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文化歷史[9月12日]

[複製鏈接]

1801

主題

9195

帖子

3363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文化沙龍版主

Rank: 4

積分
336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NYLASH 發表於 2008-9-14 04:3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俄國哲學家拉吉舍夫服毒自殺(1802年)-----

拉吉舍夫是俄國18世紀末期著名的啟蒙主義者,卓越的唯物主義哲學家和進步思想家。1749年8月20日,拉吉舍夫出生於薩拉托夫省庫茲涅茨縣一個地主家庭。他7歲時,被父母送到莫斯科去讀書,寄住在舅父阿爾國馬科夫家中。1762—1765年,拉吉舍夫轉到彼得堡貴族子弟軍事學校學習。1766—1771年,拉吉舍夫和另外11名貴族青年被派到德國萊比錫大學學習法律。拉吉舍夫深入研究了18世紀法國啟蒙思想家伏爾泰、艾爾維修、狄德羅、盧梭、馬布里等的著作。盧梭的「主權在民」的民主主義思想對他產生了深刻影響。
1771年9月,拉吉舍夫從萊比錫回到彼得堡。當1773—1775年爆發普加喬夫領導的農民戰爭時,他在第九芬蘭師司令部擔任檢察長。由於職務之便,他對農民起義軍的鬥爭目標和農民的悲慘生活有了進一步的認識,革命思想獲得進一步發展。1783年,他寫出了俄國第一首革命長詩《自由頌》,揭露農奴制的黑暗,把君主稱為惡魔,號召人民聯合起來將他殺死。1790年,他的名著《從彼得堡到莫斯科旅行記》出版,在書中,他的這種革命思想得到進一步發揮。這本書極大地震動了俄國反動政府。沙皇葉卡特琳娜二世在書中許多地方都批上「大逆不道」,並說拉吉舍夫是「比普加喬夫更壞的叛逆者」。他因此被逮捕判了10年徒刑,流放到西伯利亞。
1796年葉卡特琳娜二世病死,沙皇保羅一世即位,拉吉舍夫獲釋,但不許回到彼得堡,1801年亞歷山大一世繼位,拉吉舍夫獲准回彼得堡。他參加了沙皇政府的法治委員會工作,寫了《關於法制》、《民法法典草案》等著作,希望能通過法制道路來實現自己的政治主張,結果招致了新的迫害。1802年9月12日,拉吉舍夫憤而服毒自殺。臨終前,他說:「後代將為我復仇!」他用自己的死表示了對農奴制和專制統治的最後的抗議。

新國會成立(1918年)-----

1918年8月12日上午10時,新國會在象坊橋眾議院開會,到參議員106人,眾議員358人,超過兩院議 員之半數。會議由參議員李兆珍任臨時主席。馮國璋和段祺瑞相繼致祝詞,新國會宣告正式成立。同日,臨時參議院改選國會的政治使命業已完成,宣告解散。
20日,眾議院開會選舉議長,安福系王揖唐以262票當選。副議長安福系原定為王印川,但與他爭奪最力者為劉恩格。張作霖堅持須由劉膺此席,聲稱:「國會用我奉軍軍費200餘萬,而這些事竟要與我較量,我定有相當辦法。」安福系聞言大慌,21日,王揖唐在安福衚衕大辦筵席,宴請議員200餘人,竭力為劉疏通,說:「王月波為顧全團結計,業已退讓,現改就秘書長,望同人體諒王君之意,一致舉劉,勿令團體分裂。」多數表示首肯。是日,徐樹錚致電奉天督署秘書長袁金鎧說:「鯉門(劉恩格)副席煞費經營,揖唐八面奔走,至昨日始有定局,特先奉達,以釋注念。」22日,眾議院開會補選副議長,劉恩格以176票當選。22日,參議院開會選舉議長,梁士詒當選議長,朱啟鈴當選為副議長。

中央政治局會議反對張國燾分裂中央(1935年)-----

1935年9月12日,紅四方面軍入川后,同當地黨組織,群眾地方武裝匯合建立了川陝根據地,紅四方面軍擴大成五個軍約十萬人,在徐向前指揮下,粉碎了四川軍閥劉湘二十萬敵軍的六路「圍剿」。張國燾被這場激烈的戰鬥嚇破了膽,一九三五年一月四日,致電中央,竭力誇大川陝根據地四周敵人的力量,為放棄川陝製造借口。中央為了實現紅一方面軍從瀘州渡江同紅四方面軍會合的意圖,指示紅四方面軍配合行動,以主力向西南方向發展。張國燾違背中央命令,反而北進發動陝南戰役,致使沿川貴邊布防,封鎖長江。在這種情況下,張國燾借口配合中央紅軍北上,擅自放棄川陝根據地,向川西逃跑。
5月18日,張國燾在茂縣擅自成立「中共西北特區委員會」和「西北蘇維埃聯邦政府」,並自封主席。
中央軍委多次指示張國燾北上,而他卻一再反對中央北上抗日的正確戰略方針,堅持退卻到川康。為了解決戰略方針,中央召開了兩河口會議,決定:「集中主力向北進攻」,張國燾致電中央,重新拋出他的退卻方針,張還策動他的親信以「川康省委」的名義,要求改組中央軍委和紅軍總司令部,提出讓張國燾出任「軍委主席」。黨中央拒絕了這一無理要求;考慮到大敵當前,利於團結,任命張國燾為紅軍總政委。由於張國燾的阻撓,使紅軍在懋功和毛兒蓋地區,停留一個半月。致使胡宗南得以重兵控制經松潘北去的交通要道,紅軍陷於被動地位。
8月4日,黨中央召開了政治局會議,討論當前形勢與任務。會上對張國燾進行了嚴肅的批評教育,通過了《中央關於一、四方面軍會合后的政治形勢與任務的決議》。針對張國燾軍閥主義,會議強調了黨在紅軍中的絕對領導作用,經過耐心說服教育和嚴肅的鬥爭,張國燾表面上接受了黨中央關於北上抗日的方針。部隊到達阿壩地區后,張國燾反黨野心大暴露,借口葛曲河漲水,按兵不動。自恃其控制的武裝力量,拒不服從中央關於北上的命令,頑固地堅持其退卻路線,竟把左路軍全部拉回天全、蘆山等地區。
9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擴大會議。毛澤東在會上作了《關於同張國燾的爭論及今後戰略方針》的報告。會議一致同意中央已經採取的措施和今後繼續北進,以游擊戰爭打通國際聯繫,在臨近蘇聯邊界的地區創造根據地,以便獲得援助,爾後向東發展的戰略方針。會議通過《張國燾同志錯誤的決定》。指出:張國燾反對中央北上的戰略方針,堅持向川康藏邊境退卻的方針是錯誤的,張國燾為了貫徹自己的錯誤方針,採取了分裂紅軍的罪惡行為更是不能允許的。
鑒於張國燾另立中央的反黨罪行,1936年1月22日,中央政治局命令張國燾立即取消偽中央,放棄反黨立場,停止一切反黨活動,並決定在黨內公布會議的決定。
張國燾分裂黨、分裂紅軍的行為,遭到朱德、劉伯承等人的堅決反對。張國燾圍攻朱德,威逼他發表反對毛澤東和北上抗日的宣言,朱德嚴詞拒絕,堅持全黨只有以毛澤東領導的一個黨中央。在極端困難的環境里,維護黨中央和毛澤東的統一領導。
後來,張國燾公開表示懷疑共產黨,對革命前途絕望,公然投到國民黨特務集團,1938年4月18日,黨中央決定將張國燾開除出黨,這一處分,獲得了全黨的擁護。

新文化運動代表錢玄同逝世(1939年)-----

錢玄同,原名錢夏,字中季,號德潛,又號疑古。1887年9月12日生。江蘇湖州人。中國現代思想家、文字學家。
1906年赴日本留學。1907年加入同盟會。曾從章太炎習國學,開始致力於文字學、音韻學、訓詁及《說文解字》研究。
1910年回國后,在浙江、北京等地中學任教。1916年任北京高等師範學校教授兼北京大學教授。1917年 后,曾任《新青年》編輯。
1920年曾化名王敬軒發表《致新青年諸君子》一文,與劉半農演雙簧信,鼓歐文學革命。1928年後,任北京大學國文系主任、中國大辭典編纂處國音大辭典股主任、國語統一籌備會常委。1939年9月12日病逝於北京。
著有《文字學音篇》、《說文部首今讀》、《音韻學》、《重論經今古文學問題》、《中國文字概論》等。

豫皖蘇抗日根據地創始人彭雪楓犧牲(1944年)-----

1944年9月12日,新四軍第四師師長彭雪楓在河南夏邑八里庄戰鬥中英勇犧牲。彭雪楓,1906年生,河南 鎮平縣人。1926年加入共青團,1927年9月轉入中國共產黨。1930年轉入中國工農紅軍,歷任大隊政治委員、紅 三軍團第四師政治委員、師長,江西軍區政治委員、中央軍委第一局局長和縱隊司令員等職。參加了中央蘇區的歷次反「圍剿 」和長征。抗戰爆發后,任八路軍總部參謀處長兼駐晉辦事處處長、新四軍游擊支隊司令員兼政治委員、新四軍第六支隊司令員、八路軍第四縱隊司令員、新四軍第四師師長等職,參與創建豫皖蘇邊區,並創建拂曉劇團、《拂曉報》,為淮北抗日根據 地的鞏固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8月他率部西征。9月12日犧牲。中共中央讚譽他「功垂祖國」、「澤被長淮」。

遼瀋戰役 我軍由劣轉優(1948年)-----

1948年秋,由於人民解放軍取得節節勝利,全國的政治形勢和軍事形勢已經向更加有利於人民的方向發展,國民黨政府的統治已日薄西山,搖搖欲墜。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的戰略決戰的時機到來了。
在東北戰場上,國民黨東北「剿總」衛立煌集團遭到我軍連續打擊后,總兵力雖仍有55萬人,但被分割在長春、瀋陽、錦州3個互不相連的地區內。由於長春、瀋陽兩敵通向關內的交通已被我軍切斷,敵軍補給全靠空運,處境十分困難。
當時東北97%以上的土地和86%以上的人口已獲解放,解放區的工農業生產,尤其是軍工生產,有了較快發展。而東北野戰軍經過擴充與休整,已發展到12個野戰縱隊及若干獨立師和特種兵部隊共70萬人,加上地方武裝33萬人,共計103萬人。我東北地區的軍事力量、經濟力量均超過了敵人,在全國五大戰場中,東北戰場的形勢最為有利,中央軍委決定抓住這一有利時機,把戰略決戰的第一場戰役放在東北戰場。
1948年9月12日,遼瀋戰役打響。在第一階段,我軍攻克錦州,截斷了北寧線,封閉了敵人連接關內外的最重要的陸上通道,並和平解放長春,為全殲東北敵人奠定了基礎。第二階段我軍在黑山、大虎山地區全殲妄圖重占錦州的敵人第九兵團,包括敵人自詡為「五大主力」的新1軍和新6軍。第三階段,我軍攻克了瀋陽、營口,除營口敵軍萬餘人從海上逃跑、葫蘆島敵人經海上撤向關內以外,其餘敵人全部被殲。
遼瀋戰役於1948年11月2日結束。我軍經過52天的連續作戰,以傷亡6.9萬人的代價,取得了殲敵1個「剿匪」總司令部、4個兵團部、11個軍部、33個整師共47萬人、解放東北全境的偉大勝利。從此,東北野戰軍成為我軍一支強大的戰略預備力量。遼瀋戰役的勝利,連同當時其它戰場上我軍的勝利,使全國的軍事形勢發生了根本的轉折,我軍不僅在質量上,而且在數量上也佔有優勢,從而使五年左右奪取全國勝利的預期大為縮短。

肯尼迪和傑奎琳結為伉儷(1953年)-----

1953年9月12日下午約翰-費-肯尼迪和傑奎琳-李-布維爾小姐在羅德島的紐波特舉行婚禮。近3000人 試圖衝擊這一隆重的婚禮。直到最近,新婚的肯尼迪夫人,一直是《華盛頓時代先驅報》好奇心很強的攝影記者。她本應對好 奇者司空見慣,然而今天身著象牙白結婚禮服的肯尼迪夫人卻顯得束手無策。她的丈夫是馬薩諸塞州的參議員,畢業於哈佛大 學。過去當過魚雷艇的指揮官。


中央針對農村存在的問題發出指示(1956年)-----

1956年9月12日,中共中央和國務院發出《關於加強農業生產合作社的生產領導和組織建設的指示》。針對農村中的一系列問題,如忽視多種經營;生產計劃脫離實際,要求過高過死;勞動組織不合理,效率不高;對社員利益照顧不夠,不顧具體條件,片面追求辦大社等等,提出了具體方針和辦法。

衣索比亞革命爆發(1974年)-----

1974年9月12日,衣索比亞爆發民族民主革命。1941年抗意衛國戰爭勝利后,衣索比亞仍是由皇帝、貴族和高級僧侶統治的封建國家。70年代初社會處於全面危機。
1974年1月,各階層群眾爆發反政府運動,要求分配土地、釋放政治犯、出版自由、宗教信仰自由、取消阿姆哈 拉文的最高地位。青年軍官和民族主義者組成「軍隊、警察及地方武裝力量協調委員會」。
7月,門格斯圖出任協調委員會主席。該組織逮捕大部分政府部長。9月12日宣布廢黜塞拉西一世,廢除舊憲法, 推翻帝制,成立最高權力機構臨時軍事行政委員會,門格斯圖任主席,12月20日,軍政權宣布衣索比亞為社會主義國家。軍政權還宣布解散舊工會,建立全埃工會和全埃農民協會;工商業和土地國有化;廢除土地私有制,實行土地改革;組織農 業生產合作社和國營農場;發展農村衛生及文化教育事業。

指揮家斯托科夫斯基逝世(1977年)-----

1977年9月12日,利奧波德-斯托科夫斯基那漫長的、抒情詩般的生命結束了。今天這位95歲的老指揮家在英國他自己的家中由於心臟病突發逝世。這位迷人的、火焰一般的音樂家是一個神秘的、有魅力的天才人物。
他出生在倫敦,並在倫敦長大,他那道地的但又令人不可思議的歐洲口音同他成為指揮家的迅速崛起一樣令人迷惑不 解。當時他27歲,做了辛辛那提交響樂隊的指揮,他幾乎沒有任何經驗。他一生都對女性的美麗非常崇拜,他同葛麗泰-嘉 寶曾有過公開的暖昧關係。他在63歲,已經有了兩個兒子之後卻同21歲的格洛里亞-范德比爾特結了婚。他還做過迪斯尼 樂園的音樂顧問。他創作的音樂既迷人又奇特。他曾在費城管弦樂隊擔任過多年的指揮,這使他在音樂界受之無愧的聲望更加穩。


1985年世界軍費達9000多億美元(1985年)-----

1985年9月12日,美國國務院公布的一份報告說,1985年全世界軍費總開支將達到9440億美元,而1983年和1984年分別為8100億美元和8750億美元。報告指出,1983年,蘇聯的軍費開支為2580億美元,美國為2170億美元。
現在美國的軍費開支世界第一。美國1999年的實際軍費高達2879億美元,約為歐盟、日本、俄羅斯以及中國軍費總和的1.5倍。美國的軍火銷售經久不衰,從1991年至1998年連續8年成為全球頭號軍火供應國。
1999年1月,柯林頓發表國情咨文時強調:政府將改變1985年以來的軍費開支下降局面,2000年將增加120億美元(總額將達3000億美元)的軍備開支,用於改善武器裝備,提高官兵待遇。此項開支超過80年代中期美國實施「星球大戰」和蘇聯進行大規模軍備競賽最高年份2911億美元的數額。同時,白宮官員還透露,在從2000年至2005年的6年中,柯林頓希望將軍費增加1000億美元。

聯合國仙台會議發出警報 都市人口老齡化困擾全球(1988年)-----

1988年9月12日,由聯合國人口司、日本高齡化社會綜合研究中心和仙台市共同主辦的從全球規模探討都市化老齡化現象及其對策的國際會議在日本仙台市召開。來自中國、印度、美國、埃及等19個國家和地區的50多位代表出席會議。 目前,世界人口正急劇地向城市集中,城市老年人口在飛速地增長。據預測,到2000年,世界老年人口的一半以上將集中在城市,而佔世界老年人口的絕大多數集中在發展中國家。城市人口的高齡化對世界各國的經濟、社會發展產生了嚴重的影響。 會議最後通過的《仙台宣言》呼籲國際機構、各國政府及其地方自治機構、民間團體充分認識都市老齡化問題的嚴重性,從現在起就採取相應的對策。宣言認為,要進一步推進以家庭養老為主的政策;制定法律,以保護老年人的合法權益;對負擔老人的家庭予以免稅的優惠政策,並給以必要的社會服務與資助。宣言還呼籲,要為健康的老年人充分提供再就業的機會,這也是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最後解決德國問題的條約簽字(1990年)-----

這項條約被認為是「實質上的對德和約」,法西斯德國投降后,美蘇英法4國分區佔領德國,負責確定德國邊界,根 除法西斯主義,恢復德國統一,召開和會締結對德和約等工作。由於東西方冷戰對峙,德國分裂為兩個國家,和約問題遲遲不 能解決。 1989年,民主德國局勢劇變,德國統一問題迅速提上日程。4大國亦調整改變對德政策。1990年5月5日起 ,4國外長與東西德外長先後在波恩、東柏林、巴黎和莫斯科舉行「2+4」會議。經過反覆協商,外長們於1990年9月12日在莫斯科簽署最後解決德國問題的條約。 條約歡迎德國重新統一,認為統一后的德國應享有完整的主權,4大國將放棄在德國的權利和責任。條約確定戰後德 國邊界包括德波邊界的不可侵犯性。兩德表示,統一后的德國放棄製造擁有核武器、生物和化學武器,保證在3、4年內將現 有武裝力量裁減45%。統一后的德國歸屬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在現民德地區只駐札德國軍隊,非德國部隊及具核武器均不謀 求進駐。這一條約的簽訂使德國的統一得到國際上的承認與肯定。
波蘭團結工會組閣(1989年)-----

1989年9月12日,波蘭議會批准團結工會領導人馬佐維耶茨基為政府總理。在東歐社會主義國家中,這是第一 次由非共產黨人出面組閣。新政府中由12名團結工會成員,4名統一工人黨員,4名統一農民黨員,3名民主黨員組成。


聯合國貿發會議要求取消最不發達國家的債務(1985年)-----

1985年9月12日,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發表的一份報告,全世界36個最不發達國家的經濟狀況在80年代將繼續惡化。這36個國家主要在非洲,共有3億人口。這些國家的人均產值只有西方工業國家的1/50。
這份研究報告說,1982年,最不發達國家總的經濟增長率明顯下降,只有2%,而1985年的經濟增長率的估計數字錶明「實際上將不增長或者下降」。
報告指出,最不發達國家經濟在80年代初期受到全球性經濟衰退的影響,而現在又面臨著償還債務以及西方國家繼續施行貿易保護主義的壓力。
報告認為,最不發達國家的經濟形勢近幾年來進一步惡化,部分原因是工業化國家沒有提供足夠的援助。根據1981年達成的一項為期十年的計劃,工業化國家保證要給最不發達國家最低限度的援助,在1985年要把援款增加一倍,或者把援助金額提高到占本國國民生產總值的0.15%。但是,「履行這一保證的情況一直很不好」。各國政府在1980年至1983年期間提供的援助一直停留在65億至69億美元之間,遠遠沒有達到97億美元的應有數額。
報告要求工業化國家把所有最不發達國家的債務一筆勾銷,或者不要債務國家支付利息,同時擴大對這些國家農產品、紡織品和鞋類等出口品的優待。


台灣國民黨黨員胡秋原訪問大陸(1988年)-----

1988年9月12日,台灣國民黨黨員、《中華雜誌》發行人胡秋原開始在北京、陝西、湖北等地參觀、訪友及探 親,言談中表示應結束民族分裂,早日實現祖國統一。全國政協主席李先念和鄧穎超會見了他。國民黨當局對此甚感不滿,竟 開除了他的國民黨黨籍。
原國民黨資深「立法委員」、作家胡秋原,1901年生,湖北黃陂人。1931年畢業於日本早稻田大學政經系,后在上海等地從事文化政治活動。1948年當選為立法委員。1949年去香港。1951年到台灣從事文化教育工作。8 0年代後期主張祖國統一。1988年任「中國統一聯盟」榮譽主席,任「台灣外省人返鄉探親促進會」顧問、名譽團長。
胡秋原在大陸時所表示的有關早日實現祖國統一的言論,在台灣國民黨內部引起了不同反響。以沈昌煥為首的少數人 ,認為胡違反了國民黨黨章和國民黨的「三不政策」,極力主張開除他的國民黨黨籍,還聲稱要追究他的法律責任,予以法辦 。但國民黨內部及社會各階層多數人士則不以為然。認為他的大陸之行,並沒有違反國民黨開放探親之規定;至於他主張統一 ,只顯示他是追求中國統一的民族主義者,何罪之有!?他們對國民黨當局開除胡的國民黨黨籍,十分不滿。
10月18日胡秋原返回台灣時,島內愛國統一力量組織200人的隊伍,前往台北機場熱烈歡迎,並高喊「中國統 一萬歲」。此事在島內掀起了一股「聲援」胡秋原、抨擊國民黨當局以「三不」為中心內容的「大陸政策」的浪潮。



我蘭新鐵路與蘇土西鐵路接軌 第二座亞歐大陸橋貫通(1990年)----

1990年9月12日,我國蘭新鐵路西段與蘇聯土西鐵路在中蘇邊境的新疆阿拉山口站和蘇聯德魯日巴站之間勝利接軌,舉世矚目的第二座亞歐大陸橋宣告全線貫通。
9月12日北京時間11點55分、莫斯科時間6點55分,中蘇雙方的鋪軌機高揚起巨大的鐵臂,同時將各自一方的最後一節軌排徐徐吊落,鋪設對接在寬大的路基上。12點零5分,中國鐵道部副部長孫永福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主席鐵木爾·達瓦買提陪同,蘇聯交通部副部長尼基金由哈薩克加盟共和國部長會議主席烏扎克巴依·卡拉馬諾夫陪同,雙方來到中蘇鐵軌連接處,分別代表中蘇兩國政府完成最後的接軌工作——用扳手依次擰緊聯結中蘇鐵路鋼軌的螺栓。北京時間12點12分,當兩位副部長同時擰緊中方和蘇方各側的最後一顆螺栓並高興地互贈扳手時,全場響起了長時間的熱烈掌聲。至此,在亞歐大陸上,一座新的聯接太平洋和大西洋跨越兩大洲,東起我國連雲港,西至荷蘭鹿特丹,全長10800公里的亞歐大陸橋宣告全線貫通。
附:世界四大「大陸橋」
「大陸橋」是把本大陸東、西兩側的海上運輸,用橫亘在陸上的具有國際意義的鐵路大幹線連接起來的交通大動脈。它的主要功能是便於開展海陸聯運,縮短運輸里程。
亞歐大陸橋:此「橋」東起我國江蘇省的連雲港市,西止歐洲荷蘭國的鹿特丹,橫貫中國、前蘇聯、波蘭、德國及荷蘭等國,地跨亞、歐兩大洲,全長10800公里,1990年9月12日全線接通,它是世界上最「年輕」的一條大陸橋。
北美大陸橋:這是世界上出現最早的一條大陸橋。美國獨立戰爭以後,為了加速發展西部地區經濟,把鐵路線不斷向西延伸。年復一年,遂發展成為今天的規模。這條大鐵路,東起紐約,西止聖弗朗西斯科(舊金山),全長4500公里。它東接大西洋,西連太平洋,縮短了兩大水域之間的距離,省卻了貨物水路繞道巴拿馬運河的麻煩。
南亞大陸橋:在亞洲南部的印度半島上,從東岸的加爾各答港,到西岸的孟買港之間,有一條東西向的長約2000公里的大鐵道。這就是通常所說的「南亞大陸橋」。它使阿拉伯海與孟加拉灣之間的海上運輸可以改成鐵路聯運。
南美大陸橋:長1000多公里。東起阿根廷的布宜諾斯艾利斯,西止智利首都聖地亞哥,聯接大西洋和太平洋兩大水域,有利於南美諸國間的協作,促進經濟開發。

中共十五大召開(1997年)-----

1997年9月12日至1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江澤民總書記作了題為《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紀》的報告。報告深刻闡述了鄧小平理論的歷史地位和指導意義,把鄧小平理論確立為全黨的指導思想並把此寫入黨章。報告還第一次系統地、完整地提出並論述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 階段的基本綱領。




瘋漢駕機闖入白宮(1994年)-----

1994年9月12日凌晨1時49分,當人們正在酣睡的時候,一架小型飛機悄悄地闖入白宮的禁區。剎那間,它突然墜落在白宮綠茸茸的南草坪上,橫翻了個筋斗,滑撞到南門廊西邊的木蘭花樹上,折斷左機翼后,滾落在柯林頓總統2樓卧室的窗戶下方。飛機的碎片擊破一扇窗戶的玻璃,其他地方均未受損。只見飛機縮捲成一團,飛行員當場死亡。這一夜,柯林頓總統夫婦正好未住在白宮。 9月12日早上,當記者來到白宮前,警方早已封鎖了通往白宮的各個要道。記者們蜂擁而至,但多被圈在南草坪以外很遠的地方,電視轉播車連成一片。遠遠望去,白宮南門前紛紛攘攘。事故發生后,保安人員最為緊張,防暴小分隊迅速趕到,對飛機殘骸和現場進行全面檢查,但沒有發現炸彈和爆炸物。 柯林頓總統早上視察了現場。他說,「我們非常嚴肅地看待這個事件」。柯林頓夫人站在白宮的陽台上,看著還沒被車拖走的飛機殘骸感慨地說,「白宮今天真是不尋常」。 這架飛機是怎麼來的,飛行員是什麼人,他究竟想幹什麼? 專家們根據死者的指紋和其親人的確認,弄清此人叫科德,38歲,家住馬里蘭州,是個卡車司機。警方說他有精神病歷史,酗酒,1994年3月還因擁有毒品而被判緩刑監控18個月。 聯邦調查局說,11日晚,科德從巴爾的摩附近一個小機場偷了這架只有一個發動機的教練機,然後飛往首都。他從西北方向進入華盛頓市區,沿17街向南,然後突然調頭飛向白宮。 柯林頓的好朋友、阿肯色州民主黨參議員普賴爾對飛機墜落白宮感到震驚,他說,國家每年花數百萬美元用於白宮的保安,「我不明白為什麼總是不起作用」。 據報道,這是白宮第2次發生類似事件。1974年,一名軍人曾偷駕一架軍用直升機從馬里蘭附近飛向白宮,墜毀在白宮南草坪上。當時的福特總統也在外地度周末。

[ 本帖最後由 NYLASH 於 2008-9-14 04:41 編輯 ]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299

主題

4210

帖子

1240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40
沙發
jvmpzh 發表於 2008-9-15 05:41 | 只看該作者
中央政治局會議反對張國燾分裂中央(1935年)-----

既生亮何生瑜~~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21:1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