濟所帶來的外溢效應不復存在。第二,美國不再享有冷戰結束帶來的和平紅利。第三,美國霸權的雙重成本問題。「9·11」以前,美國霸權的唯一成本在於提供全球公共產品,確保世界市場統一和國際秩序穩定;然而「9·11」以後,美國不得不擔負起國土安全的沉重成本。

二、從90年代中期到現在,以「金磚四國」、「展望五國」和「新鑽十一國」為代表的新興市場經濟國家整體性崛起,經濟實力不斷提升,政治影響相應增強。其重要標誌就是每年一度的G8會議向「G8+5」模式演變。越來越多的全球議題已經很難在G8體制內解決,需要這些新興經濟國家參與決策,共同分擔。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新興國家大多帶有東方國家的集體性身份認同,這意味著500年來西方主導世界格局和發展方向的局面即使不能被顛覆,也將出現嚴重動搖。

三、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與俄羅斯和伊斯蘭世界的關係將長期處於緊張狀態。俄美雙方大都認為,俄美矛盾是西方內部的矛盾,亨廷頓就曾直言冷戰是西方世界的「內戰」。后蘇聯時代的俄羅斯領導人也都是堅定的歐洲派,俄羅斯的國家目標就在於讓歐洲承認其是完全的歐洲國家。因此,如果處理得當,俄美雙邊的良好關係是可以預期的。即使是在俄美雙方發生尖銳衝突的當下,不少人也認為兩國的緊張關係是暫時的,俄羅斯堅持對抗是戰術性的短期行為,其目的在於讓美國最終接納它。然而,俄美矛盾具有深刻的地緣和歷史背景。遊戲玩得不好,就會弄假成真,戰術對抗就會升級為戰略對抗。同樣值得重視的是,9·11以後,美國在外部世界的挑戰還來自於極端伊斯蘭主義和激進勢力國家。伊拉克的反叛和伊朗核問題已經使得美國深陷伊斯蘭世界的復仇情緒之中;而俄羅斯與伊斯蘭聯合的可能性更使得美國疲於應對中東地區出現的複雜局面。

四、美國領導的西方陣營面臨著嚴峻的內部挑戰。首要是聯盟的團結問題。美歐兩個社會存在結構性差異,戰略利益迥異。除非再出現蘇聯這樣的外部性威脅,美歐不可能像冷戰時期那樣團結。第二是人口問題。西方社會的人口老齡化卻基本上是個無解的問題。面對其他國家人口的巨大優勢,西方力量呈現絕對的下滑趨勢。

五、全球化是否會停滯也是觀察當前國際趨勢的一個重要變數。全球化最新階段就是90年代以來的經濟浪潮。美國通過資本整合和制度建設大力推進全球化的同時,卻發現自己並不是全球化進程的最大受益者。因此,貿易保護主義在西方開始抬頭,反對全球化的抗議接連不斷。中國是全球化的積極參與者和直接受益者,因而不太重視全球化的負面影響,對全球化戛然而止的可能局面更是估計不足。然而,全球化能否繼續維持已經成為一個包括中國在內的所有國家需要正視的現實問題。筆者認為,全球化的繼續前進是客觀趨勢,但存在階段性停滯的可能性。全球化的進程並非線性演進,而是不斷波動的,問題在於會波動到什麼狀態,其具體區間在哪裡。這還需要學界同仁的認真思考和大膽爭論。

六、西方和非西方社會精英和普通公眾開始對民主及其推進方式進行反思和質疑。從70年代中期開始的「第三波民主浪潮」對世界政治產生了巨大衝擊,出現了一批成功走向民主的國家和地區,但也不乏民主失敗的實例。從新世紀開始,西方知識精英開始反思民主化浪潮,更對美國在全世界強行推進美式民主的做法大加質疑。總體來說,在美國,沒有人對民主的目標產生質疑,而只是對民主實現方式存有爭議。但是,在美國以外,越來越多的群體對民主目標本身產生了懷疑。自由民主能否以及以何種方式繼續推進有待觀察。

七、經過多年的快速發展和實力積累,中國崛起的前景越來越明朗。日本和四小龍的崛起並不代表亞洲的真正崛起,中國崛起才是亞洲崛起的實質意義所在。奧運會的成功舉辦表明,中國在現代化歷程中已經走出了堅實的一步。中國的崛起不僅需要內部的持續創新和心態調整,而且需要重新審視中國與外部世界的關係。中外關係的互動已經由外部影響中國走向了中外互為影響,認識視角也走向了中外相互平視的階段。外部世界越來越認識到,套用任何單一的價值體系和評價標準來審視中國都會無功而返,西方需要從集體性的心理落差中調整過來,從多元複合的視角出發,客觀公正地看待中國的發展。

最後提出一個問題,英國在啟動工業化之時,人口僅有1000萬,卻成就了「日不落帝國」的偉業;美國憑藉1億人的優勢造就了當時唯一超級大國;那擁有十三億人口的中國正在進行的工業化對世界將意味著什麼呢?

(作者是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

2

主題

269

帖子

56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56
沙發
pink8 發表於 2008-9-26 15:56 | 只看該作者
風水輪流轉。西方的衰敗,中國的崛已是必然的趨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7

主題

390

帖子

120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本科畢業(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20
3
nowinter 發表於 2008-9-26 16:51 | 只看該作者
呵呵,五百年河東,五百年河西?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6 03:1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