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質疑吳敬璉間諜案------致中紀委公開信 轉自烏有之鄉

[複製鏈接]

404

主題

1977

帖子

701

積分

貝殼網友六級

大一新生(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70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雨來 發表於 2008-9-12 15:1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
最近,吳敬璉同志掉進「間諜門」。本人已經向媒體澄清,單位——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也已經證明。估且聽之。請看下面事實:
2005年3月,吳敬璉同志在台灣《工商時報》上發表文章稱,年內人民幣應該(可以)升值10%。(附件1)。
主子心領神會。4月6日美國參議院以67票對33票通過查爾斯•舒默和林賽•格雷厄姆兩位參議員的聯合提案,要求人民幣匯率必須在半年之內升值27.5%,否則將對中國出口美國的商品加征27.5%的關稅。美方有人提出中國必須在規定的時間(6個月內)、按規定的幅度(至少10%)來調整人民幣匯率,否則就將中國列入「指定名單」,在貿易方面做出報復行動,對進口的中國產品加征27.5%的懲罰性關稅。這近乎是「最後通牒」。
在美國的重壓下,2005年7月21日中國銀行授權宣布:實行浮動匯率,當日人民幣兌美圓匯率升值2%。從此小步慢跑,直到2008年7月底,累計升值20%。
三年的實踐已經證明,原設想的人民幣升值可以解決的問題,一個也沒能解決;卻已經造成經濟損失人民幣34836。51億元。(附件2);還是6。7萬個中小企業倒閉的重要原因;更嚴重的是,由於人民幣升值預期的自我實現,招引萬億美圓熱錢蜂湧而至,不但擾亂我國經濟正常秩序,造成輸入型通貨膨脹;更埋下金融洗劫的心腹大患。我們已經掉進美國設下的白條美圓陷阱。
難道這是巧合嗎?按照我國有關法律規定,建築工程因為設計原因造成重大失誤,相關設計人員要負法律責任,造成嚴重後果的,是要判刑的。同理,社會工程造成特別重大損失的設計人員,難道不該受到黨紀國法的嚴厲懲罰嗎!至少也應該責令其深刻反省,作書面檢討吧。我們強烈要求中紀委查處此事。
一。把吳敬璉同志2005年3月在台灣發表的文章,全文刊登在人民日報和人民網上,以正視聽。
二。是誰授權吳敬璉發表人民幣年內升值10%的國家機密消息?
三。為什麼到台灣去發表?
處理結果先通報黨內,再公告全國!內奸不鋤,國無寧日。
此致

敬禮
一個認真的共產黨員
北京教育學院退休幹部李樹泉
2008-9-10
備註:主送:中紀委。
      抄送:人大常委會。中宣部。
徵集簽名:凡自願參加者,請在十日內把真名﹑單位﹑政治面貌發來。我的信箱是:Lishuquan2008@sina.com

404

主題

1977

帖子

701

積分

貝殼網友六級

大一新生(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701
沙發
 樓主| 雨來 發表於 2008-9-12 15:18 | 只看該作者

附件1:吳「良心」為什麼會變成「無良心」

吳「良心」為什麼會變成「無良心」

作者:非龍在天    文章發於:烏有之鄉    點擊數: 3080    更新時間:2008-9-4

早幾年前,吳敬璉還被稱為中國經濟學家的「良心」。到今天事情竟壞到如此地步,8月29日,有境外媒體報道稱,吳敬璉因涉嫌為美國擔任間諜工作,被帶離調查。緊接著,有關方面出面闢謠了。姑且相信吳老沒有拿美國的錢吧,但有一事不解,不管官方如何澄清,還是有不少網友在發言中竟然相信他是美國間諜。這難道不值得深思嗎?
吳敬璉:不要動不動就向富人開槍
吳敬璉又號吳「市場」,以倡導市場化為己任。八十年代初,教育、醫療、住房、交通、金融還都是在計劃體制中,國營企業還佔生產的絕大部分,對外開放還剛剛開始,外來投資和商品都不能自由進入中國市場。在計劃經濟的大框架中,引進市場成份,引進競爭機制,產生了很好的經濟和社會效果,取得公認的改革成就。這時,市場的積極作用明顯,而受計劃框架約束,消極作用不容易發揮出來。相應地,吳敬璉還主要起著積極作用,亦因此受到人們尊敬。
但到八十年代末,吳敬璉已經犯了一次重大錯誤。出於對市場機制的迷信,他竭力倡導放開市場、放開物價,結果導致八八年至八九年初的猛烈的通貨膨脹。這是八九事件的誘因,也是九十年代初期三角債的根本原因。而進入本世紀以來,教育市場化意味著上不起學;醫療市場化意味著看不起病;住房市場化意味著住不起房;國企改革意味著買斷工齡,千百萬職工的幾十年的血汗積累轉眼間落入個別「企業家」的腰包。
吳敬璉說:「有些人說中國主流經濟學家誤導了中國改革,擾亂了市場化的方向,造成了各種災難,我有異議,我認為這個判斷根本上說和基本上說都是不對的。」 可是,對於這一切,影響政策的主流經濟學家難道可以推託自己應負的責任嗎?正是這一切,而不是非主流經濟學家的批評,使吳敬璉的「良心」形象向「王八蛋」轉化。吳敬璉曾說:「不要動不動就向富人開槍」。這難道是一個「學者」應當做的事嗎?中國歷史上何曾聽過指責窮人、而為富人張目的學者是「良心」?
吳敬璉可能會說,那是壞的法治的市場經濟,不是好的法治的市場經濟。好的法治哪裡來?是鬥爭出來的。正是英國的憲章運動,法國的巴黎公社,德國的社會民主黨,美國的勞聯產聯,包括蘇聯和中國的社會主義運動,迫使資產階級作出讓步,取消童工,縮短工時,提高工資,提供失業救濟、養老保險,提供免費教育,提供低費或免費的醫療,提供廉租房或低價房。但是,這一切都意味著政府的「有形之手」握住了市場的「無形之手」,意味著市場不斷退縮,計劃不斷增強,意味著市場不再純粹,意味著經濟體制變為計劃和市場相結合、壟斷和競爭相結合、公有和私有相結合、開放與保護相結合的混合經濟體制。也就是說,好的法治的市場經濟,恰恰是計劃與市場相結合的混合經濟,而這恰恰是吳敬璉竭力反對的經濟體制,是非主流經濟學家大力提倡的經濟體制。
實際上,提出「好的市場經濟」,本身就要掩蓋問題的實質。在公眾心目中,好的市場經濟往往是指發達國家的市場經濟。吳敬璉再不濟,也不會不知道西方各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市場經濟都是受到有形之手廣泛調節的市場經濟,因而其經濟體制是混合經濟體制。提混合經濟體制,其學術內涵是清晰的,也是符合吳敬璉身份的。但是,這就意味著承認市場經濟的根本缺陷,承認市場化方向的錯誤,承認自己一貫主張的錯誤。懂得計劃與市場各自的優勢和各自的缺陷,懂得將兩者相互結合起來的政治條件和操作機制,這才是真正的經濟學家。只懂得並迷戀計劃經濟,或者相反,只懂得並迷戀市場經濟,都不是真正的經濟學家,而是計劃原教旨主義者或者市場原教旨主義者。
其實,在計劃經濟時代,吳敬璉是計劃經濟的原教旨主義者。那時他批判他的老師孫冶方,就是因為孫冶方提倡尊重價值規律。在改革開放年代,吳敬璉又一躍而成為市場經濟原教旨主義者,以討伐計劃經濟為己任。這樣的人到底是社會良心?還是人民公敵?  
吳敬璉2005年3月說人民幣應該在2006年之前升值10%,美國2005年5月便公開勒令中國必須在6個月內把人民幣升值10%。兩家不但方向一致,時間表一致,連具體幅度都一致。吳敬璉的主張是通過台灣工商時報發表的。也就是說,既不是在學術研究場合,也不是在政策研討場合,而是通過台灣報刊直接向美國公開交底:第一,人民幣可以升值,第二,升值幅度為10%,第三,升值時間為年內。而吳敬璉的官方身份這一事實本身則向美國傳達了第四個信息:要讓人民幣如此如此,憑吳敬璉自己的力量還不夠,還需要外力支援,從外部給中國政府施加壓力。美國人立刻心領神會,所以才有了對待戰敗國的最後通牒式的「升值勒令」。  《此事致關緊要,事關國家興亡,提請有關部門把吳敬璉先生是否在2005年3月在台灣工商時報發表過這篇文章,內容是什麼?為什麼非得到台灣去發表?調查清楚,我們要求把調查結果先在黨內通報,再公告全國人民。因為人民幣升值後果嚴重。2005年7月21 日,中國銀行屈服美國的壓力,宣布實行浮動匯率,當日升值2%。直到2008年7月底。三年的實踐證明,已經升值20%,預計的問題一個也沒解決,共計損失      34836。51億人民幣;由於人民幣升值預期的自我實現,還招來上萬億美元熱錢,造成今天我國輸入型通貨膨脹,還是6。7萬個中小企業倒閉的重要原因。更危險的是埋下了美國對我國金融洗劫的心腹大患。這個事實,調查結果,即使不是裡通外國的罪證,也是犯了嚴重錯誤的證明。難道不該反思檢討嗎!  一個認真的共產黨員 李樹泉 注2008-9-6 》
匯率變動本來是國家的主權,機密中的機密,一旦泄露必然造成國家經濟的極大損失。而明目張膽公開勒令它國限期限量變動匯率更是駭人聽聞的敲詐勒索。吳敬璉這樣的「精英」當然不會連這點常識都沒有。明知故犯,就是要借用美國的力量強行實現自己的主張,借洋人之力逼中國政府就範,為此即使泄漏國家核心機密、即使喪失中國主權、即使會給中國造成無可估量的經濟損失也在所不惜。沒有吳敬璉之流的公開遞點子,美國怎麼可能突然給中國發出如此蠻橫的「勒令」?什麼叫「沒有家鬼,引不來外鬼」?什麼叫「裡應外合」?什麼叫「狼狽為奸」?這就是活生生的例子。這更足以證明「精英」們不擇手段製造金融危機搞垮中國的總戰略。
所以,吳老在不在中情局的花名冊上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做了什麼,給中國帶來什麼影響。照我看,中國的「精英」天生就是賣國的,他今天沒有賣國,明天必然會賣國,這是中國「精英」的原罪。《三國演義》里的魯肅告訴孫權:眾人皆可投降曹操,唯有你不可投降曹操。如今則是中國人人都怕「中國崩潰」,唯獨「精英」們不怕「中國崩潰」。因為「中國崩潰」了「精英」們才有好日子過。首先沒人反對「精英主義」了,「精英」高人一等的地位才可以徹底鞏固。其次自己撈到手的不義之財全成了一筆亂帳,無人再能追究,從此算是穩了。另外渾水才能摸魚,趁火才好打劫。天下大亂正好大撈一把。
「精英」們個個留足了後路搞「改革」,顯然一開始就沒打算成功,計劃的就是「中國崩潰」。如果中國不崩潰,那「精英」們反而睡不著覺。「精英」們同樣心中有數:自己搞的只讓自己一小撮人發財的詐騙式「改革」,已經把普通中國人整慘了。一旦大多數中國人覺悟過來,絕對饒不了自己,一定會把毛澤東從紀念堂里請出來跟自己「秋後算帳」。與其整天惶惶不可終日,不如學學曹操殺呂伯奢,也來個斬草除根,「寧叫我負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負我」。
所以「精英」們為了自己的切身利益,一定要把中國搞垮。經過幾十年的處心積慮,「精英」們已經成功地消滅了大多數國有企業,成功地通過「私有化」「空手套白狼」,把大量國有資產據為己有,成功地製造了中國社會驚人的貧富分化,成功地加劇了中國的社會矛盾,成功地改變了中國社會的價值觀,現在正想方設法徹底瓦解中國人的凝聚力,力圖把中國不僅重新變成一盤散沙,而且更進一步變成一桶火藥。
例如前《人民日報》評論員馬立誠曾說:「中國的改革需要犧牲一代人,只要讓中國的農民和工人維持在能吃飽飯這個線就可以了。」他在《交鋒》一書中用春秋筆法散布了許多蠱惑人心的謬論,《交鋒》究竟與誰交鋒?現在越來越清楚了,如今魏巍同志逝世了,馬立誠又跳出來了,要講述《交鋒》背後的交鋒,他不知道自己已經臭遍大街了嗎?
又如張五常說:「私營銀行的壞帳,國家不需要承擔。」其實如果真的「國家不需要承擔」,那私有銀行只要宣布破產就可以賴帳,把客戶的存款全部吃光。本來對老百姓來說這年頭到處是騙子,誰也指望不上,「精英」許諾靠不住,單位老闆靠不住,國家福利靠不住,股票市場靠不住,親友子女靠不住,唯一可指望的就是攢點血汗錢存起來養老備荒。現在「精英」們連這點保命錢都不肯放過,又在想方設法打它們的主意。一旦連銀行存款也靠不住,那誰還敢把錢往銀行里扔?只要一家私營銀行出現了壞帳,破產倒閉,就不可能不迅速波及其他銀行發生連鎖擠兌風潮,不可能不造成幣值動蕩直至金融危機爆發。這正是美國1929年大蕭條時的情況。當年的結果是美國政府制定了存款保險制度,由政府提供擔保。什麼「國家不需要承擔」,最後責任到頭來還是國家的。既然到頭來仍然要靠國家承擔最後責任,那「銀行私有化」最主要的「理由」又如何站得住腳?連美國1929年大蕭條這麼大的教訓都楞裝不知道,還自稱什麼「精英」?說穿了,「改革金融」是假,製造金融危機是真。當「精英」們連象樣的理由都拿不出來時,就乾脆不擇手段了。  
可見凡是民賊,多半是漢奸,以此觀察「精英」,屢試不爽。馬立誠自作聰明,已經提前自我暴露,但他不是一個人在戰鬥。倒了馬立誠,還有吳敬璉;倒了吳敬璉,還有……這些年來主導中國改革開放的權利和資本等強勢集團,他們以改革開放為名義,以西方新自由主義學說為掩護,把老百姓的死活置之度外,肆無忌憚大搞私有化,聲稱工人下崗失業與三農問題是改革過程中不可避免的陣痛,並提出為了改革開放,要不惜代價,要敢於犧牲一代人。我們放長雙眼看著吧,這些「精英」遲早會走上賣國的道路!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04

主題

1977

帖子

701

積分

貝殼網友六級

大一新生(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701
3
 樓主| 雨來 發表於 2008-9-12 15:19 | 只看該作者

附件2:扼住金融危機的籠頭,建議緊急叫停人民幣升值預期

扼住金融危機的籠頭,建議緊急叫停人民幣升值預期
李樹泉
一.驚聞社科院張明同志的最近研究成果:進入我國的熱錢已達1。75萬億美元之巨,是我國外匯儲備的104%。這完全是人民幣升值預期的自我實現的惡果。請看我國外匯儲備餘額增長情況:
2006年底國家外匯儲備餘額10663。44;2007年底國家外匯儲備餘額15282。49億美元;2008年1—5月國家外匯儲備分別是:15898。1;16471。34;16821。77;17566。4;17970億美元。 自2002年日本首先發難,提出人民幣應該升值的要求,美﹑歐緊隨其後,我國外匯儲備開始增加。自2005年7月21日,我國屈服於跨國金融資本的壓力,被迫實行浮動匯率以來,我國外匯儲備急劇增加,熱錢蜂擁而來。根據張明同志研究的結果:2003年至2008年第1季度的熱錢流入規模分別為956、1398、1915、1389、5410與964億美元。這21個季度累計流入熱錢12032億美元,佔2008年3月底外匯儲備存量的72%。再加上熱錢收益0。55萬億美元,合計為1。75萬億美元,是3月末外匯儲備餘額的104%。
今年4月,每一個銀行工作日進來3億美元,每小時合1000多萬美元。所以對張明同志的研究成果,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熱錢的危害:
轉嫁來的熱錢危機
何忠洲
美國濫用世界貨幣基礎地位,通過美元貶值製造世界性通貨膨脹,轉嫁金融危機的行為使中國的經濟安全受到嚴重威脅
危機是否就在眼前?
1990年代,美國通過美元貶值將大量國際「熱錢」推入新興國家,當逼迫這些新興國家放棄固定匯率后,美元再次升值引發8000億美元「熱錢」外逃,從而製造了亞洲金融危機。
當下,美國次貸危機正在醞釀下一波更大的危機,美國為救市不惜濫用美元世界基礎貨幣地位,製造世界性通貨膨脹,通過美元貶值飲鴆止渴,轉嫁美國已經爆發的全面的金融危機,藉機搜刮世界財富。
並再次動用製造亞洲金融危機的手法,引領國際「熱錢」,以各種金融潛流的非法方式,繞開外匯監管大規模進入中國資產市場,製造泡沫,控制高增長企業股權,以期在人民幣完成升值后全方位收割。
如果找不到切實有效的辦法,在西方虛假信息的干擾下喪失金融主導權,中國很可能倒在下一次金融危機之中。
面臨「熱錢」抽逃風險
北京師範大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鍾偉是最近拉動警報的其中一個。
5月初,他在一篇金融研究報告中稱,「目前中國承受的『熱錢』流入規模,已超出亞洲金融危機前整個東亞所承受的規模,但中國GDP(國內生產總值)的規模至多只有亞洲金融危機時日韓加上東盟GDP規模的四分之一。」
眾所周知,亞洲金融危機正是「熱錢」抽逃造成的。危機爆發后,在世界經濟增長中處於領先地位的「亞洲四小龍」風光不再,並使得1998年世界GDP增長率下降了1個百分點,全球失業人數增加1000萬。危機導致印度尼西亞出現30多年來最嚴重的政治和經濟動亂,通貨膨脹一度高達80%以上,70多家銀行倒閉。分析家計算出當時從該國抽逃的「熱錢」為400億美元。鍾偉的喝問是:「在資本流動逆轉時,中國能有效地阻擋『熱錢』的撤出嗎?」
「中國不能懷有僥倖心理,認為這種由『熱錢』抽逃引發的金融動蕩不會出現,而是一旦『熱錢』抽逃時該怎麼辦,是否有切實有效的金融安全防護體系?」
長期關注中國金融安全的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王俊峰副所長認為,有效的預防和給投資者堅定的信心是消除金融不安全因素的最好辦法。當前,在國際金融市場動蕩的環境中,中國宏觀經濟政策的調整需要特別關注外部因素和環境的變化。
尤其是在美國濫用世界貨幣基礎地位,通過美元貶值製造世界性通貨膨脹,轉嫁金融危機,西方金融勢力不斷在新興國家金融市場製造動蕩的大背景下,中國的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和匯率政策如何順勢而為,配合中國的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和科技創新戰略的實施,把握好調控的時機與力度,做好各項政策調整改革的組合配套,在維護國家經濟安全的前提下,實現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的雙崛起,是擺在經濟決策部門和研究者面前的艱巨的時代命題。
由於形勢嚴峻,近來該所進行了一系列有關「熱錢」的調研,以為決策機構決策提供相關依據。
除去國際金融市場的原因外,中國國內市場的變化也在逐漸增加「熱錢」抽逃的動因。數據顯示,「熱錢」大規模進入中國始於2002年,伴隨著「熱錢」的湧入,股市、樓市等虛擬資產價格被大幅推高,但時至今日,股市早已走熊,樓市在看到「天花板」后價格也開始下跌。
「五一」期間,具有指標意義的廣州樓市再次出現一波降價潮,曾經咬定決不降價的廣州市區商品房最大供應商合生創展集團全面下調商品房價格,最大降幅接近3成,與萬科、富力、保利等著名地產巨頭共同推下一個台階。如果這一風潮繼續蔓延,很可能出現學者們擔憂的那種災難。
2007年9月,央行主管的學術刊物《金融研究》曾刊文指出:「如果出現2000億美元以上的外資集體撤離中國,就意味著中國資本市場上突然出現了1.5萬億的資本品供給。這會大幅度壓低資本品價格,房地產市場和股票市場會出現災難。」
如此複雜的局面讓央行行長周小川變得滿臉凝重。在今年4月國際貨幣基金舉行的會議上,他一再表態:中國央行正在密切監測資本流動。但是否找到了防止「熱錢」抽逃的辦法周小川卻沒有說明。
可能引發金融危機
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徐滇慶認為,中國要做好防範金融危機的準備,並要能夠識別危機,對金融危機的程度做出比較準確的判斷,能夠確定48小時應急措施的起點。
從歷史上看,危機爆發時,早期的判斷和快速反應能力,是減少損失的重要保證。還在2006年年底,美國的危機就已經被英國的《經濟學人》所洞悉。當時的一期封面上,格林斯潘在飛速奔跑,高舉著正在燃燒的「經濟」雷管,將其傳給伯南克。
伯南克顯然想繼續傳遞。2007年5月17日,就在次貸危機剛剛露出端倪時,伯南克向世界傳遞著格林斯潘曾經有過的樂觀,說:「我們認為,次貸市場不會對其他經濟領域或整個金融體系造成嚴重影響。」
事實正如2007年最後一期美國《商業周刊》對這句話的評價:當年「十大最失敗預言」之一。因為僅僅過了三個月,次貸危機全面爆發,世界各大金融市場無一倖免,投資者損失慘重。美國的一些經濟學家認為,如果美聯儲能夠及早採取行動,那麼次貸的損失就不會有這麼重。
按照學者的分析,「熱錢」抽逃前後,一般會製造金融動蕩,從而達到卷錢走人的目的。很多經濟學家也均警告,「中國將是下一個被剪羊毛的目標。」「剪羊毛」 者,是國際金融寡頭對一個國家進行財富掠奪的一種辦法。大量的「熱錢」,以緩慢的、隱藏的方式進入一個國家的股市和房市,吹大泡沫,然後撤出把錢捲走。即利用經濟繁榮和衰退的過程所創造出的機會,以低於正常價格的幾分之一佔有他人的財產。
在1990年至1995年間,美元貶值推動大量資本湧入了亞洲新興市場,推高了這些市場的資產價格。1995年之後,當美元再次升值之時,亞洲新興市場中的私人資本紛紛撤離這一地區,最終導致了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現在美元雖然一路貶值,不過,一旦從貶值轉為升值,這種情況是否會在中國發生,誰也不敢打保票。
財經評論員紐文新說,一旦發生這種狀況,中國三十年的改革成果有可能被「熱錢」席捲而去,「一朝回到改革前。」
對於金融動蕩帶來的悲劇。1990年,日本金融危機之後,《金融戰敗》的作者吉川元忠曾哀嘆,就財富損失的比例而言,日本金融戰敗的後果幾乎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戰敗的損失相當。
經濟安全最薄弱環節
其實,中國未嘗未進行相應的防範。
2004年,中國人民銀行建立了中國反洗錢監測分析中心,監視「熱錢」動態。
2006年7月,建設部、商務部等六部門聯合出台文件,對外商投資房地產的市場准入、開發經營以及境外機構和個人購買房產等三大領域進行明確規範。以期將「熱錢」烹熟在中國大鍋中。
但在人民幣升值預期和諸多因素影響下,國際「熱錢」仍通過種種途徑大量進入中國。在「破七」之後,一位交易員向《環球財經》表示,「破7之後,人民幣匯價因此獲得方向性指引,預計人民幣匯率在破7元后將打開空間,短期內就會加速上漲。」而一旦預期兌現或與預期不符,就可能導致「熱錢」抽逃。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經濟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江涌說,「金融是中國經濟安全最薄弱的環節。」 如果「熱錢」抽逃渠道得不到有效控制,很可能引發金融危機。
中國政府究竟在這場戰爭中將如何過關,目前尚不得而知,但是相應的警覺卻早已有之。
2007年3月5日,溫家寶總理在第十屆人大五次會議所做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合理調控貨幣信貸總量,有效緩解銀行資金流動性過剩問題。」這是流動性過剩問題首次進入政府工作報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04

主題

1977

帖子

701

積分

貝殼網友六級

大一新生(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701
4
 樓主| 雨來 發表於 2008-9-12 15:20 | 只看該作者
2007年8月28日,在美國次貸危機爆發不久之後,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主持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三次集體學習,專門就世界金融形勢和深化中國金融體制改革進行學習。
而5月4日,第十一屆東盟和中日韓財長會議在西班牙馬德里舉行,東盟和中日韓財政部長同意,為籌建中的共同外匯儲備基金出資至少800億美元,以幫助參與國抵禦可能發生的金融危機。但時至今日,中央政府並沒有給出能夠有效控制「熱錢」抽逃的信息,這也讓鍾偉們擔憂不已。
是應該採取緊急措施的時候啦!
二.認清匯率的本質。什麼是匯率?匯率就是國與國之間的貨幣比價,即該國貨幣的國際價格。它的理論根據就是購買力平價。通俗的理解:比如買一斤饅頭,中國用人民幣買是一元,美國用美元買是兩毛錢,那麼人民幣與美元的匯率就是5:1。這在金本位時代是正確的;即使在1944年布雷頓森林決議的國際金融體系裡,也還有一定的解釋力,因為最終各國發行貨幣還是以黃金為錨。但是,自一九七一年八月十五日,以尼克松宣布美圓與黃金脫鉤為標誌,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世界進入跨國金融壟斷資本主義新階段。成因是世界信息化,網際網路的發展,使資本全球調度,可以瞬間完成,成本為零。好處是推動世界經濟一體化,經濟全球化發展趨勢,勢不可擋。壞處是由於濫發美圓,一九七一年至今,全球基礎貨幣供應量(儲備貨幣)呈數十倍增長,造成全球物價飛漲,平均通貨膨脹水平遠超人類以往一切歷史之通漲總和;造成全球性嚴重兩極分化,富國越富,窮國越窮,富人越富,窮人越窮,包括美國在內兩極分化也很嚴重。所謂次貸危機,不過是兩極分化的結果。據美聯社報道:美國有二百二十萬戶窮人的住房,因還不起貸款將被拍賣。另一個特點是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嚴重背離,人類真實經濟增長速度顯著放換緩;虛擬經濟總量幾十倍於實體經濟,形成虛擬經濟大泡沫。世界變成了大賭場。每日成交量為3。4萬億美圓,其中只有不到5%,是實體經濟交易量。最大的特點是:金融貨幣危機頻頻爆發,如滔天洪水般泛濫的國際熱錢,隨時威脅著各國金融貨幣體系的穩定。貨幣戰爭,金融偷襲,與真槍實彈的局部戰爭相輔相成,成為維護美國特權,美圓霸權的銳利武器。君不見1。綜合網文,美國動用16萬億美圓,搞垮了前蘇聯,卻撈回了27。5萬億美圓。2。美國用兩顆原子彈,迫使日本無條件投降。這次用金融戰,使日本臣服。《日本金融戰敗》的作者驚嘆,這次損失與二戰失敗的損失相當。造成日本經濟十年低迷,至今不能抬頭。3。歐洲多國都曾遭受過金融攻擊,索羅斯大戰英鎊,迫使英國臣服。幾天凈賺十億美圓,一舉世界成名。歐元的誕生就是反抗美圓霸權的產物,科索沃之戰直接打擊歐元。4。亞洲四小龍,在金融襲劫面前,頃刻瓦解。5。南美各國更是在反覆金融戰中,不斷被剪羊毛,喪失了貨幣主權,竟成了美圓區。6。還有最近的越南金融動蕩。都是例證。美國前國務卿亨利•基辛格先生說的直白:「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住了所有國家;如果你控制了糧食,你就控制了所有的人;如果你控制了貨幣,你就控制住了整個世界。」今天的跨國金融壟斷資本——美國的華爾街,忘圖利用手中的貨幣發行權﹑定價權,肆意提高物價,造成世界性的通貨膨脹,讓世界可控制地解體,達到統治世界的目的。此時的貨幣理論完全失效,一切經濟理論都必須重新改寫。浮動匯率﹑資本項目完全自由兌換就成了美國維護美元霸權,稱霸世界的殺手鐧。對於中國來說,匯率就是政策選擇;就是國家主權。而主權是不能談判的。為了國家的利益,為了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我們完全可以自由決定人民幣匯率,不用理會美國的所謂操縱匯率的指責和揮舞動輒制裁的大棒。其實美國才是世界上最大的匯率操縱國,我們不過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罷了。我國對外開放是獨立自主的開放,必須堅持對等開放的原則。
三.評述幾種匯率政策選項。其一是浮動匯率,小步快跑升值:1971年8月15日,美國總統尼克松宣告終止美元與黃金兌換,摧毀了布雷頓森林協定的固定匯率體系;1976年,美國掌控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通過《IMF章程第八條款第二修正案》,正式確立浮動匯率為國際貨幣制度基本原則;2005年4月美國參議院通過《舒默修正案》:要求中國政府在六個月內允許人民幣升值,否則,會對中國出口美國的商品徵收懲罰性關稅。如果中國在6個月內不採取行動調高人民幣兌換美元的匯率,美國將對進口的中國產品徵收27.5%的關稅。 與此同時,美眾議院又附和參議院,提出了《中國貨幣法案》。該法案指出,外國政府低估本國貨幣,構成違禁出口補貼,屬「操縱匯率」; 2005年7月21日19時,美元對人民幣交易價格調整為1美元兌8.11元人民幣。並實行浮動匯率。原來實行的是1美元兌8。27人民幣固定匯率。升值2%,當時的外匯儲備7327。33億美元,75%買美國債券。損失2079。86億人民幣;到2005年末升至1美元兌8。07元人民幣,升0。005%,當時外匯儲備8088。72億美元,75%買美國債券,損失570。8億人民幣;到2006年末升至1美元兌7。81人民幣,升3。33%,外匯儲備是10663。44億美元,75%買美國的國債,損失4853。23億人民幣;到2007年末升至1美元兌換7。3元人民幣,升7%,當時的外匯儲備是15282。49億美元,70%買美國的國債,損失13275。9億人民幣;到2008-7-10,升至1美元兌換6。85元人民幣,升6。57%,現在的外匯儲備約18373億美元,70%買美國的國債,損失14056。75億人民幣。累計升值20。73%,損失34836。51億人民幣。我們的計算公式:當期外匯儲備乘以升值率,加上買美國的國債額也乘升值率,(因為買美國的國債也同時縮水),之和乘以當期匯率。為了應對滾滾而來的熱錢,央行只能採取加息和提高儲備金率,以控制流動性。而加息正中熱錢逐利的下懷,招致熱錢加速流入。從緊的貨幣政策,高達17。5%的儲備金率,又傷及實體經濟。據最近浙江調研報告:浙江企業現狀堪憂,「具體表現包括:產值明顯回落,效益大幅下降;出口形勢嚴峻,增速跌入低谷;資金普遍短缺,經營難以為繼;生存面臨危機,關停並轉增多等」他們希望有穩定的金融環境,人民幣升值,適可而止。幾部委聯合行動,圍堵熱錢,收效甚微,一百多條渠道,外資銀行就是一條暗道,如何去堵?還是從源頭上斬斷人民幣升值預期,方是治本之策!
其二是長痛不如短痛,快速升值,一步到位。正中奸計。哪裡是位?誰說得清?假如按美國原來的說法須升值27。5%,現在已經升值20。7%。再一次升值7%。將損失14976。75億人民幣。更大的危險是熱錢逐利預期到頂,迅速撤出,將釀成金融危機。
其三是鋤惡務盡,關門打狗, 宣布熱錢非法,全部沒收!痛快但做不到。今年1----4月人民幣儲蓄增加4萬億元,誰能說得准哪一筆是熱錢?
四.中央號召:共克時艱。我們建議:緊急叫停人民幣升值預期,採取停﹑降﹑升﹑降降,機動靈活的戰術,最終穩定在1美元兌換7。5元人民幣,實行固定匯率一年。採納了歐元之父蒙代爾的建議。可以維持較為穩定的金融環境;有利於增加出口;擴大就業;打掉了人民幣升值預期;扼住熱錢籠頭,挽回經濟損失20325。59億人民幣。有利於預防金融危機。另外斯蒂格利茨和劉遵義建議改徵出口稅的辦法,有參考價值,附后。
補記:此文要點經編入《建言》79期,報中央各部委領導參閱后,登在網上。近日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人民幣匯率創單日最大跌幅。28日跌0。3%。經查國家外匯管理局的資料:2008年7月25日,人民幣對美元為682。55元兌100美圓;7月28日為682。77;7月29日為682。05;7月30日為683。51;7月31日為683。88;採用降﹑升﹑降降的策略,叫停了人民幣升值預期。我們的建議實現啦!打響了阻擊熱錢的人民幣自衛反擊戰。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抗擊美元霸權,理性處理熱錢問題,預防金融洗劫,戰果如何?拭目以待。我們希望此事成為反思改革的拐點 2008-7-31
2008-6-27起草;2008-7-12修改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04

主題

1977

帖子

701

積分

貝殼網友六級

大一新生(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701
5
 樓主| 雨來 發表於 2008-9-12 15:21 | 只看該作者

附件:斯蒂格利茨建議中國開徵出口稅代替人民幣升值

斯蒂格利茨建議中國開徵出口稅代替人民幣升值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28日 10:15 經濟參考報
王龍雲
英國《金融時報》日前刊登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斯蒂格利茨和斯坦福大學教授劉遵義(Lawrence Lau)的聯合署名文章,認為開徵出口稅可以作為一種很好的替代方式,幫助中國緩解人民幣升值壓力。
文章認為,西方國家逼迫中國調整人民幣匯率的壓力與日俱增,從美國國會到七國集團都發出了要求人民幣更加靈活的聲音,但現在還沒有令人信服的證據表明人民幣確實被明顯低估。在現階段,對人民幣匯率進行調整既無正當理由,也不符合中國的最大利益,更不利於全球經濟的穩定。
兩位作者在文章中指出,多邊貿易順差大和通貨膨脹率高,是幣值被低估的兩大「徵兆」。中國目前的貿易狀況屬於略有順差,而且順差額毫無疑問地因為進出口計算方面的原因被放大了。在原油價格劇烈波動和世界經濟表現平平的背景下,這種局面可能很快就被顛倒過來。此外,儘管中國的貿易順差逐漸增加,但距離世界最大的貿易順差國仍有很大距離。
斯蒂格利茨和劉遵義提出,假如中國需要解決人民幣匯率問題,應該把開徵出口稅作為一種替代手段,因為在國際貿易組織規則之下,出口稅一般來說都是被認可的。而且,與人民幣升值相比,出口稅具有以下優勢:
首先,與人民幣升值不同,出口稅不會造成中國方面持有的以美元計算的資產貶值,包括中國人民銀行、各家商業銀行以及中國企業。中國人民銀行目前握有大約64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假設其中75%為美元資產,一旦人民幣升值10%,人民銀行的美元資產將損失480億美元。
其次,人民幣升值的一大代價就是有可能進一步惡化中國城鄉之間的貧富差距,並對中國國內農產品價格構成向下的壓力,但開徵出口稅不會產生這種後果。與此形成對照的是,出口稅將帶來積極影響,為中國政府帶來更多的財政收入。考慮到中國和美國之間的貿易數字,5%的出口稅稅率將相當於人民幣升值15%至25%。
再次,出口稅不會令貨幣投資者收益,而且還會抑止已經導致中國宏觀經濟管理複雜化的投機行為。如果潛在的國際投機者確信,中國更願意接受出口稅而非人民幣升值,流入中國的「熱錢」將會逐漸減少。
另外,出口稅作為一項行政措施,可以在中國的國際收支平衡有所保證后隨時取消。比如,如果中國經常項目出現嚴重赤字,那麼出口稅就可以調低,甚至取消。
兩位作者在文章中還對中美貿易關係闡述了自己的觀點。他們認為,美國指責中國應對雙邊貿易赤字負責,但美國的貿易赤字卻是其巨額財政赤字和美國人很少儲蓄這一現實因素的共同產物。美國的「辯詞」是自己的過度消費其實是在為世界經濟做好事,但是這種做法其實很「自私」,而且聽起來也不甚誠懇。美國的財政政策和過低的儲蓄率已經成為全球經濟失衡的基本因素。
文章還說,現在有些人想讓人民幣升值,不是為了解決經濟問題,而是為了擺脫美國政府的糾纏,這麼做對減少美國貿易赤字並無太大幫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428

主題

2029

帖子

1693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693
6
houton2008 發表於 2008-9-13 05:14 | 只看該作者
吳到底安的是什麼心?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04

主題

1977

帖子

701

積分

貝殼網友六級

大一新生(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701
7
 樓主| 雨來 發表於 2008-9-13 07:36 | 只看該作者
所以,吳老在不在中情局的花名冊上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做了什麼,給中國帶來什麼影響。照我看,中國的「精英」天生就是賣國的,他今天沒有賣國,明天必然會賣國,這是中國「精英」的原罪。《三國演義》里的魯肅告訴孫權:眾人皆可投降曹操,唯有你不可投降曹操。如今則是中國人人都怕「中國崩潰」,唯獨「精英」們不怕「中國崩潰」。因為「中國崩潰」了「精英」們才有好日子過。首先沒人反對「精英主義」了,「精英」高人一等的地位才可以徹底鞏固。其次自己撈到手的不義之財全成了一筆亂帳,無人再能追究,從此算是穩了。另外渾水才能摸魚,趁火才好打劫。天下大亂正好大撈一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2

主題

80

帖子

22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22
8
罵人不能帶髒字 發表於 2008-9-13 08:44 | 只看該作者
老吳不會是美國間諜。但也不是一個什麼好經濟學家。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04

主題

1977

帖子

701

積分

貝殼網友六級

大一新生(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701
9
 樓主| 雨來 發表於 2008-9-13 09:24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8樓 罵人不能帶髒字 的帖子

俺也認為老吳不會是美國間諜,俺認為中國的經濟精英們出現了問題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

主題

238

帖子

52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2

積分
52
10
網路民工 發表於 2008-9-13 10:47 | 只看該作者
我想大家應該先搞清誰是決策者,作為決策層各方面的意見理論都會有,可關鍵的最後拍板的是誰,責任就在誰?不是嗎?最看不慣有些管老爺自己決定錯了,還不敢承認,把責任都推給經濟學家。要承擔責任的應該是行政專家。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01

主題

6683

帖子

3161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3161
11
和諧2008 發表於 2008-9-13 21:09 | 只看該作者
反對。
吳沒有取代溫寶寶如何為中國的決策失誤負責?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0 12:1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