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3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陳水扁曾是我們的一個夢」 -- 和台灣朋友談民主:轉自新浪薩蘇的BLOG

[複製鏈接]

404

主題

1977

帖子

701

積分

貝殼網友六級

大一新生(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70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雨來 發表於 2008-9-10 16:5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天安門前陳水扁,原來快樂來自階級感情


前幾天坐飛機從大阪回北京,鄰座是個台灣來的商人章先生。都說中國話很好溝通,幾句話聊熟,我問章先生對阿扁怎麼看。

這位先生嘆口氣,說這個人實在是不爭氣,是個忘八蛋,讓我們很傷心的。如果他有一點點好,我們也不想選他下去的,因為阿扁代表著台灣人的一個夢想。

怎麼講呢?我問,是因為阿扁代表民主呢,還是因為他代表台獨呢?

都不是。章先生說。

這讓我有點兒意外。看來,大陸人對台灣人怎麼想的,還是有點兒沒把握住。

章先生說,台灣人把阿扁看作一個實現的夢想。是因為陳水扁其實出身很苦的,他家是世代三級貧戶。就是這樣一個三級貧戶子弟,居然一步一步混成了律師,又混成了市長,最後當了總統,讓很多下層的台灣人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挺阿扁就象是挺自己嘛。

這種感覺我明白了,但是,什麼叫三級貧戶呢?薩有點兒困惑。

聽到我的疑問,章先生說,台灣人家根據財產多少分成不同的戶,三級貧戶是很窮那種啦。說到這裡,為了舉例,章先生瞪圓眼睛,伸出雙手,做了個很類似性騷擾的動作,說 – 三級貧戶,就是沒有飯吃,要拔路邊的草吃的那種人家阿。

配上酷似朱軍的外形,這樣一比劃,老薩想不笑都不容易。

拔草來吃?!這東西也能吃么?三級貧戶又不是洪天王。我的理解章先生說的是挖野菜吧。不過,看來阿扁入黨是絕對沒有出身問題的,正是共軍解放對象。

這樣一笑,大大拉近了雙方的距離。其實台灣人和大陸人真的很相似,特別是如果旁邊有個日本人對比的話,台灣人和大陸人表情上都給人一種自由自在的感覺,而日本人就好像戴了一層肉皮面具。

過了一會兒,章先生問了我一個敏感的問題 – 你們大陸人對民主怎麼看?喜歡現在的「專制」么?是不是覺得一人一票的普選更好些?

我猶豫了一下。

章先生趕緊說,我不要你犯錯誤啊,你不好說就不說好了。

薩搖搖頭,說不是不好說,是我得想想怎樣講合適。

有了,台灣人大多還是修國學的,那就從國學說起吧。

我對他講,這隻代表我個人的觀點,大陸目前的制度和普選,各有千秋。

章先生有點兒不相信地看看我,意思是你這個人不會是在和稀泥吧?

薩還真不是和稀泥。我說你想想看,台灣普選搞了三次,兩次選上來陳水扁,你剛才也說他是忘八蛋,這三次選舉兩次都選上忘八蛋,你說這能算好么?不過台灣的頭頭腦腦們對老百姓的監督的確敏感得很,這個我得承認是不錯的。你再看大陸呢,貪污腐敗是很嚴重的,社會問題不少。但是上來的領導人的確是有水準,能力上一個對一個,阿扁之流吃了大力丸也不是個兒。

你這樣講是什麼看法呢?章先生點頭同意我的說法,問道。

我的意思是可以到中國的歷史裡面找答案。我說。這個選舉啊,就是科舉,這個「專制」啊,就是舉孝廉。兩種制度各有優勢。

選舉和科舉呢?都是比的考試的能耐,選舉比的是吸引選民投票,科舉比的是八股文寫得好。

選舉的好處是公開競爭,一切都擺在明面上,形式公平。但選舉也是一門獨特的藝術。雖然理論上選行政領導人要看他的執政能力,可實際上候選人的老婆長得好看都能多得百分之幾的選票,這裡面因素太多,真正憑執政能力那希拉里老太太不比奧巴馬強?可愣頭青奧巴馬愣把人家老太太打得找不著北,因為她那套怎麼處理美國財政的東東老百姓不費勁是弄不明白的,可現在誰有那麼大功夫去弄明白這個呢?別忘了美國可是號稱普選制度與人民結合得最為完美的國家,美國的選舉就是這樣,別的地方呢咱就不用說了。

問題是,會選舉的他不見得會治國,所以台灣選上兩次陳水扁,然後才發現這位除了會用子彈做人體藝術以外沒別的特殊能耐。你的確可以改選他,但怎麼著都得四年以後。。。

你不能說體制好選上來的人是誰都不重要。柯林頓和小布希的政策截然不同,給美國的影響也絕對不一樣,假如選的人真不重要,那還把選舉看得這麼重要幹嗎呢?

八股文做得好不見得能當好縣令知府,科舉和選舉,都是相對公平,但難免出現文不對題的制度。

舉孝廉和今天大陸的制度頗為相似,都是一級一級推薦然後考察。它的壞處是暗箱操作,因此不夠公平透明,其中陰謀詭計,營私舞弊都有空間。東漢的孝廉後來就倍受奚落。然而,它也有好處,因為每升一級都象是滾釘板,脫穎而出的必是人尖子。這種釘板,一個滾的是人際關係,一個滾的是陰謀詭計,當然也要滾政績,離了哪一樣都會被人揪住小辮子砸下去。所以,最後殺出重圍的決不能是笨蛋,必是有能耐的人物。

廢話,沒兩下子的早就讓人收拾了。

所以,大陸的高級官員,雖然屢有貪污腐化甚至副委員長被拉出去打針這種事情,但其能力大多不能不令人佩服,執政經驗也更為豐富。

科舉和舉孝廉,各有各的好處,雖然唐代以後科舉成了主要形式,但歷朝歷代都有人試圖改革科舉,嘗試類似舉孝廉的路徑,大多數王朝是兩種制度并行的。科舉的弊病確實存在而且被執政者注意到,所以大家都在想找辦法解決。這個,學歷史的都知道。中國古人比較坦誠,不會說科舉是普世真理。

章先生若有所思,我想,這段話,他是能理解的。

[完]

0

主題

336

帖子

96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96
沙發
hitbadperson 發表於 2008-9-10 21:19 | 只看該作者
:interesting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10

帖子

2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2
3
lossgain 發表於 2008-9-11 02:19 | 只看該作者
說得好! 古人是有大智慧在的, 雖然科技沒有現在發達, 但人文管理文化等等應該有很多可傳承的, 或可循序漸進螺旋上升式地發展.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315

帖子

92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小留學生(一級)

Rank: 2

積分
92
4
iamflying 發表於 2008-9-11 02:27 | 只看該作者
很有意思的論述,古今對比的手法挺新穎的。本人覺得分析的挺有道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6 09:4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