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權欲錢欲熏心的中國國家質檢總局脫不了干係

[複製鏈接]

2156

主題

2603

帖子

1939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本科畢業(五級)

Rank: 4

積分
193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風雨瀟瀟 發表於 2008-9-17 09:0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凱迪網路
此次三鹿奶粉致嬰幼兒腎病事件中,除了企業本身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以外,國家的一系列監管部門如質檢局、食品藥品監督局暨衛生部、工商局,以及公檢法等司法機構,均逃脫不了監管不力、不作為甚至同謀共犯的行政和刑事責任。其中又以質檢系統的責任最大。


國家質檢總局的歷史可上推至1954年成立的國家計量局,此時期,該局在社會經濟生活中的影響並不大。1988年改名為國家技術監督局以後,隨著經濟改革的深入和企業的發展,該局在中國社會經濟生活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影響。2001年,由原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和原國家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合併組建成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正部級,李長江任局長至今),其觸角更是進一步滲透到經濟生活的各個方面。

以上大致就是國家質檢總局的前世今生。在普通百姓眼中,質檢局彷彿是一個無足輕重的清水衙門,其實不然。至少從80年代中後期起,該系統就成了重壓在各企業頭上的一個權欲錢欲熏心的「婆婆」。30年經濟改革過程中,質檢系統在各行業質量標準的制定上確實做了一些基礎工作,但對企業產品質量的監管並未做足、做實真功夫,可能除了其推行產品代碼證有一定成效外,該系統的一系列動作均圍繞著一個核心主題,就是「撈錢」,至於企業質量管理的好壞,產品質量的安全則根本上不了質檢官員們的法眼。這也是多年來我國企業質量意識淡漠,產品質量低下且存在很多安全問題的一個重要原因。

質檢系統的一個工作重心就是大搞全國性企業評比。眾所周知,大約在90年代後期,鑒於國家各職能部門亂搞評比,使企業不堪負荷,國家曾專門出台文件,不準對企業搞任何形式的評比。但,令費解的是,2001年質檢總局成立后,居然能頂風行事,搞什麼「中國名牌」和「免檢產品」的評比認證(加上其近兩年推出的「世界名牌」,以及工商系統搞的「著名商標」,這也是中國範圍內對企業僅存的四項國家級評比)。

凡是有企業工作經驗的都知道,他們搞的這些評比(包括工商系統搞的「著名商標」),無非還是兩個字「撈錢」。「免檢產品」的可靠性就不用說了(三鹿就是國家級的「免檢產品」),那個酷似納粹黨衛隊標誌的「中國名牌」(三鹿同樣是「中國名牌」),除了能供企業自娛自樂以外,很大程度上確實能誤導很多消費者,但是對促進企業提高管理水平和提高產品質量,又能起多大作用呢?更有甚者,近兩年,該質檢總局又進一步發揮臆想水平,推出了一個「世界名牌」的評選。真是讓人笑掉大牙,質檢總局搞國家級的牌子還覺不過癮,居然也不掂下自已的斤兩,就要操勞起「世界級」的大事了。他們也不走出國門去打聽下,他們搞的那些「世界級」的東東,有幾個外人承認。

詭異的是,中國企業竟對這類評比趨之若鶩,其中當然有很多緣由。首先,企業因為市場競爭激烈的原因,不得不花大價錢去搞這些招牌來虛張聲勢。但奇怪的是,政府竟然對企業與質檢系統合謀的這個遊戲給予很大鼓勵,各地對獲得「中國名牌」和「世界名牌」(當然也包括「著名商標」,由於本文要集中探討質檢系統的事,就暫且放過工商系統),均會給數十萬至數百萬的現金獎勵。可見,在這齣戲中,企業預先按質檢系統的要求做了若干表面功夫,然後預支若干活動費用,搞到牌子后就又從政府那裡拿回了費用。當然也有若干企業不能如願以償,花出去的費用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

大多數企業拿到牌子后,他們的管理水平、質量意識、產品質量會有多少提高呢?坦率地說,即使有,程度也很有限,大多數企業都是「外甥打燈籠---照舊「。

由此可見,質檢系統近年來大張旗鼓搞的這些評比中,除了極少部分企業會獲得蒙人的金字招牌,從而增加了他們坑騙消費者的機會以外,絕大多數企業都會因評比的誘惑而增加若干費用、消耗若干精力。就此點來看,大部分企業是受害者。政府方面因為對這種做假遊戲的不當鼓勵,不但增加了若干費用,也宣揚了一種不幹實事,假出水平、假得高明就有獎的可怕的價值觀。這一方面無法很好地維繫社會經濟活動的健康運行,另一方面也極大地損害了政府的公信力。就此點來看,政府也是受害者(但政府是自願、主動並推動自己受害)。消費者方面就不用說了,在質檢系統和一些投機取巧的企業的合謀下,在政府的不當鼓勵下,消費者在消費時,無法在紛繁的市場中找到具有公信力的判斷依據,常常眼花繚亂,落入種種陷井,自身權益受到嚴重損害,甚至會付出生命的代價,就象此次「三鹿奶粉事件」中若干受害的寶寶及其家庭一樣。因此,在這種商品質量和管理無序、混亂的狀態下,消費者是最大的受害者。

顯然,其中只有質檢系統是最大的受益者(當然,也包括其他若干借評比弄錢的人,既有企業的,也有政府的,還有中介機構等掮客)。他們成天到各企業亂竄,搜刮到若干費用,然後就批發出一塊塊名不符實的牌子,這也確實是一本萬利的生意。只可惜,中國社會經濟活動的健康狀況就一直得不到有效改善,中國企業的質量管理就長期處於一種危險的狀態,即使用質檢局等職能部門頒發的若干招牌來塗脂抹粉,也無濟於事。

「三鹿奶粉事件」是在以質檢局為主力的國家質量監管體系的胡亂管治下,所製造的一顆造成巨大傷亡的「炸彈」,全國各地象這樣的還未引爆的「炸彈」何止千萬。

  因此,對「三鹿奶粉事件」,國家質檢總局及其掌門人李長江,負有監管不力、失職瀆職的重大責任,提請國務院、全國人大組成調查組展開調查,司法機構也應及時介入,對相關責任機構和責任人員嚴肅處理和追究,決不能姑息。

  2001年國家質檢總局組建以來,長期不務正業,大搞歪門邪道,大搞權錢交易,不但對國家質量監管體系的建立和完善乏有建樹,反而以種種不良政策和行為制約或誤導了企業的正常發展,嚴重危害到中國社會經濟活動的健康運行。前一段,自殺的涉嫌推行電子代碼認證壟斷等案件的質管司司長鄔建平,就是國家質檢系統最真實的形象代言人。作為掌管該局達7年之久的李長江,對質管體系的亂象負有最大的個人責任。提請相關行政、司法機構,對質檢系統及李長江進行調查,嚴肅追究李長江的責任;並組成聯合工作組,檢討和反思我國質量監管體系的建設思路,對質檢系統進行全面整頓,促使質檢工作能有效地服務於經濟工作,而不是相反。

  這麼多年以來,由一個本身品質存在重大問題的機構,來負責全國企業的質量檢測和鑒定工作,這也是相當具有中國特色啊!
凡事總須研究,才會明白。古來時常吃人,我也還記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葉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裡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狂人日記》魯迅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5 20:4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