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BBC一個批評中國節目的出台內幕

[複製鏈接]

33

主題

110

帖子

44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4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環球時報9月16日報道  
    徐淑君兩個月以來一直非常氣惱。作為中國電影合作製片公司的副總經理,她認為BBC攝製組無視最基本的商業誠信,用偏執的眼光、欺騙的手段反映當代中國,帶著明顯的偏見與傲慢。
  原來,通過朋友介紹,BBC電視專題節目「全景」欄目組找到徐淑君,想合作拍攝一部《當代中國》公路紀錄片。徐淑君告訴《環球時報》記者,BBC節目組想派出一個兩人的攝製組,用常見的家用攝像機,沿奧運聖火在中國境內傳遞的線路,與中國電影合作製片公司聯合,拍攝沿途見聞,雙方達成協議,以此反映中國人民對奧運的期待和中國近年來的發展成就。BBC攝製組反覆強調,這部紀錄片是一部輕鬆的公路片,對採訪對象和拍攝內容不做事先安排,以隨機訪問的形式為主。5月20日,BBC攝製組拿到簽證,進入了中國。後來的事實證明,這不過是BBC虛晃一槍,騙到合作拍片的批准文件,以獲得進入中國的簽證。
  8月1日,BBC將這次拍攝的成果率先用文字發表,題目不是當代中國的發展與成就,而是《中國的奧運承諾》。8月4日,這篇報道在BBC中文網上被翻譯成《跟隨奧運聖火傳遞看中國》,作者約翰•斯威尼就是與中方合作拍攝紀錄片的BBC記者。報道說,「中國在申辦北京奧運會時承諾舉辦一屆對媒體開放的奧運會,並推進人權和民主。為了解他們是否遵守諾言,我在中國沿著聖火傳遞路線用了5個星期,橫跨了中國大江南北」。這個攝製小組與中國合拍方人員一起在上海、安徽、廣東、四川、新疆、北京等地進行了採訪拍攝,但主要內容卻偏離了事先的目標,僅專註於中國的人權、地震災區的學校建築質量等問題。BBC報道中提到了一名「陪同採訪的中國官方協調員」楊盟先生,認為楊盟打斷了他們的採訪。斯威尼說,當地人談到糟糕的建築質量與地方腐敗現象時,楊盟就會介入,人們就會停止談論。
  楊盟是政府派出的官員嗎?記者找到了楊盟。實際上,楊盟只是中國電影合作製片公司的業務主管,其職責就是按照雙方達成的拍攝反映當代中國建設成就紀錄片的協議,協助BBC的攝製組。當楊盟出面提醒對方拍攝內容與主題無關時,BBC記者並不認為自己違反了商業協議,反而聲稱其採訪受到了「中國官方限制」。楊盟告訴記者,這兩名記者一句中文也不會,他既要做翻譯工作,還要承擔預訂旅館、機票等服務工作。楊盟與斯威尼的工作交涉都被一一拍進所謂的紀錄片,成為「中國官方干涉」他們採訪自由的「證據」。楊盟對此非常氣憤。他與對方進行交涉,要求刪除自己的圖像與聲音,對方卻回信稱楊盟並沒有反對對他進行拍攝。楊盟說,這種主觀臆斷的做法真令人費解,也讓人非常氣憤!他們口口聲聲說人權,「其做法卻嚴重侵犯了我的肖像權和人身權利」。
  斯威尼在所有採訪行程、對象的安排上都不找楊盟。對於連一句中文也說不好的兩名英國記者來說,能在中國採訪到廣東番禺當年發生警民衝突的太石村有關人員,還能找到他們感興趣的受訪者,顯然是事先有所安排。斯威尼在採訪拍攝時,把一位中國領導人有關對境外媒體開放採訪的講話列印在一張紅紙上,塑封起來,當成自己的尚方寶劍。如果有人拒絕他的採訪,就是中國政府違背了自己的承諾。令人非常遺憾的是,如此重視這段講話的這名記者,在報道中竟然把這位領導人的名字拼錯了。不難想象,用這樣的態度、方式來批評中國,會是多麼的隨意與不負責任。   對華偏見引來觀眾質疑
  8月4日,BBC拍攝的這部紀錄片播出,但由於當時正值北京奧運會開幕前夕,關於中國的節目很多,而BBC的這個紀錄片並無新意,因此收看的人不多。《環球時報》記者連問了幾名英國人和當地華人,他們都說沒看過。讓徐淑君和楊盟稍微感到安慰的是,一位英國朋友看了這個片子后發來電子郵件說,北京奧運會一定會成功,所有人都會在兩周之內把這個節目忘得一乾二淨,他說:「我為楊盟感到難過,所有人都看得出來他是在履行職責。一定要讓楊盟知道,不是所有外國人都像斯威尼那樣喜歡瞎編故事。」紀錄片播出后,一位觀眾在網上發表看法說,他和看了這個節目的朋友聊天,雙方一致認為:這個片子既混淆視聽又缺乏焦點,只是目前有關中國新聞「這個大鍋里的一勺而已」,BBC不應因這個節目感到自豪。一位叫西爾費的網友留言說,斯威尼的這個報道是英國報道模式的壞典型,既充滿了攻擊性,又傲慢自大,「難道這是BBC的新政策?」
  住在西薩塞克斯郡的英國人蒂姆•哈特在奧運會開幕前通過電話和電子郵件兩次向BBC進行抗議。他舉出數個實例,證明BBC涉華報道違反了該公司工作章程中堅持的公正報道理念。在8月1日的抗議信中,哈特寫道,奧運前關於中國的報道「每一個都是負面的,反覆不斷地提污染和人權,好像中國是世界上唯一有這些問題的國家」。哈特對8月1日早晨BBC的一個深度報道批評說,BBC的報道人員爬上北京一幢高大建築,準備展現一下污染有多嚴重,結果那天空氣很透亮,報道人員卻不肯放棄,指著遠處一個有玻璃外牆的建築說,「污染重時,這個樓你根本看不到」;然後又指著遠處建築上一個超大電視牆說,「污染重時,這個你也看不到」;報道小組隨後又採訪了一名美國運動員,想以各種提問誘導其批評中國。當記者問「你會在開幕式上戴口罩嗎」時,該運動員斷然回答:「不。」在電話抗議中,哈特提到,BBC廣播4台8月2日的一個採訪節目中,主持人約翰•漢弗萊斯請英國前奧運會1萬米長跑冠軍布倫丹•福斯特談談北京的污染問題以及比賽是否會因此取消,或者是否有運動員拒絕比賽。福斯特在此前的節目中表示過污染問題已經解決。他說,「污染可能不再是個問題」。這使得漢弗萊斯無言以對,只能將話題轉到氣溫上。哈特先生寫道:「他(指主持人)企圖從『氣溫問題』上擠壓出所有負面說法。」哈特先生在給BBC的抗議信中大聲疾呼:「請停止反華的宣傳!」8月2日,哈特先生在寫給中國駐英國大使傅瑩女士的信中說:「我將繼續向BBC抗議,直到他們的涉華報道更加平衡……我這麼做一方面是因為他們的報道極端負面,另一方面是因為BBC向英國人描述的中國和中國人民與我自己的親身感受完全相反。」
  曾經的王牌節目受到冷落
  英國民眾對BBC一些涉華報道的質疑並非偶然現象。以「全景」節目為例,它作為BBC每周一次的新聞時事專欄,在英國一直有著不小的知名度。從1953年11月11日首播算起,「全景」是全世界歷史最悠久的電視新聞時事欄目。而英國民眾關注「全景」,是因為它堅持挖掘新聞事件背後深層原因的視角。倫敦大學社會問題研究學者波特教授向《環球時報》記者解釋「全景」在英國社會中的影響力時說,英國電視媒體中有不少新聞時事類專題欄目,但相比之下,「全景」的收視觀眾更多一些,一來是因為BBC的公共傳播形象有別於其他商業媒體,讓受眾更覺得可信;二是因為「全景」在過去半個世紀中的確播出了不少吸引英國人的故事。最值得一提的就是1995年「全景」獨家播出了對英國王妃黛安娜的專訪,讓人們深入了解到黛安娜的坎坷婚姻,當時共有近2300萬英國人收看了這期節目,相當於差不多每3個英國人中就有1人在當時收看了該節目。
  然而,「全景」節目近年來卻被越來越多的英國觀眾所冷落。據BBC官方網站介紹,「全景」節目題材的枯燥無味多年來一直是BBC的頑疾,為提高收視效果,其播出時間屢被調整,但收視率一直平平,2007年後,「全景」節目在幾經裁撤風險后被保留下來。然而,英國最大的媒體節目收視調查網站SPY DIGITAL今年9月9日公布的數據顯示,「遠景」節目全國收視率仍在10%徘徊,觀看人數比競爭對手節目少一半。英國媒體認為,過去10年裡,該欄目總是試圖從兩方面找話題:國內公共福利的種種弊端以及他國存在的民主或人權爭議。英國獨立電視台的新聞時事記者伊恩對《環球時報》記者說,「全景」過於緊跟政黨提出的議程話題,一再報道英國街頭暴力、毒品交易等,但英國老百姓都知道這是老調重彈,也無法在任何一屆政府得到根治。對於「全景」熱衷的另一類題材:他國民主、人權問題,伊恩說,「全景」的拍攝越來越失去客觀角度,一味追求話題的新穎,這讓該節目失去了不少老觀眾。
  偏見與敵意仍然存在
  BBC一些節目對中國存在偏見甚至敵意由來已久。7月29日,BBC中文網一篇題為「美議員稱中國秘密監視奧運飯店賓客」的文章使用了一張兩名中國武警看電腦的照片,圖片說明是「中國加強監控奧運會來賓活動」。而實際上,該照片已經被BBC使用了8年。早在2000年8月21日,BBC英文網報道就刊登了這張圖片,只不過當時的圖片說明是「(中國)當局對網路的能量仍有所懷疑」。在過去8年間,BBC在不同的新聞報道中多次使用該照片,並根據不同的新聞主題隨意解說,根本不考慮時空的變化和新聞真實性。
  3月17日,BBC英文網站報道拉薩「3•14」事件使用了一張救護車運送傷員的圖片,說明文卻是「拉薩有大量軍事存在」,影射中國政府進行武力鎮壓。在中國網友的抗議下,BBC最後不得不修正了圖片說明。7月14日,「全景」欄目也播出了攻擊中國的紀錄片,並用了一個很聳人聽聞的名字―――《中國的秘密戰爭》。該紀錄片稱在蘇丹達爾富爾地區發現兩輛中國生產的卡車,並據此指責中國違反聯合國對達爾富爾武器禁運的決議。事實上,這個地區產自日本、德國、法國的車輛也被用於達爾富爾各派武裝力量,而紀錄片卻隻字不提。當然,BBC也在一些時事分析節目中對中國做了比較客觀的評述,但問題是,他們沒有正視文中提到的明顯帶有偏見的報道,甚至給予了縱容。可以肯定的是,多數英國人更願意看到客觀、真實的對華報道。

20

主題

3977

帖子

3227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egistered User

Rank: 4

積分
3227
沙發
我愛月季 發表於 2008-9-17 22:06 | 只看該作者
BBC應該轉換一下腦筋,是不是多報道點中國的好消息,也許會使收視率提高?因為,一反常態,話題新穎,更可以吸引人呀。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14

主題

2382

帖子

680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80
3
magicthinkpad 發表於 2008-9-17 22:09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我愛月季 於 2008-9-17 22:06 發表 [BBC一個批評中國節目的出台內幕 - 時事述評 -  backchina.com]  
BBC應該轉換一下腦筋,是不是多報道點中國的好消息,也許會使收視率提高?因為,一反常態,話題新穎,更可以吸引人呀。


說的是呀。老聽一個格調的報道,都膩味了。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2

主題

841

帖子

335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35
4
漠孤煙 發表於 2008-9-17 22:14 | 只看該作者
哪天BBC對中國沒有偏見了,說明中國完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18

主題

7228

帖子

1691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天下風雲出我輩,搗搗漿糊歲月摧

Rank: 4

積分
1691
5
王劍 發表於 2008-9-17 23:17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漠孤煙 於 2008-9-17 06:14 發表 [BBC一個批評中國節目的出台內幕 - 時事述評 -  backchina.com]  
哪天BBC對中國沒有偏見了,說明中國完了。


沒錯,人若無才不遭忌
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保護言論自由,但不保護詆毀他人、造成公眾恐慌、攻擊性語言、煽動犯罪、煽動反政府和暴力推翻政府等言論。

獨輪運人士,別以為你們的言論方式會受任何國家法律保護,罵你們,那是輕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2

主題

338

帖子

81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小留學生(一級)

Rank: 2

積分
81
6
liyp 發表於 2008-9-18 04:21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4樓 漠孤煙 的帖子

嚴重同意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

主題

930

帖子

191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91
7
mulishness 發表於 2008-9-18 07:48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我愛月季 於 2008-9-17 22:06 發表 [BBC一個批評中國節目的出台內幕 - 時事述評 -  backchina.com]  
BBC應該轉換一下腦筋,是不是多報道點中國的好消息,也許會使收視率提高?因為,一反常態,話題新穎,更可以吸引人呀。

  BBC就成了CCTV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30

主題

6364

帖子

9186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186
8
buweizhai 發表於 2008-9-18 08:49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我愛月季 於 2008-9-17 22:06 發表 [BBC一個批評中國節目的出台內幕 - 時事述評 -  backchina.com]  
BBC應該轉換一下腦筋,是不是多報道點中國的好消息,也許會使收視率提高?因為,一反常態,話題新穎,更可以吸引人呀。


讓BBC的人胡來也好。

人說:山中方一日,人間已百年。讓英美人生活在自己編織的對中國的錯誤認識的圈子裡吧。等哪一天他們走出那個圈子,就會發現原來BBC的很多報道都是不真實的。那時BBC就有事做了:趕快找工作。

堡壘最容易從內部攻破。

中國人不應該,也不會因為英美人說了什麼就驚慌失措。走自己的路讓BBC和CNN說去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1170

帖子

248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48
9
閑聊 發表於 2008-9-18 10:20 | 只看該作者
讓老牌帝國主義罵兩聲也無妨.不罵就奇怪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336

帖子

96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96
10
hitbadperson 發表於 2008-9-18 11:31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閑聊 於 2008-9-18 10:20 發表 [BBC一個批評中國節目的出台內幕 - 時事述評 -  backchina.com]  
讓老牌帝國主義罵兩聲也無妨.不罵就奇怪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3

主題

170

帖子

50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小留學生(一級)

Rank: 2

積分
50
11
kevin3000 發表於 2008-9-18 14:57 | 只看該作者
BBC就是西式民主宣傳的典範,值得CCTV效仿。CCTV總是宣傳西方國家的富裕,先進,為什麼不學學BBC在中國的做法,找一下這些國家的犯罪和毒品問題給國人看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

主題

769

帖子

558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58
12
JDL 發表於 2008-9-18 17:55 | 只看該作者
Do not trust western media, they are most liars or game player.  If you trusted them, that is your big mistake.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5

主題

740

帖子

211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11
13
lovechinaforeve 發表於 2008-9-18 18:42 | 只看該作者
不管是BBC還是CNN骨子裡都死反華的,真話未必沒有,但大多是放屁!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5 09:4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