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7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華民國開國歷史與圖片展

[複製鏈接]

2379

主題

7618

帖子

701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01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廣南子 發表於 2008-10-12 11:4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興中會的成立到武昌起義的成功




                         
興中會宣誓地點-李昌宅        香港興中會總部-乾亨行故址     國父革命策源地-檀香山茂宜島加孖奧里故址。


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孫中山先生決定上書北洋大臣李鴻章。當時李鴻章在清廷中,是洋務運動的倡導人,中山先生希望他能改革朝政,以立憲政體代替封建專制政權。於是他回到翠亨村老家閉門寫了「上李鴻章書」,提出「人能盡其才,地能盡其利,物能盡其用,貨能暢其流」的理念,寫好後將文章交給陳少白修改,然後前往天津求見李鴻章。
   
雖然透過一些同鄉及朋友的幫忙,但孫中山先生還是無法見到李鴻章,當時正值中日甲午戰爭,李鴻章以督導軍隊太忙為由拒絕見面;中山先生深知改革無望,更堅定籌設組織、進行革命運動的決心。
六個月後,興中會便在美國夏威夷檀香山創立!  





                                     
國父與流歐學生及諸同志合影   「華興會」會長黃興(中坐者)與 部分同志合影     中國同盟會誓詞
(巴黎,光緒31年、1905)


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中山先生再抵檀香山,因戊戌政變而出亡海外的梁啟超,此時也在檀香山。梁啟超在興中會陣營中提倡保皇思想,鼓吹保皇與革命原屬同流,使得大部分會員轉而支持保皇黨,興中會一時只剩十餘名同志。中山先生抵達檀香山後,首先將當地報紙大同日報改為黨報,並發表了「敬告同鄉論革命與保皇之分野書」。文中提到「革命者,志在倒滿而興漢;保皇者,志在扶滿而臣清。」剴切地說明革命與保皇理念的不同。由於他的努力,興中會的聲勢又告振興。

之後,並於夏威夷第二大城希爐對僑胞公開演說。由於演講非常成功,讓他體認到,除了寫作文章外,演講也是革命宣傳的利器,其後他便常常公開演講。檀香山早報曾對中山先生的演說做過報導,報導中說:「孫博士穿著白色麻織西裝,短頭髮留鬍子,雄辯不絕,態度溫和,是一位非常有吸引力的演說家。」     

打敗保皇黨後,中山先生由檀島轉往美國。手持一張由大哥德彰設法申請的「夏威夷出生證明」。他本以為此舉不當,但母舅楊文納勸告他成大事者要能通權達變,這樣的作法是以救國為出發點;如不以此請領美國護照,勢必不能登上美國領土。於是中山先生從善如流,不料到達舊金山後卻被扣留。原來美國的保皇黨得知中山先生前來的消息,便通知清廷駐舊金山領事何佑,何佑請求美國海關基於二國邦誼禁止亂黨登岸入境。所幸吉人天相,在伍盤照等人的幫助下,中山先生安然度過危機。並於獲釋後,公開從事革命活動及各處的演講;還印製一萬餘冊由鄒容主編的「革命軍」給美洲及南洋華僑,希望有更多華僑不受保皇黨的影響,加入革命建國行列。  

當時留學歐洲的中國學生也極力響應革命運動,他們籌措旅費邀請中山先生前去共商革命計策,於是中山先生在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冬天再抵倫敦。並於英國、比利時、德國、法國留下奔走革命事業的足跡。  

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夏天,中山先生自歐洲返回日本,鑑於世界各地革命思潮漸漸浮現,他體認到必須有一個完整的革命組織,才能將所有的革命力量匯整聚集。因此與黃興、宋教仁、陳天華等留日學生努力奔走,於同年八月二十日在東京成立「中國同盟會」,並以中山先生為總理。中國同盟會成員以留學生居多數,這些年輕的知識份子在中山先生領導下,以無畏的氣魄與勇往直前的精神推動著革命大業。此後,中國同盟會不再只是一個區域性的小團體,而成為嚴謹組織之下,由各省各地,國內國外勇敢有良知的民眾們,自動自發地匯合成的一股力量,並快速地在各地建立分會,參加者無不以推翻滿清政權,建立民主共和為目標而努力。






黃崗之役領導人余丑  惠州七女湖之役鄧子瑜         徐錫麟                              秋瑾


上思之役的王和順                 倪映典              國父攝於加拿大溫哥華  國父興潮州黃岡首役
                                                                                       (宣統2年、1910)               同致合影
                                                                                    


同盟會在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成立後,短短二、三年內即先後策動了多次的革命起義事件,是中華民國建國革命過程中相當重要的時期,雖然未能順利成功打倒滿清,但卻讓更多中國人了解孫中山先生所推動的革命,進而支持這樣的一場聖戰!

光緒三十二年 1906年 十二月同盟會會員舉事於江西萍鄉,湖南瀏陽,醴陵。
光緒三十三年 1907年 五月命余丑起義於潮州黃岡,歷六日而敗,是為中山先生領導的第三次起義。
光緒三十三年 1907年 六月命鄧子瑜起義於惠州七女湖,歷十餘日而敗,是為中山先生領導的第四次起義。
光緒三十三年 1907年 七月六日徐錫麟起義於安慶,失敗殉難。十三日秋瑾起義於紹興失敗被捕殉難。
光緒三十三年 1907年 九月命王和順起義於欽州王光山,連破防城等要地,歷時十餘日失敗,是為中山先生領導的第五次起義。
光緒三十三年 1907年 十二月命黃明堂起義鎮南關,並親臨指揮,與清軍相持七日,因彈藥不繼而撤退,是為中山先生領導的第六次起義。
光緒三十四年 1908年 三月二十七日黃興由安南率革命軍進攻欽州,是為中山先生領導的第七次起義
光緒三十四年 1908年 四月命黃明堂起義於雲南河口,是為中山先生領導的第八次起義。
宣統二年 1910年 二月倪映典發動新軍起義於廣州,倪映典殉難。是為中山先生領導的第九次起義。

這些戰役不幸都功敗垂成。連同興中會時期的二次革命加起來,這九次的革命或因彈藥不足,補給不夠而挫敗;或因消息走漏,密探告密而被清廷破獲。雖然屢敗屢起,但許多英勇的革命志士卻都為國為民而犧牲生命。

中山先生因長年在海外為革命籌款而在各國間享有極高的知名度,但也因此,有許多國家拒絕他入境。自第一次廣州之役後,香港就拒絕他入境,新加坡、安南、暹羅、日本政府也曾逼迫他離境。

面對一連串的起義失敗及同志們的殉難犧牲,中山先生此時的心情是感慨且沈重的,面對各國打壓及清廷追緝,中山先生的處境是艱難的;其中的艱苦辛酸非局外人所能理解,但他知道自己絕不能被沮喪打倒,必須堅持下去,中國人民才有享受自由民主的希望!





               
廣東都督胡漢民       黃花岡七十二列士所立的「黨魂不朽」碑

      
黃花崗之役後被捕之革命黨人     國父在芝加哥同盟會商設革命公司     國父於「三二九之役」後積極展開籌款,
                                                                          後與會員留影                                 此為其玫籌款最有力的鄧澤如長函
                                                                     


第十次黃花岡革命起義前,中山先生將準備工作交給黃興、胡漢民等人統籌,並將南洋籌款的任務交給鄧澤如,然後動身前往美國、加拿大等地向華僑募款。


在黃興領導下,起義訂在清宣統三年(1911年)三月二十九日。但因先前同志溫生才刺殺清軍副都統孚琦,所以清廷更加戒備森嚴,並開始搜捕革命黨人。原本計劃以八百人分十路進攻的革命軍,也因武器運送延遲及連絡失誤,而使起義當天只能集合一百多位同志。  


黃興率領黨人進攻總督府,黨人燒了總督府後在東轅門遭遇清兵,一陣激戰後,黃興的手指被打斷二指,同志也死了五、六人。革命黨人繼續攻向雙門底、大南門等地,但終因寡不敵眾而失敗。此次戰役犧牲慘烈,殉難烈士多為年輕、才學出眾、家世良好的菁英,他們的視死如歸不僅震驚了滿清政府,更感動了千千萬萬的中國同胞,世人也都密切注意中國革命的發展。


起義失敗的消息傳來,中山先生正在美國芝加哥籌款,他忍著傷痛悲憤的心情繼續為革命奔走。對於黃花岡之役,中山先生認為其足以驚天地、泣鬼神,而全國隱藏已久的人心也被這場聖戰所激發。果然,不到半年,武昌起義一舉成功,推翻了滿清政府,建立了中華民國,也使中華民國成了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



[ 本帖最後由 廣南子 於 2008-10-12 13:53 編輯 ]

2379

主題

7618

帖子

701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011
沙發
 樓主| 廣南子 發表於 2008-10-12 11:48 | 只看該作者
——從三民主義到建國大綱




孫中山先生是二十世紀以來,全世界都相當難得一見的政治家!他不僅實際推動民主革命,成立中華民國,在政治思想上,也有相當深刻的研究,提出了許多有助人類政治發展的主張。尤其是對中華民國的長期發展,不論是政治、社會或經濟等各位方面,他都有一套相當完整的規劃。

在「國父革命的理想與實踐」的網頁中,我們將介紹孫中山先生的政治思想與對中華民國的發展規劃,具體內容則包括「建國方略」、「建國大網」、「三民主義」、以及「國父建國理想在台灣的實踐」等四大主題。這些內容,都非常值得你來進一步了解!



「建國大綱」是孫中山先生依據三民主義(理論)、五權憲法(制度),於民國十三年四月十二日手訂的一份文件資料,全文僅二十五條,主要是將整個國家的建設區分為三個時期,分別為「軍政時期」、「訓政時期」以及「憲政時期」,並訂出不同時期的目標與執行策略,是一份值得了解的重要資料!

「建國大綱」的目標分有三大項,第一是在民生,強調政府與人民協力解決食衣住行問題,使民生幸福;第二是在民權,主張政府應當訓練人民行使四權,使民權普遍;第三是在民族,強調對內應扶助弱小民族,對外則要抵抗強權,使民族平等。

至於至於大綱的建國時期,我們以表格的方式介紹給你!

                    
軍政時期:革命軍事行動開始 一省完全底定之日
1、法律:軍法之治
2、性質:以黨救國
3、目的:奪取政權
4、中心工作: a.掃除革命障礙  b.宣傳革命主義  c.促進國家統一            

訓政時期:一省軍事完全底定之日 該省個限完成自治
1、法律:約法之治
2、性質:以黨治國
3、目的:鞏固政權
4、中心工作: a.訓練人行行使四權  b.實行地方自治  c.推行五大建設  
               
憲政時期:全省全數支線完全自治為憲政開始時期 全國過半數省份達到 憲政開始時期、實施憲政
1、法律:憲法之治
2、性質:以民治國
3、目的:實現理想
4、中心工作: a.召開國民大會  b.頒布憲法  c.成立五權政府













「三民主義」是孫中山先生思想的重要主張,也是建設中華民國的一種思想力量。三民主義包括了「民族主義」、「民權主義」以及「民生主義」。在接下來的一些網頁中,我們將針對這三主義有進一步的說明。

國父手著「三民主義」原稿            國父手書「三民主義」自序

什麼是主義?
孫中山先生說主義是一種思想、信仰與一種力量。

什麼是「民」?
孫中山先生認為:」民」字有團體、有組織的眾人。 綜觀人類進化史,不外生活民生、生存民權、生命民族三大問題。

三民主義思想的創立經過
孫中山先生於1885年中法安南之戰後,才開始有傾覆清廷、創建民國的想法。1894年創立興中會時,以「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合眾政府」為誓詞,當時仍僅為「二民主義」;一直到1905年成立同盟會,頒布「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四大綱領,才真正成為三民主義。


國父演講三民主義之廣東高等師範學校(今廣州中山大學)外景

三民主義的著作經過
孫中山先生於國八年,撰寫文言本的三民主義,此為手著本。 民國十三年,在廣州、廣東高等師範學堂,演講三民主義。計有:民族主義六講、民權主義六講、民生主義四講,全書供詞六講,由黃昌榖筆記,鄒魯校讀,在民生主義尚未能完成之際,孫中山先生因赴韶關督師北伐,而暫時停止講演。 隨後又因北方政變,孫先生受邀北上共商國事,又未能繼續講演,隨後又因孫先生因肝病不治逝世於北京,以致民生主義未能講述完成。此一未完成之演講內容,於民國13年12月以單行本出版,為孫先生最後著作及通行之三民主義。


民族主義

                       中山先生手書民族主義自序


「民族主義」是孫中山先生對國內民族問題與對外中華民國在國際間地位的一項主張,它的具體內容大致有以下幾個部份。


主張我國民族自救
民族自救包括內求統一與外求獨立兩個部份。
一、 就內求統一言:國內各族,團結一致,在平等基礎上,把漢、滿、蒙、回、藏五族,同化成一個中華民族,組成一個民族國家?統一具全體中國人的希望,能夠統一,全體人民便能享福,否則便要受害。  
二、 外求獨立言:其意義在求中國之自由平等。 在過去最重要的便是喚起民眾,聯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奮鬥。 於今,則是要認清國家命運操之在我;要莊敬自強,處變不驚,慎謀能斷。 要堅持國家與國民獨立不饒之精神;要鬥志不鬥氣。  


主張國內各民族一律平等
在這個部份的主張包括以下幾點:
一、 內各民族在法律上受同樣的保護和約束,亦即在法律之前一律平等。  
二、 同樣的權利,盡同樣的義務。
三、  民族人民的政治權利與基本自由,不因種族之不同而有差別。  
四、  根據自中國固有的王道文化精神。


主張世界各民族一律平等
一、 主張世界上任何民族不受其他民族的控制和壓迫,各個民族都有平等的地點和同等的生存權利。
二、 西方民族主義之所以變質的原因,即以優秀民族自居,歧視別的民族,並以物競天擇理論,侵略、壓迫民族。  
三、 理由:世界各民族間雖有文化上、性格上、體質上、物質上、環境上與顏色上的差別,但不能因此就認為有優劣之分,因為講到聰明才智,便不能說有什麼之分別。  


主張濟弱扶傾
一、 於一般衰弱而落後的弱小民族,應盡力濟助他們,扶持他們,使他們能從危亡中興盛起來?可知,我國向來以濟弱扶傾為政策,自存共存為極則
二、 泰國-希望泰國戰後能恢復其獨立之地位
中華民國實踐濟弱扶傾政策的具體表現
韓國-開羅會議中力主韓國脫離日本獨立
越南-主張戰後越南應由中美共同扶助其獨立  
印度-蔣公曾於民國31年託羅斯福轉達邱吉爾確保印度獨立  
日本-戰後對日宣佈不以日人民為戰和以德報怨的態度  
民族主義是爭取各民族地位一律平等的想法,不論是中國境內的種族,還是外國的種族,這樣的主張是相當仁道的一種思想。


民權主義

「民權主義」是孫中山先生對於人民基本權利的主張,主要談到他的自由觀、平等觀、民權觀、以及人民與政府之間的權利義務關係,這個部份的主張對後來中華民國的憲政發展產生了深遠而重大的影響。民權主義的重要主張,有以下幾點:

合理的自由

孫中山先生認為個人對自由的濫用,會對團體造成極大的破壞作用,因此主張自由是有限度的。他認為自由的意義是指一個小單位,在一個大團體中,能夠活動,來往自如,便是自由。他也反對極端個人主義的自由,或為所欲為毫無限制的自由,因此主張為所欲為有限制的自由,且要有禮與法的規範。

所以三民主義的自由是要與理性、法治相調合,一個人的自由以不侵犯他人的自由為範圍,才是真的自由,個人不可太過自由,國家要得完全自由;亦即民權主義主張合理的自由,要限制個人自由,以保持人人自由,犧牲個人的自由,以求得國家的自由。


真正的平等

孫中山先生將「平等」可分成「不平等」、「假平等」、「真平等」來加以討論。

1.不平等:  (1)天生的不平等-  
自然界沒有平等,人類也沒見過天賦的平等,如人生而有聖、賢、才、智、平、庸、愚、劣之分。  
(2)人為的不平等-  
專制帝王造成的,即帝、王、公、侯、伯、子、男階級制度。
2. 假平等:  (1)產生於打破人為的不平等,而又忽略天生的不平等?
(2)所謂假平等,就是不分聖、賢、才、智、平、庸、愚、劣,一律求其平等,亦即平頭的平等。  
3. 真平等:  是立足點的平等,即讓各人站在同一水平線上,根據各自天賦的聰明才力充分的去發展造就。 由於憑藉發展造就的機會完全相同,所以是真平等。

因此,三民主義中認為平等的精義在於,天生人類之聰明才力有三種不平等,即先知先覺得發明家、後知後覺得宣傳家、不知不覺得實行家。因此需要發揮服務的道德心,始三種不平等成為平等;此即聰明才智越大者,服千萬人之務;聰明才智略小者,服十百人之務;全無聰明才智者,服一人之務。其目的就在發展人性中的互動、合作、服務、犧牲的道德力量,以補人類天生不平等的自然缺陷。


充分的民權

三民主義的民權主義主張採取直接民權,就是人民直接行使選舉權、罷免權、創制權和複決權四種政權。而直接民權指的是人民以集會或投票的方式,行使選舉、罷免、創制、複決四種政權,來直接管理國事。

直接民權行使之方法,以地方自治為基礎,並以縣為單位。而每縣的國民代表代表人民行使政權,始祇盡其能,不竊其權。因此,民權主義中是以間接民權的形式來行使直接民權,本質仍是直接民權,亦即以直接民權的精神,由地方貫徹到中央。


民生主義

「民生主義」是孫中山先生提出解決中華民國民生經濟問題的重要主張,尤其是在處理土地問題與資本問題方面,孫中山先生有非常獨到而深刻的見解。有關民生主義的重要主張與內容,大致如以下的介紹。

土地問題

在土地問題上,三民主義中提出兩個解決方案,一是都市平均地權,二是農村耕者有其田。

一、都市平均平權

都市平均地權是為消除少數人操縱土地所有權的不合理現象,消除土地投機業,使土地規國民共享,因此民生主義第一方法就是平均地權,平均地權同時還有促進工商業發達的積極性作用。

而為達到平均地權的目標,孫中山先生規劃了幾種解決方法:

自訂地價

*  國父主張地價應由地主去定,這是基本步驟。  
*  為防止地主以少報多或多報少,則以照價徵稅和照價收買限制之。  
*  地主以少報多,怕吃重稅的虧,以多報少,怕吃地價的虧,所以會照實報價。  
*  地價定後,不論是照價徵稅、照價收買或漲價歸公,均有了標準。

照價徵稅

*  地價單指素地,不算人工之改良即地面之建築。  
*  稅率,國父主張值百抽一或值百抽二。  
*  稅率由民意機關決定。  
照價收買

*  此乃國家對土地行使最高支配權。  
*  地主以多報少時,以此法防止,而政府須用土地時,可隨時徵收之。  
*  如有人工改良物或地面建築,須另予補償。  
漲價歸公

*  地價既定,土地的自然增值部分,應歸公有。  
*  地價漲高是社會改良和工商業進步的結果,而功勞市政人之力經營而來。  
*  土地漲價,應由社會大眾所共享。  


二、農村耕者有其田

耕者有其田是為了避免耕地被少數地主所壟斷,而為種田的農民所有,且農民都能得到自己勞苦耕種的結果,因此提出耕者有其田。 一方面他可以實現社會公道,一方面又可以增加農業生產。 至於如何達成此一耕者有其田的目標,民生主義中也具體提出了幾項解決辦法。

限田:就是限制地主私有耕地之面積。  

授田:就是由國家授田給農民。  

貸田:就是將新移民區域土地,由國家收買,長期貸給農民。  


保障農民權益:就是由國家制定法律,保障農民的權利,改善農民的生活,以培養其購買土地的能力。






資本問題

在資本問題上,民生主義中主張以節制私人資本與發達國家資本來解決。

一、節制私人資本

所謂節制,是調節管制的意思,一方面在防止資本家壟斷,另一方面在使社會財富分配平均,全面普享文明福祉。 要達到此一目標,民生主義中提出的解決辦法有以下幾項:

*  限制私人企業經營的範圍:凡獨占性或規模過大之企業,由國家經營管理使私有資本不能操縱民生。
*  社會與工業之改良:如實施勞工保險、保護工會等,都是以保護勞工的方法,來間接節制私人資本。  
*  直接徵稅:用累進稅率,多徵資本家的遺產稅和所得稅。
*  分配之社會化:由人民組織團體或地方政府,如英國的消費合作社,分配民生必需品,可防止商人資本集中,有節制資本的作用。  
二、發達國家資本

而發達國家即發展國家實業的意思。 發達國家資本,在於促進生產工業化,以改變經濟結構,並改善人民生活。 而發達國家資本的理由,在於實行工業化以求富、實行社會化以求均。

至於要如何發達國家資本呢?以實業計劃為根據之藍圖,是由交通而礦業而工業。 這三大實業有獨占性,且為私人之力所不能辦者,當由國家經營管理之。

三、發展經濟主張

在經濟發展上,民生主義主張公私有財產並存,國民營企業兼顧。

(一)公私有財產並存  
在私有財產的主張上,農地主張耕者有其田,一般土地主張不必盡歸國有,但為公共所須者則可國有;在資本方面主張改良資本制度,不可遽予推翻。

在公有財產的主張上,認為大公司、大資本,盡為公有之社會事業;而國有即民有,國家以所生之力,舉便民之事,大家共享其利。

(二)國、民營企業兼顧
在民營企業方面,主張事務可委諸個人或較國家經營為宜者,應任個人為之,具體方法則是由國家獎勵,以法律保護之,並且由政府致力改變投資環境,以促進其發展。

在國營企業發展上,則主張包括食、衣、住、行、民生工業、煤鐵、水力、礦、天然富源、城市土地、交通,獨占壟斷性事業,如銀行、鐵道、航路等,都由國營企業來發展,以使一國經濟發達均衡而迅速。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379

主題

7618

帖子

701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011
3
 樓主| 廣南子 發表於 2008-10-12 11:49 | 只看該作者
——辛亥革命暨武昌起義圖片展








滿清末年的武昌城


中華民國軍政府鄂軍都督府大樓(原湖北咨議局大樓)


革命軍攻入滿清武昌總督府


革命軍準備出發。可見其左臂纏的用於識別的白毛巾,同時,部隊中人員頗有沒有剪辮子的,較真實地反映了起義之後的歷史定格



革命軍炮兵部隊,漢陽起義後,革命軍派出炮兵,迅速控制龜山蛇山,居高臨下阻止清軍反擊。注意革命軍使用的火炮,為德國造格魯森行營炮,口徑57毫米,這種炮在甲午戰爭中就曾經為淮軍使用,江南製造局曾仿製



身披大氅的革命軍士兵,平添三分威風。裝備不足,起事倉促的革命軍如何有這種「奢侈」的軍服,百思不得其解


另一張革命軍炮兵的照片



在湖北軍、學界中秘密傳閱的革命報刊


武昌胭脂巷11號胡祖舜寓。1911年9月24日,文學社與共進會經過多次協商後,在這裡舉行聯席會計,決定利用清政府忙於應付四川局勢的有力時機,發動武裝起義,成立臨時指揮部,孫武為參謀長,劉復基等人具體籌劃起義事宜。


同盟會中部總會聽取居正、楊玉如報告後,即派呂志伊往香港向黃興彙報,並請黃興向當時正在美洲華僑中籌款的孫中山請示辦法。圖為黃興致孫中山報告湖北革命條件成熟的親筆信。


楚望台軍械庫。工程營起義士兵首先佔領這裡,各標營革命士兵紛起響應,前往集中。起義軍在這裡獲得大量武器裝備,繼續攻打湖廣總督署



武昌中和門。工程營起義後,駐扎城外南湖的第八鎮炮隊由此門入城,在蛇山等制高點安設炮位,炮轟總督署



起義軍佔領武昌後,各城門戒嚴,防止奸細混入



10月11日晩,駐防漢陽兵工廠等處的第二十一混成協四十二標一營中的革命士兵祝制六、胡玉珍率眾起義,佔領漢陽。這是當時漢陽的情景



10月11日晚,駐扎漢口的第二十一混成協四十二標二營中的革命士兵趙承武等率眾起義,佔領漢口。這是起義軍在漢口街市巡邏



清朝官吏在漢口大智門車站乘火車狼狽逃跑



起義軍佔領漢陽、漢口後,在漢口四官殿成立軍政分府。這是軍政府的安民告示



武昌起義後,湖北各地聞訊響應。10月11日,梁鐘漢在漢川馬口鎮率眾起義,佔領縣城,成立漢川軍政分府。圖為漢川起義軍出發作戰



被革命軍佔領的荊州城



11月28日,駐守光化老河口的新軍第二十一混成協馬隊中的革命士兵張國荃、李秀昂等聯合江湖會會眾,發動起義成功。30日,李秀昂率部攻克襄陽,成立軍政分府。這是民立報關於襄陽等地光復的報道



武昌起義爆發後,北洋軍向革命軍反撲,炮轟漢口,城內中彈起火


革命元勳——蔣翊武



一九一一年十二月二日江浙聯軍攻克南京。圖為革命軍向南京城內進軍



武昌起義打響後,中山先生從海外回國,
一九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一日中山先生與
山田純三郎在船上合影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379

主題

7618

帖子

701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011
4
 樓主| 廣南子 發表於 2008-10-12 11:55 | 只看該作者



一九一一年十二月二日江浙聯軍攻克南京。圖為革命軍向南京城內進軍



武昌起義打響後,中山先生從海外回國,一九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一日中 山先生與山田純三郎在船上合影




一九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十七省代表會議在南京舉行,中山先生當選為中華民國大總統。圖為會議代表合影



民國元年(一九一二年)一月一日,上海各界人士在火車站歡送中山先生赴南京就任



民國元年(一九一二年)一月一日當夜十時,在南京前清兩江總督署舉行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就職典禮。圖為就職時的中山先生



民國元年(一九一二年)一月一日,中山先生就職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誓詞



民國元年(一九一二年)一月五日,中山先生召開首次內閣會議



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辦公室



南京慶祝共和搭建的牌樓



民國元年(一九一二年)一月九日,中山先收與陸軍部人員合影,中山先生左為黃興,又為蔣作賓樓



民國元年(一九一二年)一月二十八日,中華民國臨時參議院成立,中山先生出席典禮時與參議員合影



部分閣員:左起呂志伊、于右任、居正、王寵惠、孫中山、黃鐘瑛、蔡元培、海軍代表、馬君武、王鴻猷



中華民國臨時參議院



民國元年(一九一二年)二月十五日,中山先生祭明孝陵時向文武百官講話



民國元年(一九一二年)四月一日,
中山先生在中華民國臨時參議院宣佈正式解職時的合影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83

主題

3萬

帖子

8964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白金鑽石會員(八十八級)

Rank: 5Rank: 5

積分
8964
5
tylz888999 發表於 2008-10-12 20:36 | 只看該作者
國父孫中山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281

主題

2944

帖子

5081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海外苦力(七級)

Rank: 5Rank: 5

積分
5081
6
wsun8b 發表於 2008-10-13 08:54 | 只看該作者
中華民國萬歲 萬歲 萬萬歲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38

主題

3050

帖子

1821

積分

禁止發言

大一新生(四級)

積分
1821
7
笨蛋阿Q 發表於 2008-10-14 18:38 | 只看該作者
偉大的孫中山先生!
視死如歸的革命軍!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
民主自由中華民國!

祝  中華民國與天地同壽!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3

主題

5690

帖子

1239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39
8
借屍還魂 發表於 2008-10-15 12:26 | 只看該作者
孫中山同學先在廣西勾結美國人,失敗后又跑到日本勾結日本人。武昌起義后趕快跑回來摘桃子。他死得早也是報應啊。
釣魚島是中國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10:4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