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宋曉軍:中國可能不再需要向俄羅斯購買軍艦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遺老級會員

Rank: 5Rank: 5

積分
1703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白頭翁 發表於 2008-9-13 08:3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08年09月12日   三聯生活周刊



資料圖:中國海軍進口的俄制現代級驅逐艦與國產529號導彈護衛艦


資料圖:中國海軍新型052C級171號導彈驅逐艦


  宋曉軍

  9月3日上午,當我從松花江邊的抗洪紀念塔走向百米外的步行街——中央大道時,發現街道兩邊復古建築里的商店內,幾乎全是來自俄羅斯的三大件商品:望遠鏡、套娃和銀器。有意思的是,在那些「三大件」中竟然還夾雜著一些銅製的中國海軍最新型軍艦的模型。我詢問店主這些軍艦模型是否來自俄羅斯,得到的回答說:「是!」這個回答讓我想起了8月8日格、俄衝突爆發后,一些軍事迷們在網上發出的「這下可以向俄羅斯購買軍艦了」的帖子,以及在上海合作組織杜尚別會議后一些西方媒體為中俄關係提前發出的「訃告」。

  上世紀80年代末,由於西方全面終止了對華軍售,雖然讓中國繼100年前希望再次通過引進西方技術提升海軍裝備的設想落空,可隨後俄羅斯卻因陷入經濟困境而再次向中國敞開了軍售大門。但這一次與1953年蘇聯援助中國以軍重工為主的156個項目不一樣,用俄羅斯戰略與工藝研究中心副主任康斯坦丁·馬基延科在今年8月1日發表的《再見了,中國!》一文的描述,這次雙方是「相互依賴」的關係,他坦言:「如果沒有中國的合作,俄羅斯的軍工企業可能早已虛脫。」上世紀90年代中期,當俄羅斯的驅逐艦和潛艇在「台海危機」后出現在中國海軍的行列中時,美國並沒有提高「中國海軍威脅論」的調門。也許是他們並不太在意正處於經濟崩潰中的俄羅斯把幾件「馬上要生鏽的軍事硬體」賣給中國,也許是他們認為,1994年中國為了治理通貨膨脹將人民幣貶值夯實了出口導向策略后,仿造、升級軍艦的「長、重、大」項目就再也難以實施了。當然,也許是在「冷戰」勝利光環的籠罩下,當時美國並沒有把中、俄當成同級別的對手。

  100多年來,中國人的海軍夢想就徘徊在西方和俄國兩大海軍技術發展模式之上,到了上世紀90年代中期,可以說兩者在中國都有過進進出出的經歷。但應該說,兩者的技術發展模式卻有很大的不同。比如在上世紀90年代先後都裝在中國軍艦上的燃氣輪機,雖然美國通用動力的LM2500和俄羅斯艦用的GT25000(在烏克蘭製造)都可以在60秒內完成從起動加速到慢車,都可以在390秒以內完成從起動加速到慢車、再加速到額定功率轉速(應急條件下都不超過90秒),但前者採用的是壓縮空氣起動,後者則採用了要求瞬間供電負荷大的電起動。再比如被軍事迷們在網上熱議不衰的美、蘇海軍於上世紀80年代列裝的艦載防空導彈垂直發射技術,美國採用的是在垂直放置在艦載發射系統的貯運發射箱中點火,這就要求發射箱下端與排氣道相通,以使導彈發射時將燃氣氣流經耐燒蝕的增壓室和排氣道排出;而俄羅斯的垂直發射技術採用的是外部點火方式,即用外部壓力(彈射器或液、氣壓力裝置)先將導彈推出發射箱在空中點火……總之,兩者在技術上的類似迥異比比皆是。

  那麼面對兩種模式中國應該怎麼選擇呢?理想的目標自然應該是:博取兩家之長,根據自己的作戰需求和產業基礎造出自己的、具有先進水平的軍艦。但上世紀80年代的「下重上輕」和後來的單一出口導向造成的產業結構趨同,在沒有相應配套產業的情況下,實現理想目標根本不可能。而這恰恰是中國在海灣戰爭后看到裝備差距拉大和面對台海危機隱現時,整艘購買俄羅斯軍艦的真正背景。不過,好在後來中國的造船業在出口大潮中抓住機遇殺出了一條「血路」,進而成為中國裝備製造業的領跑者(目前手持訂單接近2億載重噸),這也為中國海軍接近理想目標提供了產業基礎。

  9月3日下午,我在前身是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海軍系的哈爾濱工程大學的重點實驗室里與幾位項目負責人交流時,雖然我沒有直接提出中國是否還要購買俄羅斯軍艦這個問題,但是我從他們的談話以及他們年輕的面孔上讀出來的答案是:不需要了。走出實驗室后,在暮色中我看到了學校為紀念1957年3月27日病逝於中國的蘇聯首席軍事顧問——瓦·依·奧列霍夫空軍中將而立的銅像,當時,我想8月8日格、俄衝突發生后,中俄關係雖然不會像一些西方媒體慶幸的那樣衰退,但也不會回到50多年前那個時代了,因為今天的中國畢竟知道了這樣一個道理:一個大國自己如果沒有均衡布局的完整產業結構,安全與穩定是買不來的。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17:4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