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5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徐景安:普世性是衡量文化先進性的標準

[複製鏈接]

1393

主題

6772

帖子

2390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39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jydeng 發表於 2008-9-17 04:5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文章提交者:葉風行 加帖在 文化散論 【凱迪網路】 http://www.

     上次研討會對普世價值觀作了討論。會後我寫了「普世價值觀是中國走向光明未來之必須」,今天為什麼還要討論這個問題呢?普世價值之爭表面上是個學術問題,實際上是一場嚴重的政治鬥爭。司馬南先生也是這麼認為的。7月16日、25日他兩次對路透社記者發表談話,說:「普世價值,帶有一點拗口的學術色彩,但雙方並非止於學術之爭。也不是一般的名詞概念之爭,更不是情緒衝動徒逞口舌之辯。爭論的核心問題關乎國家生死」,「您不是問我事件的意義嗎?戰場上狙擊手的作用,或房子著火之後消防員的作用,可能就是意義吧。」既然關係國家存亡,又自認為是「狙擊手」、「消防員」,可我邀請他來討論,上次他說已有安排,這次又不作回應。更奇怪的是,他說:「中國人常說,秀才見了兵,有理說不清。」司馬南先生見了我這個兵,連道理也說不清,怎麼擔當捍衛國家安危的重任呢?如果人多不方便,我願意與司馬南先生,在他認為的合適時間、合適地點對話,不知意下如何?

  司馬南說:「普世價值到底有沒有呢?可以各抒己見,可以進行深入討論,作為議題我也沒有意見,當然不會反對。」這位先生的態度變幻莫測,就是這個普世價值問題觸動了他的敏感神經,掀起了共和國的保衛戰,而這裡他又表現得格外的開明與大度。他確實是提得起、放得下的人。他既然不反對,我們就來討論。

  這個問題可以從各個不同的角度來論述,比如有沒有共同的人性、個別與一般、特殊性與普遍性等等。我想換一個角度,從人們的共識作為起點、從既定的論斷作為前提進行推理,看看能得出什麼結論?

  第一、我們都承認要繼承人類的一切優秀文明成果。哪什麼是優秀文明成果呢?有物質層面的、精神層面的。物質層面要繼承沒有問題。精神層面要不要繼承,就有了分歧。一位傳統的馬克思主義者認為:「凡是反映一定社會的經濟基礎、利益結構和社會關係的經濟、政治、文學、哲學和道德等社會意識形式的內容主體和本質屬性,都具有階級性、時代性和社會形態的質的規定性」。這樣一說,所有精神性文化,都不能繼承了。中國傳統文化是封建主義的,西方文化是資本主義的,其「內容主體和本質屬性」都必須拋棄,可繼承的也只能是一些「邊角料」。那麼,可以繼承的「邊角料」是什麼?他沒有回答,也回答不出。這些人都愛說空話、大話,究竟能繼承什麼,他們不說,也說不出來。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階級利益決定價值觀念,這是指經濟利益關係對上層建築、意識形態、價值觀念的形成起決定性的作用。恩格斯講過,人首先要解決吃喝穿住這些問題,才能從事政治、科學、藝術、宗教等等,這是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但,是不是所有的上層建築、意識形態、價值觀念都是由經濟利益決定的呢?人就是經濟動物嗎?人和動物的區別恰恰就在於,人不僅追求物質利益,還有精神性的追求。當然,這種精神性的追求,裡面有可能包含了物質利益動機,但是也有脫離物質利益的精神追求。人不是野獸,不是動物。人的本性、本質是追求幸福。為了幸福,人追求物質,這是人獲得幸福的基礎。人還有情感追求,愛情、親情、友情、信任、誠信、同情,等等。當然,這裡面也可能包含了物質成份。我為什麼愛你呀,因為你有錢啊。但是沒有物質利益動機的愛有沒有呢?不能說人的情感追求全都是物質利益的反映,或者說全都是階級利益的要求。人還追求精神,有宗教精神、母愛精神、奉獻精神、敬業精神、犧牲精神等等。

  人的價值觀都是由階級利益決定的,沒有超越階級、時代的共同價值觀,這是庸俗唯物主義、機械唯物史觀。創造佛學的釋迦莫尼是皇太子出身,佛學勸人們不要追求名聞利養,反映了哪個階級的利益?孔子是所謂沒落的封建貴族,他倡導的孝道、仁愛精神,被中國廣大民眾所接受,這又怎麼解釋呢?馬克思主義的三個來源,除了空想社會主義以外,其它都不是無產階級的意識形態。中國共產黨的第一代領導人大都出身於地主、富農、資本家,他們卻投身於革命。階級論能解釋嗎?這種唯成份論、唯階級論,發展到文革,就成了「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兒打地洞」、「老子英雄兒好漢」、「地富反壞狗崽子」、「親不親,階級分」,何等的荒唐、荒謬!

  人不只是追求物質利益,還追求人與人之間的情感,追求超越生命局限的永恆,這種追求反映了人性的共同需要,就成為普世價值觀。雖然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但其中有共同的東西,才有植物學。雖然沒有兩個相同的狗,但其中有共同的東西,才有動物學。雖然沒有兩個相同的人,但其中有共同的東西,那就是人學,這是有待於創造的一門新學科。所謂沒有超越階級的、時代的共同價值觀,就是用特殊、個性、差異來否認共性、普遍、一般。階級不同也好,時代不同也好,人的共同本性都是追求幸福。儘管不同階級、不同時代,對幸福有不同理解,焦大與林妹妹對幸福的感受不一樣,但焦大與林妹妹都有追求幸福的願望、要求、動機、目的,都要追求物質、情感、精神。這裡就有共同的、普世的東西,比如幸福需要一定的物質基礎,至少餓肚子都不幸福。又比如人與人真誠的愛可帶來幸福,這不能曲解為一定要焦大愛林妹妹。又比如,超越生命局限的永恆追求能帶來幸福,基督徒追求天堂、佛教徒追求來世、儒家追求立德立功立言就是如此。無論哪個時代、哪個階級都有共同的東西可繼承,這就是優秀文化。否認這一點,人類還有什麼可繼承的文化,人類還有什麼文化?用個別差異反對共同一般,就是反科學、反文明、反人類。所以,我在上次發言中說,司馬南反對普世價值觀就是反人類、反文明、反道德。他只回應了一句,「秀才見了兵,有理說不清」,你寫文章、作演講、又答記者問,說了那麼多,怎麼就說不清理呢?既然連理都說不清,你說的又是什麼呢?

  第二,我們都承認每個民族、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核心價值觀。所謂的核心價值觀是怎麼來的?是天上掉下來的嗎?是空地上長出來的嗎?不是。核心價值觀,一是繼承歷史的優秀文化,二是借鑒國外的優秀成果,三是根據現實的國情進行新的創造,從而形成為核心價值觀。那麼,一個民族的核心價值觀是先進還是落後,是野蠻還是文明?有沒有標準,什麼標準?那就看這個民族、這個國家的核心價值觀究竟擁有多少普世的成份,或者說能不能對人類作出普世性的貢獻。為什麼說中國文化偉大?中國有四大發明普及了全世界。為什麼孔子偉大?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成為世界的道德金律。凡是與世隔絕,既不繼承傳統,也不學習國外,拒絕普世價值,而又對普世價值不能作出貢獻的,那就是落後文化、野蠻文化。

  我們要樹立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要和傳統割斷聯繫,和西方劃清界限?就是關起門來、閉門造車?這不是沒有歷史教訓。文化大革命就是如此,批封資修,打倒四舊,結果是什麼文化?無法無天、打砸搶的野蠻文化。據說亞馬遜原始森林裡還有吃人的部落,吃人是這個部落的核心價值觀。一旦這個部落和世界聯通以後,要不要改革吃人的習俗?也許會爆發一場普世價值之爭。不吃人是世界文明的規則,是普世價值觀,所以不能吃人。但反改革派認為,世界上沒有普世價值,憑什麼不能吃人呢?我們吃的是壞人、沒用的人、打敗的人,符合大多數人的根本利益。國際社會有什麼理由干涉我們的主權、內政呢?你們不是也在殺人嗎,說是搶斃壞人,這與我們把壞人吃掉不是一樣嗎?你們主張不吃人完全是偽善、假文明。這才真是「秀才見了兵,有理說不清」,這個理怎麼評判?究竟是誰文明、誰野蠻,誰先進,誰落後?每個國家、每個民族都有它的特殊性、它的個性、它的文化,就像每個人都有愛好、習慣、追求。但是看一個人有沒有教養,看一個民族有沒有文化,就是看在多大程度上符合不符合普世價值標準?

  清華大學的兩個畢業生裸奔,我是張揚個性啊,我是從哈佛大學學來的呀!西方人中確實有裸跑、裸泳、裸浴的,這符合不符合普世價值標準呢?野蠻人是裸體,後來有了羞恥感,才擋上了樹葉,這就是文化。公眾場合不能裸體,要穿衣服,這是普世價值觀。西方人正在不斷挑戰這項普世價值標準,發展到成百上千人裸奔。清華大學的這兩個畢業生,別的不學,為什麼非要學這個呢?那你還上什麼清華園,到動物園去好了!

  普世價值觀是人類長期追求文明的結果,是人類優秀文化的積澱。孔子的孝道仁愛精神,是中國人幾千年來所奉行的,它反映了人和人之間的真情,即對父母的感恩之情,對他人的仁愛之心,這就具有普世價值。西方對人的自由、人的尊嚴、人的權利的追求也有幾百年的歷史。從最早文藝復興到後來啟蒙運動提出,後來形成法律、憲法、公約,比如1776年的《美國獨立宣言》,1789年的法國《人權和公民權宣言》,1948年的《世界人權宣言》,1966年《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等等,都是西方人長期的追求,最後成為國際公約,為大多數國家所簽字、承認。羅斯福講的言論、信仰自由,免於恐懼與匱乏的自由,寫入了《世界人權宣言》,也就成為了普世價值觀。潘維與司馬南都有一種觀點,認為道德觀有普世性,政治觀沒有普世性,難道這四大自由不是人人所要求的嗎?難道,你們就不要言論自由、信仰自由,需要恐懼與匱乏嗎?司馬南又出了一個妙論,他說:「那個《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中國人大尚未批准」,可是保障人權,言論、出版、集會、結社、遊行自由都寫入了憲法。這還不算數嗎,不就是普世價值嗎?他還說了一個理由,「美國根本沒拿《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當回事,不屑加入之。」這回又倒過來了。他過去說,不能照別有用心的美國去做,現在又以美國的「不屑加入」為據而反對。你還有沒有準頭啊?

1393

主題

6772

帖子

2390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390
沙發
 樓主| jydeng 發表於 2008-9-17 04:59 | 只看該作者
現在還有人宣稱要堅持無產階級專政,無產階級專政符合廣大人民的利益,是廣大人民的真民主,比資產階級假民主不知好到那裡去了!既然如此之好,為什麼不到聯合國去宣講無產階級專政理論呢?為什麼不把無產階級專政寫到聯合國公約呢?世界上又有幾個國家承認這個價值觀呢?我們實際上也放棄了專政理論,而講民主、講法治。可司馬南就是要逆歷史潮流而動,關起門來稱王稱霸,左派們都是這樣,也不看看你的主張在哪裡實行,哪個國家接受,有沒有普世性?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應該是世界上最先進的文化,正因為如此,就應該繼承人類歷史上的一切先進文化。這就要承傳中國的傳統文化,學習西方的文明成果,同時要有所創造,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全世界所承認、追求,成為新的普世價值觀,那才真正代表先進文化。關起門來自己吹的,到世界上不敢說的,自己心裡就發虛的,追問幾句就答不上的,有理也說不清的,決不是什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第三,如何繼承人類的優秀文明成果?司馬南認為中國傳統文化是可以繼承的,並且他非常推崇傳統文化,推崇到違反政治常識的地步。他說:「對中國文化的偏見太深,習慣於用『專制』加以概括。認為中國歷史是黑暗專制的,今天是集權專制的。可是在中國呆久了,你就會發現,人們習慣說的所謂封建專制,未必真實。所謂專制,不僅在今天不是事實,在歷史上,也未必是事實。」中國不存在封建專制,對幾千年中國歷史作這樣一個大判斷,總該作一番論證,可司馬南是一個不按常理出牌的人。他就可以不顧事實、不講邏輯、不作論證、不下定義地信口開河。所謂專制,就是不受公眾制約和授權的公共權力,或者是由少數寡頭壟斷的公共權力。「朕即國家」,「率土之濱,莫非王土」,中國數千年來怎麼不是專制呢?司馬南卻說:「皇上至尊,但權力有限,政府由士人組成,『皇權』『相權』是相互制約的,皇上行使權力的時候,一定要通過宰相。比方皇帝頒詔,首先由『中書省』起草,然後由『門下省』核實,皇上批准之後,交由『尚書省』執行。」在司馬南看來,「皇權」受「相權」的制約就不是專制,皇帝徵得宰相的同意就算開明,與民眾能否議政、參政無關。他所理解的專制,就是一個人說了算,只要找2個人以上商量就不是專制。這樣來定義專制,我看人類歷史上沒有專制了,與老婆一商量不就可以搞定一切了!這就是司馬南的政治知識和價值判斷,還需要什麼民主呢,怪不得他對民主這麼反感,那不就是添亂?我更要鄭重地提醒一下司馬南先生,你這個共和國的衛士看一下我國憲法序言:「1911年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廢除了封建帝制」。「1949年,以毛澤東主席為領袖的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各族人民……終於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如果中國歷史上不存在黑暗專制的封建帝制,像司馬南描繪的一片光明,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毛澤東領導的民主革命就是歷史的反動。是不是應該按司馬南先生的意見修改憲法呢?這個一直標榜維護現體制的衛士連憲法都敢反對,他要捍衛的是什麼體制呢?我看就是復辟他所讚美的封建帝制!

  他贊成借鑒國外的經驗,說:「我去日本考察過,日本社會有相多當的優點值得我們學習,日本國民的危機意識,敬業精神,公德之心,文明禮貌,環保觀念都值得我們敬重。我們應當很好的、虛心的向包括日本在內的鄰居學習。」看,他既贊成繼承傳統文化,又主張學習日本,那就不應該反對普世價值觀。可是,他又說:「『三維跨度』難以逾越。這第一,時間維度,古今之人價值統其難也?這第二,空間維度,東西南北價值重合豈非臆想?第三,文化維度,古希臘、地中海、印度恆河、尼格羅,不同的地域孕育不同的文明,提取 『文化公因式』並非想象那般簡單。」前面說「三維跨度」難以逾越,是否定存在普世價值觀,後面又說並非想象那般簡單,是肯定存在普世價值觀,只是學起來不容易而已。而講起傳統文化來,又大加讚賞,根本不是繼承,而是復辟。對日本也是推崇備之,什麼「時間維度」、「空間維度」都不存在了!司馬南的邏輯混亂是驚人的,我真的想象不出他是怎麼當「科學衛士」的。遵守形式邏輯,保持推理自恰是科學思維的起碼要求。可他在這麼一個「關乎國家生死」的問題上,就是前言不搭后語。

  他說:「我們應當很好的、虛心的向包括日本在內的鄰居學習。」這很好啊!日本就是善於學習的民族,既重視自己的東方文化,又借鑒、引進西方文明,不反對普世價值,所以能迅速崛起。司馬南的邏輯是日本可以學習,美國不能學習。什麼理由呢?美國老用自由、民主、人權的普世價值來敲打我們,那是別有用心。司馬南列數美國的種種罪惡,大多數也都是事實。美國確實奉行國家利益第一,它高唱自由、民主、人權確實有它的用心,但這與是否是普世價值無關。當年美國佔領軍是把自由、民主、人權強加給日本的,但日本並不因為美國是敵國而反對。自由、民主、人權是處理公共權力與國民的關係,是政府怎麼對待自己的民眾,這與美國贊成與反對沒有關係。言論、信仰自由,免於恐懼與匱乏的自由,因為是美國總統羅斯福提出的,我們就應該反對嗎?難道就應該管制言論、信仰,讓民眾恐懼與飢餓嗎?寫入了《世界人權宣言》的羅斯福的四大自由,他不引用,卻專門找出了這麼一段話。他說:「二戰時羅斯福總統原話:『美國必須成為民主的偉大軍火庫』。聽見了吧,民主是軍火庫,要的就是不戰而屈人之兵啊。」這就成為了他反民主的一個論據。我勸這位「狙擊手」、「消防員」好好看看胡錦濤的十七大報告:「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你卻大講反民主,你要狙擊誰?滅誰的火?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393

主題

6772

帖子

2390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390
3
 樓主| jydeng 發表於 2008-9-17 05:01 | 只看該作者
第四、中國要不要民主?司馬南反對普世價值觀的核心就是反民主,他與潘維的觀點一樣,批判對民主的迷信、對選舉的迷信,其中指出的西方民主中存在的種種問題,推行民主的國家造成的種種混亂,強調法治的重要性,等等,我認為是有道理的,但所有這一切都不能成為反對民主的理由。中國要不要民主與如何實行民主是兩類問題,與司馬南、潘維的分歧是前者,他們根本反對民主,認為民主是毒藥。如果他們只是反對激進式民主,反對照搬西方民主,我是贊成的。中國也確實有激進改革派,一說民主,很簡單就是「取消黨禁、取消報禁」。中國搞了數千年的專制制,怎麼可能一下子過渡到民主制呢?如何選擇民主模式,尤其怎麼過渡到民主制,是一個世紀大課題。中國的政治改革必須借鑒經濟改革的經驗走雙軌制漸進改革的道路。協商民主與競選民主,以協商民主為主。協商民主可從法治化、建制化的網路民主起步。競選民主可以先實行基層民主、黨內民主、差額選舉。而當前最緊要、最迫切的是經濟民主、財政公開,管好全國人民的錢袋子。吵民主,鬧法治,各級財政的錢是怎麼花的,花到哪裡去,一筆糊塗帳。這樣,已經延續六十年了,還不改革?所以怎麼民主化,是值得討論和研究的。但司馬南卻是大反民主,並且把主張民主的,都說成是美國的反華幫凶和內應。這確實是個大是大非的原則問題,確實是關係國家存亡的大問題。

  司馬南難得講了這麼一段很有邏輯的話:「應該怎樣看待30年中國走過的道路?怎樣看待現實的中國?中國未來到底走什麼路?」確實我們對中國的過去、現在、將來得有一個判斷。中國是什麼樣的過去呢?我們是從無產階級全面專政的時代走過來的。什麼叫專政?列寧的定義是,「專政是直接憑藉暴力的政權」,斯大林的定義是「不受法律制約的暴力」。當年中國對經濟、政治、文化、思想、生活實行全面專政,包括剃什麼頭、穿什麼衣服也實行管制。這比中國幾千年的封建專制還專制!改革開放30年,初步實行了經濟民主,民眾獲得了人身自由,相應的社會、政治、文化都有了很大進步。但是極權式的社會、政治、文化制度沒有來得及改革。這是鄧小平同志的未盡遺願。但司馬南對是否是極權體制也否認。小平同志在《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一文講,在黨的一元化領導下,權力過分集中,特別是集中於第一書記,什麼事都要第一書記掛帥、拍板,多數辦事的人無權決定。請司馬南說說,是鄧小平判斷得對,還是你正確?現在面臨的問題是這個制度要不要改?司馬南又說,不用改,不能改,誰要改就是反政府、反體制、就是反華。這個司馬南,連中國的基本政治知識都沒有,又不好好讀書看報,就在那裡大膽胡說。我引一段十七報告中胡錦濤的講話:「政治體制改革作為我國全面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隨著經濟社會發展而不斷深化」,「要健全民主制度,豐富民主形式,拓寬民主渠道,依法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司馬南,你這是給誰扣帽子?好好惦量惦量!

  他對現實的中國怎麼看呢?他說:「中國毫無疑問發展速度很快,30年持續接近兩位數的增長,這在過去是難以相象的,在世界上也是讓一些人又敬又怕的奇迹。但是儘管有這樣的速度奇迹,我們還是面臨著大量的棘手的問題。今天我看報道說甕安一下子抓起來好幾十人,此前官府和黑社會勢力勾結,老百姓受到嚴重壓制,很多正當的利益訴求沒有辦法實現,這太過分了。」與別的左派不一樣,他對30年的改革是肯定的,也指出了問題,這不是講得很好啊?「老百姓受到嚴重壓制,很多正當的利益訴求沒有辦法實現」。這怎麼辦呢?那就需要政治改革,保障人權、實行法治、推進民主啊!而他卻說:「貴州省委書記石宗源判斷準確解決迅速,貪贓瀆職的縣官、捕頭、衙役、黑老大一一過堂開審,老百姓心氣一下子就順了,事情就應該這樣解決。這樣一個棘手的事迅速解決,或可視為中國的進步?」這麼看來,靠省委書記的英明就能解決一切?而南報就喜歡找制度原因,鼓吹改革。這一下他的立場就來了一個180度,說「政府事實上變成了一個受氣包」,大為政府叫屈。前面說「老百姓受到嚴重壓制」,後面又講「政府事實上變成了一個受氣包」,司馬南又語無論次了。許多人說,司馬南是一個無聊文人,不要理他。如果這麼說,又小看了司馬南,他可一點不無聊,他不像大多數左派罵一通了事,有非常明確的政治動機,有非常明確的攻擊目標。
      第五,司馬南究竟是個什麼人?我與他在《論壇》開會時見過一面,我問他在哪裡工作?他說:沒有單位。後來看到他批普世價值,我不知此司馬南,就是彼司馬南。後來才知道他是鼎鼎大名的「科學衛士」。從他的自我介紹中,知道他曾是一個報人,應該算是一個文人。看了他的文章、談話,儘管也談古論今、縱論中外,但感覺不像是一個文人。作為一個文人,應該有起碼的品德,正視弊端、推動進步;應該有起碼的素養,概念明確,邏輯自恰。而司馬南卻是一個典型的「馬屁精」、「擦鞋郎」,他居然愛一切統治者,歌頌皇帝開明,毛澤東英明,鄧小平偉大,現政府是受氣包。他說:「我是一個中國人,一個中國男人,應當有凱恩斯這樣的責任感、使命感。愛國不是一個丟人的事,效忠於自己的祖國是國民的職責和光榮之所在。一個人由衷地熱愛自己的國家,敢於勇於捍衛自己國家的利益,是美德與良知之所在。」請司馬南搞清楚,愛國不等於愛政府,批評政府、監督權力、指出弊端、維護民眾才是真正愛國,那是需要良知與勇氣的,那才是真男人。誰當權,就給誰擦鞋,可不是美德,也沒有良知,不是一個有正義感的男人!

  說司馬南僅僅是個「擦鞋郎」,並不確切。他不光是討權力的喜歡,而是借權力「殺人」,是一個政治殺手、政治投機分子。他對南報一些言論不滿,提出批評,尤其是中國怎麼改革的問題上發生爭論,這很正常。但他的動機不是,而是挑唆權力部門扼殺南報,從這裡作為突破口,封殺改革輿論,達到反改革的目的。所以,他的用詞很險惡。他把南報說成是反政府、反體制的,是煽動民眾不滿、唯恐天下不亂的禍患,是配合美國反華、消解民族意識的幫凶,然後說:「今天的中國政治生態環境下,兩報聰明地利用了政府的開明與寬容。」「如果主管部門不允許的話,報紙是沒法辦下去的,對嗎?現在的情況,說明主管部門能夠容忍,對吧?我們不知道,主管部門的底線在哪兒。」「南報有人私下聲言,現在已經沒有人敢把他們怎麼樣了。言外之意,他們已經成了氣候。」真是司馬南之心,路人皆知,他想幹什麼?談起政治、歷史、理念來,是顛三倒四,唯有要扼殺南報,用意十分明確。

  他對南報的某些批評,不是沒有道理,究竟怎麼說是可以討論的。一張報紙,不可能挑不出毛病,尤其是理念與主張更可以爭嗚。但作為媒體的主要職責是,反映民意、監督權力、批評現實、推動進步。當今中國有多少媒體扮演這種角色?寫寫應時文章,說說時髦空話,搶登花邊新聞,迎合低級趣味,廣告賺錢為本,民意敏感不碰。有點良知的、有點責任的,只能向現實低頭,說違心話,干違心事。有問題不能報道,有民意不敢反映。凡涉及權力部門,或者有這樣、那樣關係,或者廣告客戶群體,都不能碰,剩下還能說什麼?我見過很多媒體工作者幾乎都是這種心態。中國也只有幾張報紙,能反映一下民意,批評一下事弊,分析一下原因,表示一下見解。南報就是做了這樣一些事。在中國的政治環境中,它們應該把握什麼分寸,掌握什麼度,是可以討論和批評的。但是南報的辦報宗旨和方向是正確的,符合黨中央堅持改革方向、堅持法治民主的精神。就拿司馬南說的楊佳襲警殺人案為例,有責任感的媒體不應該僅僅作為一個新聞來報道,應該分析、解剖一下背後的原因,以免類似的不幸事件的發生。南報就是這麼做的,而司馬南卻大做文章,說:「把一個刑事案件簡單地歸結為政府政策有問題,中國的制度有問題,是中國制度造就了楊佳極端案例。這種做法稱得上是客觀公正負責任嗎?媒體藉此機會煽動對政府的不滿,這不是幫忙,這叫裹亂……」警方以揚佳自行車涉嫌而大打出手,認致性功能喪失:就賠償向題發生爭執,又以權力自傲而蔑視弱勢,致使揚佳喪失理性而報復殺人。這確實是值得深思的。不重視民眾的感受,對民眾的不滿置之不理,而民眾又沒有申訴的渠道,中國的媒體又不許報道,結果就釀成惡性事件。媒體及時報道,使問題儘早曝光,是社會的安全閥,但按司馬南之見,認為是裹亂,是煽動。他說,襲警事件多了,美國也有、其它國家都有,有什麼好分析的。依他之見,襲就襲唄,這就是他的責任感、使命感、愛國心!

  我相信司馬南的用心是不會得逞的。中國畢竟在進步中,政治改革是大勢所趨。監督權力、批評政府、反映民意,這是政治民主化進程中的應有之義。在當今中國的媒體中,能這樣做的還是鳳毛麟角。如若聽了司馬南的讒言,有關部門真的封殺南報,那就會在國際社會造成風波,為反華勢力提供炮彈。無論結果如何,逆歷史潮流而動、以政治投機為生涯的司馬南只能落個聲名浪藉的下場。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22

主題

4013

帖子

2492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492
4
shanren 發表於 2008-9-17 05:33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jydeng 於 2008-9-17 05:01 發表 [徐景安:普世性是衡量文化先進性的標準 - 社會縱橫 -  backchina.com]  
中國要不要民主?司馬南反對普世價值觀的核心就是反民主,他與潘維的觀點一樣,批判對民主的迷信、對選舉的迷信,其中指出的西方民主中存在的種種問題,推行民主的國家造成的種種混亂,強調法治的重要性,等等 ...  我相信司馬南的用心是不會得逞的。中國畢竟在進步中,政治改革是大勢所趨。監督權力、批評政府、反映民意,這是政治民主化進程中的應有之義。在當今中國的媒體中,能這樣做的還是鳳毛麟角。如若聽了司馬南的讒言,有關部門真的封殺南報,那就會在國際社會造成風波,為反華勢力提供炮彈。無論結果如何,逆歷史潮流而動、以政治投機為生涯的司馬南只能落個聲名浪藉的下場。


新成語:

「司馬南之心 ------ 路人皆知」!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393

主題

6772

帖子

2390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390
5
 樓主| jydeng 發表於 2008-9-17 05:35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shanren 於 2008-9-17 05:33 發表 [徐景安:普世性是衡量文化先進性的標準 - 社會縱橫 -  backchina.com]  


新成語:

「司馬南之心 ------ 路人皆知」!

他實際上是為既得利益者反對政治體制改革吶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

主題

16

帖子

10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10
6
yangkwch 發表於 2008-9-17 21:17 | 只看該作者
這個論題本身就是有問題的吧!!!誰能證明普世性是衡量文化先進性的標準?難道說這個所謂的徐景安說是就是啊?
文化都具有獨特性,而不是具有普世性。這個世上沒有完全一樣的東西,自然也不存在所謂的具有普世性的文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4 03: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