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邋遢道人:已經到這時候了,中央還敢聽精英們忽悠嗎?
作者:邋遢道人 文章發於:烏有之鄉 點擊數:13698 更新時間:2008-9-19 頂 薦 【字體:小 大】
已經到這時候了,中央還敢聽精英們忽悠嗎?
關於西方要發生一次嚴重的金融危機並引發世界性經濟衰退的警告,關於中國必然會同所有新興市場國家一樣遭受一次金融洗劫的警告,是早在幾年前就有很多人講過了,還都有專著或論文,這些人包括中國的學者和西方學者。他們都指出新自由主義帶來的西方經濟虛擬化,賭博化對全世界,包括中國都不是福音,早晚會發生雪崩,甚至很多人就預計大約發生在2008年到2012年之間,甚至把危機發生的條件和步驟都說得比較清楚了。在那個時候,中國主流學者都在拚命鼓吹新自由主義經濟理論的正確性,鼓吹私有化萬能,鼓吹小政府大市場,鼓吹金融創新帶來的繁榮。而中國政府基本按照這些主流精英的思路制定了這些年的經濟政策,並沒有理會非主流學者的警告。
如果說這些學者的警告在當時還不能從世界經濟現象上看出來兜端(這只是指西方金融危機,而新興市場國家挨個被金融洗劫是10年前發生的,歷歷在目),那麼到2007年美國發生次貸危機時就應該可以看出來了。貧道記得2005年看到王建一篇文章,就預計美國房貸很快要發生危機並引發嚴重金融危機。即使次貸危機究竟能發展到什麼程度也許中央政府還心中無數,但2008年6月以後起碼就應該叫「真相大白」了。而且整個過程幾乎每一步會是什麼樣子,大致發生在什麼時間,都被非主流學者不幸言中。
自去年開始,西方這次金融危機的規模和持續時間,多數西方學者都很悲觀,把這場危機描繪成如同1929年美國金融危機的人大有人在,連這場危機的主要操縱者格林斯潘都說:會是100年來最大的金融和經濟危機。
但是,推動中國走到目前境地的主流精英們沒有一個對此發表過什麼看法,他們聚集在一起在總結30年改革的成就,嘀咕著要進行政治改革。似乎對馬上面臨的世界性災難一點也不在乎。更有一些官員和主流學者明看著已經發生的災難,無視全世界都知道的引發災難的原因,就在這幾天還在說:
「對中國來說,現在最缺的是金融創新,如果因噎廢食,那就太傻了」
「中國幾乎沒有純粹的證券化業務,更不用說複雜的擔保債權憑證(CDO)等工具,國內也沒有股指期貨市場。但官員表示,中國現有環境下的利率和匯率正逐步放開,所以發展金融對沖避險工具的需求迫在眉睫.他並說,銀行業必須朝收入來源多樣化發展」
「中國不應對金融衍生產品說不」
「當然中國應從美國的動蕩中有所借鑒,但這絕非是暫停國內金融改革或止步不前的借口」
「中國政府不應裹足不前,而應趁機在海外市場低價買進」
貧道不知道年初溫家寶總理說的2008年日子不好過到底包含什麼內容,但顯然,中國的主流精英一點沒顯示出悲觀情緒,而是興高采烈地在歡慶勝利。
假如發生一次類似1929年世界經濟危機會是什麼樣子,難道這些主流們不知道嗎?
且不說世界主要股市都跌去90%多,美國1933年的GDP還達不到1929年三分之一,直到1941年才接近1929年水平。美國、英國、德國、法國等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工業生產水平也倒退到一戰前,也就是十幾年前的水平。大量銀行、企業破產,工人失業。這十幾年西方工人階級和城市貧困階層過著豬狗不如的生活,僅美國失業人數達到1300萬。最嚴重的一年,紐約街頭每天拉出十幾具凍死餓死的屍體。以後幾十年中,西方人還對這次危機談虎色變。
貧道在以前幾個帖子中多次指出,29年經濟危機的特點是:凡是離全球化越近的國家遭罪最大;凡是離世界經濟活動越遠的國家遭罪最小。只有一個被西方封鎖,完全隔離與全球經濟外地蘇聯反而沾了便宜,經濟大發展。
主流們自己評判一下中國現在處於什麼位置呢?究竟是已經被深深捲入全球化中間,還是還有一定距離,或者還在圈子外呢?
也許精英們會說:中國現在還沒完全卷進去,因為中國金融還沒完全與世界接軌,因此中國不會有太大問題。
但是,捲入全球化程度並不是以經濟政策來確定的,而是以經濟活動與全球經濟的關聯程度確定的。中國在2006年出口依存度接近40%,這個數字是自有世界貿易以來,所有大經濟體(小國完全可能)從來沒有達到過的數字。日本、美國最高沒達到15%,德國等關聯國貿易很強的歐洲國家,最多也就是32%。新興市場國家比較高,但韓國、墨西哥等也無非是三十多。也就是說,中國已經深深捲入世界經濟主流里了。
從另一個角度看更危險。中國不是個資源大國和技術大國,中國是個出賣勞動力的大國。中國經濟兩頭在外,能源、原材料靠進口,產成品靠出口,中國是世界的加工廠。原材料價格外國說了算,出口價格也是外國說了算。只要價格一波動,中國最先有感覺。以前西方發生經濟危機,企業大量破產,工人大量失業。現在再發生經濟危機,是西方沒企業可破產(都挪到你那裡了),西方沒工人可失業(沒工人了),而是西方發生經濟危機,中國發生企業大量破產,工人大量失業。只要世界貿易總需求降低,受損的首先是中國。可這件事情一定會出現,1929年經濟危機世界貿易總額就大幅下降!
發展內需?中國什麼時候沒說過要發展內需?從2001年北戴河會議上江澤民就提出要大力發展內需。結果是國內消費品零售總額始終沒什麼起色,倒是外貿出口不斷擴大。原因很簡單,中國早在1997年前後已經達到西方傳統經濟危機的標準了,也就是大量低收入群體無力消費,導致生產過剩。只是因為1996年人民幣大幅貶值,使出口能力擴大,才掩蓋了這個問題。
中國看起來市場很大,但由於貧富分化嚴重,城鄉差別擴大,大量群體根本不在這個市場中。即使按國家統計局數字,2006年,占城鎮居民10%的高收入群體(5771萬人)年消費支出為11734億,而占農村居民80%的低收入群體(58994萬)只有11480億。5771萬人消費總額比近58994萬人還多。如果參考王小魯的研究文章,這個數字還懸殊。絕大部分農民(80%月均支出現金162元,全部農民也不過月均支出現金221元),40%以上的城鎮低收入群體(月均支出現金425元)基本不具備購買現代產品的能力。也就是說有10億人基本不在中國消費品市場上,靠什麼提高內需?
而解決收入差距,或者說解決涉及將近10億人低收入問題,並不是一句話的事情,沒有驚人的大動作,沒有一定時間,根本沒戲。而金融危機可不等人,最多給中國兩年功夫。
還有一點,中國農民已經不是過去的農民,2006年,中國農民人均現金收入中,來自務工部分已經達到32%,收入增長部分53%來自工資性收入。到樓市崩盤,基本建設停滯,大量建築業民工失業;出口企業萎縮,大量民工失業;股票樓市一崩,中產階級消亡,大量服務業日子不好過,服務業農民工也失業。只要有三分之一的農民工失業,農民人均純收入就是會是兩位數的負增長!
這根本不是嚇唬誰,這些數字都在那裡擺著,因果關係的描述也並不牽強。別說專家了,像貧道這樣的閑散人等都能算出來,怎麼中國精英集團就視而不見,照樣在這裡忽悠呢?
有些網友批評貧道,說貧道把這些所謂專家看的太重了,太抬舉他們了。那是這些人根本不注意觀察。改革開放30年,哪一步不是他們先忽悠,然後政策就出台了呢?除了政治改革以外,凡是他們鼓吹的經濟政策,有哪一個最終沒坐實呢?看看前面,貧道能不心驚膽顫?
可「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了,中央政府還一個勁兒地聽他們忽悠,言聽計從,事情就不妙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