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青年報:美國女排為何更像老中國女排

[複製鏈接]

2萬

主題

6萬

帖子

4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終生會員(廿一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4236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葉可兒 發表於 2008-8-23 09:1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作者:曹競


不管國人是否全都能認同郎平眼下的工作,但有一點相信是絕對的共識,那就是郎平是位極其出色的教練,由她一手創造的奇迹完全應該被寫進世界排球發展史。


把3年前連上手飄球都發不標準的美國「學生軍」,帶進了北京奧運會的女排決賽。這樣的成績是配得上神奇二字的。就像6年前韓日世界盃賽場上的希丁克,以及北京奧運會曲棍球場地上的金昶伯。


作為外籍教練中的成功人士,這三人有著很多相同之處,都深得球員尊敬,帶出的隊伍都意志頑強、拼勁十足。但不同的是,郎平的隊伍有些特殊,郎平的執教方式也不大一樣。


不管是希丁克掌印的韓國足球隊,還是金昶伯麾下的中國女子曲棍球隊,都是由純粹的職業球員組成,而且嚴格接受兩位教練的魔鬼訓練,一天的訓練時間經常達到七八個小時。


但郎平的「學生軍」不同,她們有的要上課,有的要上班,每天的訓練時間只有兩三個鐘頭。關鍵是,很多球員剛開始時還顯得有些業餘,以至郎平不得不手把手地教授基本動作。


所以,幾乎沒幾個人認為美國女排會在北京奧運會上有所作為,特別是習慣了「三從一大」訓練方式的中國排壇人士,更是認為郎平接下了一支棘手的球隊和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好歹是「三從一大」訓練方式下培養出來的教練。據說郎平剛開始時也很痛苦,但沒過多久她就有了信心。因為當手下的隊員完全是憑興趣來到球場上時,教練首先省卻了「要你練」還是「我要練」的思想教育工作;而當麾下弟子全是清一水的大學生時,教練似乎也就不用擔心舉一反三、融會貫通的問題了。


就這樣,郎平用3年時間改變了一支球隊,並留下一個看上去有些無解的謎面。一位女排前國手就曾感慨道:「實在想不明白為什麼人家只練兩三個小時,我們每天練七八個小時,比人家多的卻只有傷病。」更讓她不解的是,美國女排關鍵時刻的鬥志甚至強過中國女排。


幾場惡戰過後,美國女排給人留下了比中國女排更像老女排的印象,很多人認為這是郎平烙在美國女排身上的「中國印」。應該說,這與郎平的執教有很大關係,但拼搏精神從來都不是專利品,那是一種信念,與家庭環境、社會環境及從小到大所受的教育有關。所以,拼搏精神可以通過艱苦訓練磨鍊出來,而源於喜愛的執著同樣會讓人意志堅定。


作為外教中的傑出代表,郎平很典型,但她這種美國式的成功並不具備極強的典型性,至少在目前的中國還很難普及。
2009,我等你……

1083

主題

3萬

帖子

8964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白金鑽石會員(八十八級)

Rank: 5Rank: 5

積分
8964
沙發
tylz888999 發表於 2008-8-23 09:33 | 只看該作者
有道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0 03:1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