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這樣的「發展」是「硬道理」還是痛苦?

[複製鏈接]

329

主題

2518

帖子

874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Rank: 3Rank: 3

積分
87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belayashma 發表於 2008-12-18 06:3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余青山的「中國發展之痛:不可靠的增長」 揭示了所謂「發展」是「硬道理」實際是一場民族的災難!民族的痛苦!

1,今天的痛苦是長期「發展」的積累

「中國經濟正在經歷一場嚴重的困難,主要表現在:企業裁員增加,一些大公司如富士康等也都加入到了裁員的行列;訂單減少,不少原來的出口訂單不知怎麼2009年就沒有了下文。從目前的困難情況看,中國的困難是由生產的全球替代性和市場的脆弱性造成的,也就是說,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我們並沒有確立穩定的生產優勢和可靠的市場。」

所謂「生產的全球替代性」就是全球替霸權主義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生產!所謂「市場的脆弱性」就是發展中國家既沒有掌握生產的獨立性,也沒有掌握市場的控制權!因此,「沒有確立穩定的生產優勢和可靠的市場」。

2,「靠廉價勞動力來支撐的」「中國的發展」!

「外資在中國設立的大量勞動力密集型企業紛紛外撤,使得中國的生產與增長表現出極不穩定。中國的生產不是靠支持優勢而是靠廉價勞動力來支撐的。」

「大量勞動力密集型企業」不是為中國人生產財富,而是給外國打工!受外國資本的剝削,外國拿走了利潤,給中國留下的是炫耀政績的一錢不值的gdp!這就是「靠廉價勞動力來支撐的」「中國的發展」!

3,中國產品的銷售控制在外國手裡

「中國企業生產的產品,其銷售市場極不穩定,沒有自己穩定的市場渠道。中國企業往往借用外商的銷售渠道,而不是自己建立自己的銷售渠道和銷售體系。」

「市場依賴外商來開拓,銷售渠道的這個依賴性導致中國產品外銷市場相當脆弱和不穩定的,風險是相當高的。」

4,「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控制在外國手裡

「改革開放三十年來,「獨資、合資、三來一補」的「三外」增長是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而今這「三外」顯然發生了問題。根本原因是我們的增長沒有建立在自己的創新能力提高上,沒有建立在自己獨立能力提高上,有些地方在依賴「三外」,這是不穩定增長的根源。廣東等沿海地區之所以在這次經濟困難中表現更為突出,就是因為他們沒有自己的東西,而完全是外國的東西。工廠是外國人建的,設備是從外國購進的,技術等知識產權等是由外國人掌握的,產品是外銷的。從固定資產、流動資金,到生產管理、市場控制、知識產權等,全部是由外國人控制的,這樣的增長何不脆弱?這樣的增長何來可靠?又何來優勢?」

靠小姨生孩子,是要「斷後」的。「依賴「三外」,這是不穩定增長的根源」,豈只是「不穩定增長」?而是要斷民族生存的後路!

5,自主和「貼牌」的不同

「微軟、英特爾、耐克、賓士、寶馬等公司,即使自己沒有生產線也可以在家裡座收錢,也會有自己的增長。而我國都搞貼牌,只要別人不訂貨,我們的機器就得停下來,工人就得「放假」,就沒有工資發。這樣的差別太大了。」

人家有自主的技術創新,因此「自己沒有生產線也可以在家裡座收錢」。我們是「貼牌」生產,連生產的主動權也沒有!

6,既控制我們的生產,又控制我們的銷售

「耐克雖然自己不生產鞋,但是,它對為它生產鞋的中國企業卻控制得相當緊、相當嚴。只要中國生產的鞋流程達不到它的要求、管理達不到它的要求、技術達不到它的要求、產品達不到它的要求,它就可以不收購中國的產品,就可以退貨。這樣看,中國企業的風險完全被它掌握了。」

人家不生產控制我們的生產——我們的產品靠人家收購,人家可以百般挑剔我們的產品!

「中國的長虹公司生產的視聽產品在美國由一家美國的銷售代理商總代理。這家美國代理商想什麼時候給貨款就什麼時候給,想拖欠就拖欠,甚至想賴賬、說中國的產品質量怎麼怎麼不好都由它說了算。中國公司沒有自己的渠道,完全依賴他們,這樣,命運就完全被美國的銷售公司控制了。」

人家銷售控制我們的銷售——我們的產品靠人家銷售,人家想什麼時候給貨款就什麼時候給,想拖欠就拖欠,甚至想賴賬就賴帳!

總之,生產和銷售都控制在人家手裡!這就是30年的「發展」!

附:中國發展之痛:不可靠的增長

余青山


中國經濟正在經歷一場嚴重的困難,主要表現在:企業裁員增加,一些大公司如富士康等也都加入到了裁員的行列;訂單減少,不少原來的出口訂單不知怎麼2009年就沒有了下文。從目前的困難情況看,中國的困難是由生產的全球替代性和市場的脆弱性造成的,也就是說,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我們並沒有確立穩定的生產優勢和可靠的市場。

一、外資在中國設立的大量勞動力密集型企業紛紛外撤,使得中國的生產與增長表現出極不穩定。中國的生產不是靠支持優勢而是靠廉價勞動力來支撐的。一旦中國的勞動力價格上漲,無論是外資還是內資企業都會向勞動力價格低廉的地方撤離,他們會到東南亞的越南、南美洲的阿根延、非洲的南非等地發展。一家外資企業,他到中國來搞合資,借用中國的工廠和勞動力,開拓中國和非中國的市場,這其實是一種低成本、低技術的擴張。但是,當他們覺得在中國的低成本、低技術擴張已到了極限時,他們就會選擇到其它的地方進行低成本和低技術的轉移擴張,他們會到其它國家搞合資,就借用其它國家的低成本的工廠和勞動力及市場。這是資本逐利的本性決定的。

二,中國企業生產的產品,其銷售市場極不穩定,沒有自己穩定的市場渠道。中國企業往往借用外商的銷售渠道,而不是自己建立自己的銷售渠道和銷售體系。外國企業可以在中國訂貨,也可以在中國以外的國家訂貨。一旦中國外銷產品的市場受到政治、人文等因素的影響,外商就可能取消從中國的訂單,而中國企業往往會措手不及,沒有應對的措施和能力。市場依賴外商來開拓,銷售渠道的這個依賴性導致中國產品外銷市場相當脆弱和不穩定的,風險是相當高的。

改革開放三十年來,「獨資、合資、三來一補」的「三外」增長是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而今這「三外」顯然發生了問題。根本原因是我們的增長沒有建立在自己的創新能力提高上,沒有建立在自己獨立能力提高上,有些地方在依賴「三外」,這是不穩定增長的根源。廣東等沿海地區之所以在這次經濟困難中表現更為突出,就是因為他們沒有自己的東西,而完全是外國的東西。工廠是外國人建的,設備是從外國購進的,技術等知識產權等是由外國人掌握的,產品是外銷的。從固定資產、流動資金,到生產管理、市場控制、知識產權等,全部是由外國人控制的,這樣的增長何不脆弱?這樣的增長何來可靠?又何來優勢?

應對經濟困難,既要從眼前著手,更要從長遠考慮。要增長自主創新能力,要轉變發展方式,從外延式發展向集約式發展轉變。

一要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俗話說,一招鮮,吃遍天。沒有自己的核心技術,就沒有穩定可靠的增長。只要有了自己的核心技術,增長就有了可靠的保障。微軟、英特爾、耐克、賓士、寶馬等公司,即使自己沒有生產線也可以在家裡座收錢,也會有自己的增長。而我國都搞貼牌,只要別人不訂貨,我們的機器就得停下來,工人就得「放假」,就沒有工資發。這樣的差別太大了。

二要增強生產與市場控制能力。耐克雖然自己不生產鞋,但是,它對為它生產鞋的中國企業卻控制得相當緊、相當嚴。只要中國生產的鞋流程達不到它的要求、管理達不到它的要求、技術達不到它的要求、產品達不到它的要求,它就可以不收購中國的產品,就可以退貨。這樣看,中國企業的風險完全被它掌握了。這是生產方面。

從銷售方面看,中國的長虹公司生產的視聽產品在美國由一家美國的銷售代理商總代理。這家美國代理商想什麼時候給貨款就什麼時候給,想拖欠就拖欠,甚至想賴賬、說中國的產品質量怎麼怎麼不好都由它說了算。中國公司沒有自己的渠道,完全依賴他們,這樣,命運就完全被美國的銷售公司控制了。中國的公司必須學會建立自己的銷售渠道,把自己的銷售體系控制在自己的手中。只要這樣,銷售的風險才可能會降低到更低。

從目前的情況看,中國公司所面臨的困難是完全可以克服的,對策就是中國公司要建立自己的研發團隊,要建立自己的銷售體系。為此我建立政府給予支持。

一是支持企業建立自己的研發團隊的公司。凡是建立自己研究機構的企業,國家一律給按技術人員所掌握的技術和研究的項目發工資,就好比是把技術研究人員收歸國有一樣。雖然政府不必從體制上走老路,但是,在非常時期,政府完全應該這樣做。我並且建議,國家進行的技術研究單位由事業單位轉製為企業單位的體制改革方案要進行調整,凡是實行由事業單位轉製為企業單位的研究機構,其技術人員的工資一律由政府發放三到五年。這樣一來,大量技術人員就不會失業。

二是支持企業在海外建立自己的銷售團隊。鼓勵企業多派一些中國的員工到國外去創業,去開拓中國產品的外銷市場,去建立中國產品的外銷渠道。這樣一來,那些掌握了一定技術和外語方面的人才的就業率就會上升,並相應地提升中國國內企業的開工率,從而就業率的上升,從而經濟的增長。

我相信,只要按照這樣的思路去發展,中國的增長就是穩定的,就是可靠的,就是風險較低的。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0 23:5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