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文化崛起的中國坐標

[複製鏈接]

3萬

主題

3萬

帖子

3萬

積分

版主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317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藍藍的天 發表於 2008-9-1 01:4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8月8日,第29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在國家體育場隆重開幕。這是開幕式上的表演。新華社記者楊磊攝

    從歷史的發展來看,如果說20世紀上半葉的主流是軍事競賽,20世紀下半葉的主流是經濟競爭。那麼,21世紀的主流可能是文化的競賽。文化對人類的作用,可能超越軍事、政治、經濟、意識形態乃至民族與國家

    奧運會開幕式這一場文化盛宴,在讓世界驚嘆的同時,也提醒著中國人:中國的發展,不僅是經濟的崛起,更應該是中華文明的復甦和傳播。

    歷史文化的長卷中,我們看到了什麼樣的文化精神

    文化是民族的根、民族的魂。一個民族的復興,必須以民族文化的復興和民族精神的昂揚為先導;一個民族的衰落,則往往以民族文化的頹廢和民族精神的萎靡為先兆。北京奧運會的表演中洋溢著濃郁的中國文化氣息,彰顯了剛勁有力的中國文化元素,體現了極為深厚的中國文化底蘊,包含了日久彌新的中國文化內涵。

    文化認同。從中國印、祥雲火炬、金鑲玉獎牌,到開幕式的表演,所有這些中國元素都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和文化認同。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和血脈,是一個民族的精神記憶和精神家園,體現了民族的認同感、歸屬感,反映了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失去了民族文化傳統,就如同浮萍沒有了根,就如同人失去了靈魂,就如同流浪者失去了家園。文化認同與文化傳承是民族賴以生存的基礎和繼續發展的前提,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文化自信。從開幕式上令人震撼的漢字方陣到鄭和船隊,從飛速旋轉的地球到太空人,展示了中國的文化自信。從「微笑的北京」、文明拉拉隊到成千上萬的志願者,展示了中國人的精神風貌、道德修養、文化形象。這既展現了中國文化的獨特魅力,也體現了中國文化的軟實力。

    文化包容。奧運會是中國走向世界,世界了解中國的最好平台。奧運會體現了平等與和平的精神和理念,體現了中國人民的友好和善意,體現了多元文化的尊重、理解、交流與包容,體現了中國文化融入世界,不同文化取長補短的堅定信念。

    文化和諧。「和」字體現了中華文化海納百川的胸懷和對和諧世界的美好追求。「和」是中國文化的內在精神和顯著特徵,「和諧」是中國文化的價值目標和最高境界。中國傳統文化中包含著許多關於融合、和諧、和睦、平和的思想和觀念,內容十分豐富,比如「天人合一」的宇宙觀,「和實生物」的辯證法,「和而不同」的價值觀,「以和為貴」的處世哲學,等等。由於「和」的思想反映了事物的普遍規律,因而它能夠隨著時代的變化而不斷變化,隨著社會的發展而不斷豐富其內容。現在,我們所說的「和」既包括了和諧、和平、和善等含義,也蘊涵著和以處眾、和衷共濟、政通人和等深刻的生活態度和人生理念。

    在全球化這個大背景下,任何國家,包括中國的自身事務都不僅僅是一個國家自己的事,而是世界性的問題。中國是一個大國,這也使得中國的變化對世界將會產生重要影響。一些西方人認為,中國崛起時會重蹈西方殖民大國的覆轍,所以他們大談「中國威脅論」。以自己過去的所作所為來推斷他國的行為,這是缺乏根據的,因為文化不一樣。值此之際,中國人通過奧運會的舉辦,向世界證明了中國的發展不會對任何人構成威脅,它是「和平的崛起」。

  大國崛起不僅是經濟現象,而且是文化現象

    世界各國人民、各國的文化都對人類文明的進步作出了貢獻。然而,由於歷史原因,世界不大了解東方文化、中華文化。這對世界來說,是一個損失。現在,全球化的問題受到了人們普遍的關注,相對於文化趨同的觀點,越來越多的人主張全球化應該是文化的多樣化。全球化的進程不是文化的同質化而是文化的多樣化,已經成了世界性的共識。隨著當代世界多元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鋒日益頻繁,文化在社會發展中的戰略地位和重要作用得以凸顯。布熱津斯基在《大棋局》中提出了大國的四個標誌,即:經濟發達,軍事強大,科技雄厚,文化富有吸引力。歷史和現實都表明,大國崛起不僅是經濟現象,而且是文化現象;不僅是經濟增長,而且是文化繁榮。

    從文化坐標來看,要以全球化為參照,以對話為路徑。從歷史的發展來看,如果說20世紀上半葉的主流是軍事競賽,20世紀下半葉的主流是經濟競爭。那麼,21世紀的主流可能是文化的競賽。文化對人類的作用,可能超越軍事、政治、經濟、意識形態乃至民族與國家。全球化引起世界各種思想文化,歷史的和現實的、外來的和本土的、進步的和落後的、積極的和頹廢的,相互激蕩。這其中有吸納又有排斥,有融合又有鬥爭,有滲透又有抵禦。文化的發展繁榮離不開同世界各種文明的對話,中國文化只有走出去,才能更好地保存自己。只有進入對方文化而非征服對方文化,中國文化的現代轉型才有可能。中國文化只有在與世界各種文化的交流激蕩中,保持個性並增強話語權,這樣的文化才不僅是民族的,而且是世界的,不僅是自賞的,而且是共享的。

    從文化戰略來看,要以傳承為基礎,以創新為核心。文化建設貴在積累,重在創新。傳承是基礎,是前提,創新是方向,是生命,兩者不可偏廢。在現代社會中,我們深切地感受到,文化的內涵越來越豐富,文化的作用越來越大。要想在激烈的文化競爭中生存與發展,文化傳承是命脈,也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文化創新是核心,是中華文化生生不息的源頭活水。

    (作者郭建寧為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導)
有兩種偉大的事物,我們越是經常越是執著地思考它們,我們心中就越是充滿永遠新鮮、有增無已的讚歎和敬畏,那就是我們頭上的星空,我們心中的道德法則!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 12:1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