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日本人評《論語》:最上至極宇宙第一書

[複製鏈接]

6224

主題

1萬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3073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瘋瘋顛顛 發表於 2008-9-23 09:2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http://culture.ifeng.com/abroad/200809/0922_4088_796728.shtml
2008年09月22日 09:57環球時報

早在1600多年前,《論語》就傳入日本,並在日本社會各個領域紮下了根,對日本的影響長達千餘年之久。

百濟五經博士將《論語》帶入日本

據日本史料記載,《論語》來到日本的過程是從日本應神天皇和百濟使臣阿直岐的談話開始的。阿直岐原是朝鮮百濟王朝博學多才的使臣,自從奉命送給應神天皇良馬等物品后,便被應神天皇盛情挽留,給太子當老師。一天,應神天皇問阿直岐:「你們國內還有比你更博學的人嗎?」阿直岐回答說:「有個叫王仁的,8歲進入書院讀書,18歲就被錄用為五經博士,他的學識要超過我。」

應神天皇求賢若渴,立即派使臣前往百濟請王仁。公元5世紀初,王仁渡海前往日本,並帶去了中國漢魏以來盛行的《論語集注》中的鄭玄註解與何晏集解兩部專集在內的10卷《論語》。《論語》正式登陸日本。見到王仁獻上的書籍后,應神天皇十分感興趣,因為日本古代只有口頭語言,還沒有全國通行的書面文字,於是,應神天皇也請王仁做太子的老師,教授太子學習《論語》等中文典籍,同時還請他在日本皇室推廣漢字。王仁不僅耐心地向皇室傳授漢字,還創作了日本歌謠,傳授了先進的技術工藝,後來他還成為日本人引以為豪的飛鳥文化的始祖。

聖德太子借用《論語》思想立法

王仁將《論語》帶入日本后,《論語》在皇室中產生了巨大影響,這在聖德太子的身上體現最為明顯。聖德太子出生於公元574年,本名馬野郎,別名廄戶皇子,據說他出生在馬廄里。聖德太子非常聰明,能同時聽8個人的陳述,並分析出其中的道理。他一心向佛,還精通中國的經史,並寫得一手頗得六朝風韻的漢文書法,將王羲之的字體模仿得形神兼備。

在聖德太子22歲時,其姑姑在政治鬥爭中取勝,將他委任為皇太子兼攝政王,此後實際掌管國家數十年。他把《論語》的中心總結為「禮」和「仁」兩方面。他所制定的日本憲法的前身《17條憲法》就是以《論語》思想為基礎衍生出來的。《17條憲法》中的第一條開頭就是「以和為貴,無忤為宗」,這明顯出自《論語》中的「禮之用,和為貴」。聖德太子還廣設國家學堂「學問所」,掛孔子畫像於正堂,尊孔子為「先聖」,要求學生必修《論語》,以及《周易》、《尚書》、《左傳》等漢學。

他首創向中國派遣留學生制度,派遣大量學生到中國學習儒學。在日本的第一座高等學院「總藝種智院」里,貴族子弟必讀的書目里就包括《論語》。當時,有數以萬計的日本青年在各類學校中誦讀《論語》,學習經典,雖然他們的總數僅占當時人口的少數,但是對於《論語》的傳播起到了相當大的作用。

明治天皇鞏固《論語》在道德教育上的地位

幕府統治建立后,《論語》又成為維護幕府穩定統治的有力工具。德川家康積極扶植儒學,把朱子學定為官學,復興學校,大量印發《論語》等書籍。他和以後的數代幕府大大提高了儒學的地位,使儒學在日本達到了一個全盛時期。在統治階層中,《論語》配合了幕府大力宣揚崇尚武藝精神和武士道的工作,成為思想統治的工具。然而同時,在普通不識字的日本民眾中,《論語》也漸漸成為日本人生活中的思想源泉,出現了用《論語》而不知《論語》的有趣現象。《論語》受到極大歡迎,直到17世紀,日本精英伊藤仁齋等人仍然對《論語》推崇備至,稱其為「最上至極宇宙第一書」。

明治維新開始后,以明治天皇為首的日本政府決心學習西方的科學技術,但同時抵制自由民權思想,為此,明治天皇頒發了「道德以孔子為先」的聖旨,《論語》在日本道德教育上的地位得到明確肯定。在這個過程中,日本民間在官方的推動下成立了日本近代規模最大的儒學團體「斯文會」等儒學組織,協助鞏固皇權。
世人皆醉我獨醒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8 08:3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