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面對三聚氰胺,無知本身就是罪過

[複製鏈接]

15

主題

39

帖子

18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1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來源:http://news.xinhuanet.com/forum/2008-09/20/content_10082491.htm

李泓冰

「三聚氰胺」,一個原本拗口生僻的化學品名字,如今瞬間成了國人耳熟能詳、談之色變的黑色流行語。它無恥而猖獗地在三鹿牌嬰幼兒奶粉中跳踉,無恥地在22個品牌、69個批次的國產嬰幼兒奶粉中跳踉,無恥地在蒙牛、伊利、光明等知名品牌的液態奶中跳踉……檢測還在進行之中,13億人的眼睛都驚疑地等待著進一步的結果。

無辜的患兒在呻吟,傷心的母親在哭泣,對中國乳業來說,「三聚氰胺」在如此大面積的「舞台」上的無恥跳踉,幾乎是一次空前的災難。而對中國消費者來說,重建對國產乳製品的信任,也將會是一段極為艱難、漫長甚至是痛苦的過程。

是的,政府方面在9月11日之後的舉措,堪稱雷厲風行:拘拿犯罪嫌疑人、撤下政府相關責任人、廣泛檢測國產乳製品並迅速公布結果、宣布停止食品企業的免檢資格,並著手調查質檢部門人員是否存在失職、瀆職行為……

亡羊補牢固當稱道,但,為何是亡羊補牢?我們能不能學會未雨綢繆?

已經有過不少的教訓。即便是這個「三聚氰胺」,早在一年前就曾在出口的國產蛋白粉中初露猙獰,為何時至今日才從奶粉中曝光?

現在,眾多乳製品企業站了出來,老總們紛紛表態,要負責到底。而特別引人注目的是,蒙牛企業的老總牛根生髮表了他在員工大會上的講話:《在責任面前,我們惟一的選擇就是負起完全的責任》,全文痛心疾首,很有擔當。

牛根生問了一個中國每一位消費者最想問的問題:「責任在誰?」

他的自問自答是:「我們每個人都逃脫不了干係。有人說他一點都不知道這事。是的,在此之前,除了那些故意添加三聚氰胺的害群之馬,以及他們的幫凶,其他人有誰知道暗藏在寶寶腎臟里的這顆『定時炸彈』?然而,『不知道』這三個字絕對不能成為自我開脫的理由,因為無知本身就是一種犯罪!」

無知何以是一種犯罪?

「三聚氰胺」並非剛剛開始跳踉於中國乳製品,一年前已有信號,3月份國家質檢總局已接個別消費者舉報。當時乳業老總們一直「無知」地高枕無憂?

患泌尿系統結石的嬰幼兒,大部分是在攝入了三聚氰胺濃度為高達2563毫克/公斤的三鹿牌嬰幼兒奶粉3至6個月後發病。難道,乳業老總們在這漫長的3-6個月,仍然繼續「無知」?事件在一周前爆發,中央決策層高調介入調查,迅速查出中國乳業不少名牌都「逃脫不了干係」。看來,檢出被污染的奶粉並非十分困難。那麼,這麼多的品牌不清不白,「無知」的乳業老總們竟是和消費者一同恍然大悟、痛徹心扉?

再細搜網上,原來「三聚氰胺」對中國的食品業應該並不陌生,它還有一個貌似美妙的別名「蛋白精」,在網路廣告中頻頻大搖大擺地出現,公然標榜「使用本產品能提高產品蛋白含量,降低成本,符合廠家願望」,甚至還有專門的廠家生產銷售。那麼,老總們對橫行亘久的「蛋白精」,也仍然「一無所知」?

進而,我們還想問一問,質檢部門給那麼多「免檢食品」開過綠燈,是否也對這種公開叫賣、且引起過食品安全國際糾紛的「蛋白精」「一無所知」?

企業老總、業內人士、監管部門驚人的「無知」,終於釀成大禍——是的,牛總沒說錯,就算真的「無知」,也是一種犯罪!

這個鏈條中的所有關鍵人物何以不約而同集體「無知」,是個極該探究的問題。否則,中國消費者很難重建對國產乳製品的信任。否則,一旦出了事,一個個都紛紛「無知」而「無辜」,我們能指望誰來作消費者未雨綢繆的「保護傘」?

「無知」是一種犯罪,「無知」更不能被當成犯罪的擋箭牌。
追求公平公正,尋找真理。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 14:1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