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撕破日本反潛網 中國核潛艇讓世界敬畏

[複製鏈接]

2189

主題

3562

帖子

2514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海外苦力(七級)

Rank: 4

積分
251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gskhg 發表於 2008-9-24 08:4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

中華網論壇    2008-09-23 15:57:25

9月14日,日本海上自衛隊最先進的「宙斯盾」導彈驅逐艦「愛宕」號,在其本海域豐后水道洋麵例行演練,突然,瞭望兵發現海面上有「疑似潛望鏡的物體」。該目標距「愛宕」號約1公里,而在日  
本領海內是達7公里。4分鐘后,「愛宕」號拉響作戰警報,同時啟動聲吶搜尋可疑目標。5分鐘后,似有所覺察的可疑目標脫離日本領海,收起潛望鏡緊急下潛向南航行。緊接著日本海上自衛隊的4艘最先進戰艦、3架反潛直升機和兩架P-3C海上巡邏機,對豐后水道一帶的日本領海進行了搜索,以期找到「入侵」日本領海的一艘不明國籍潛艇。

少校時評:然而,很無奈,幾乎是日本所有的反潛力量傾巢出動,還是一無所獲,防衛大臣林芳正坦承:「我們對相關海域搜尋了兩天時間,沒能獲得任何新情報。」 情急之下,日本再一次將目標移到了中國身上,日本軍事專家小川和久事發當天在接受日本時事社採訪時,武斷地說:「會做出這種事的一定是中國海軍。」並無限遐想到:「可能是中國軍方想表達什麼主張,也可能是日本到15日為止有3天連休假期,中國海軍想測試一下日本政府目前是否呈現「腦死狀態」。日本防衛省防衛研究所平松茂雄更煞有介事,「日本周邊到處都有中國潛艇,以前都說中國潛艇雜訊大,可能被偵測到,但現在中國能力提升了,「或許是」故意要試探一下日本海上自衛隊的偵測能力吧,等等。

中國外交部已通過日本駐華大使館向日本表示抗議,要求就其國內關於「政府官員稱神秘潛艇來自中國」的說法給予解釋。並指責日本媒體的無端報道「中國潛艇入侵日本海域」,是「錯誤的和令人遺憾的」。日本官房長官町村信孝解釋說,「該潛艇的國籍還不確定,日本國內是有類似報道,稱政府官員指責核潛艇是中國的,但這是違背事實的。」  

神秘潛艇「入侵」日本水域事件曝光后,日本媒體和軍事專家紛紛猜測該潛艇的國籍。「中國潛艇」似乎已成為這些媒體和專家鎖定的對象。應該說,美國媒體包括西方都已將這一事件的懷疑對象指向中國。猜測、懷疑?對國際軍界被譽為「世界第二大反潛作戰力量」的日本是不是諷刺太大了點?日本軍方一直是以有強大的空中、水面、水下三位一體的立體反潛模式,是「僅次於美國的」 反潛第二而自豪的,此次的反潛網被無情的撕破了,讓日本軍方羞愧難當,日本防衛大臣林芳正在一片責難聲中向現任看守內閣首相提交辭呈。  

少校時評:那麼,究竟是否是中國的核潛艇還是俄羅斯潛艇在日本水域活動?雖然現在很難確定,連世界反潛第一第二(美國自然已協助搜索)都茫然失策,我們又有什麼能力來判斷?但是,筆者還是認為,以中國的能力完全是可以到日本海逍遙一番的。要說動機也很充足:其一,朝鮮的小金身陷重病,朝夕不保,朝鮮內政可能不穩,而在美國的指使下,韓日兩國已是蠢蠢欲動,並揚言要實施統一朝鮮半島非常狀態時的行動計劃;其二,持溫和對外政策的日本首相福田康夫已經辭職,鷹派人物「麻生太郎」即將接任,此人一貫不將中國放在眼裡,常常口出狂言。中國派遣一艘先進的潛艇「造問」一下日本,不是不可能的,敲打一下日本,順帶警告的意義。

筆者注意到,事發地點是日本近海,豐后水道水的深度都能讓大型航母通過,那麼,大噸位的核動力潛艇也完全可以通過。根據日方描述的搜索過程,可以看出該潛艇擺脫速度極快,隱身性能良好。而常規動力潛艇由於噸位較小航行速度慢,要想擺脫日本海上自衛隊三位一體反潛搜索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潛艇擺脫追蹤,主要是靠自身的隱身性能(噪音分貝低)讓對方聲納掃描探測不到,還有就是下潛的深度和快速以及水下航行的絕對加速性。由此想到,中國目前的最新核動力潛艇的性能已完全能達到這一目標。

一直以來,中國海軍潛艇的正常活動範圍都不輕易遠離基地。但在1996年爆發的那場台海危機中,解放軍潛艇的表現相當OK。而中國潛艇表演的最淋漓盡致的還要數2004年11月。當時,一艘編號405的「漢」級攻擊型核潛艇進入了日本方面宣稱的領海區域,美日軍方聯合行動,動用了幾乎所有最先進反潛裝備,對我海軍這艘潛艇進行了長達數小時的跟蹤。其實當405號艇一離開它在青島的基地就受到了美國海軍的跟蹤監視。中方就是為了測試美國和日本的反應,在返回的途中突然失蹤在日本海域,害得美日軍方陣腳自亂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都搜索不到,只知道中國潛艇在日本海域,還是中國潛艇自己升面揚起了五星紅旗。而此時已到了公共海域,著實讓美日丟盡了臉面。

少校時評:隨著中國核反擊力量的重心逐漸南移,南海建立了新的戰略基地,核潛艇出洋已是隨心所欲,但是,美日兩國是100個不願意看到中國的強大的,千方百計探測中國的底線。不僅在政策上阻擾,戰略上更以中國為假象敵。從古到今,知敵是戰爭的首選,對敵的盲區是致命的,所以美軍在我沿海實施的長期情報搜集,也就不足為奇,當年南海撞機事件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美國電子偵察機對海南基地中國彈道導彈核潛艇的跟蹤和偵察造成了悲劇的發生,但今後再發生的類似事件,相信悲劇的一方將要換位了,因為中國也有能力以其人之道還以其人之身。  

最近這幾年都可以算作中國海軍潛艇發展的黃金時期。在充足的軍費支持和令人眼花繚亂的技術升級下,中國海軍潛艇部隊的作戰能力可謂突飛猛進,水平提高空前迅速。作戰能力的迅速提高,確保二次核打擊力量堅固已對我們在國際上的地位起到了重大意義重大,隨著實力的不斷增強,中國海軍正在逐步成長為一支值得關注的國際性軍事力量。  

當中國潛艇無論在數量還是質量方面都迅猛增長的時候,美國海軍的潛艇和反潛力量卻由於日漸增加的財政壓力而步履維艱。巨大的預算壓力已經造成了可怕的後果,美國海軍攻擊型核潛艇的建造速度已經降到了平均每年不到一艘的水平。按照這樣的速度發展下去,預計到2020年末,美國海軍現役攻擊型核潛艇的數量將下降到30艘左右。而美國的亞洲盟友日本也將要面對來自中國潛艇的巨大壓力。日本預計仍將保持15艘左右常規潛艇的規模。儘管日本潛艇的性能和艇員素質都是十分「強悍」,但一旦中日之間爆發戰爭,在中國海軍潛艇部隊鋪天蓋地的打擊之下,日方潛艇的獲勝概率幾乎是零,可以說崩潰是頃刻間的事。

最令西方世界矚目的是中國新型攻擊型核潛艇094,該潛艇機動性強:能連續巡航12000千米不用浮出水面,航速快(水面25節,水下32節),生存率高,反潛與防空自衛能力強(裝備了先進的陣列式無源聲納系統與艦殼聲納系統,擁有由魚雷發射管發射的防空導彈與反艦、反潛導彈和尾流制導遠射程魚雷),並裝有C4ISR系統,攜帶的所有導彈未來均將用水下垂直發射技術,拋棄落後的魚雷發射載體技術,電子系統:已全面走向自動化、電子化和導彈化。戰略攻擊力方面:新型導彈射程可達8000-12000千米,在大陸沿海即可覆蓋歐亞大陸及北美地區目標。

中國此型新型攻擊型核潛艇被美國海軍方面命名為「商」級。去年五角大樓發布的《中國軍力報告》中稱:該級核潛艇在設計和建造過程中採用了大量的先進技術,整體技術水平已遠遠超過中國第一代攻擊型核潛艇「漢」級。對該級潛艇有如下描述:「商」級核潛艇的綜合作戰能力足以與俄羅斯「維克托Ⅲ」型相媲美,靜音性能已達到「維克托「Ⅲ的水平,超過了美國海軍「洛杉磯」級攻擊型核潛艇。儘管與最新的「海狼」級和「維吉尼亞」級相比還有些差距,但外界公認的「漢」雜訊水平已實屬一流,而「商」級如還要比其優秀那就真的讓世界敬畏了。

少校時評:綜上所述,並非筆者 妄自尊大,記得總裝備部長常萬全說過:「堅持以我為主,集智攻關,採取超常舉措,下決心突破一些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立足國情軍情,突出我軍特色,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大力發展高新技術武器裝備」。 軍用高新技術,包括支撐裝備發展的基礎技術和針對武器裝備功能所需的應用技術。軍用高新技術信息的能力:更是衡量當今世界軍事強國的一個重大的標誌。現代戰爭的比拼不再是以戰員的眾多、勇猛來論勝敗,新概念武器將對戰場的勝負起到一定的作用;現代戰爭更是信息戰為主的戰爭,發現就等於被消滅。事實已證明我們是有能力的!我國國防軍事工業技術力量可以自豪地說是屬於世界級的,中國的國防軍事力量的強不是用來威脅他人的,但就自身利益必要的威懾力必須要有。俗話說:弱國無外交!國防力量的強大,是實現經濟繁榮,社會和偕以及世界和平的基本保證!民富國強的中國今天己經脫胎換骨,但離真正的軍事強國我們還有很多路要走,加速發展國防軍事工業勢在必行,自力更生、自主發展中國高新技術和強國軍事之路,我們必須堅定不移的走下去。

258

主題

951

帖子

358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58
沙發
笑書生 發表於 2008-9-24 16:18 | 只看該作者
什麼潛艇,鯨魚而已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3 02:4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