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楊耕身:結石寶寶事件令人遺憾的信息空白

[複製鏈接]

349

主題

7041

帖子

2576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4

積分
257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不惑之禍 發表於 2008-9-21 06:0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作者:楊耕身 2008年09月18日09:15   上海商報

  提示語: 從今年3月消費者開始投訴「結石寶寶」現象以來的半年時間裡,卻留給人們對於信息公開的巨大空白。這個空白,不能只由疑問來填充。

  截至9月15日,全國醫療機構共接診、篩查食用三鹿牌嬰幼兒配方奶粉的嬰幼兒6244名,臨床診斷患兒1327名,另有3名已死亡。這些「結石寶寶」,在他們剛剛進入這個世界,並且人事未懂的時候,迎接他們的竟然是這樣一場悲劇。而當我們被動地感知著這起事件的發生與發展之時,發現三鹿原奶被人為添加三聚氰胺,並不是導致這場悲劇的全部。作為一場公共衛生事件,它險些被遮蔽的可能,其悲劇性並不小於事件本身。

  「結石寶寶」事件開始變得明朗,是在9月11日當晚,新華社第一時間報道了衛生部的說法:「高度懷疑」三鹿公司生產的三鹿牌嬰幼兒配方奶粉受到三聚氰胺污染,提醒公眾立即停止使用該奶粉。至9月13日,三鹿所在地的河北省委、省政府提出,對三鹿奶粉安全事故堅決查處,決不袒護。此後,對這一事件的應對與處置開始有了明確的方向。但是在這之前,相關公共信息與預警信息的缺失,卻使得這一事件顯得諱莫如深。

  作為這場公共危機的開頭,是在9月8日前後,媒體曝光甘肅14名嬰兒疑似因食用某品牌奶粉而致腎結石癥狀,其後,各地陸續發現多起相似病例。儘管嬰兒家長、醫生大多認為「不排除與奶粉有直接的關係」,但有關部門卻表示「不便透露進展情況」,媒體報道生產商時也多用「某品牌」替代。隨著衛生部的一語道破,媒體開始進一步透露,最早在今年3月三鹿集團曾就奶粉問題多次接到消費者反映。今年6月,國家質檢總局網站也有消費者相關投訴。而據9月11日新華社報道,8月初,經專家鑒定,涉嫌問題奶粉中有大量致腎病的三聚氰胺,但並未對外公布。這意味著,在9月11日之前這長達近半年的時間裡,在消費者已有多次投訴的情形下,相關擔負著食品衛生安全的職能部門無疑是沉默的。既沒有發布預警提示,更無信息公開。

  一場公共衛生事件,就這樣在沉默與迴避中變得讓人悲憤莫名。假如沒有媒體的執著,一切真相是否永無大白之日?事實上,當三鹿事件還不被大多數人所知的時候,三鹿公司已經開始了它有計劃的危機公關。也就在9月11日衛生部公開就「結石寶寶」發表說法之後,一份以「安撫消費者」,「與百度合作」,「以攻為守」為主的「三鹿關於危機事件的內部文件」也為媒體所公開。其中在「與百度合作,拿到新聞話語權」條目之下,該文件寫道,「三鹿集團在上層協調政府部門公關,將負面影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誰又能說,在9月11日之前近半年的時間裡,三鹿的「危機公關術」未曾起到過任何作用?但在這長達半年的時間裡,又有多少嬰幼兒在以含有三聚氰胺的奶粉為食?

  無論如何,相關職能部門在此事件發展過程中表現出來的遲滯,是令人遺憾的。如果相關部門真的是依法行政的,以人為本的,那麼至少在8月初已經鑒定出奶粉中含有三聚氰胺之後,不會再拖上一個多月才將事實公開。

  9月11日國家衛生部消息發布之後,「結石寶寶」事件開始按照一起公共衛生事件應有的規律發展,這無疑是令人欣慰的。與此同時,我們也注意到,隨著國家質檢總局緊急專項檢查,查出有22家嬰幼兒奶粉生產企業的69批次產品檢出了含量不同的三聚氰胺。希望這是一場讓更多的嬰幼兒遠離「結石寶寶」悲劇的行業徹查的開始。

  (作者系《瀟湘晨報》評論員)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 19:2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