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7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千年文化的瑰寶:唐詩宋詞與當代文化生活

[複製鏈接]

2379

主題

7618

帖子

701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01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廣南子 發表於 2008-7-31 07:1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蘇軾——水調歌頭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唐宋詞雖然遠離我們有近千年之久,但這一優秀的民族文化瑰寶千年不朽,仍然活躍在當代人的心中,影響著現代文化生活,讓我們從中得啟示,受教育,可以用來滋潤、豐富、提高我們的人生。

  今天我講的題目是唐宋詞與當代文化生活。這是個比較寬鬆的題目,也是大眾化的題材。

  唐宋詞時過千年仍活在人們心中

  唐宋詞是我國古文化的瑰寶,大家從小學就開始學了,有的孩子剛出生不久,父母就讓孩子背誦唐宋詞了。但畢竟唐宋詞遠離我們七八百年了,有的甚至上千年了,年代雖然久遠,可它並未塵封起來,仍活在我們的心中,還活躍在我們當代的文化生活中。這裡我先舉幾個例子:

  1923年,梁啟超先生寫過一篇文章,叫《苦痛中的小玩意兒》,這一年他非常不幸,老伴生病多年後,在這年中秋節過世了。最後半年中,他一直陪伴在妻子病榻旁邊,整天聽到病吟吟的聲音,心情非常難受。妻子病重時,他幾個孩子還在美國讀書,趕過來給母親送終,天天痛哭流淚。

  妻子去世料理完後事,孩子又要到美國求學,梁啟超當時說:「喪事初了,愛子遠離,局勢動蕩,兵變如麻。」加上當時正是寒冬臘月,刮大風下大雪。大家想想看,梁先生當時的心情可想而知,是極度糟糕的,心境到了人生的最低谷。

  這段時間梁先生拿什麼消遣鬱悶心情呢?他的案頭放著一部《宋六十家詞》和一部王幼霞刻的《四印齋詞》、一部朱古微刻的《彊村叢書》。他說除了愛女之外,「詞人」便是我唯一的伴侶。

  梁先生博覽古今,學問非常高深,在他最痛苦的時候,別的書都不看了,只讀唐宋詞。看了這個故事,我們可以想像,當一個人精神孤立無援時,可用唐宋詞來慰藉心靈的創傷,得到精神伴侶。梁先生此時夫人去世,蘇東坡的詞: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我想梁先生當時肯定反覆讀過這首詞的,來悼念他的亡妻的。

  梁先生肯定也讀了柳永的「人生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來表達愛子遠渡重洋時的心情。當時不像現在,十幾小時就到美國了,到達后一個電話打過來了,報個平安。過去到美國是何等艱辛,要坐輪船遠渡重洋,至少要半個月一個月。

  梁先生在精神、感情缺失的時候,就是在讀唐宋詞中得到了排解。

  還有個例子。我前幾年去台灣講學,要回大陸的前一天晚上,有朋友帶來一位70多歲的老先生,老先生說有件事相求。我聽老先生是山東口音,知道是從大陸過去的。老先生在台灣呆了幾十年,嘗盡人間滄桑,如今孩子都到美國去了,身邊無親人,非常寂寞。他說年輕時曾讀過一首詞,誰寫的記不得了,只記得其中兩句:世事短如春夢,人情薄似秋雲。問了許多人都不記得了,現在想請教一下我,能不能找出這首詞來。

  我說老先生您問對人了,這首詞我熟悉,是宋代朱敦儒寫的《西江月》:

  世事短如春夢,人情薄似秋雲。不需計較苦勞心,萬事原來有命。幸遇三杯酒好,況逢一朵花新。片時歡笑且相親,明日陰晴未定。

  日日深杯酒滿,朝朝小圃花開,自歌自舞自開懷,且喜無拘無礙。青史幾番春夢,黃泉多少奇才。不需計較與安排,領取而今現在。

  我相信這位老先生從大陸到台灣,這幾十年肯定受過許多許多磨難,歷盡苦難。所以我回房間就找筆把這首詞寫給他了。第二天他來了,一看連說,對對對,楊教授你幫我找到了失散多年的「老朋友」,非常高興,非常激動。他說一定要請書法家朋友把它寫下來,掛在書房內,沒事時躺在搖椅上搖頭晃腦地讀幾遍,陪他從容度過晚年。

  現在年輕人看來,這首詞有許多消極的東西,很悲觀,但對許多受過磨難的老年人來說,是很有感觸的。這件事讓我很感動,沒想到在台灣還有這樣一位老先生念念不忘宋詞。

  還有件事。「文革」期間許多老幹部、老知識分子蒙冤,受了不少磨難,後來許多人在回憶錄中都提到一件事:當年在最黑暗的歲月里,前途渺茫,家人生死存亡都不知道,什麼書也不能看,支撐他們的精神力量是什麼呢?就是背唐宋詞,其中蘇軾的《定風波》背得最多: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這首詞是宋代大文豪蘇軾被貶時寫的。當時他政治上十分落魄,經濟上也很困難,有一天和朋友在野外散步,突然天下起大雨,其他人都跑去躲雨了,只有蘇軾一個人不慌不忙,哼著小曲,手中拿著竹竿,穿著草鞋,從容地在雨中漫步。
你看看:「一蓑煙雨任平生……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這首詞表面上寫對待颳風下雨的態度,不怕刮大風下大雨,風雨過後,也無風雨也無晴,其實就是寫對待人生的態度,教育人們要正確對待碰到困難和挫折,寵辱不驚,處變不亂。

  許多老幹部、老知識分子就是從宋詞中汲取精神食糧,得到精神鼓舞,堅持活下來的,等到後來平反昭雪。

  上述三個例子,說明唐宋詞博大精深,仍活在現代人的心中,給我們以精神給養。

2379

主題

7618

帖子

701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011
沙發
 樓主| 廣南子 發表於 2008-7-31 07:17 | 只看該作者

嚴蕊——如夢令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
白白與紅紅,別是東風情味。
曾記,曾記。
人在武陵微醉。



唐宋詞給人審美愉悅

  前幾年大陸、港、台颳起一陣「瓊瑤風」,大學校園裡人手一本「瓊瑤」風靡一時,俘虜了多少少男少女們的心。古代文學在大學遇到很大挑戰。

  我去台灣講學時,有位台灣教授對我說,現在大學生上課都不專心了,整天躲著看「瓊瑤」,怎麼辦呢?我說,我去給大學生們講十分鐘的話。

  我對台灣大學生說,你們這麼迷戀瓊瑤,其實瓊瑤的精神來源、審美來源,就是出自我們老祖宗的唐宋詞。學生們聽后不相信,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我說不信我來列舉一下瓊瑤的書名給大家看看:

  《心有千千結》——「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張先《千秋歲》)

  《庭院深深》——「庭院深深深幾許」(馮延巳《鵲踏枝》)

  《一簾幽夢》——「夜月一簾幽夢,春風十里柔情」(秦觀《八六子》)

  《煙鎖重樓》——「念武陵人遠,煙鎖秦樓」(李清照《鳳凰台上憶吹簫》)

  《幾度夕陽紅》——「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明楊慎《臨江仙》)

  《匆匆,太匆匆》——「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李煜《相見歡》)

  《彩雲飛》——「只知長作碧窗期,誰知東風吹散彩雲飛」(馮延巳《虞美人》)

  《水雲間》——「笙簫吹斷水雲間」(李煜《玉樓春》)

  《寒煙翠》——「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范仲淹《蘇幕遮》)

  瓊瑤非常聰明,知道小說要吸引讀者,首先名字得起得優美。她小時候讀了幾百首唐宋詞,這些小說名字就是從宋詞中信手拈來的。

  唐宋詞也潛移默化影響人們的日常生活。比如街上許多招牌,一種是俗得不得了,比如「康師傅速食麵」,「阿六殺豬菜」,用土得掉渣的名字吸引大家去消費;另一種招牌是起個高雅得不得了的名字,比如明明是小小的理髮店、茶館、花店等,都起個非常好聽的名字,用宋詞里的詞牌名。比如

  美容院:千嬌面、風剪雲、點絳唇、玉簪螺髻、小唇秀靨。

  音樂茶座:風入松、風簫吟、獻仙音、弦解語、月下笛。

  鮮花店:蝶戀花、沁園春、木蘭花、一叢花、滿庭芳、留春住。

  最有意思的是我在蘇州看過一個美甲店,起個名字叫「紅酥手」,這個名字起得好啊,這是陸遊寫的詞:「紅酥手,黃藤酒,滿城春色宮牆柳……」這麼美的名字令人過目不忘。

  許多年輕人發簡訊表達感情,找不到合適的詞,就從唐宋詞中尋找,比如「天涯何處無芳草」、「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所以直到今天,古老的唐宋詞仍然活在我們中國人的心中,活在我們的嘴邊、手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379

主題

7618

帖子

701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011
3
 樓主| 廣南子 發表於 2008-7-31 07:19 | 只看該作者

晏殊——浣溪沙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台,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唐宋詞仍能與現代人產生共鳴

  唐宋詞雖說離我們現在七八百年了,但為什麼還時時感動我們呢?我認為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古代人生與當代人生狀況基本是相似的,儘管形態、表現有差異,其實本質上是一樣的。古代人對人生哲理、對人生的思考,到現在還有啟示意義;古人的許多人生遭遇,當代人還在重複,所以兩者一拍即合,容易產生共鳴。

  唐宋詞蘊藏著豐厚的人生意蘊和對人生的種種思索。古人有生老病死,悲歡離合的遭遇,現在人也一樣,古人逃不了,現代人也逃不了,將來還是逃不了。古人寫的這些富有哲理的詩詞,就是留給我們永遠的精神食糧。

  其次,中國人的民族心理根深蒂固,一脈相承的,雖然時代變化,但還是改不了。古人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現在也一樣,甚至更嚴重。許多移民到國外的華人,第一代仍會保持著國內傳統基本不變,重親情、鄉情,思故鄉,到第二代第三代后才稍有變化。

  這裡再舉一個例子:

  豐子愷是大詩人、散文家、大畫家,他在《談自己的畫》文中寫道:年輕時歡喜讀與人生根本問題有關的書,歡喜談與人生根本問題有關的話,

  可說是我的一種習性。我從小不歡喜科學而歡喜文藝。為的是我所見的科學的書,所談的大都是科學的枝節問題,離人生根本很遠;

  而我所見的文藝書,即使最普通的《唐詩三百首》、《白香詞譜》等,也處處含有接觸人生根本而耐人尋味的字句。我讀了「想得故園今夜月,

  幾人相憶在江樓」,便會設身處地做了思念故園的人,或江樓相憶者之一人,而無端地興起離愁。讀了「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便會想起過去的許多的春花秋月而無端地興起惆悵……

  現代人讀了這些詩詞仍會與古人產生共鳴。

  清代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也喜歡寫詩詞。他在《詞鈔自序》中說,他讀詞分三個階段:少年冶遊學秦(觀)、柳(永),中年感慨學蘇(軾)、辛(棄疾),老年淡忘學劉(克庄)、蔣(捷)。

  意思是說少年的時候風華正茂,喜歡到處遊玩。冶遊是有特定含義的,是指與許多年輕貌美的歌妓去遊玩,所以喜歡讀秦觀、柳永等大量描寫愛情的詞。到中年時,少了年少輕浮,多了些沉穩,不再迷戀風花雪月,開始讀蘇軾、辛棄疾的詞了,感慨悲壯,激情昂揚;到了老年時,要安分,知天命,世事短如春夢,人情薄似秋雲,平淡地對待晚年,因此開始讀劉克莊、蔣捷的詞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379

主題

7618

帖子

701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011
4
 樓主| 廣南子 發表於 2008-7-31 07:23 | 只看該作者

李清照——一剪梅

紅藕香殘玉簟秋。
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雲中誰寄錦書來?
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
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
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唐宋詞對我們的啟示

  唐宋詞不僅讀起來朗朗上口,寓意深刻,而且還能教育人們熱愛生命、珍惜人生,不同年齡、層次,不同文化程度的人都能從中得到教育,找到人生良藥。

  熱愛生命,珍惜人生。現在有的年輕人不熱愛生命,不珍惜自己,當然也就不珍惜他人的生命,比如馬加爵,家人好不容易把他培養成大學生,他為了一點矛盾就把好幾個同學殺了;北京還有個大學生閑得無聊至極,用硫酸潑動物園裡的黑熊,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對生命的摧殘上。唐宋詞在很多方面給人以生命的啟示、教育。

  王觀《紅芍藥》:人生百歲,七十稀少。更除十年孩童小,又十年昏老。都來五十載,一半被睡魔分了。那二十五載之中,又寧無些個煩惱……

  意思是說人活到70歲已經非常稀罕了,但小孩子不懂事,要除去十年,最後十年老眼昏花,幹不成什麼事業,也要除去。剩下的50年還有一半是在睡夢中度過的,另一半25年還在許多煩惱中度過的。所以人生苦短,要珍惜生命,要做有意義的事情。

  秦觀《江城子》:韶華不為少年留。

  李煜《阮郎歸》:留連光景惜朱顏。

  晏殊《浣溪沙》: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過去我讀這首詞覺得不太理解,花葉子落了還要傷心,這不是無病呻吟嘛,其實現在再細讀讀,體味一下,表達了作者什麼意思?是對生命的留戀、眷戀,提醒人們珍惜生命,熱愛生活。

  現在人們心態大多浮躁,感情粗糙,多讀讀唐宋詞,對我們感情細膩、感情豐富是非常有幫助的。

  要知足戒貪。許多唐宋詞還教育我們要知足戒貪,奮發有為,擔負起社會責任來。大家可以看看以下幾首詞:

  蘇軾《哨遍》:蝸角功名,蠅頭微利,算來著甚干忙?

  大家都在搶呀、爭呀,功名利祿,金銀財寶,其實都是蝸牛的角,是蠅頭微利,大家忙來忙去,最後有什麼意思呢?

  趙長卿《水調歌頭》:天下事,無窮盡。貪榮貪富,朝思夕計,空勞方寸。

  僧晦庵——《滿江紅》:枉費心神空計較,兒孫自有兒孫福。

  辛棄疾《水調歌頭》:萬事幾時足?日月自西東。無窮宇宙,人是一粟太倉中。

  《賀新郎》:悟人世,正類春蠶,自相纏縛。

  《滿江紅》:若要足時今足矣,以為未足何時足?

  《最高樓》:千年田換八百主,一人口插幾張匙。

  上面幾首詞大家讀後有什麼感受?人生短暫,算來算去,斤斤計較,最後是一場空,何必呢?人與大自然相比實在太渺小了。尤其是辛棄疾寫《最高樓》非常有意思。當時辛棄疾要辭官,兒子說怎麼能辭官呢?那樣就沒了俸祿。「千年田換八百主,一人口插幾張匙。」表面是罵兒子,其實是在罵貪官污吏。

  奮發有為,擔起社會責任。

  岳飛《滿江紅》: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辛棄疾《破陣子》: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

  文天祥《沁園春》:為子死孝,為臣死忠,死又何妨?人生翕欻雲亡,好烈烈轟轟做一場!

  岳飛把抗金作為畢生的事業,辛棄疾把了卻君王天下事當作自己的責任,文天祥說的「為子死孝,為臣死忠,死又何妨?」當然有點愚忠的味道在裡面,但主要還是表現詞人敢於承擔社會責任。

  挫折教育。現在小孩子缺乏挫折教育,受不了一點風浪,一點點小事回家就哭鼻子;年輕人戀愛不成、求職不成,就要跳樓。

  蘇東坡的詞可以作為年輕人挫折教育的典範。蘇東坡年輕時就中了進士,後來因為反對變法,得罪了皇帝,從湖州知府被貶黃州去,後來又得到重用,官復原職,再後來又貶到廣東,再貶到海南島,住在牛棚里,那裡環境十分惡劣,蚊子大得像蒼蠅。但蘇東坡仍很樂觀,堅持活下來。

  唐宋詞與當代流行歌曲

  唐宋詞與當代的流行歌曲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遙相呼應。

  宋代的柳永當時是著名的寫詞高手,許多歌妓都去找柳永,只要柳永寫的曲子,她們一唱就紅。當時西夏有個人曾說過,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

  張志和的詞《漁歌子》:「西塞山下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被譜成曲子唱到日本去。

  還有個傳說,說柳永寫的《望海潮》中說杭州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這首詞一直傳到北方的金國,金國國君看了這首詞后說:啊,美呀,江南風光實在太美了,一定要佔有它,所以就發兵南下,一直打到安徽當塗附近才敗兵回去。這就是有名的因一首詞而引發的戰爭傳說。可見詩詞文化的影響力有多大。

  許多宋詞譜成曲子,到現在還在流行歌唱,比如鄧麗君就有專門唱唐宋詞的曲子,非常優美:「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還有些描寫愛情的歌曲:「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多麼優美的意境呀!

  相比之下,當今一些流行歌曲就顯得粗俗、淺薄甚至下流,什麼「老鼠愛大米」「炸醬麵」「馬桶」「我知道,你我就像大餅和油條」,與唐宋詞比,缺少文化氣息,不可同日而語。

  唐宋詞在當年好比新鮮的菊花,芬芳四溢,令人賞心悅目,千百年過後,現在變成了干菊花了,但干菊花可以泡茶,喝過以後可以提神、醒腦、治病,可以調節、滋潤、豐富、提高我們的人生。

  我的演講結束了,謝謝大家。

  (楊海明教授長期從事中國古代文學的教學和研究,曾經師從著名詞學專家唐圭璋先生。現為蘇州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併兼任中國韻文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宋代文學研究會副會長等職。主要專著有《唐宋詞風格論》、《唐宋詞論稿》等。)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379

主題

7618

帖子

701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011
5
 樓主| 廣南子 發表於 2008-7-31 07:38 | 只看該作者

宋詞欣賞




岳飛——滿江紅

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
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
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辛棄疾——菩薩蠻

書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
中間多少行人淚!
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




辛棄疾——南鄉子

何處望神州? 滿眼風光北固樓。
千古興亡多少事?
悠悠! 不盡長江滾滾流。

年少萬兜鍪, 坐斷東南戰未休。
天下英雄誰敵手?
曹劉! 生子當如孫仲謀。



蘇軾——念奴嬌

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秦觀——鵲橋仙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陸遊——卜運算元

詠梅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
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




李清照——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
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李清照——如夢令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姜夔——憶王孫

冷紅葉葉下塘秋。
長與行雲共一舟。
零落江南不自由。
兩綢繆。
料得吟鸞夜夜愁。



范仲淹——漁家傲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
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江城子——蘇軾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379

主題

7618

帖子

701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011
6
 樓主| 廣南子 發表於 2008-7-31 07:46 | 只看該作者

唐詩欣賞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379

主題

7618

帖子

701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011
7
 樓主| 廣南子 發表於 2008-7-31 07:55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4

主題

550

帖子

750

積分

貝殼網友六級

Rank: 3Rank: 3

積分
750
8
Waterlily888 發表於 2008-9-2 09:10 | 只看該作者
好文,多謝推薦。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8 07:1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