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虹之約
本來,古老的美索不達米亞神話里最高的神是安努(Anu/An),當巴比倫人樹立Enki(Ea)的長子馬杜克(Marduk)為國神時,《埃努瑪•埃立什》里用「至高無上」的字來形容馬杜克,有一些神更被同化成了馬杜克。馬杜克在《埃努瑪•埃立什》里被描述成是一個帶弓箭的神,他射殺了鹹水神Tiamat后,開天創地,建立日夜和年。他把他的弓掛在天上使它發亮,接受其他神讚美並代表不再有大洪水毀滅住在地上的眾神。
大約公元前723至538年,以色列人被亞述人和巴比倫人俘虜,以色列人也被逼要學習亞述和巴比倫文化,於是,猶太人又有了他們《舊約》的新藍本。
我們來看看《創世紀》彩虹之約的一段:
9:13 我把虹放在雲彩中,這就可作我與地立約的記號了。
9:13 I do set my bow in the cloud, and it shall be for a token of a covenant between me and the earth.
英文譯本是 bow ,是「弓」的意思。但中文卻譯為「虹」(rainbow)。希伯來原文是「Q-sh-t」(注意,希伯來文沒有母音字母)是戰爭用的弓。但是,到了彩虹之約,這張弓卻引伸為彩虹,英譯本比中譯本更忠於原文。
為什麼弓會變成彩虹呢?弓箭是舊石器時代(250萬年前到一萬年前)的發明,在美索不達比亞文化是重要的一部分,除了馬杜克被描繪成帶弓箭的神,他們也有弓形的星座Qashtu(與希伯來文Q-sh-t比較,拼法都沒有改動多少)。猶太人從巴比倫神話那裡改一改,就說是耶和華把弓掛在雲中,以後不再有大洪水毀滅人類。初步考證,這張弓被引申為彩虹是後來拉丁文翻譯時的事,弓跟彩虹都是弧形的,還有,彩虹一般是下雨以後才出現,跟大洪水的雨也扯上關係。於是,弓就變成了彩虹。
巴別塔與方言的形成
在《舊約》里,大洪水后,人們是說同一種語言的。人們要建造一座通天塔,叫巴別塔。耶和華們(這裡我們且先退一步,讓「神」=「耶和華」,「神們」就變成「耶和華們」)害怕人們團結一心的力量,就跑到地下把人的語言搞亂了,成為不同的方言。
11:3 他們彼此商量說,來吧,我們要作磚,把磚燒透了。他們就拿磚當石頭,又拿石漆當灰泥。
11:4 他們說,來吧,我們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頂通天,為要傳揚我們的名,免得我們分散在全地上。
11:5 耶和華降臨,要看看世人所建造的城和塔。
11:6 耶和華說,看哪,他們成為一樣的人民,都是一樣的言語,如今既作起這事來,以後他們所要作的事就沒有不成就的了。
11:7 我們【註:明明一個神,怎麼變成「我們」了?】下去,在那裡變亂他們的口音,使他們的言語彼此不通。
11:8 於是,耶和華使他們從那裡分散在全地上。他們就停工,不造那城了。
11:9 因為耶和華在那裡變亂天下人的言語,使眾人分散在全地上,所以那城名叫巴別(就是變亂的意思)。
其實,這又是一個耶和華把蘇美爾神的功勞佔為己有的一個事例。
蘇美爾神話故事Enmerkar and the Lord of Aratta,敘述了太陽神UTu的兒子Enmerkar要造廟宇拜神靈,但是,他沒有金屬和石頭做材料,要向Aratta的國君拿。這個故事裡就提到Enki神把人的語言變成多種方言:
The whole universe, the people in unison
To Enlil in one tongue [spoke].
…
(Then) Enki, the lord of abundance (whose) commands are trustworthy,
The lord of wisdom, who understands the land,
The leader of the gods,
Endowed with wisdom, the lord of Eridu
Changed the speech in their mouths, [brought] contention into it,
Into the speech of man that (until then) had been one.
整個宇宙和人是一體的
對Enlil神說的是一種語言
…
(然後)Enki神,充足的神,有可信任的命令,
智慧的神,可理解大地,
眾神的首領,
捐贈給埃里度君主智慧,
改變了他們的口語,[帶來]了爭端,
(把爭端)帶到[之前]是一種的人類語言之中。
現在一般認為這個巴別塔的前身是蘇美爾人的金字形神塔(ziggurat,意思是「建造在一塊高地上」),是蘇美爾人神祇崇拜的象徵性建築物。最早的神塔可追溯到公元前5200年。埃里度金字形神塔建於公元前4100年。
我們再到亞伯蘭祖先的烏爾城(Ur),烏爾王帝Nammu (Ur-Nammu)公元前2112到2095年在位,他立志要建造歷史上最大的金字形神塔。根據一塊石碑的記載,Ur-Nammu接到他的神和女神的命令,要他建造金字形神塔。
一塊5呎寬10呎長的石碑,雕刻著Ur-Nammu站在高台上,他頭上面是月神Nannar,右面是天使拿著流著生命之水的瓶子(這是最早的天使畫像)。下面兩層雕的是工人在建築神塔,在下面的只是樓梯,可能是代表要爬到高處才建築的意思。
很可惜,神塔還沒完工,Ur-Nammu就死了,他的兒子Shulgi完成了他的心愿。這是以後出土的一塊泥板的敘述:「建立這個金字形神塔惹怒了其他的神,一個晚上,他們推廢了人們已經建好的塔,阻止人們的進度,(他們)分散人們到四方,人的語言也變得生疏」。(見Robert T. Boyd的基督教傳教書,Tells, Tombs and Treasures)基督徒用這段文字來旁證《舊約》的正確性。但是,基督徒還是患有選擇性色盲。在建造神塔之前,人們應該相信一個神吧?怎麼是神和女神的命令要Ur-Nammu造神塔的?「惹怒了其他的神」 又應該是什麼神?
Ur-Nammu和他兒子Shulgi建的金字形神塔
Ur-Nammu金字形神塔遺址,每一塊磚頭都刻著Nammu的名字
根據《舊約》,巴別塔的藍本是蘇美爾人的金字形神塔,但是,巴別塔並沒有完工。歷史上的金字形神塔有很多,那「巴別」又是哪裡來的呢?
歷史上確實是有「巴別塔」的,它就是巴比倫城市的Etemenanki(天地的奠基神廟),在漢謨拉比之前(前十八世紀)已經建設完畢,公元前689年被亞述國王Sennacherib毀壞,公元前七世紀再由Nabopolassar巴比倫國王重建。不過,重建的是馬杜克金字形神塔群,在塔群北方的叫Bab-ilu金字形神塔。巴別塔的巴比倫文正是Bab-ilu,是「神之門」(Gate of God)的意思。Bab-ilu也就是希伯來文的Babel(也作Bavel,Bab=門,el=神)。而希伯來語的Babel寫法與balal(意思為混淆)相似,因此,也導致了Babel與balal的混淆【參考Britannica Online Encyclopedia,這個「混淆」這裡有兩重意義,猶太人混淆了「混淆」這個字】。
由此看來,真正混淆人們語言的不是神,而是猶太人他們口傳的失誤!【上面也提到了口誤把Ea神變成了自有永有的,這個以後慢慢才給證據】
更諷刺的是,耶和華本來害怕人們齊心反對他,於是他把人的語言分開來。但是,邪惡的人們言語分開以後,還是反對這個耶和華的,甚至,由於語言的隔離,耶和華變成了大青蛙或者其他的神。本來百分之百的人相信耶和華,人們分散了以後,大多數人都不信他了,害到耶和華後來把他的兒子也賠上了。不知道這是耶和華的神聖計劃還是他的疏忽。
七十國的成立和El的七十個兒子
大洪水以後,挪亞三個兒子的共七十個子孫,閃二十六個,含三十個,雅弗十四個,成立了全世界的七十個國家。猶太教的《聖經註釋》(《米德拉什》Midrash Tanchuma)還進一步說明了全世界被分開成七十種方言。
根據烏加里特(Ugarit)神話,至高神El掌管著眾神的議會【《舊約》里的耶和華也掌管一個議會審判諸神】,他和女神亞舍拉(Asherah)共育有七十個兒子。El把全世界分成七十個城市國家,每個兒子得到一個。例如,Melkart得到的是Tyre,Chemosh得到Moab,Dagon得到Philistia,Baal得到Cannan,Yahweh得到以色列,Milcom 得到Ammon,Hadad得到Aram,Qos得到Edom。
神El
公元前七世紀在土耳其Arslan Tash出土的一塊護身符就提到了El和亞舍拉的眾子:
The Eternal One (Olam) has made a covenant oath with us,
Asherah has made (a pact) with us.
And all the sons of El,
And the great council of all the Holy Ones (Qedesh).
With oaths of Heaven and Ancient Earth.
永恆的神(`Olam)跟我們發誓立契約,
【記得前面提到耶和華的一個名字是El Olam嗎?】
亞舍拉與我們立盟約。
神(El)的所有兒子,
以及包括了全體神的偉大議會,
與天地立盟約。
這些「神的眾子」(希伯來文bene Elim)在《舊約》里多次提到。當猶太人還信多神教時,很簡單,這些「神的眾子」就是El的兒子,也是神。不過,到公元前六世紀它們變成嚴格的單神教時,這些兒子就變成礙手礙腳了,於是,基督徒也有多個不同的解釋,有些說是人,有些說是天使,就是不能是神。同樣道理,當神的眾子瓜分El的產業——七十個國家,他們在《舊約》里也不能夠是神,只能被貶低為挪亞的後代了。這個由神貶低為人的事例,我們在《創世紀的進化》里「《蘇美爾王表》和《舊約》」那一節也看過了。
甚至,寫《舊約》的人不擇手段,為了樹立一個神,他們改寫《舊約》!
根據申命記32:8-9,「至高者將地業賜給列邦,將世人分開,就照以色列人的數目立定萬民的疆界。耶和華的分本是他的百姓。他的產業本是雅各。」(When the Most High divided to the nations their inheritance, when he separated the sons of Adam, he set the bounds of the people according to the number of the children of Israel. For the LORD's portion is his people; Jacob is the lot of his inheritance.)這個「以色列」是何許人也?當至高者El分產業時,以色列還沒有出世,他是雅各以後改名為以色列的。那耶和華又怎麼能分得到以色列呢?更荒唐的是,El又如何「照以色列人的數目立定萬民的疆界」?學者一直懷疑這個以色列是從哪裡來的,也一直懷疑以色列人(應該是以色列的兒子,children of Israel,中文翻譯改變了原意)的原文是「神的眾子」(sons of God,這個God是El,不是耶和華)。
這個懷疑終於在二十世紀得到了證實。《死海經卷》保存著現在最早的(公元前二世紀)《舊約》原本,它的出土證實了申命記32:8里的「以色列的兒子」原文是「神的眾子」。初步考證,這個修改是公元九世紀的事。
修改神El的話語?畢竟,紙包不住火。謝謝萬能的El!
結語
從大洪水、巴別塔、彩虹之約和國家的瓜分這些故事,我們看到猶太人神話(創世紀1到11章)都是從更古老的美索不達米亞那裡抄襲回來的。充其量也不過是他們都在寫同一個故事的不同版本。不過,耶和華分散了人們以後,人們依然用不同的語言來寫下這些歷史大事,卻沒有寫下耶和華,也可算是全能全知耶和華的果實(本來是要寫「過失」,但是,電腦卻用了「果實」,還勉強可以讀得通)。
雖然《舊約》里三番五次地說摩西是摩西五經的作者,我們從重新排列的大洪水兩個故事,更證明了《舊約》大洪水故事出自最少兩個作者。前篇《創世紀的進化》也引用了不少《舊約》原文證明摩西並不是摩西五經的作者。
為什麼中東附近的神話都相似呢?除了地理因素,他們之間繁密的交流也不可忽略。我們現在認為的神話,他們當時可能並不認為是神話。這些神話當時可能像是我們現在的科學理論,用來解釋自然界的不同現象。他們圍繞著這些神話的主題,略為改動,就成了他們自己國家解釋自然界的理論。就好像我們現代的進化論,不同的學派有不同進化機制的學說。
雖然這篇文章敘述了部分美索不達米亞神話對猶太神話的影響,我們還沒有提到埃及、波斯文化對猶太神話的影響。
值得一提的是1974年到1976年在敘利亞古城Ebla(公元前2250年)出土的16,500多塊泥板,其中80%是用蘇美爾語寫成的。這些泥板提到了五百多個神,有四十多個主要的神。其中蘇美爾的神和多個《舊約》里提到的神,如Dagan , Ishtar,Resheph,Kanish,Hadad在Ebla神話逐一出現。當然,少了耶和華怎麼行?他們也提到了一個叫做Yah(YH)的神,可能是從Ea神進化到YHWH的一個步驟。對了,還有Baal,也提到了。除了神,《舊約》里的很多人物也一一出現了,Adamu / Adam,h』à-wa / Eve,Jabal,Abarama/Abraham,Bilhah,Ishma-el, Isura-el,Esau,Mika-el,Mikaya,Saul,David。
看來不是《石頭還在呼喊》,而是美索不達米亞泥板在呼喊,喊醒那些還沉迷於一個從美索不達米亞抄襲回來的神的人。
額外笑話
看到猶太神話多神合一的歷史,我想起了一則從一變成零的笑話。
幾個讀電腦的學生和幾個讀數學的學生要坐火車去參加一個學術會議。讀電腦的每個人買了一張車票,讀數學的幾個人則只買了一張。那些讀電腦的覺得奇怪。
到了車上,有一個讀數學的看到查票員,即刻告訴其他人。讀電腦的看著讀數學的一起鑽進了廁所,關上了門。
讀電腦的乖乖的把車票給了查票員。查票員到了廁所,敲了敲門,說:「查票的。」讀電腦的看著一張車票從門下的縫推了出來。
讀電腦的這才領會到其中的奧妙。
在回程時,讀電腦的學聰明了,只買了一張票。但是,讀數學的一張也沒買。這回,讀電腦的又摸不著頭腦了。
到了車上,列車開動了,有一個讀數學的突然說:「查票的來了」。讀電腦的一忽兒鑽進了廁所,關上了門。
這時,另一個讀數學的走到廁所,敲了敲門,說:「查票的。」
從多票到一票,從一票到無票。
從多神到一神,從一神到無神。
謝謝鄉下人進城與在美一方。
[ 本帖最後由 也和話 於 2008-9-24 11:52 編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