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軍隊被美軍忽悠已從100個師縮減到只有33個師!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遺老級會員

Rank: 5Rank: 5

積分
1703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白頭翁 發表於 2008-8-26 06:1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鼎盛軍事 網路精華文章  錄入時間:2008-8-25

    文/銀河巨星

  首先來看一則新聞:

  美國《防務新聞》周刊6月16日文章——原題:解放軍瘦身,集中力量搞訓練中國軍隊正在進行瘦身,專註於訓練和C4ISR(指揮、管制、通訊、情報、計算機、監控及偵察)系統,這是中國打造機械化、數字化部隊努力的一部分。

  《今日中國軍隊》的作者丹尼斯·布拉斯科說,近10年來,解放軍已從100個師縮減為33個步兵和裝甲師。「換句話說,(中國軍隊已成為)一支『更精簡、更難對付』的部隊:規模較小但更機動靈活,火力和網路化也得到加強。」
  
  ......

  看了上面的報道和評論,我不僅高興不起來,反而有了一絲擔憂:本來打造機械化、數字化部隊是提高國防實力的一種努力,而過度地走『更精簡、更難對付』之路?這樣是否有利?

  本人不是什麼學軍事的、也更容易被那些洋人口吻的文字給繞迷糊了;但有一點,我相信偉人總結的、我們草根一聽就能很容易搞懂的一句話:凡是敵人擁護的,我們就反對;凡是敵人反對的我們就擁護!

  我不否認武器的重要性,但軍力的優劣不僅僅等同於幾種武器的對比。片面追求高科技、新軍事變革,而忽略了在戰略上不犯或少犯錯誤才是主要的。

  在銀河巨星看來,「唯武器論」、「新軍事變革」,是在給中國下套子,是美日等國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另類手法。信息化建設本身沒有錯誤,但要看武器掌握在什麼人手裡了(比如以色列和阿拉伯人)、是什麼統帥在指揮、奉信什麼樣的國家戰略等等。

  事實上,這一招已起作用!經過美國的自我吹噓一番后,在持續的誇大宣傳的灌輸下,加上一些形形色色的鼓手正反兩方面的配合攻勢下,使我們一部分同志對敵高性能裝備產生了畏怯心理、自覺或者不自覺地隨著美國揮舞的大棒開始思考問題了。什麼世界進入「精確打擊」、「零傷亡戰爭」、「精兵時代」來臨......。這是在實力不對稱的情況下,短時打擊對手的情況下——也就是說,實力對比很懸殊時,才可能出現的戰場情況。

  還比如,F-22橫空出世后,部分網友開始更加為國家擔憂:人家都四代了,我們還大量二代;八爺還在改來改去。連央視軍情觀察節目的某位主持、軍事專家似乎也在有意無意中嚇唬老百姓:什麼4S------超音速巡航、超機動性、超視距打擊、超隱身性。更有甚者,還替美軍宣傳:80年都不落後!汗那,不知出於什麼目的?
  
  銀河巨星認為:戰爭的勝負在很大程度上雙方戰爭謀略的運用結果。武器是畫家手裡的一枝筆,善用者才會畫出最新最美的圖畫。什麼樣的武器打什麼樣的仗,對什麼樣的敵人運用什麼樣的戰術,在什麼樣的地形運用什麼樣的戰術,在什麼樣的天候運用什麼樣的戰術,所謂天時、地利、人和這些都是戰爭的致勝因素,是我們老祖宗遺留下來的法寶。今天的所謂現代法戰爭是美國的戰爭模式,美國祭出「武器論」、「新軍事變革」......等,就是要請君入甕。如果我們信奉它那一套,正好中它下懷!

  言歸正傳,下面說說我對「解放軍已從100個師縮減為33個步兵和裝甲師」的擔憂,網友看看是否有道理。

  一、如果一個比美國弱的國家,採取一個和美國相當的軍事戰略,丟掉自己行之有效的東西,按照美國人制定的規則玩遊戲,是否合適。


  從軍事實力上講,美國確實可以稱世界第一。自從2003年以來,美國每年的軍費開支在5000億美元以上,幾乎等於世界各國軍費開支的總和,到2008年,美國5年來投入的巨額軍費達25000億美元以上,如此巨大的軍費開支,背後隱藏的是征服世界的勃勃野心。

  大家可以想一想,至少在今後一、二十年,甚至是更長的時間內,我們和美帝相比,總體上是處於劣勢的:你比武器精良程度比得過美國?你比軍費開支比得過美國?你比士兵科技素質你比得過美國?美國士兵中博士碩士是真正的成群結隊。

  而我們現在得到這樣一個結論,那就是說、現代戰爭,已經不是靠人多人少的了;毛澤東那套什麼游擊戰啊,都過時了;一個集束炸彈,就能把高家莊的土八路全炸死了——我們在伊拉克戰爭里是看到集束炸彈的威力了,能夠炸出一個四層樓深的坑,這哪是什麼高傳寶之流可以抵擋的?

  尤其是看到海灣戰爭后,美國高科技打得非常順手,一些專家,一談美國,就是美國的B-2、美國航母、美國核潛艇如何先進,而沒有上升到戰略層次來分析美國的強弱和脆弱的一面。

  海灣戰爭,美國幾乎得到了世界各大國的支持,英法而且參戰,日本、德國出錢和後勤支援,世界輿論也對美國一邊倒,能不贏嗎?科索沃戰爭,美國聯合了歐盟這麼多國家,對小小的南聯盟大打出手,能不贏嗎?

  我們能忽略這些力量,而把「功勞 」都歸於什麼高科技戰爭嗎?

  由於這些荒唐的觀點的影響,我們國防的指導思想就變成了「精兵」、「精武器」再加上「錢」。「精兵「、「精武器」本身無所謂對錯,真正的致命點在於主次是否顛倒。這是未來作戰最忌諱的!
  
  毛主席說:「決定戰爭勝負的不是武器,而是人。人是最可寶貴的。」

  毛澤東軍事思想就是「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這個告訴我們,作為「弱」的勢力,至少可以保持不敗;假使策略使用得當,甚至有戰勝「強」敵的可能——這是毛澤東軍事思想的又一大創建。

  對美國有兩種態度最要不得:一是覺得美國什麼都好,包括它的價值觀、經濟和文化模式、軍事變革思想等等,一概作為「參照物」和學習榜樣;二是片面認為美國力量的衰竭是不爭的事實、美國「黃金時代」即將結束,中國的崛起也是「指日可待」。

  什麼是好的?適合自己的才是。

  二、從我們面臨的地緣政治環境和自己當前的力量說,必須保持一定規模的常備軍。

  地理上,由於我們長期被帝國主義和霸權主義的封鎖,圍堵社會主義的第一島鏈,隨蘇聯的解體,變成了遏制中國的「專用工具」;而我們的海軍力量才由「近海防禦」轉入「遠海防禦」,就是在應對未來可能的台海危機、東海和南沙衝突時都顯得「力不從心」,也才有「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拖延之策的無奈。

  中國的位置是:東有日本、韓國、朝鮮,南有東盟,西有印度、巴基斯坦、不丹、阿富汗、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北有俄羅斯、蒙古,所以,我們的地理環境決定了我們面臨複雜多變的地緣政治問題。

  而這些地緣力量的不確定性,也就決定了我們在世界上最為複雜的周邊環境,需要我們來應對。

  應該指出的是,「預備役」是一個好的形式。美國地面常備軍隊只有幾十萬(陸軍+海軍陸戰隊),其餘為「國民警衛隊」。但中美具體情況不同,美國不存在遭受大規模侵略的危險,中國則時時刻刻存在於這種危機之中。對於隨時有遭侵略危機的國家常備軍隊是極其重要的。「預備役」是替代不了那幾百萬的哪怕平時是以生產為目的的常備部隊和生產建設兵團的。

  不管高科技武器多麼先進,戰爭最後勝利的標誌是以陸軍佔領的形式所表現的,這點恐怕在以後相當長的時間內是不會改變的吧。

  大家還記得美國在柯林頓時代的「同時打贏兩場局部戰爭」的國防建設思想吧,為什麼現在不提了?那是美國自己感到難以實施。不是嗎?縱觀美國冷戰後期以來的戰爭吧,科索沃戰爭是「和而不平」;阿富汗戰爭是「消而不滅」伊拉克戰爭是「勝而不利」。為什麼?除了戰爭的非正義性(以強欺弱、肆意干涉別國事務)外,美軍兵力捉襟見肘,是根本原因。一個伊拉克,美國自己高峰時就部署了15萬大軍——幾乎是它陸軍可調用兵力的80%。

  美國陸軍在1990年時曾經擁有75萬,在新軍事革命的口號下,縮減為48萬,目前,美國在伊拉克有13萬多名士兵,在阿富汗有1萬多名士兵,在部隊輪換方面面臨著兵力不足的困難。因為美國是全球部署、全球到達的。

  2004年,美國國會參議院就以93票對4票的表決結果通過一項提案,要求將美國陸軍人數增加。為什麼不依靠它的高科技了?

  美國在軍事問題上自始至終說一套、做一套,「說」——讓別人上當受騙,「做」——為夯實自己的軍事霸權地位。

  中國幅員遼闊,地緣環境十分複雜,近年來,在軍事霸權大國對中國採取「西化」「分化」政策的影響下,中國邊疆地區出現了新的危機,疆獨、藏獨、台獨勢力活動猖獗,大有顛覆邊疆政府、分裂祖國領土的企圖。如果在我國的西部一旦「有事」,在高原、戈壁環境下,數量也還是必須的。如果按照33個陸軍師的規模,平均每個省一個吧。

  問題就來了:假設在某一年,國內發生嚴重天災,分裂勢力、恐怖主義聯合起來發動叛亂,中國東南、西南、西北、東海邊境同時發生多場局部戰爭,如果真的發生這種百年不遇的嚴峻情況,中國該怎能辦?解放軍該怎麼辦?在這種形勢下,解放軍靠什麼同時打贏多場局部戰爭甚至世界大戰?因為已經有先例證明,在1999年,美國在肆意轟炸南聯盟時、並沒有忘記給中國一拳!

  銀河巨星始終認為:指望充滿敵意的對手再給你50年的發展時間,讓你安安穩穩地發展為世界強國,這種想法我看天真!作為美國來說,為了維護自己的霸權地位,永遠會在任何可能對它構成挑戰的對手在最虛弱的時候已致命一擊的。這也符合戰爭的法則的。

  所以中國能做「和崛起」的黃梁美夢了,多想一想天上哪天掉炸彈, 少惦記空中何時落餡餅那樣的美事!

  回想當年跟蘇美兩強的戰爭,中國之所以能夠最終取得戰爭的勝利,與當時的黨中央敢打必勝的政治勇氣、政治意志是分不開的。過去幾十年,中國把國防的戰備定位於「打核戰爭、打世界大戰」的基點,因而才有幾十年的和平環境。孫子說:無恃敵不來,恃吾有以待也。武器裝備的準備僅僅是戰爭準備過程中一個環節。

  站在歷史的角度看,宋朝所走的是一條捨棄武備建設而通過發展經濟實現富裕的道路。因此,「兵雖多而戰力弱,國雖富而兵不強」,自始至終受制於周邊少數民族政權。因為它沒有強大的軍力作保障,無異於一條腿走路,無異於是把自己養肥了任人宰割。總是不免與「恥」和「恨」之類的負面記憶聯繫在一起。「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

  人類的文明史就是一部戰爭史。沒有戰爭就沒有和平,和平只能通過戰爭去爭取。

  正是由於半個世紀前的一場抗美援朝之戰造就了中國近代少見的長達50多年的和平時光,無形中給人以「和平和發展是世界的主流」的錯覺!舉例來說,冷戰結束后,世界都以為可以享受「和平」了,但那一年杜絕了戰爭?人類追求和平沒有錯,問題是和平只能通過戰爭去爭取!

  魯迅先生在一篇《捧殺與罵殺》的雜文里,尖銳地指出過:罵,未必會罵死人,但捧,卻是可以致人死地的。

  所以,奉勸同胞們:不要被外界的那些「花言巧語」所迷惑,不要輕信國際上的所有「捧殺與罵殺」,拿出中國人特有的東方式智慧,貢獻自己的力量,發展我們的國力吧!


  戰爭勝負的決定性因素往往在自己一邊而不在對手,在於自己的精神體魄和民心所向,武器雖然重要,但並不起決定性因素。因為,再精良的武器,只能贏得戰爭的一時勝利,而贏不了長期勝利。

  「精兵」也好、「精武器」也罷,本身無所謂對錯,真正的致命點在於「主次」是否顛倒——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借用一句廣告語:不買最貴的、只買最好的。

  銀河巨星    2008年8月24日

來源:西陸軍事

2

主題

283

帖子

61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61
沙發
inbad911 發表於 2008-8-26 15:18 | 只看該作者
怎麼叫被美國忽悠呢?
現在朝鮮戰爭模式已經不管用了。對越反擊戰就是例子。打贏了但是損失也不小。
所以必須科技武裝部隊,精兵強將就是發展趨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14:0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