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媒體全球話語權弱勢,如何能承載大國崛起夢想

[複製鏈接]

6224

主題

1萬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3073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瘋瘋顛顛 發表於 2008-9-29 00:2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http://blog.ifeng.com/article/1743836.html
發表於 2008-09-28 08:25:28
日前,香港《南華早報》發表署名文章說,儘管中國日益崛起為全球大國,但在全球關注的話題中,它經常成為剖析和辯論的對象而非積極的參與者。當前進行著有關21世紀人類前景的三種辯論:威權國家復興、尋求資源和大宗商品價格飆漲以及人道主義(軍事)干預。中國的國際角色在每種辯論中都很突出。

上述三種辯論均由西方政策學者、媒體評論家、政治人士和活動分子設置議程並主導。中國處於話語弱勢的境地,自己的觀點難以讓人了解,更談不上獲得尊重。這導致中國不時成為全球媒體批評的對象,而它常常無法據理力辯。

誠然,一些西方的批評的確有理,但有時也不太靠譜。比如,把北京奧運會與西藏獨立、達爾富爾問題等聯繫到一起,顯然十分勉強,畢竟奧運會只是體育賽事。

大宗商品,特別是石油的價格,今夏步入調整之前,被認為將經歷多年攀升超級周期。據說,主要原因是印度和中國火熱的經濟及其像無底洞一樣對資源的胃口。北京還因為尋求非洲自然資源而被單獨揪出來批評。

與此同時,在西方災難性入侵伊拉克后,出於對干預原則的需要,有關書籍不時湧現。美國憲法理論家菲利普·博比特和新保守派作家羅伯特·卡根認為,主權並非不可侵犯,如果一國涉及公然的人權侵犯,軍事干預就是正當的。這與中國的不干涉外交政策原則直接抵觸。

所有這些大辯論都很複雜。但值得指出的是,中國對每一種辯論都有原則性立場,並且可據理力爭。當然不是說中國都一定是對的,但添加一種中國觀點是有意義的,能豐富全球話語。對一個有抱負的國家來說,習慣用「不容干涉中國內政」之類的話駁斥外國批評,是行不通的。新加坡在爭取全球話語方面反而做得更成功。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院長馬凱碩,就對全球話語中的西方或華盛頓中心議程作出了針鋒相對的回擊。

該文作者亞歷克斯·羅最後說,中國話語弱勢的產生事出有因:語言上的障礙是其一,另一個原因是缺少有世界影響的電子媒體;更重要的是,中國需要像馬凱碩那樣的本土學者。

但筆者認為,亞歷克斯·羅對中國話語在全球弱勢的關注非常有意義,不過對中國話語弱勢的產生原因的結論,卻比較膚淺,說明他並不了解中國和中國媒體。中國處於話語弱勢的境地,主要原因是擁有中國話語權的機關和人員落後於時代發展,無法承載大國夢想。

全球媒體,當然都有各自的意識形態作祟,但忠於一個原則:狗咬人不是新聞,人咬狗才是新聞;但如果狗咬人成災,卻必定成為新聞。此外,全球媒體還遵從一個原則:真相大於意識形態,政治利益服從真理。

反觀中國,有形無形的緊箍咒是:政治。在政治的指導下,中國天天出現狗咬人的的新聞,並樂此不疲,比如從各鄉村到首都的偉大成就,時刻傳播得比「狗咬人」還要令人乏味,但「人咬狗」新聞就必須小心了:如果是普通人咬狗,比如一般歌星的醜聞,當然可以肆意報道,一旦出現大人物「咬狗」,出現有背景的企業法人「咬狗」,特別是行政法人「咬狗」,就必須裝聾作啞,三緘其口。

——底氣先虛,先天不足,後天失養,應有全球話語權中國媒體怎能取得全球話語權?!

當前,新華社將三鹿毒奶粉事件事態擴大歸咎於三鹿集團公司和石家莊市政府在獲悉三鹿奶粉造成嬰幼兒患病情況后隱瞞實情,不及時上報;但是筆者反問,新華社對此難道一點實情都不知道?民眾的反映難道一點都不了解?為什麼不報道不追蹤?!隨著三鹿毒奶粉醜聞事件的擴大,已有多名官員相繼「落馬」,但作為中國媒體的龍頭老大,對此又有何反省?!

美國之音記報道說,因為毒牛奶事件,中國最高領導人和政府總理都已經表示要汲取教訓,但是,但媒體至今讓公眾無法詳細了解整個事件的真相,新聞界依然在顧左右而言他,不能、不願或不敢觸及問題的本質,汲取教訓無從談起。

近日來,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和政府總理溫家寶就毒奶粉事件發表了不少指示和講話。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說,「這些事件中反映出,一些幹部缺乏宗旨意識、大局意識、憂患意識、責任意識,作風飄浮、管理鬆弛、工作不紮實,有的甚至對群眾呼聲和疾苦置若罔聞,對關係群眾生命安全這樣的重大問題麻木不仁。我們對這些事件及其後果的嚴重性必須充分估計,對其中的慘痛教訓必須牢牢記取」。溫家寶總理斥責奶粉生產摻毒奶粉的企業「沒良心」,並表示對那些沒良心的企業要「一個也不放過」。溫家寶總理還表示對這一事件的發生,「我們感到很內疚」。

然而,官方媒體卻依然在迴避或掩蓋事件的真相,千呼萬喚始出來的交待,給人的感覺是濃烈的黨八股,文不對題、言不及義。

報道說,有關當局在8月初就確切知道了中國奶粉有毒,為了避免消極的消息影響北京奧運會,有關當局選擇了讓中國成千上萬的孩子繼續喝一個月的毒奶,禁止新聞媒體進行任何有關有毒牛奶的報道。這種所謂「全局意識」,並沒有把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放在第一。現在公眾希望知道,做出這種決定的,究竟是哪個機關,哪個官員,在作出這種決定時所依據的究竟是中國的哪一條法律。

但新聞媒體對這些公眾迫切希望了解的至關重要的問題,至今保持沉默。

公眾現在感到特別懷疑、特別害怕的是,現有新聞媒體報道中說,出口到國外的奶粉中沒有這個問題,特供奧運會的奶製品也沒有這個問題,在11號問題曝光之後,經過全國普查9月14號以後的奶粉也沒有這個問題;這無疑地顯示:在生產奶粉的過程中摻毒,是一種內外有別、操作有序、計劃周到,僅僅針對國內民眾的行動。

對公眾的這些疑問和擔心,新聞媒體到目前為止也是保持沉默。

北京理工大學教授胡星斗日前表示,毒奶粉事件「是沒有進行有效的政治體制改革、監督機制創新,缺乏事前的新聞監督、公眾監督,沒有重視權力的分立與制約,沒有獨立調查、獨立司法,沒有致力於建構市場經濟的道德基礎而一味地進行計劃經濟時期的虛偽的道德說教的必然結果」。胡教授說,這次毒奶粉事件最終曝光,得益於紐西蘭政府的強烈要求,顯示出中國現行體制無力保護人民生命安全的致命缺陷。而中國的致命缺陷的一個最主要表現:缺乏公眾監督;他要求中央「從具體的制度方面,特別是從建立事前的新聞監督制度,公眾的監督制度,要完善這方面的制度。」

德國之聲日前曾刊文呼籲,「毒奶粉醜聞:中國的媒體必須發揮中心作用」。文章指出,實際上在之前就發生過奶粉醜聞;2004年安徽阜陽的嬰兒就是因為喝了完全沒有任何營養成分的奶粉而患病,許多嬰兒得了腦水腫,有些嬰兒甚至因此餓死;當時的事件主要涉及的只是一個省份,而這次關係到全國……,從本質上來說,兩件醜聞都有同一個原因:整個體系出了問題。首先逮捕了19名奶農,這只是想保護那些真正應當承擔責任的人;然後關閉了12家奶站,接著一名副市長辭職,然後是市長,最後才牽涉到中國的大型奶企。整個醜聞的發展就是個不斷文過飾非的過程。我們從中看到了什麼?企業的權勢如此之大,它們能夠從地方政府那裡買到保護傘。許多奶粉廠家從政府那裡獲得了質量證書,讓他們免於接受其他的衛生檢查。但這樣的證書根本沒有意義,許多企業完全是花錢買來的……;在西方,這是不可想象的。

文章說,道德什麼都不是,在每一個國家都是這樣,道德幫不上什麼忙。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嚴厲的法律。但在中國,這個過程會很漫長。但在這個過程中,中國的媒體必須發揮中心的作用。

「神七」上天成為中國舉國共慶的事件。但香港《太陽報》發表報道透露,新華社居然在太空人尚未出艙時,就已經發表太空漫步的新聞。報道寫道:「內地造假泛濫,連新華社也敢出假新聞。這家官方通訊社26日上午在其所屬的新華網上刊出一則兩天後才能公開的新聞報道,稱『神七』航天員已順利完成太空漫步任務,從軌道艙進入返回艙」。9月26日,「神七」圍饒地球飛行不到20圈,這篇電頭為新華網遠望一號二十七日電消息,則以「神七」飛船第30圈測控側記為題,報道正在海上的航天測量船遠望一號船,已經觀測到航天員完成太空漫步后完成軌道艙復壓確認、脫下航天服等動作。報道還煞有介事地稱,該船捕獲目標的時間,比預定提前十二秒鐘。署名思寧的網友在博客中寫道:這則電訊虛構的目擊現場的細節讓人懷疑,新華社記者過去報道中的現場細節也有誇大偽造之嫌,甚至人們會在更廣範圍懷疑該社的新聞真實性。該報道也反映當局對新聞造假的放縱和失職。

消息刊出后,在網上引起軒然大波,網民痛斥新華社穿越時空,敢做未來的「實況」報道,造假程度不輸三鹿、蒙牛等三聚氰胺毒奶免檢企業。

新華網稍後發稿澄清,稱系技術錯誤所致,網站隨即刪除報道。但是,即使是「技術錯誤」,也只能表明該網提前預製了「新聞」,報道不以事實發生時的真相為基礎。

新華網做未來的「實況」報道的例子,也證明亞歷克斯·羅對中國話語在全球弱勢形成之原因的結論比較膚淺,更說明中國處於全球話語弱勢境地,責任在擁有中國話語權的機關和人員:意識形態可以「改變」真相,真理服從於政治利益。——但最終,還是意識形態和政治利益的損失最大;某些當權者只是用一種看似高明卻愚不可及的權力手段,來葬送自己的意識形態和政治利益,並將導致國家利益和民族利益的危殆。

對此,筆者卻無能為力,只好望天太息,悲國運之多艱。

唉,「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噙淚水,因為我愛這土地愛得深沉」。
世人皆醉我獨醒

131

主題

652

帖子

207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07
沙發
wii8 發表於 2008-9-29 00:38 | 只看該作者
發展是硬道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

主題

130

帖子

30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小留學生(一級)

Rank: 2

積分
30
3
佘文 發表於 2008-9-29 02:20 | 只看該作者
是個很嚴重的問題。文中的內容平頭百姓無法核實,但是敘述的現象可以親身感受。中國的政治風氣,新聞環境確實有很大的問題,還需要作很多的努力。流弊往往很頑固,不是單個人能夠解決的,人們的期望卻往往是超前的。如果大陸媒體上能經常見到類似的文章,事情也許會解決得快一點。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11:1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