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河南貧困縣良田被強征建官員別墅群

[複製鏈接]

214

主題

2382

帖子

680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8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magicthinkpad 發表於 2008-9-24 09:2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核心提示:河南省商城縣是國家級貧困縣,在其西城區卻有一大片「豪華別墅群」。據悉,這片土地是縣裡最好的良田,現在成了縣四大班子幹部的宅第。


數十棟風格相同的小別墅

紅頂黃牆,白色繞欄,精巧別緻的二層小樓,自成一家的庭院,數十棟風格相同的小別墅錯落有致地沿著路邊排成一排,一時讓人以為走進了哪個度假村。9月22日,記者來到河南省商城縣西城區,看到了這片傳說中的國家級貧困縣的「豪華別墅群」。

「那是縣四大班子幹部的宅第。」當地群眾告訴記者。別墅與周圍有些雜亂的街道不大協調,卻因其主人的顯赫身份看上去尊貴典雅、與眾不同。

村民:這是縣裡最好的田啊!

這片別墅的所在地原本是商城縣鯰魚山鄉大碑村的土地。「原來都是良田啊,都被佔了!」村裡的王大爺惋惜地說。與別墅相連的,是一排排新起的現代化住宅樓,有的已經峻工,掛著「隆重封頂」、「歡迎認購」的條幅。記者走進別墅區對面的「新世紀花園」,從售樓處得知,這裡房子的均價在1600元左右。

村民是買不起的,只能望房興嘆。兩年前,這些本屬於他們的責任田,被強制以每畝3.3萬元的價格徵收,政府隨後又將其賣給開發商。「價格至少翻了10倍」,村民們說。

村民們告訴記者,這片土地本是縣裡最好的良田,有鯰魚山水庫灌溉,種兩季水稻,旱澇保收,民間有句俗語:「商城縣西大畈,哈巴狗不吃剩稀飯」,形容這裡的富足。然而從2005年起,鯰魚山鄉數百畝的土地就陸續被徵用,往日稻田飄香的豐收景象再難尋覓,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樓房。

「從古至今農民免稅頭一回,農民種田,國家給錢,然而這樣的幸福卻與我們無緣。唉,曾經的富裕村莊,如今走到了乞丐的邊緣。」王大爺是鄉里的退休幹部,說起近年來村裡的變化,不住地搖頭感慨。

某村組組長王建澤(化名)告訴記者,征地的時候,多數村民都不同意,開村民大會的時候,政府擺了一桌酒席宴請村代表。酒足飯飽之際,拿出幾張空白合同讓代表們簽字。「有些人迷迷糊糊也就簽了,但多數人是明白的,沒簽。」

不久政府便與村裡簽訂土地出讓協議,「不賣也得賣,他們是先禮後兵。」王建澤說,開工典禮當天,有些情緒激動的村民打出了「還我土地,我要吃飯」的標語。「當時把公安、武警、消防都調來了,衝突中有很多百姓受傷。」王建澤說,他們村組裡就有一位組員的妻子受傷,在縣醫院住了好幾天,花了兩三千元,還是村組出的錢。

王建澤從床底下的牆縫裡拿出一份已經泛黃的上訪信,有些顫抖地交給記者:「寫了好幾年了,沒地方送啊!」

村民告訴記者,現在還有許多村的土地陸續被徵用,對面的蒙河村去年就剛賣了百十畝土地。

縣政府:原來是爛土崗,是縣裡的開發帶動了地價

但縣裡的說法卻和老百姓完全不同。「那裡原來是一片爛土崗,沒水沒電,路也不好,是最偏僻的地區,根本沒人來投資。後來政府千方百計搞開發,想把這塊的經濟發展起來,就由縣裡四大班子(縣委、縣政府、縣人大、縣政協)工作人員帶頭認領土地,開發建房,後來慢慢繁榮起來。地價提高了,老百姓就嫌給的補償少了。」商城縣委宣傳部副部長曾憲忠對記者說。

曾憲忠告訴記者,商城縣經濟比較落後,縣城規模也很小,如何擴大城區建設、帶動城鄉經濟發展,一直是困擾縣政府的難題。「你看,我們現在的辦公樓還是上世紀50年代建的,在整個信陽市也算是最差的,曾被省里有關部門認定是低危險房。而且辦公樓和家屬樓一直混在一起,就想著為縣裡幹部改善一下住房條件,在城西建一些房子,把家屬樓搬出去,把辦公樓改擴建一下。」

曾憲忠說,2006年,經國土部門批准,縣裡將城區幾百畝地征為住宅用地,由四大機構工作人員自願報名申請集資建房。按照曾憲忠的說法,西城區當時地價不高,但他們按最高的補償價——每畝地4.2萬的價格給農民補償,至於為什麼村民們說拿到的補償款只有每畝3.3萬元,「可能是被鄉里或村裡剋扣了,這個就不清楚了」。

曾憲忠說,西城區當時的地價每平方米只有173元,員工們認領的價格是175元/平方米,再加上市政道路建設的費用,買150平方米的地,要交200平方米的錢,所以很多人認為不值,「宣傳部和統戰部就沒一個人要,縣人大有人掏錢以後覺得不划算,退了9戶」。

真的不划算嗎?村民們說,縣裡征地以後,轉手就以高價賣給了開發商。曾憲忠說,由於認購的人不多,公務員住宅用地只佔了50畝,其餘的土地陸續以招標拍賣的方式出讓,正是這些土地出讓金,讓政府有了資金髮展經濟,帶動整個縣的發展,「也才有了西城區的今天」。

曾憲忠說,這裡地價上升一方面來源於整體大環境的改善,包括縣裡經濟發展,交通更加方便,尤其是去年滬陝高速和寧西鐵路開通以後,大大優化了商城縣的投資環境;另一方面,這幾年縣裡對城西發展非常重視,集資建房的同時改善了市政道路設施,兩方面因素加起來,使得這塊土地的人氣逐漸旺起來,由原來的無人問津變成了競相購買。「這樣,原來沒認購的人覺得虧了,賣地的農民也認為補償得低了,這兩部分人開始鬧事、上訪,才形成了現在的問題。」

「矛盾上升以後,縣裡很重視,也相繼出台了一些政策,嚴禁倒買倒賣,限制過戶,逐步規範西城區房地產發展。」曾憲忠說。

失地農民如何生存

村民們告訴記者,由於大多數村民不同意賣地,村裡的補償款到現在也沒全發下去,有的只是以「 借」的名義領出些錢,按人頭每人兩萬元。「有人說我們是刁民,想多訛點錢,其實不是錢多錢少的問題,我們多少錢都不想賣,土地是農民的根啊!縣裡土地本來就少,就剩西城這片良田了,他們還不肯放過,以每畝3萬多元的價格賣掉。先不說子孫後代如何生存,這兩萬元還買不到兩萬斤大米,我們失去了土地,也就失去了職業,將來的日子可怎麼過呀?」王建則說。

「他們跟我們說土地是國家的,國家在需要的時候就要收回去。我們雖然不懂法,但也知道國家保障農民土地承包權幾十年不變。如果說搞開發,能帶動縣裡整體經濟發展,我們也支持,我們就是想不通,祖祖輩輩耕種的良田成了官員的別墅,這是國家的需要嗎?」一周姓村民說。

記者初步算了一下,即使按曾憲忠所說的當時的地價——每平方米173元算,每畝地的價格是 11.5萬多元,遠遠超過了農民所得的3萬多元,而此後農民想在新建的樓房裡買房,一套100平方米的房子至少要100多萬元,這對他們來說更是天文數字了。如今,他們只能居住在原來簡陋的瓦房中,靠四處打零工過日子。

「我們在電視里看到,中央一再強調要解決失地農民的再就業問題,但我們失地多年了,根本沒人管。」另一王姓村民告訴記者,當時征地時,政府承諾修建用工優先考慮本地村民,所以有些村民就用補償的錢買了三輪車等,希望能在工地上找點活兒干。但後來施工方故意刁難,惡意壓低價錢,最後沒幾戶做成的。

王大爺告訴記者,後來縣委、城建局等出面和施工方協商,請有車的十幾戶人家吃了頓飯,每人給了1000多元,算是「買斷」了,今後施工方沒有義務一定要用本地村民做工。「雖然給的錢只佔做工的1/10,但村民們沒辦法只好同意了,沒想到,這竟然是一個陷阱。不久那十幾戶村民紛紛被拘留,有的還被判了刑,定的罪是『敲詐勒索』,還說農民是黑社會,這真是比竇娥還冤啊!」

這時一位婦女眼眶濕了,她的丈夫就是因此入牢,被判刑半年,前幾天剛剛出來。

曾憲忠對此表示,政府當時確實照顧失地的農民,優先用工,但他們抬高價錢,自己把事辦砸了。「基本上是過路就收錢,男女老少人人有份,不給錢就採取鎖車等極端行為,有的還跟施工方起了衝突,公安局才出面維持秩序,拘留了幾個人。」

「其實我們就是想找點活兒干,沒有地,又不讓幹活,還怎麼活呀!」那位婦女抹乾眼淚,輕輕說了一句。

中國青年報9月24日報道

[ 本帖最後由 magicthinkpad 於 2008-9-24 09:27 編輯 ]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9 05:2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