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薛涌:高房價會降低城市人口素質

[複製鏈接]

168

主題

356

帖子

266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大一新生(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6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ascade05 發表於 2009-2-15 02:5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薛涌:高房價會降低城市人口素質http://view.QQ.com  2009年02月02日08:07   中國經營報  薛涌  我要評論(7212) 薛涌 旅美專欄作者

北京政協委員、房地產大鱷任志強在政協會議上放出高房價是「控制人口素質的門檻」的言論,引起一陣社會的公憤。現在,似乎刺激社會的公憤成了某些人的嗜好。他們越能激起公憤,就越能引起注意,也越可以指著網上的罵聲說:看看,網路民意就是非理性!

我已經學會了不憤怒。我甚至要感謝任先生把房價和人口素質的問題提出來。因為稍微進行一些研究就能得出結論:高房價會降低中國人口的素質,傷害中國的國際競爭力。過去幾十年,中國經濟起飛最大的一個優勢就是得天獨厚的人力資源。如果從進一步開發這一充沛的資源的角度看,降低房價乃是當務之急!

任先生的高房價「門檻」說可謂一語中的。房價確實就是「城市的門票」。要知道,自古以來,城市是人類文明的動力。古希臘羅馬的文明是城市文明,義大利文藝復興的先決條件是其城市的繁榮,日後的啟蒙主義也是以城市為中心,現代社會的科學技術的繁盛,更靠城市的創造力。城市經濟資源集中,人口密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充分。人的聰明才智,在城市的環境中發揮得最充分,進步也最快。也怪不得,在許多社會學家的眼中,城市化水平和現代化水平幾乎是同步的。

高房價提高了「城市門票」的價格,提高了城市准入的門檻,把大量本來能夠進入城市發揮其才智、提高自身素質的人排斥在外。這樣的結果,到底是人口素質的提高還是降低呢?

我們不妨引經據典地把道理說得更複雜些,免得被人說為沒理性、沒文化。任先生的意思大概是:高房價提高的城市的准入門檻,使得只有素質最高的人才能進來。這樣雖然犧牲了那些被排斥在外的人口的素質,但保證了城市人口本身的素質。

可惜,即使從這個角度說,高房價也不僅會降低整個人口的素質,更會降低城市人口的素質。這裡我不妨引用已故哈佛大學心理學家Richard J. Herrrnstein和美國企業研究所 (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 著名學者Charles Murray的名著《鍾曲線:美國生活中的智商與階級結構》來進行討論。需要注意的是,兩位學者在美國都屬於保守派陣營,反對劫富濟貧的福利國家,甚至被指責為對弱勢過於冷酷。比如Charles Murray就一直堅持認為:現在大學生太多,許多人根本沒有讀大學的素質,他們命中注定要干體力勞動,把勞力者通過慷慨的國家福利(比如獎學金等)變成勞心者,是浪費社會資源。也正是如此,該書出版后,作者幾乎也成了在美國公眾「最想打的人」,乃至出去講演頻頻遭到抗議,甚至有暴力的肢體衝突,不得不要警察保護。我想,任先生應該把他們引為同道吧。

這一名著,因為是建立在嚴格的心理學研究的基礎上,出版十幾年來雖然爭議不休,其學術價值仍不可否認。特別是最近幾年Charles Murray頻頻根據他們的研究成果在社會政策上進行演繹,很值得我們關注。他們研究的是人最重要的素質之一:智商。其結論是,智商是天生的,和家庭背景、階層、甚至教育程度都沒有關係。當然,教育會給人許多技能,但無法把一個笨人變聰明。比如智商是一百(即人口的平均水平)的人經過嚴格的訓練,可以比一個智商高達一百四十卻從來沒有讀過書的人更勝任許多工作,但那不過是因為後者沒有機會而已。一旦有了機會,後者就會輕易地後來居上。另外,高智商和低智商在人口中的分佈,長期以來基本是固定的。也就是說,如今人口中智商最高的百分之一,和兩百年前相應的百分之一人口一樣聰明。基於此,Charles Murray特彆強調:社會因為覺得高智商的人反正都會成功,於是就集中資源對低智商的人進行傾斜性的教育投資。這違反了基本的市場邏輯。這就好比你放著好礦不開採,偏找最貧瘠的礦一樣。在聰明人身上投一塊錢,可以產生一千塊錢的效益,而在笨人身上投一塊錢,能撈回本兒就不錯了。所以,從整個社會效益的角度講,國家除了必須履行對每個人義務教育之外,要因材施教、合理分配資源,讓智商高的上大學,訓練智商低的從事體力勞動。比起任志強的「不給窮人蓋房」來,Charles Murray的「不給笨人辦大學」的理論同樣驚世駭俗。

但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套保守主義理論,最終支持了許多自由派的劫富濟貧的政策。因為智商和階層沒有關係,有錢的人未必智商高。在過去那種完全沒有福利的社會中,教育資源全被富人壟斷,雖然偶爾出了個卡內基這等從童工而變成世界首富的奇迹,但總體來說,大部分人口沒有和富人平等的競爭機會。結果,富人在小圈子裡近親繁殖,智力越來越低。你能不能坐在華爾街大銀行高級經理的寶座上,關鍵還看你是誰的兒子。但是,一旦扶助弱勢的社會政策施行,窮鄉僻壤中高智商的孩子就可能拿諾獎、到高盛當總裁。這自然也會把許多富家子弟擠掉。總之,精英社會的准入門檻越低,精英群體本身的智商就會越高。Charles Murray還舉例說,美國的一流大學,過去就那麼幾家,學生很少,現在則人數擴張了不知多少倍。這種普及的結果,是使過去服務於人口百分之一的精英的大學,服務於百分之十的精英,按說會沖淡這些大學的學生智商水平。但令人驚異的是,現在這占人口百分之十的名校學生的智商,竟然比過去同樣學校中占人口百分之一的精英學生的智商還高!為什麼?因為大量的獎學金,使許多窮人進大學的「門票」便宜了,甚至「免票」了。過去的富家子弟(白人男生),兩個中就有一個可以進哈佛。現在呢?哈佛的學生確實多了。但是,男的,女的,黑的,白的,富的,窮的,美國的,外國的,甚至非法移民,都可以來競爭。二里挑一變成了至少十里挑一。這樣挑出來的學生智商能不高嗎?

城市就是現代文明中的一所大學。城市人靠著既有的財富,把「門檻」提高,最後也只能「上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矮子裡面拔將軍」。這樣素質能提高嗎?我1979年高考,是北京文科類前十五名,這大概是我一生最大的「優勝記略」,現在想起來多飄飄然,當時更是洋洋自得了。可是進了北大一看就傻眼了:同屋從農村來的同學,連電燈都沒有,上學宿舍燒煤差點被煤氣熏死。我則住在北京,掌握著當時海淀區最先進的複習資料。要是成千上萬象我同屋那樣的農村孩子有機會住在北京讀書,我還排得上前十五嗎?

看當前這場關於房價的爭論,活象三十年前在北京擠公共汽車:沒擠上去的大叫「別走」,擠上去的馬上高呼「關門」。這樣能創造一個「和諧社會」嗎?真正的「和諧社會」,還是要多一些公共汽車,並把車票降低價格一些。未來幾十年,幾億農民將進城。根據《鍾曲線》的智商理論,他們中最聰明的百分之一,和城裡最聰明的百分之一在智商上完全平起平坐。當他們進城后,城裡十里挑一的聰明人,就趕得上原來二十里挑一的聰明人。把這幾億豐富的「腦礦」鎖在城外,用提高「門檻」「控制人口素質」,這樣控制出來的,只能是變相的弱智。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7 06:5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