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我來簡單談談中國的軍事戰略當如何考慮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可以肯定的是:僅靠常規武器外國人打不敗中國、征服不了中國,必須藉助大量使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比如玩全面核戰爭。
1、美國:與中國相隔太平洋,美國是個大雜種。相比之下,美國打敗中國的可能性最大,但實際可能微乎其微。
2、俄羅斯:俄羅斯是歐亞大國,俄羅斯的亞洲部分面積更大,俄羅斯很難置其亞洲領土於全然不顧而和中國玩全面的軍事較量,從上世紀中蘇關係緊張的歷史中也能看出俄羅斯的底牌。
3、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等:一是離中國遠,二是根本玩不起和中國的全面軍事較量,更甭說全面核戰爭,他們打不起;
4、印度:不是中國的對手;
5、日本:害怕中國,更玩不起全面核戰爭。
因此,中國的國家安全相當有保證,但仍需不斷大力提升全球戰略打擊力量。
如果美國、俄羅斯非常懼怕中國,其它國家就甭說了。

註:長期以來,中國的最大危險不是來自外部而是來自內部。特大罪犯掌大權,瘋子把持核按鈕,乃中國特色。

[ 本帖最後由 海外有孤忠33 於 2008-9-11 08:33 編輯 ]

131

主題

652

帖子

207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07
沙發
wii8 發表於 2008-9-11 14:34 | 只看該作者
你的大判斷沒問題。
我認為在考慮國家戰略安全時,要注入國際國內環境以及各個國家利益需求變化等等參數。

例如中國,隨著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對能源的資源產品的需求會更大,軍隊不僅要維護國家的主權和領土領空領海的安全,還要為國家經濟發展保駕護航。保駕護航就會帶來一系列的挑戰:海洋,航運,輸油管道,世界各地資源開採等等的安全保障問題。這樣,外部就可能與別的國家產生矛盾,摩擦,甚至衝突。

最現實的需要突破的是美國一直在構築遏制中國的太平洋第一島鏈,美國對象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拉克,伊朗,蒙古,西亞幾國等中國的西南鄰國的戰略投入與影響不可忽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83

主題

3萬

帖子

8964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白金鑽石會員(八十八級)

Rank: 5Rank: 5

積分
8964
3
tylz888999 發表於 2008-9-11 22:12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
 樓主| 海外有孤忠33 發表於 2008-9-12 00:28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wii8 於 2008-9-11 14:34 發表 [我來簡單談談中國的軍事戰略當如何考慮 - 熱點軍事 -  backchina.com]  
你的大判斷沒問題。
我認為在考慮國家戰略安全時,要注入國際國內環境以及各個國家利益需求變化等等參數。

例如中國,隨著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對能源的資源產品的需求會更大,軍隊不僅要維護國家的主權和領土領空 ...

1、我認為保護航遠與輸油管道等非戰鬥任務應該成立專業部門、交由專業部門負責;比如保護天然氣和石油管道的安全,成立專業公司,拉出專業隊伍,培訓、提高水平和能力,具體負責;出了問題拿他們試問;他們若遇到無力解決的問題則立即上報有關部門。不要讓軍隊負責,軍隊的主要任務就是打仗,為打仗而準備。
2、我認為中國人對付美國構築的針對中國的軍事準備的最聰明辦法不是突破它,而是令其無效。
請你想想中國人修長城該有多愚蠢?!秦始皇始修長城非常愚蠢,後代人接著修更加愚蠢,等於延續重大錯誤。
為啥要修長城?實際管啥事了?幾乎沒起作用。對生活在大漠里的少數民族的行蹤等根本不了解,人家餓得活不了跑到漢族居住地搶東西。有多少兵力、在哪兒呆著呢、啥時候會來,一無所知,傻等!好多年不來一次,那麼多漢族人一年四季不分晝夜地高度警惕長城之外的敵人,能不是大傻瓜嗎?可人家真的來了,來個突然襲擊,且集中兵力攻打一處或幾處,長城還管不了啥事,你知道人家攻哪兒呀?萬里長城,攻哪兒你就難受!
從軍事的角度講,修長城是無比愚蠢的。正確的做法是:派遣各類的人深入大漠全面了解敵情,把敵情搞得非常清楚,之後專選敵人最困難的時候攻擊之,比如大災之年的寒冷冬天,糧草極度短缺;漢族人備足糧草、集中優勢兵力、步步為營、全面毀滅其活命的基礎,主要把人吃的東西、馬吃的東西統統毀掉,然後撤兵,不用打,非餓死他們不可,若輔之燒光,非凍死他們不可;人三天不吃飯還可以,10天不吃飯就該死了吧?冬天有好幾個月呢,如果不放心的話,一兩個月後再拉網搜索大漠,敵人就變得很容易被消滅。
美國人構築遏制中國的太平洋第一島鏈,就讓美國人忙乎去吧,我們需要的是想辦法讓美國的付出效果或結果等於大零蛋。

[ 本帖最後由 海外有孤忠33 於 2008-9-12 00:43 編輯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2

主題

461

帖子

541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41
5
bestpointintern 發表於 2008-9-12 00:46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31

主題

652

帖子

207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07
6
wii8 發表於 2008-9-12 02:56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海外有孤忠33 於 2008-9-12 00:28 發表 [我來簡單談談中國的軍事戰略當如何考慮 - 熱點軍事 -  backchina.com]  

1、我認為保護航遠與輸油管道等非戰鬥任務應該成立專業部門、交由專業部門負責;比如保護天然氣和石油管道的安全,成立專業公司,拉出專業隊伍,培訓、提高水平和能力,具體負責;出了問題拿他們試問;他們若遇到無 ...

你的關於長城的高論我保留我的看法,在那個年代長城還是起到了長城的作用。

今天的信息社會,能源社會的情況與以前比已經大不相同了。
以石油儲備為例,如果中斷石油供應,中國的石油儲備只能供應七天,美國九十天,日本的半年。可以說,我國目前幾乎沒有石油的戰略儲備,如果短期內出現石油供應中斷,後果將不堪設想。

所以今天中國政府加快石油儲備戰略,多渠道開採和進口石油成為必要,與此同時還要建立其相應通道的安全戰略。
戰爭是無情的,沒有戰前的和平環境下對經濟之絕對保護,到那時再出動什麼都晚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
 樓主| 海外有孤忠33 發表於 2008-9-12 09:31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wii8 於 2008-9-12 02:56 發表 [我來簡單談談中國的軍事戰略當如何考慮 - 熱點軍事 -  backchina.com]  

你的關於長城的高論我保留我的看法,在那個年代長城還是起到了長城的作用。

今天的信息社會,能源社會的情況與以前比已經大不相同了。
以石油儲備為例,如果中斷石油供應,中國的石油儲備只能供應七天,美國九 ...


我認為長城的實際軍事作用很小,要說作用,大約是長城內的人增添心理安慰,長城外的人增添畏難情緒。
修建長城的本意是防禦而不是進攻,這一點有無異議?
長城外的人軍事力量較強時,不會因長城的存在而不進攻長城內的人,審視中國的歷史可以發現,北方少數民族一次又一次成功越過長城攻打長城內的人,長城幾乎沒起啥作用。人家實力強時,照打你不誤;人家實力不強時,即便沒有長城,也不會進攻你。

你談到石油戰略儲備的問題,我的看法是:
1、中國當然需要搞石油戰略儲備,但肯定不是儲備得越多越好!必然存在一個符合中國的實際與實力、符合國際局勢的正確的石油儲備量。
還與國家領導人的能力大小有關係,讓劉徹、李世民、成吉思汗、康熙這樣的人領導中國,肯定會少儲備,因為不會害怕戰爭,而會期盼戰爭;不是怕別人打,而是要琢磨打別人。搞石油戰略儲備與修長城異曲同工,本質相同。
如果讓膽小怕事的窩囊廢領導中國,可能想盡量多儲備,夠八年用的。
2、石油戰略儲備必須與中國可能遭遇的最壞情況相一致,必須與戰爭的持續時間長短相一致。
我不相信未來的世界大戰會打好幾年,好幾個月就打不了,最多不過是好幾個星期,甚至不過是好幾天,或好幾個小時。中國的石油儲備夠7個月用的則毫無必要。
大家不妨想想:只有全面核戰爭才具有決定性意義,大國之間相互扔核武器,能扔好幾個月嗎?連續扔三天,對方的人死得就差不多,剩不下多少了,石油儲備夠用好幾個月的,人都死了,誰還用去呀?死人不再耗油。

同胞們必須明白這個道理:中國的軍事實力無比強大至關重要!沒人惹得起,都躲著走。不再是有國家想打中國,而是老害怕被中國找茬毒打一頓。

總之,中國當然有必要搞石油戰略儲備,問題是:究竟應該儲備多少?可以肯定的是:中國與其大搞石油戰略儲備,不如大力提升軍事實力,重點提升全球戰略打擊能力;比如太空軍事力量、戰略轟炸機、戰略核潛艇等。
今天我還與人談這個問題,假設中國有100艘世界領先的戰略核潛艇,沿漫長的中國海岸線布置,強大的外敵就會很無奈,攻擊中國前需要幹掉這100艘核潛艇,否則攻打中國等於找死;100艘核潛艇在大戰前鑽入海底,到哪兒找去呀?海域太大了,太平洋、印度洋哪兒都能轉悠,同時摧毀100艘鑽入海底的移動核潛艇幾乎不可能,但只要有10艘沒被摧毀,就會遭受滅頂之災,一艘戰略核潛艇所攜帶的核武器若能全部甩出去並準確擊中目標,後果非常嚴重。
還有戰略轟炸機,繞地球轉一圈需要多少小時?中國若有100架攜帶核武器的戰略轟炸機全球轉悠,美國就會害怕,其它國家會更害怕。
全球戰略打擊力量時刻需要衛星導航,通訊呢?還需要衛星;因此外太空非常重要;一旦爆發世界大戰,首先爆發的大戰就是太空戰,將敵人的耳朵變聾、眼睛變瞎,之後咋打都是贏!正常人和又瞎又聾的人死拼,優勢太大,躺一邊睡大覺,睡香了、吃飽了,再打死敵人還來得及,急什麼呢?

註:若不考慮衛星而只考慮戰略核潛艇和戰略轟炸機的話,關鍵因素有二:1、武器裝備的強大程度(先進程度)2、使用者的優秀程度。前者要求中國必須有全球領先的科技、製造業等,後者需要中國必須有全球領先的優秀人才。其實啊,用不了多少人。假設一艘戰略核潛艇需要100人,則100艘需要10000人,一萬人;假設一架戰略轟炸機需要4人,則100架需要400人;總人數是:10400人。這一萬多人就能要好多國家的命!我判斷能力上這一萬多人可在幾個小時內要100多個中小國家的命,比成吉思汗的騎兵厲害多了。

[ 本帖最後由 海外有孤忠33 於 2008-9-12 10:12 編輯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31

主題

652

帖子

207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07
8
wii8 發表於 2008-9-12 10:19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海外有孤忠33 於 2008-9-12 09:31 發表 [我來簡單談談中國的軍事戰略當如何考慮 - 熱點軍事 -  backchina.com]  


我認為長城的實際軍事作用很小,要說作用,大約是長城內的人增添心理安慰,長城外的人增添畏難情緒。
修建長城的本意是防禦而不是進攻,這一點有無異議?
長城外的人軍事力量較強時,不會因長城的存在而不進攻 ...

你所描繪的祖國藍圖固然令國人欣喜鼓舞。真到到那時還說啥。

問題是:國家從今天的相對劣勢,到明天的相對均勢,再到你說的絕對優勢,有一個漫長過程。
今天是今天這個實力,發展是硬道理,但也需要建立相應的今天的國家安全戰略,為今天也是為明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9
 樓主| 海外有孤忠33 發表於 2008-9-12 11:12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wii8 於 2008-9-12 10:19 發表 [我來簡單談談中國的軍事戰略當如何考慮 - 熱點軍事 -  backchina.com]  

你所描繪的祖國藍圖固然令國人欣喜鼓舞。真到到那時還說啥。

問題是:國家從今天的相對劣勢,到明天的相對均勢,再到你說的絕對優勢,有一個漫長過程。
今天是今天這個實力,發展是硬道理,但也需要建立相應的 ...

我僅談能源問題。
1、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核電等都該大搞,而不是小搞,堅持不懈地不斷提高科技和裝備水平。
早干、大幹,同時儘力避免留下任何無法彌補的遺憾。
大力發展核電,和平時期只開動部分核電機組,盡量多用水電、風電等;一旦出現特殊情況(爆發世界大戰等)則啟動多處布置的核電,補充遭受打擊的其它形式的發電。(這種想法未必現實)
2、石油天然氣,盡量省著自己的不用,除非為了壓低價格而短暫地使用。
供應要多元化,西邊不亮則東邊亮;
與個別國家建立特殊關係或利益共同體,比如,中國可以和緬甸、外蒙、哈薩克等國建立非同一般的友好關係,利益息息相關。

我判斷不會出大問題或大困難,要有遠見、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要足夠強。

[ 本帖最後由 海外有孤忠33 於 2008-9-12 11:15 編輯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31

主題

652

帖子

207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07
10
wii8 發表於 2008-9-12 11:45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海外有孤忠33 於 2008-9-12 11:12 發表 [我來簡單談談中國的軍事戰略當如何考慮 - 熱點軍事 -  backchina.com]  

我僅談能源問題。
1、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核電等都該大搞,而不是小搞,堅持不懈地不斷提高科技和裝備水平。
早干、大幹,同時儘力避免留下任何無法彌補的遺憾。
大力發展核電,和平時期只開動部分核電機組 ...

也談能源。
根據最新測算出來的數據,到2020年,中國一次能源需求將達30-36億噸標準煤。其中煤炭需求高達29億噸,石油6.1億噸。這樣煤炭需求就將超過國內供應能力的極限(30億噸),石油進口依存度將達到70%。

為了應對能源供應、安全和環境等各方面的問題,中國應該在未來進一步調整能源結構,大幅壓縮煤炭在總能源需求中所佔的比例,大力發展核能、天然氣、可再生能源作為補充。

在目前中國的能源結構中,煤炭仍然占最主要部分,中國一次能源生產和消費結構中,煤炭比重分別高達76%和68.9%,是世界上煤炭比重最高的國家。 而中國對煤炭的大量消耗也令中國的環境和能源消費面臨極限。燃煤造成的二氧化硫和煙塵排放量約佔排放總量的70%-80%。預測到了2020年左右,中國使用化石燃料排放的二氧化碳,將超過美國,居世界首位。

2005年,包括水電在內的中國可再生能源約佔全國一次性能源消費的7.5%,中國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費總量中的佔比2010年將提高到10%,2020年進一步發展到15%。

但是技術和成本的限制,卻令水能之外的風能、太陽能的開發舉步維艱。目前在中國,大批小型光伏發電項目因為價格偏高、不穩定而被當地電網拒之門外。據測算,小水電發電成本約為煤電的1.2倍,生物發電(沼氣發電)為煤電的1.5倍,風力發電成本為煤電的1.7倍,而光伏發電高達煤電的11至18倍。

天然氣則因為相對清潔而受到青睞。2005年,天然氣僅佔中國一次性能源消費的2.8%,而世界總的能源消費結構中,天然氣佔到12%以上。因此,預計中國通過大力勘探開發煤層氣等手段,2010年有望將天然氣在一次性能源消費中的佔比提升到5.3%,幾乎等於翻一番。

中國的另外一個突破點在於核能,核能不是可再生能源,也一直飽受爭議。但是目前隨著國際石油價格居高不下、全球能源供應吃緊、氣候變化壓力增大,在世界範圍內核能成為能源開發的新熱點。國際原子能機構最近發布報告預測,全球核能發電量到2030年將比現在增加約1倍,其中大部分出現在中國和印度。全球目前在建的31處核電站中,中國和印度等發展中國家就佔了16處。自去年以來,美國西屋公司等核電建設巨頭頻頻訪華,希望能從中分一杯羹,甚至因此引起美國國會不滿。目前,核能在中國整個能源消費結構中,所佔比例不到1%。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1
 樓主| 海外有孤忠33 發表於 2008-9-12 20:45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wii8 於 2008-9-12 11:45 發表 [我來簡單談談中國的軍事戰略當如何考慮 - 熱點軍事 -  backchina.com]  

也談能源。
根據最新測算出來的數據,到2020年,中國一次能源需求將達30-36億噸標準煤。其中煤炭需求高達29億噸,石油6.1億噸。這樣煤炭需求就將超過國內供應能力的極限(30億噸),石油進口依存度將達到70%。

為 ...

先談個心理感受,我老感到「可再生」這個詞彆扭,是不是應該叫作「可復用」呢?不就是「可以重複使用」的意思嗎?水電資源如何再生法?但水電資源理論上可以永久地重複使用,只要水的落差符合發電要求。
國家肯定需要、永遠需要發展和進步,解決發展和進步所遇到的問題,需要靠科學、靠管理,同時還要靠包括正確的指導思想在內的正確的思想認識。
我知道中國擁有豐富的煤炭資源,我也知道燒煤炭會不可避免地導致污染。中國盡量少燒煤是正確的做法。
我明白核能發出的電很強大,中國擁有不少核武器,長期用不上(也不想用上)就不得不花錢保養,保存時間越久則越老化,聰明的做法是所擁有的核武器數量與維護國家安全所必須的數量相一致,並且需要不斷更新換代,舊的就用來發電(這是我的想像,我不知道核武器能否用來發電,我認為可以)。
至於水電,不是迄今中國的龐大水電資源的開發比率並不高嗎?多開發水電不行嗎?中國的地勢是西高東低,可以人為地製造出水落差來發電呢?把下的雨保存起來,讓流到落差大的地方,然後想辦法發電,當然即便可行還必須考慮成本。我認為當務之急是把天然水電資源開發利用得儘可能的好,需要投入大量的錢、人力、物力和時間等,即:花錢多、時間長,但一旦建成就可以長期享受巨大的利益。
中國的重大發展與進步需要集中人力、財力搞重大技術攻關,需要大力提高管理水平,需要迅速形成產業化,形成巨大的生產規模,當然必須有足夠大的市場(用武之地),需要廣泛應用(遍地開花),最終獲得巨大的收益。
哪行哪業不如如此?搞出高精尖的東西,全面推廣應用;外國人沒有中國人的人多,外國沒有中國的市場大,非把外國人比敗不可!
我從網上得知三峽工程打算蓄水到175米,以便把機組的發電潛能挖掘出來,這很好。大幹總有大風險,大風險總能變成無風險,完全取決於人的能力高低,不實踐哪兒來能力呢?
我總覺得以後中國人可以製造出100萬千瓦、150萬千瓦、200萬千瓦的水電發電機組,肯定存在技術瓶頸的問題,打破瓶頸,就能再上新高度。李白不是說「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嗎?中國的地勢落差遠不止三峽大壩的高度,李白也沒出國,是對中國的美景感慨的,當然有點誇張。我相信將來肯定能搞出更大的水落差,好像水電機組的發電額度主要取決於水頭,我這麼理解正確嗎?如果中國的鋼鐵等建築材料的質量足夠高,可以把水輪機組提前固定安裝好,然後用個龐大的手臂將其放置到遠處的水裡,這樣三峽大壩可以增加好多機組,70萬千瓦的費勁,先來20萬千瓦的嘛,10個就是新增200萬千瓦,我小時候玩過燈籠,不就是用手舉著嗎?還能四處轉悠呢。

[ 本帖最後由 海外有孤忠33 於 2008-9-12 21:03 編輯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2
 樓主| 海外有孤忠33 發表於 2008-9-12 22:08 | 只看該作者

我再次想到老問題,一直納悶是否可行?

三峽工程就要基本完工了,可以說除輪船翻越大壩耗時太多之外,都很好。
據說目前船過三峽大壩需要等待3小時,升船機的建設剛招標,2015年建成后能使輪船過壩時間縮短到40分鐘,但我感到還是耗時太多,能不能縮短到20分鐘甚至10分鐘呢?
我早就有一種設想,我多次寫在網上,今天我再寫一次。
火車能靠火車軌道跑千萬里,為啥就不能在三峽大壩兩側搞兩段不長的鐵軌?
輪船下面可以安裝類似火車輪子的輪子,造船可以搞標準化;在大壩下游安排一片水域,大小輪船排隊等待牽引沿著鐵軌上行或下行,翻越三峽大壩。可以牽引水中的船入鐵軌、沿著鐵軌行駛、翻越大壩、入水,一氣呵成。
我不知道為啥不可行?如果可行,輪船翻越三峽大壩的時間可以大大縮短,別說時速300公里了,時速100公里就能在20分鐘內翻越大壩,而且類似於汽車生產線,連續不斷地牽引過壩船舶。

[ 本帖最後由 海外有孤忠33 於 2008-9-12 22:14 編輯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31

主題

652

帖子

207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07
13
wii8 發表於 2008-9-12 23:55 | 只看該作者
為你的跳躍性思維頂一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6 08:0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