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金融危機 格林斯潘正是罪魁禍首

[複製鏈接]

482

主題

680

帖子

803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大一新生(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80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star 發表於 2008-9-24 11:1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美聯儲前主席艾倫•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被譽為「拯救了世界的人」。2002年,當他的聲譽達到頂峰之時,他來英國領受「爵士」封號。他最忠實的擁躉——現任英國首相戈登•布朗(Gordon Brown)——曾證實,稱格林斯潘得到這項嘉獎是因為他促進了「經濟穩定」。

在那次行程中,格林斯潘走訪了英國央行(BOE)貨幣政策委員會(MPC)。他對該委員會表示,在網路泡沫破裂時,美國金融系統表現得很有彈性。股價跌去一半,並出現了大量債券違約,但沒有一家大型銀行倒閉。格林斯潘稱讚了複雜衍生工具使風險得以擴散的事實。一位MPC委員問道:這怎麼可能?肯定有人遭受了損失,誰呢?格林斯潘臉上帶著恬靜的滿足感答道:「歐洲的保險公司。」

6年後,美國最大的保險公司——美國國際集團(AIG)——實質上已被國有化,以防止它拖垮整個金融業。美國已將其抵押貸款行業的核心部分國有化,政府成為決定金融企業存亡的仲裁人。

金融市場具有極強的靈活性,但市場參與者需要確定「市場存在規則」,並且仲裁人願意實行這些規則。儘管包括美國財長漢克•保爾森(Hank Paulson)和美聯儲主席本•伯南克(Ben Bernanke)在內的諸位先生採取了非常舉措,以解決前任們的做法帶來的問題,但金融系統已受到永久的損害。正如保爾森所言,他現在手中拿的是別人發的牌。

很多人指責格林斯潘領導下的美聯儲造成了當前的亂局。他們是對的,但不是人們常說的理由。歸咎於低利率是不公平的。在過去十年,沒有證據表明美國受到了過度增長導致通脹的危害。經濟需要低利率和財政刺激,以避免陷入嚴重衰退。在這一點上,美聯儲盡到了職責。

格林斯潘應負的責任是,他使低利率時代得以生成投機性泡沫。他無法宣稱他沒有看到風險。以90年代發生的兩件事為例。第一件事發生在他1996年發表提到「非理性繁榮」的演講之前。在一次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會議上,他坦承股市存在泡沫,但拒絕採取任何行動。他承認提高保證金要求將是有效之舉:「如果要消除泡沫,無論是什麼泡沫,我保證此舉可行。」奇怪的是,在那之後,在為美聯儲的「不作為」進行辯護時,他曾在三次演講中聲稱提高保證金無濟於事。

第二件事發生在1998年春季,當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主席對場外衍生工具激增表示擔憂時,格林斯潘則表示,出台新監管措施有擾亂資本市場的風險。場外衍生品正是本次危機中產生「對手風險」的源頭。

在世紀之交,由於沒有提高保證金要求,反饋迴路將股價送進軌道。隨著股價上漲,更多經紀商樂於貸款給投資者買股票。隨著股價走高,買盤也在持續,直到泡沫破裂。製造一場泡沫或許可看作是運氣不好;製造兩場泡沫看起來則像疏忽大意。然而,這正是美聯儲在格林斯潘主政期間所做的。

在股市中遭受損失后,美國人轉而買房。抵押貸款行業使用證券化債券,確保貸款發放人不必擔心得不到償還;風險被打包轉售給其他人。這次格林斯潘沒有袖手旁觀。他多次表示,買房是一項安全投資,因為房價不會跌。房屋業主能夠等到任何一場低迷的結束。那麼多人認為,「既然世界級的金融天才都抱著這種想法,那肯定沒錯」,這有什麼可奇怪的嗎?

即便在事態徹底走向瘋狂的時候,格林斯潘還駁斥了那些警告新泡沫正在形成的說法,聲稱只是在少數領域出現了一點「浮沫」。後來,直到2007年格林斯潘卸任兩年之後,他才承認「浮沫」是他對「泡沫」的委婉說法。他對英國《金融時報》表示:「所有浮沫堆積起來,成為一個總的泡沫。」

與股市泡沫一樣,這次的過錯也不在於利率定得太低,而是對抵押貸款機構極其輕率的作風坐視不管。事實上,任何一家貸款機構都會受到他在2005年4月發表的言論的鼓舞:「以往資格較差的申請人完全貸不到款,如今,貸款銀行能夠相當有效地判斷各個申請人的相關風險,並適當地對風險進行估價。這樣的改善已導致次級抵押貸款發放量迅速增長。」誠如他所言,次級貸款確實增長迅速。

格林斯潘負責銀行業大部分環節的監督管理達20年之久。美聯儲聲稱自己的責任是保障「銀行業的安全和穩健」。其它監管機構本來也應介入進來——美國監管結構沒有跟上市場的變化。但鑒於美聯儲這一機構的重要性以及格林斯潘的個人地位,有誰會想到,美聯儲本可利用其有限的權力,確保對當時的局勢進行更密切的檢查。

格林斯潘認識到眼下出了大事,並將之形容為「百年一遇」的大事。但是,你也不可能每天都會遇上格林斯潘這種人。(註:作者:戴維•布萊克(David Blake)為英國《金融時報》 本文作者是某資產管理公司高管,他以個人名義發表此文。譯者/岱嵩)

24

主題

209

帖子

55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55
沙發
poorchinese 發表於 2008-9-25 11:32 | 只看該作者
按照此種觀點,不光格老有責任,從Lindon Johnson以來,所有的人都有責任!我注意到作者是某資產管理公司高管。他這篇文章給人的感覺就像是一個富家子犯了罪反倒怪有錢的爹:你為什麼不早點管教我!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1 10:5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