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偵察股長樊在榮講述志願軍炮兵的英雄往事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決策會員(三十九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851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2008年8月21日          新華網

  主持人:在朝鮮戰場上,炮兵是志願軍的主要火力骨幹,面對技術裝備占絕對優勢的敵人,志願軍炮兵是如何與敵人周旋、戰鬥、發揮"戰爭之神"作用的呢?

    今天來到我們演播室的就是一位親身經歷過這次戰爭的炮兵老戰士,他就是志願軍炮兵404團偵察股副股長樊在榮同志。

    樊老,您好!


抗美援朝戰爭時期的樊在榮


樊在榮曾任志願軍炮兵404團偵察股副股長


    樊在榮:你好。

    主持人:樊老,您所在的部隊是什麼時候入朝的呢?

  樊在榮:1951年的2月。

    主持人:當時入朝的情況是怎麼樣的?

  樊在榮:當時我們炮兵是剛剛由步兵改裝的。我們從西北到了東北,當時就是用蘇聯的炮改裝的。

    主持人:裝備的什麼炮呢?

    樊在榮:有三個連是57炮,專門打坦克的,還有三個連是76.2口徑的野炮。

    主持人:當時我們炮兵主要的機動工具是什麼?


首批入朝的志願軍炮兵裝備陳舊,多是騾馬拖拽。這是在第二次戰役中,炮兵將火炮拆開,把沉重的炮零件扛到陣地上去 資料圖片


    樊在榮:第一次入朝的時候,我們完全是用騾馬拉的。

    主持人:那麼像一個76.2毫米的野炮,大概要多少騾馬呀?

    樊在榮:要六匹。

    主持人:像炮兵這樣的部隊,武器裝備應該說屬於重裝備了,而且機動起來目標也比較大,受敵人的空中危脅應該很嚴重了?

    樊在榮:是的,所以我們當時就是夜行軍。如果實在要白天前進的話,我們就用稻草把自己和裝備都偽裝了。

    主持人:那還有這麼多的騾馬怎麼辦?

    樊在榮:騾馬上山,有馭手專門管它們。

    主持人:您第一次投入戰鬥是在哪一次戰役呢?

    樊在榮:第一次投入是五次戰役,在東豆川我們受了一些損失。

    主持人:是受到敵人飛機的轟炸嗎?

    樊在榮:是的。敵人飛機一轟炸,騾馬就跑,很容易就掉到水裡頭,這樣就暴露目標了。

    主持人:部隊在這種情況下,應該說和國內戰爭的戰場環境完全不一樣?

    樊在榮:不一樣,比國內戰場要艱苦。後面敵人的飛機這麼一直打著,我們的裝備運輸不上去。

    主持人:就是說我們炮兵部隊在向前機動的這方面很困難?

    樊在榮:很困難。

    主持人:當時咱們騾馬化的炮兵,一晝夜大概能走多遠?

    樊在榮:如果沒有敵機掃射,能走50、60里地。

    主持人:當時的道路條件怎麼樣?

    樊在榮:炮彈坑很多。

    主持人:那麼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沒有辦法想象咱們部隊行軍的情況。

    樊在榮:就這麼硬往前走。

    當時都是任務,今天到哪裡宿夜,明天到哪一個地方宿夜,部隊必須得去,爬也得爬過去。

    主持人:咱們炮兵的機動方式,在整個戰爭當中都是採用騾馬拉的嗎?


樊在榮與主持人在演播室現場

    回國整補,騾馬變汽車

樊在榮:後來我們就變為汽車運輸了。

    主持人:大概什麼時候變的呢?

  樊在榮:第二次戰役后就變為汽車運輸了。

    主持人:也就是說回國整補之後,我們第二次入朝的時候,就已經全部換成機械化的了?

    樊在榮:當時我們剩餘的炮和其他一些東西交給了步兵,我們就回來了。我們當時不屬於哪一個軍,我們屬於軍委炮兵預備隊。

    主持人:第二次入朝的時間,大概是什麼時候?

    樊在榮:第二次入朝是在上甘嶺戰役打響的時候,是個冬天。

    主持人:那當時咱們這個團的裝備和第一次入朝一樣嗎?

  樊在榮:不一樣了。第二次入朝時已經有了牽引車,運輸的工具都換了。

    主持人:當時用的是什麼車呀?

    樊在榮:是嘎斯69。

    主持人:當時我們裝備的57毫米炮威力有多大?

    樊在榮:威力還是很大的,能打到敵人的大坦克,穿進去爆炸。

    主持人:當時全團三個連的57炮,三個連的76.2毫米野炮,加起來一共有多少門呀?

    樊在榮:一個連四門炮。一共是57毫米炮12門,76.2毫米野炮12門。

    主持人:在當時的戰場環境下,咱們這些火炮在使用的時候,它的炮陣地一般設在什麼地方?比如說76.2毫米野炮?

    樊在榮:一般都在山後面,我們的76.2毫米野炮是能打縱深的。

    我當時是偵察股長,就在這山的高地上。當時的指揮所在那,作戰的時候我就要到前沿去觀察,要到能看到炮彈落點的地方去。

    主持人:那57毫米炮的陣地應該在什麼位置呢?

    樊在榮:那就是敵人的前沿了,因為它是給步兵打突破口、掃清道路的。而且57炮還要打坦克的。

    主持人:在朝鮮戰場上,你們的57炮曾經擊毀過敵人的坦克嗎?

    樊在榮:擊毀過,在五次戰役的東豆川戰鬥中擊毀了3輛,但是那次戰鬥我們是受損失了的。

    主持人:當時是怎樣一個情況呢?

    樊在榮:當時敵人是從一個公路上邊過來的,地下都是壕溝、草地,還有水。誰知道敵人有公路不走,從地裡頭過來了,公路上只有很少部分。可是我們瞄準的火力都在公路上拐彎的地方。結果我們只打了沒有幾輛,敵人的坦克炮就爆炸了。

    主持人:但是我們還是擊毀了敵人幾輛坦克?

    樊在榮:只擊毀了三輛。

    主持人:在您的印象中,你們這支部隊發揮作用最大、仗打的最痛快的是哪一次呢?

    樊在榮:應該是金城戰役。

    主持人:當時是怎麼樣一個情況呢?

    樊在榮:當時組織上突然將我們調到東海岸,我們晚上到了港口,就到68軍203師接受任務。

    主持人:就是奇襲白虎團的那一師?

    樊在榮:對。我記得當時我們是團長、政委、作戰股長、偵察股長去接受任務。

    當時敵人的情況就是,李承晚破壞停戰談判,叫囂要脫離"聯合國軍"單幹。我們就要給他點顏色看看,要打他。當時我們的任務就是要打南朝鮮軍首都師第一團,就是"白虎團"。當時這個仗打得很成功,我覺得我們打得都高興。開始我們對敵人的情況要做周密的偵察,好安排步炮協同。

    主持人:當時您是偵察股的副股長,您是怎麼完成這個偵察任務的呢?


志願軍炮兵某部向「三八線」進軍 資料圖片


    敵人陣地前的偵察:拽著樹枝漂在河裡

    樊在榮:當時我們二連離敵人陣地不到1000公尺,助攻開始以後,掃雷、鐵絲網、暗堡、壕溝一起打,打出個突破口給部隊打開路。當然了,前面還有步兵的迫擊炮,小鋼炮也有。

    突破口定了,就叫我帶上偵察員,帶上發報機,帶上二連的連長,把陣地往前轉移,移到離敵人很近。當時我們所在的這個開闊地,山下有溝,有一條河,這個河就是分界線。

    主持人:相當於雙方陣地的分界線了?

    樊在榮:對,當時水流的很急,我們必須要過這個河。

    主持人:也就是說我們的火炮發射陣地要在河的對面?在我方陣地設發射陣地是不行的?

    樊在榮:不行的,所以我們前沿偵察的人很多,就因為那時候軍委下了命令,突擊部隊也偵察,連排組也偵察,炮兵也偵察。為了完成任務,大家一齊上。

    主持人:那您是不是要帶著偵察員到前沿,把對面敵人陣地上的火力點呀,主要的障礙區呀,都在圖上標記出來?

    樊在榮:對,但是這個困難得很呀,白天能看到的時候不敢去,離敵人太近;晚間了,只靠敵人的照明燈,一閃過去了,看不清。我們連續7、8天就這麼每天晚間去一次,不行。

    最後想了一個辦法。我帶著三個人,拿個地圖,拿個鉛筆,帶著一點兒武器,過河。河的南面我們不敢去,可能有水雷、地雷,河的中間,我們可以游水,慢慢摸著走。

    主持人:當時偵察的時候,您離敵人陣地最近的有多遠呀?

    樊在榮:最近的不到1000米,我當時在水裡,不敢太近。

    主持人:在河裡頭?

  樊在榮:是的。因為這個河很寬,你不到河裡頭去就看不到對面,但是敵人冷槍、冷炮、飛機,一直在打,就根本沒有辦法。所以我們過不去,就坐在那兒琢磨。

    後來看到漂下一個樹枝來,往下慢慢慢慢漂,我們就抓著樹慢慢往那邊走一走。後來就每個人弄了好多樹枝,粗一點兒的,到了水深的地方還可以頂一下。後來就慢慢地都過去了。

    我們爬到一個適合的位置,聚在那兒了,拿出圖來畫。

    主持人:這時您離敵人團部有多遠?

    樊在榮:不遠了,敵人團部就在一個凸出來的山包上,我記得清楚,我過去還保存著這張地圖。

    我們就開始偵察了。等到我們覺得差不多弄完了的時候,我突然就哆嗦了一下,我的皮帶、腰帶就鬆了,然後皮帶上面的手榴彈、救急包都松下去了。

    我跟旁邊的一位連長說,我是不是腰帶斷了?

    他一看,說你這腰帶是被飛機打斷的。那當時我也不能動呀,連長說,我給你包吧,他給我弄了一個救急包。

    主持人:您當時受傷了?

    樊在榮:受傷了,就是在皮帶這兒,連長說這炮彈皮還在皮帶上呢。

    後來我就拿了一個米袋子,把糧食倒了,綁著褲腰帶就走。那連長後來還開玩笑說,你小命很好呀,敵人沒打到你,你還真行。

    主持人:發起總攻的時候,咱們的炮火準備有多長時間?

    樊在榮:天還沒有黑我們就把這個計劃都定好了,回到指揮所,到晚上七點多、差不多八點的時候就進入陣地了,當時都是人推炮彈。

    主持人:用人力把57炮推到前沿去?

    樊在榮:對,兩個人推一門炮,往前推。

    主持人:這個57炮有多大呀?

    樊在榮:不小了,要汽車拉的,現在基本上八個人是扛不動的。

    主持人:當時您有沒有印象,金城反擊戰中,您所在的部隊消耗了多少炮彈呀?

    樊在榮:到臨走的那一天,所有的炮彈都打光了。

    主持人:總攻開始后是怎樣的情況呢?


樊在榮用朝鮮戰場上的彈片打了一把刀,保存至今


    比劉翔跑得還快:步兵衝鋒盡顯英雄本色

    樊在榮:後來九點鐘總攻開始了,總攻就是我們負責總指揮。我們的指揮所在金鳳山(音),23軍也在那兒,我們在小山上,他們在大山上,看得很清楚,我們打了一個信號彈,大家就直起腰來了,往下走了。

    步兵就嗷嗷叫了,他們已經在那兒趴了三個小時了,就等這一刻呢。

    之前我們也不敢動呀,我們得裝備完了才能走。當時我們的炮火很猛,特別是喀秋莎,一架呼就掃過去了,就跟地震的衝擊波、火山爆發似的。

    這樣持續了大概有10分鐘的樣子。

    主持人:當時咱們步炮協同的時候,炮火停止多久,步兵才能衝上去呢?我們步兵的衝鋒線,離我們炮彈炸點有多遠?

    樊在榮:很近,就是幾十米,我們看得很清。

    主持人:也就是說炮火一延伸,有十幾秒的時間,我們戰士就可以衝到敵人的陣地上了?樊在榮:炮火一停,步兵唰地就上去了,比劉翔跑步可能都要快。

    我當時看得實實在在的,我們的戰士不會打槍的也能打槍,不會殺人的也敢殺敵。

    這一仗打得最好的就是偵察、炮步協同。步兵連續地突破,一梯隊炸了,二梯隊又上去了,二梯隊上去了,大部隊又上去了;炮兵呢,打了這個,繼續延伸,統一指揮。

    這個仗我們打了敵人4000多人吧。

    主持人:樊老,您剛才講到,您在河裡偵察的時候,曾經一個彈片擊中了你的腰帶,當時受了一點傷,這個傷後來對您有多大的影響?

    樊在榮:我當時覺得沒什麼,也不檢查身體。回國后一到了冬了,腿就麻得厲害。夏天我穿著單褲就不行。

    一直到了1963年,我在河北昌黎一次實彈射擊中,突然右腿失靈,從山上摔了下來。到了陸軍醫院後來一照,說你不是腿的問題,是腰有問題,腰裡還有彈片。

    後來想做手術取出來,但是不行。

    主持人:取不出來?

    樊在榮:醫生說不能手術了,只能保守治療,不要感冒,不要摔跤,問題不大。出院的時候給了我一個單子,二級殘廢證明。

    主持人 :直到現在,您這條腿還是有感覺嗎?

    樊在榮:有感覺,直到現在腿有感覺。

    主持人:抗美援朝三年,成為志願軍將士們心底永遠無法忘懷的歲月。樊在榮用他的一生,守護著心中的記憶。

    戰爭結束時,他用在戰場上撿來的炮彈片,打成了一把菜刀,帶回祖國,至今仍然保存在身邊。

    感謝樊在榮同志的精彩講述,謝謝。
我是一個熱愛自己祖國的中國人,我健康,我快樂。
細節成就完美。
圖片類未註明[原創]的均為轉帖!

55

主題

4021

帖子

3480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3480
沙發
sam333 發表於 2008-8-24 09:26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0 16:0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