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行業失范 毒奶泛濫 質檢總局應擔何責?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決策會員(三十九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851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2008年9月18日

根據國家質檢總局的抽查,22家企業69批次檢出含量不同的三聚氰胺,一個只有百餘家生產企業的行業,有超過20%的企業奶粉存在質量隱患,這足以說明,「問題奶粉」事件正在上升為一場涉及全行業的醜聞。我們不僅要問一句:究竟誰該為此負責?之前,三鹿的問題奶粉被視為孤立事件,有關各方也把更大的責任指向奶農中的不法分子。被認為負有「領導責任」的石家莊市主管農業的副市長、石家莊市質檢部門的相關官員被免職,不過,從這次抽查的結果可以發現,問題奶粉事件,絕非幾個不法分子承擔得起,也不是一句「領導責任」就可以輕易推脫。

食品行業人命關天,重要的在於事前防範而不是事後補救。從調查的情況來看,牛奶中添加三聚氰胺不是個案,也並非自今日始,一個行業大面積發生了在產品中添加了有毒有害物質的現象,監管者事前沒有任何警惕,也沒有任何防範措施,最終釀成數千嬰幼兒患病事件,造成數人死亡,並且受害者人數仍可能繼續上升。質檢總局難避其責。

這已經是一個人為的行業性和系統性災難。質檢總局負責監管生產環節的質量安全,問題奶粉波及超過20%的生產企業,質檢總局只是在三鹿事發后才在全國抽查中獲知真實情況。我們有理由追問,質檢總局為何只是在悲劇釀成之後才開始行動?這樣的質量安全監管體系是否真的有效可靠?這幾年,國家為質檢體系建設投入不菲,納稅人的錢究竟用到了何處?為何一旦有事,所謂安全網路如若虛置?

在9月17日的新聞發布會上,而當記者問及為何以前沒有發現時,質檢總局負責人說,在我們國家這方面的標準中,和國際食品法典相關的標準當中,都沒有對有毒有害的化學物質進行規定。因為這些物質是不允許添加到食品當中的。因此,以前沒有對奶粉當中的三聚氰胺含量進行檢測。我們認為,這種解釋不能夠服眾的。

誰都知道有毒有害的物質不允許添加到食品當中。對於食品來說,安全可靠性是第一位的,營養達標是第二位的。因此,防止出現食品中出現有毒有害物質,是監管部門的第一職責。監管者如何可以以一句「未做規定」就撇清自己?這種做法不是負責的監管者所應當為。如果未來有另外一種不允許添加的有毒物質被添加到了食品中,監管者是否還會拿「未做規定」作答?

我們注意到,查出問題的22家乳品企業中,有不少是獲得中國名牌、國家免檢資格的企業,這些企業的產品之所以為公眾信任,也正是因為有名牌效應,有國家免檢資格作保。無論名牌評比或者國家免檢企業的認證,質檢總局都是直接參與和主導者。公眾有理由追問,這些企業因何而獲得名牌地位,因何而獲得免檢資格?作為這些名牌評選和免檢資格認定的主導者,質檢總局是否恪守審查職責,是否存在疏忽而留有隱患?

我們固然可以責問這些企業,不珍惜名牌身份,不顧及免檢聲譽。不過,任何名牌和免檢資格都不意味著監管責任的免除。應該說,不管監管者初衷如何,消費者選擇的這些品牌背後,隱含著監管者附加的政府信譽和擔保。既然如此,一旦有事,又如何可以只把板子打在企業身上?

問題奶粉的調查還沒有結束,整個毒奶粉的製造和銷售鏈條,現在也沒有徹底清晰。即使對於三鹿事件本身,也仍有很多模糊之處。比如有關部門到底何時發現出事,是否存在瞞報現象,這些仍有待於進一步的調查取證。不過,這並不妨礙對監管者自身應負職責的檢討。

我們想知道,質檢總局是否已經準備好承擔責任,又將以怎樣的方式證明自己是一個負責的監管者。我們認為,查清一起案件,追究幾個責任人固然重要,通過問責監管者明確權責,整治中國質量監管體系,防患於未然,避免悲劇重演,長遠來看更為關鍵。 (本文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文釗)

    呼喚乳品企業的社會責任意識

     無論是政府還是企業,放任危害消費者生命健康的產品進入市場,都屬於嚴重失職行為。打破行業「潛規則」,維護消費者權益刻不容緩。 

  新華社記者李靖、徐岳 

  由「三鹿奶粉」引發的奶粉質量安全問題已經蔓延到了22家乳製品企業,由此暴露了奶粉行業的「潛規則」問題,引起了一場奶粉行業的信任危機。這件事情深刻地表明,企業必須承擔起自己的的社會責任,否則就會自食苦果。
 
  從2008年9月12日至17日8時,各地報告臨床診斷患兒一共有6244例。這說明嬰幼兒奶粉中出現三聚氰胺這種有毒化學物質不是一兩天的事了。由於缺乏有效的監督,往蛋白粉或飼料中加入三聚氰胺,成了行業「潛規則」。在「潛規則」的縱容下,不法分子為了節約成本,擴大銷售,竟然拿嬰幼兒的安全健康作賭注鋌而走險。4年前的阜陽「大頭娃娃」事件,使人們對不知名的劣質奶粉有了警惕,本次奶粉事件則使消費者對眾多知名品牌奶粉產生了質疑,使奶粉行業面臨史無前例的危機。 

  與上述「潛規則」同時橫行的,是個別企業「公關」上的「潛規則」。企業的公共關係部門發現質量問題時卻想方設法掩蓋,把「公關」當作「搞定」政府部門、「擺平」媒體,進而欺騙消費者的工具。這種無視人民群眾生命安全的「公關」「潛規則」,某種程度上比技術上的「潛規則」更可怕。 

  一個有良知的企業,在考慮自己的商業利益之外,更應該考慮消費者的利益、公共影響和社會責任。我們欣慰地看到,質檢總局開展的專項檢查,涉及的109家企業中有87家未檢出三聚氰胺,大多數企業沒有被「潛規則」腐蝕。這同時反映出,三鹿集團公司等企業不是不能檢驗和發現真假蛋白含量,而是沒有承擔起嚴格檢驗的責任。
 
  無論是政府還是企業,放任危害消費者生命健康的產品進入市場,都屬於嚴重失職行為。打破行業「潛規則」,維護消費者權益刻不容緩。

    只有刮骨療毒 才能重樹奶粉市場信任

    觀察家

  刮骨療毒,必然會帶來痛感,沒有堅強的毅力和堅定的目標是不願選擇和承受的。但是,如果不下決心去掉毒素,最後將危及整個生命。解決奶粉市場的問題,也當有此決心。

  昨天,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認為「三鹿事件」的發生,說明「奶製品市場混亂,監管機制存在漏洞,監管工作不力,必須認真吸取教訓」,要「以對人民高度負責的態度,做好事故處理,完善檢驗監督體制,加強監管工作」。

  前天和昨天,全國媒體相繼公布了國家質檢總局緊急在全國開展的嬰幼兒配方奶粉三聚氰胺專項檢查結果。有兩點值得關註:一是,全國有22家企業69批次產品檢出了三聚氰胺,牽涉面較大;二是這個結果最早是在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節目里以「本台剛剛收到的消息」播出的,足見國家對此事的高度重視,有一種「爭分奪秒」的意味。

  這兩個關注點的背後,包含著深刻含義。把所有的問題奶粉(包括蒙牛、伊利等一些不亞於三鹿的知名品牌)全盤托出,而不是「選擇性曝光」,彰顯了政府不護短、直面問題、完整公開信息的態度;而「爭分奪秒」地利用傳播效果最好的平台告訴公眾真相,是為了避免再有嬰兒因為信息不通而受到傷害。何謂「以人為本」,何謂「人的生命高於一切」,「三鹿事件」發生之後,從信息的及時和完整公開,對有關責任人的嚴厲處分,到各種醫治措施的緊急推行,都是這種理念的體現。

  由「三鹿事件」帶來的對奶粉行業的信任危機是必然的,但越是在這個時候,保持理性,客觀評價中國奶粉市場,也仍然是必要的。

  我們注意到,按照質檢總局的檢查結果,儘管有數量不少的奶粉有問題,但也不是所有被點名的品牌的所有批次的嬰幼兒奶粉都有問題,比如,伊利、蒙牛等企業被抽檢的產品有幾十個批次,但有問題的只有幾個批次。即便是「三鹿」牌奶粉,也有天津、唐山等四個生產廠家的產品是合格的。所以,誤認為「國產奶粉都不能吃」是過度緊張和不必要的,判斷需要理性,消費也需要理性。在眾說紛紜的情勢下,尤其如此。

  但這樣說,不是要為有嚴重問題的奶粉企業開脫,畢竟這是事關民眾生命健康的天大的事情。而要消費者重樹對奶粉市場的信心,當下最要緊的,是有關生產經營者要有「刮骨療毒」的決心。

  「刮骨療毒」,必然會帶來痛感,沒有堅強的毅力和堅定的目標是不願選擇和承受的。但是,如果不下決心去掉毒素,最後將危及整個生命。解決奶粉市場的問題,也當有此決心。短時間會有失去消費者信任的「痛感」,但是,如果不咬牙承受這樣的痛感,對問題視而不見,最終將失去所有的市場並毀掉整個行業。反之,如果能下決心,採取民眾看得見的「療傷」方式,重樹民眾的信心,這個市場還會奪回來。

  一個行業的成長十分不易,毀掉它卻並不困難。據報道,加入三聚氰胺以偽造蛋白質含量,竟然成了一些地方奶粉行業的「潛規則」,而在行業內卻沒有阻止它的力量。一個行業,僅僅靠政府監管和消費者識別而沒有道德自律和行業內部約束,這個行業必然出問題。4年前的阜陽「大頭娃娃」事件,已經給了奶粉行業一個警告,可惜因為害怕「痛感」,失去了徹底自省和改正的機會。

  昨天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徹底查明事故原因,及時公布調查結果。堅決依法懲處違法犯罪分子,對負有責任的企業、監管部門和行政負責人要嚴肅追究責任,向人民作出交代」。這些信息表明,無論多大的企業和品牌,出了問題中央政府決不護短;那麼,那些有問題的企業甚至是所有的企業,是不是有了「刮骨療毒」的決心?
我是一個熱愛自己祖國的中國人,我健康,我快樂。
細節成就完美。
圖片類未註明[原創]的均為轉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7 12:1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