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7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現代名畫《人物名畫欣賞》[30P]

[複製鏈接]

2379

主題

7618

帖子

701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01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廣南子 發表於 2008-8-30 16:1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愛國詩人陸遊/馬振聲



1982年紙本設色102cmxl02cm中國美術館藏

     馬振聲。1939年生於北京市,1964年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系畢業,1966年研究生畢業,1973年到四川美術家協會從事專業創作。現為北語言文化大學藝術系兼職教授、—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形象的簡化與單純處理往往更能使畫家的表現意圖變得明確、清晰和簡潔。馬振聲對筆墨語言的駕馭能力顯示了他的沉穩與自覺:遠離繁複的文化追溯,而是通過對歷史的真實描畫展觀自我的審美態度,不難發現,馬振聲的著眼點不在於尋求新異.而在於使傳統表現形式如何切。自身的價值取向和題材內容,並做到恰如其分,在《愛國詩人陸遊》一畫中,他選取寫實主義的原則,不等於消弱他對世界的理想化追求,從畫面的構圖,筆墨、色調的處理以及人物形象的動態與神情捕捉都能窺見畫家用心的良苦。正因如此,他營造的氛圍與境界是可以深入讀解和親切感人的。作品構圖的精妙。筆墨的錘鍊,人物個性化的追求,使此幅作品獲第六屆全國美術作品展銀獎。


版納春韻/蕭玉田
1989年  絹本設色  72cm x 106cm



蕭玉田,1945年生,遼寧省錦州市人。現為承德畫院院長、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工筆畫學會理事,河北省美術家協會理事,河北省政協委員。曾設計發行了三套特種郵票,其中一套為中德兩國聯合發行。作品曾獲兩次國際獎、兩次國內獎。

《版納春韻》以傳統的工筆畫法描繪了一位傣族姑娘,清晨在河邊梳妝的情景。少女美麗、端莊,動態優美、自然,象徵傣家吉祥的孔雀依偎在姑娘身旁,山花盛開,溪水長流,畫家勾畫出一幅人間的天堂,給觀者以美的享受。這裡,畫家用堅實輕健的線條,用富麗雅緻的色彩;生動和諧地描繪出青春少女的婀娜和孔雀的瑰麗,在燦爛開放的山花春草之間留下了西雙版納的春韻。


布袋和尚/李可染40年代  
紙本設色   68.2cm x 45.3cm



中央美術學院藏

李可染(1907—1989),江蘇省徐州市人。早年畢業於上海美專師範科,1929年入國立藝術院研究部學習油畫,曾加入「一八藝社」。1938年後從事抗日救亡美術宣傳工作。從1943年起,先後任教於國立藝專、國立北平藝專、中央美術學院。1947年師從齊白石、黃賓虹。曾任中國畫研究院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文聯委員。著作有《李可染論藝術》。
布袋和尚是李可染鍾愛的人物題材之一,至晚年仍反覆以此題材作畫。畫中的僧人形象,與民間大肚彌勒造像有一脈相承之處。李可染以流暢自由的筆線,勾畫出彌勒並不端正的頭部和五官,賦予人物一副活動著的臉部表情,閉著的雙眼更賦予人物怡然自得和豁達脫俗的精神面貌。與作於晚年同一題材的作品相比,此圖筆墨恣肆、行筆迅捷、畫風瀟灑、活潑自如,表現出作者早期寫意人物畫的特徵。


採蓮圖/黃均
1983年  絹本設色   116cm x 85 cm  自藏



黃均的畫以工筆仕女居多。他的畫傳統功力深厚,具有古典的美學韻味。作品構思縝密,意境深遂,運筆剛柔相濟,能以嚴謹靈活的筆墨和準確的線條刻畫出個性鮮明的人物,使筆下仕女雍容高雅,楚楚動人。《採蓮圖》畫荷塘中兩少女採蓮的情景。此圖取江南採蓮詩意,在唯美的傾向中寄託了畫家思念故鄉的離別之情。圖中少女被大片生長繁茂的荷葉簇擁著,姿態可人,嫵媚的神情散發著青春的活力;少女發自內心的微笑同她們各自勞作的姿勢相諧調,有一種抒情的韻味。四周蓮花不染纖塵,蓮莖交錯,亂中有序,下部密實,上部空靈,整個構圖不落常套,更顯出疏密的對比。在舒暢的環境中,在微風的吹拂下,靜中有動,動中有靜,給觀者以永久的藝術享受。

2379

主題

7618

帖子

701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011
沙發
 樓主| 廣南子 發表於 2008-8-30 16:18 | 只看該作者
曹雪芹像/宋忠元
1997年紙本設色80crax62cm自藏



宋忠元,1932年生,上海市奉賢縣人,1953年畢業於浙江美術學院,后留校任教。曾任該院副院長、教授,浙江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
此圖為肖像畫創作、總的表現手法嚴謹、簡潔、清逸、樸實。曹雪芹臉部的五官部位勾勒精細,渲染到位.略帶動感的衣紋描寫得疏密得當,準確有力。而前景的冷石瘦草與後景的枯枝遠亭烘托出主人公的身世飄零、懷才不遇的坎坷人生。南飛的群雁和著淡雲輕嵐,喻示著一代才子的幽幽思緒,最突出的是曹雪芹炯炯有神的雙目及深深沉思的情態,表明了他對人生的認識和思想的睿智。整幅畫中恰到好處地刻畫了這位傾一生,心血寫紅樓奇夢之文學巨人的才情神韻,從一個特有的角度引發了觀者的敬重之情。


草原牧歌/張鴻飛
2001年  紙本設色 68cm x 68cm
自藏



張鴻飛,生於1950年,吉林省伊通縣人。l977年結業於魯迅美術學院。現為吉林省書畫院副院長、一級美術師,吉林省美協副主席,吉林省中國畫藝委會副主任,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張鴻飛的這幅《草原牧歌》,是他從自己獨特的視角,以自己的理解,運用詩意的造型語言和嫻熟的技巧譜寫的一曲草原讚歌。畫中老牧民拉著馬頭琴,似乎沉浸在一種遼遠的追憶中;背景上用淡墨渲染而成的曠闊草原上似乎飄蕩著亘古不變的音韻,而這音韻又包裹著以簡潔細勁的線條勾勒而成的兩隻默默相對的白馬,構成一種朦朧的詩意。在這童話般的朦朧中,觀者辨不清那白馬究竟是草原上正在牧放的真實之馬還是老牧民心中之馬。或許,這正是畫家所要傳達給觀者的感受吧。


草原之夢/周榮生
1984年  紙本設色
150cmxl20cm,中國美術館藏



周榮生的這幅《草原之夢》,以濃郁的墨色營造出了一種夢幻般的藝術效果,抒發了畫家對草原那種如夢似幻的追憶情懷。整幅畫手法工整嚴密,行筆從容穩健,畫家有意拉長了馬匹的造型,使其在樸拙中透出勁健。在深重的墨色背景上,畫家運用紅與白的色彩對比,形成了瑰麗沉厚的視覺效果。牧馬者手中的套馬長竿平伸在畫面,加強了馬匹對畫面的分割,增加了圖中傳達出來的靜謐感,營造出渾然大度、極具裝飾感和抽象美的畫面。此作獲第七屆全國美術作品展銅獎。


春風/單應桂2000年
絹本設色85cm X 54cm自藏



單應桂,女,l933年生.山東省高密市人。19s1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系,先後在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山東美術館從事美術創作和教學。現任山東藝術學院教授、民間美術研究室主任。為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美協年畫藝術委員會委員。

該畫以抒情的手法塑造了一位勞動婦女的典型形象。由於作者長期深入農村生活,對農民的生活思想情感較為熟悉,畫中人物在俊美中透出健康,樸實中蘊藏著靈氣。這是單應桂筆下女性的特點,也是作者審美情趣的體現。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379

主題

7618

帖子

701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011
3
 樓主| 廣南子 發表於 2008-8-30 16:19 | 只看該作者
春天/劉文西
1999年紙本設色200cmxl70cm自藏



在此幅畫中。畫家熱情地讚頌小平同志這位歷史巨人、傑出的領袖、睿智的老人;他以鮮明的個性、傳神的體態、特有的意味健步向前走著、走著。那深邃的意境、浪漫的景象、真切的色彩在高拴入雲的建築群體和生機勃勃的樹木襯托之下,構成了一幅清新活潑,氣度雄闊的畫面,從而抒發出一種壯美、歡暢的情調。畫中的小平同志滿懷信心,環顧世界.思索未來,這是一位不畏艱難,不畏權威,勇於探索,勇於實踐的世紀偉人。畫家在構圖、立意、用筆、設色上既大膽又精鍊,既深遠又清爽,充分體現一種陽剛之美,並以沉穩老辣的筆墨、新穎生趣的色調寫出了新時期的新氣象,記下了那難忘的春天帶紿我們的時代精神和生活風貌。


大榕樹下/朱理存
1988年紙本設色122cmxl35cm自藏



《大榕樹下》取自畫家的生活體驗,描繪了農村日常的生活和美麗的景色。農村姑娘的勤勞樸實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在畫面中得到真實再現。畫面景色優美,秋風勁草喚起了人們對鄉村生活的神往。畫中人物的造型重在追求一種生活化的狀態,與背景盤根錯節、與山石渾然—體的大榕樹造型形成鮮明對比,刻意表現大自然的神奇和創造。這幅畫意在通過畫面內容反映自然界和人類生存的一種狀態和心理,帶給我們深思的同時也帶來了強烈的審美感受。


待嫁的新娘/丁紹光1999年紙本設色109cm
x91.7cm私人藏



丁紹光的作品、不僅超越了民族藝術的界限,亦超越了傳統藝術的局限。他的每幅作品都兼容了占典與現代、東方與西方的裝飾情趣。他取法中國繪畫的線描傳統並吸收了唐畫的寫實、宋畫的古典和元畫的寫意,超越水墨筆法的藩籬,結合西方對色調的處理方法,充分發揮創作自由的特點。《待嫁的新娘》以誇張變形的裝飾手法。 塑造了一個傣族新娘待嫁前的美麗和矜持。深藍色的基調,鮮艷奪目的甫國花木,烘托出主體人物修長的身姿。畫中人物手臂、腰肢上的飾品及服飾上的圖案,無不精心而作,再以金線統—勾勒,捷畫面充滿了詩一般的意境.給人一種自然華貴的美,一種醉心迷人的美,一種如夢如幻、韻味無窮的美。


當代英雄/單應桂
1960年紙木設色175cmxl20cm自藏



畫此畫反映了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國農村青年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精神風貌。  作者創作此畫時為中央美術學院四年級學生,指導老師為葉淺予。1 959年冬作者到北京房山縣深入生活,見農民們正在引水上山,作者在和女青年們共同勞動中,被她們那種為改變農村落後面貌、不畏艱難的精神所感動。年輕的姑娘高高舉起的大鎚、健康且流著汗水的臉頰,被山風吹起的髮辮和飄起的頭巾,一種充滿活力的勞動美深深打動了作者。此作在工棚里完成了草圖, 后又精心繪製而成,得到美術界的專家與同行的好評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379

主題

7618

帖子

701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011
4
 樓主| 廣南子 發表於 2008-8-30 16:20 | 只看該作者
電纜工人攻尖端/趙華勝
1960年紙本設色84cmx 65.5cm中國美術藏



趙華勝,1939年生於吉林省長春市,祖籍山東省泰安節。1964年畢業於魯迅美術學院中國畫系。並留校任教。1976年調入遼寧畫院從事專業創作。觀為遼寧畫院院長、—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出版有《現代中國人物畫技法》。
這幅作品是由趙華勝執筆、集體創作的組畫中的一幅,表現在大搞技術革命的年代里電纜工人攻尖端的事迹。畫中的主體形象是一群工人,他們臉上洋溢著攻克難關后的喜悅。中心的—組人物形象生動,表情豐富,目光一致,姿勢多變,各具個性特色。從創作年代可知,作者剛進入大學不久,繪畫方法已明顯地吸取了西方繪畫的藝術語言,勾線落墨仍保留中國畫的神韻,充分顯示出作者基本功的紮實和繪畫的才能 。


肝膽相照/趙華勝
1995年紙本設色230cmx 430cm自藏



趙華勝的作品以主題性創作為主,給人以沉穩渾穆、博大精深之感,白成風格;《肝膽相照》就是這樣的一類作品.畫面以群像式的構圖,再現了—批與中國GCD共命運、同存亡的民主人士的形象。畫家尊重歷史真實.表現西安事變之後,周恩來同志代表中國GCD與各民主黨派的仁人志士一起,共商組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大業。畫中人物均是真人的寫照,形象鮮明,個性突出,神形兼備。此畫為紀念抗戰勝利50周年而作,表達了人民將永遠不會忘記他們在抗日戰爭和建立新中國的鬥爭中所建立的偉大歷史功勛。

孤獨——我憂傷著你的憂傷/秦龍
1997年紙本設色、綜合材料140cmxl40cm中國美術館藏



秦龍,1939年生,河北省成安人。1966年畢業於中央工藝美術學院。1976年後任人民文學出版社美術編輯。現為人民文學出版社編審,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畫家在此圖中借鑒了裝飾畫、水粉畫的表現方法,與傳統工筆畫技法相結合.描繪了一個騎馬獵人四處漂泊的孤獨生涯。獵人造型用線較多,既突現出獨行者民族服飾上的特點,也顯露出凝重的傷感情調。在材料上的綜合運用有利於營造環境的荒涼和表現畫中「孤獨」所傳達出的文學內容和精神內涵,確定了《孤獨——我憂傷著你的憂傷》昕刻意表現的主題和所要揭示的意蘊,彌補了畫面故事情節和習慣符號語言的不足之處,這必然會引起畫中人情感的外泄和觀者心理激蕩之間的契合和共鳴。


旱鴨子/陳光健
1989年紙本設色138cmxl05cm自藏



陳光健的畫生活氣息十分濃郁,許多作品直接來源於生活。她非常善於抓取日常所見的平凡小景,正如她在《旱鴨子》中的題跋:「我喜愛自由自在、無拘無束,即使在艱難中也具有這種品格。」她的畫工整細膩,具有某種程度的古典特質。旱鴨子是畫家在陝北高原寫生基礎上創作的,圖中兒童的姿態十分可愛。充滿童趣。黃狗、鴨子使人聯想起鄉村的農家生活.意味雋永。當一群鴨子在孩童面前經過時,引起小女孩歡陝的笑聲,成為全畫的亮點。後部暗色的寫意背景和前面上筆淡著色的景物、尤其使畫面透出一種淳樸自然之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379

主題

7618

帖子

701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011
5
 樓主| 廣南子 發表於 2008-8-30 16:22 | 只看該作者
畫家蔣兆和/韓國榛
1980年  
紙本設色   136cmxl80cm   中央美術學院藏   



《畫家蔣兆和》是韓國榛以描繪文化名人為題材的一幅佳作。準確生動的造型,舒緩從容的筆觸,欲實還虛的意境表現,畫家把蔣兆和各時期代表作品組合在一起作為背景,斑駁迷離的墨色傳達出畫家蔣兆和的深邃、睿智。畫面瀰漫出淡淡的詩意和歷史的滄桑感,不免讓觀者從心頭湧起一絲難以言狀的感受,也同樣有著畫家深沉的生命體驗。一言以弊之, 在疏密聚散、濃淡枯潤的形式對比中,韓國榛成功地刻畫出畫家蔣兆和那種憂國憂民的精神面貌,從而給人以明確、清晰的心靈和視覺的感應。


畫家/韓碩
2000年  
紙本設色   173cm x l40cm  自藏



韓碩,1945年生,上海市人。上海大學美術學院中國畫系畢業。曾任上海少兒出版社總編輯。現任上海中國畫院副院長,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韓碩在《畫家》這幅畫中繼承了傳統水墨講究神韻的美學品質,用線與造型達到了和諧統一。畫中的用線概括中見逸氣,色彩素樸而又雅緻,形的張力賦予了畫面以生氣,人物造型極度概括,幾分誇張變形恰到好處,既不生硬死板,也不張狂無法,與用線的力度結合得天衣無縫。正是這種造型的風格化,生髮出一種內在的意韻,充滿了詩意的傾訴。這種風格特質和背後的意蘊,是一種簡逸、樸素的美感,是對古典美學所規範的「以形寫神」、「形神兼備」命題在新的層面上的推進。推進的前提是畫家不以寫人物之「形」之「神」為目的,而是借人物之神寫自我對世界的內心感受,洋溢著畫家的主體意識。韓碩畫里那份稚拙、隨意、灑脫,正是無數藝術家孜孜以求傾心嚮往的境界。此作獲第九屆全國美術作品展金獎。


換鵝圖/劉旦宅
1981年紙本設色96cmX 59cm自藏



劉旦宅早年對漢唐人物、宋元山水,以及明代陳洪綬,清代任伯年等大師繪畫,摹習研究多年,深得其妙旨,集眾所善,以為已有、更自立意,專為一家,《換鵝圖》是以古代大書法家王羲之的故事為創作內容.人物神態表現安然。畫家在描繪人的技法上用筆精工秀麗,設色典雅清淡,毫無媚俗浮躁之氣,格調校高。圖中人物體態、眼裝取材於東晉的竹林七賢和山西太原婁睿墓壁畫以及《勘書圖》等古代阼品,但在運筆、設色方面又融入了現代人意趣,加強了四周環境的烘托作用和人物相互關係的描繪。此幅作品形象生動.細膩傳神,較好地再現了當時的情景。在歷史人物畫的創作中,此作實在是一幅內容形式俱佳的作品。


浣紗/蕭玉田
2001年  
絹本設色   110cm x 52cm  自藏



佇立於荷塘池畔的秀麗身影,合著悠遠的「平仄」詩句,不知誰家浣紗女游弋在永恆的時間長河裡,牽動起人們幾乎淡忘了的懷古之情思。這無聲的詩句,傳送著大自然的氣息,飄揚著濃郁的荷香,把觀賞者引入含蓄而又悠遠的審美境界。這幅畫線的起承轉合,色彩的沉秀雅緻,始自於傳統又變化於民間。高明的畫家與眾不同之處就是從傳統中走出來,而豐富的生活又需要畫家深進去,一進一出,生活的詩意,表現的活力,優美的情趣都融於畫中,給人以審美的無窮遐思。《浣紗》這幅以工寫意的畫作,讓我們從中讀出了頗多的新意。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379

主題

7618

帖子

701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011
6
 樓主| 廣南子 發表於 2008-8-30 16:23 | 只看該作者
黃河兒女/陳忠志
1977年
紙本設色178CmX 250cm自藏



對陳忠志的作品造型進行某種理性的分析,我們不能偏離這樣一個原則,就是對於視覺形態純粹性的時間意象、空間意象、色彩意象等等各種意象結構造型的整體判斷,以及它們的形態傳達給審美對象心理情感反應時所產生的不同知覺感受。《黃河兒女》的視覺形態的設計語言形式能夠給人以莊重、宏偉的審美感受,圖中領袖的雄偉身姿和他和藹可親的表現,給處於成長中的兒童以莫大的鼓舞和期望。畫家把人物造型和人物關係同自身在長期藝術實踐中積澱起來的深層心理結構相通,從其造型形式中閃現出種種有意味的節奏、韻律、平衡、張力、鬆弛等,可以看到畫家的創造活動和他歌頌主題合二為一.進而行之於筆,物化為新的造型樣式。因此,此作以主題的新穎,工筆技法的創新,線條的生動,意境的深邃,在第二屆世界華人藝術大賽中獲國際榮譽金獎。


黃河在咆哮/王迎春  
楊力舟
1979年   紙本設色    180cm x 230cm  



中國美術館藏
王迎春,女,1942年生,山西省太原市人。1966年畢業於西安美術學院國畫系,l980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系研究生班。現為中國畫研究院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楊力舟,1942年生,山西省臨猗縣人。1966年畢業於西安美術學院油畫系,1980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系研究生班。曾任文化部藝術局美術處處長。現任中國美術館館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文聯委員、一級美術師。
王迎春、楊力舟夫婦的畫風經歷了幾次大的蛻變,由傾心於寫實漸次走向追尋主觀結構的表現。但無論如何變異,其中總有一條清晰的發展脈絡,即畫面意境追求對壯美品格的渲染。在中國畫壇,長期以來關注現實生活的主題總彷彿與一種手法和套路相聯繫。《黃河在咆哮》顯然突破了這種套路。畫面具有一種強悍的力度,這種力度不僅來源於作品的質量,也來源於藝術家激昂奮進的筆墨追求和精神狀態。這幅作品構圖大膽,筆墨沉雄蒼渾,雕塑般的人物型和翻滾的巨浪撼人心魄,是難得一見的力作 。


慧女傳書/郭慕熙
1980年    絹本設色   80cm x 50cm  
自藏



郭慕熙,女,]926年生,河北省永清縣人。1945年畢業於北平京華美術專科學校中國畫系人物科,從師於徐燕孫、吳光宇、劉凌滄。曾在中國歷史博物館美術組、榮寶齋及故宮博物院從事繪畫、美術設計、古董臨摹工作。現為榮寶齋畫家。郭慕熙的這幅《慧女傳書》取材於《西廂記》中紅娘為張生、崔鶯鶯傳遞情書一段。畫家採用工筆重彩的形式,深入、細緻地刻畫了紅娘與崔鶯鶯各自不同的神態表情。圖中紅娘躲在屏風的後面,調皮地探出半身,偷偷觀察崔鶯鶯觀看情書的表情。崔鶯鶯讀信時神情專註而又有些羞怯,完全沉浸在愛情的甜蜜之中,根本沒有發覺紅娘在偷看自己。這幅畫充分利用了地毯、桌几、屏風和欄桿的形式特徵來分割畫面空間,使人物的細膩柔和與環境直線的方正規矩形成對比,更好地襯托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徵。


脊樑/招熾挺
1998年  
紙本設色   152cm x l52cm  
自藏



招熾挺, l945年生,廣東省南海人。1968年畢業於廣州美術學院。現為廣州軍區政治部文藝創作室主任、一級美術師,廣東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作品曾獲第二屆中國體育美展銀獎,紀念《講話》發表50周年全國美展銅獎,全國中國人物畫展銅獎,全軍美展銀獎。出版有《招熾挺花鳥畫集》等。
好的藝術作品之所以具有強烈的感人力量是源於作者內心的真情實感。藝術家的任務正是通過他特有的方式把這種真誠感受最大程度地傳達出來。《脊樑》這幅畫,沒有過多的背景環境渲染,也無花樣的筆墨翻新,更談不上繁雜的色彩和浩大的場面輔墊。畫家只是截取抗洪搶險一個平常而又特定的場面,用準確精鍊而又豐富多變的筆墨表現了人民軍隊戰士們的平凡和偉大,用畫家創造性的語言點明了主題——這些年輕的生命,這些英勇的戰士用堅強的軀體,有力地扛起了人民的委託,擔起了搶險的重任。他們就是民族的脊樑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379

主題

7618

帖子

701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011
7
 樓主| 廣南子 發表於 2008-8-30 16:24 | 只看該作者
江城女/梁岩
1987年  紙本設色  67cm x 68cm  
自藏



《江城女》以水墨寫意的手法描繪了一位美麗姑娘的肖像。圖中女子取側面造型,眼角、嘴角重點刻畫,面部處理注意明暗、光影。臉部的高光符合人體解剖結構,點染的嘴唇更反映了人物的精神氣質。她的衣飾以大寫意水墨恣意揮灑,以烘托頭部的安祥寧靜,只在胸前微露紅色的內衣和佛珠,以打破上衣的單調、沉悶。背景以淡墨輕掃,氤氳迷濛,揭示了姑娘的心情和畫家著力追求的平淡天真效果。這種水墨寫生人物畫看似簡單,實則沒有紮實的造型能力和對物象的靈敏捕捉、概括能力是很難奏效的。


江音/楊德樹
1992年絹本設色
130cmX 68Cm自藏



中國工筆重彩人物 畫歷久彌新,其獨特的審 美從精神上包含了民族 的審美習慣以及哲學、文化的豐富內容、從技藝上又具備了極為豐富的手段方法。《江音》力求突破舊有的程式,努力在傳統中追求至善至美。由於畫家功力的深厚,這種唯美的傾向並不媚俗,反而雅緻大方。畫家精心塑造了一個美麗的少女在江中遊船上撫琴的優美身姿.為了獲得畫面的節奏,畫家精心布置了每—個;背景道具,從而使圖形的構成與音樂的韻律達到和諧,並同時蘊含了節奏的頓挫和江水起伏間的交響。這種數次重複展開又變化豐富的節奏,具有動人的力量,感染著每一個觀者。


金秋/趙建成
1994年  
布本設色    176cm x l76cm  中國美術館藏



趙建成,1949年生,山東省青州人。自學繪畫,曾受朱乃正指導,后入中央美術學院進修。現為青島畫院副院長、一級美術師,山東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在趙建成的作品中,始終能感受到對東方藝術精神的那種雄渾博大、渾樸自然之象的追尋,畫面所傳達的意象是那樣的撼人心魄,彷彿沒有一種形象能包容這「能量」。加之題材所含蘊的歷史特徵,則更增強了作品的文化意味。這些「造像」所蘊涵的素靜單純、莊嚴肅穆遠離了世俗的喧囂與紛繁,同時為純化語言提供了最為恰當的載體。從技法分析,畫家從容地控制著墨中的水分與層次,他能在如幻如真的寫實手法中灌注一種唯美的趣味。


金秋夜話/龍清廉
1984年紙本設色124cmxl83cm,中國美術館藏



龍清廉,苗族,別號阿龍、爾澳迦龍,1 938年生,湖南省古丈人。1965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系,同年到新疆工作。現為新疆畫院專職畫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

《金秋夜話》重在刻畫對話雙方的融洽關係和精神氣質,以表現畫中人生活的幸福和豐收的喜悅。畫家借鑒了素描的表現方法,運用明暗關係對主要人物的勝部、手足進行了精心刻畫,表情生動自然,顯得厚實充分。人物衣紋的處理講究突現肌體結構.很有代表性地反映了畫中人的精神特徵和民族特點。客觀對象外在形貌特徵和人物內在精神極為協調。溫暖的夜燈籠罩著夜話的場景,點明了此畫的環境、時間.堆積的糧食、運載的拖拉機寓意著懇談的內容.使此畫的主題更為突出和明確。


金色的風/劉永傑
2001年   紙本設色    146cm x 174cm  
自藏



劉永傑對人物形象的刻畫,不是遵從客觀對象固有的面貌和狀態,而是從其束縛中解脫出來,用主觀的意識改造對象,在具象中寫意。意,就是他心靈情感的外泄;意,就是他畫中的秩序。在這幅《金色的風》中,人物的衣紋不是自然狀態,而是規則的;群體人物的表情、肢體的線也在變化中蘊含規則;入畫的景物也具有同樣的特點。所有這些在一起共同形成了畫面的秩序感。圖中人物動態方向性的趨同,既加強了秩序感,又使群體人物的外形得到了強化,形成一種紀念碑式的畫面布局,恰當地表達了畫家對豐收的歌頌。


技圖/吳緒經
1990年  
絹本設色   114cm x l07cm   
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藏



這是一幅具有唐宋詞意的高士弈棋圖。畫家不落俗套地將生活的真實場面移位於藝術的自然畫面,人圈中的兩位對弈高手,一位悠然自得耐心等待;另一位凝神靜氣舉棋未定。畫家精心布局,注重刻畫人物的神情動態,畫中主與次的設置、動與靜的對比、冷與曖的交映、散與聚的組合都歸於氣氛的整合統一。難能可貴的是,畫家將色彩的處理、線條的運行和人物的變形全都融合在裝飾、變化、求新的基調之上,使觀者從古韻內品味出清新的格調,從陌生里看出了熟悉的面貌。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01

主題

9195

帖子

3363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文化沙龍版主

Rank: 4

積分
3363
8
NYLASH 發表於 2008-9-2 01:58 | 只看該作者
真是各有各的情趣,各有各的微妙。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1 18:4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