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最霸道的基督教

[複製鏈接]

457

主題

3159

帖子

940

積分

貝殼網友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94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無限還原 發表於 2008-8-20 14:5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略論西方傳教士對藏傳佛教的部分闡釋

作者:王瑾瑾  

  

  [摘要]17世紀,葡萄牙傳教士安奪德首次進入西藏西部的阿里地區傳播基督教。他的唯我獨尊的宗教意識,使他在對西藏宗教還說不上有一知半解的了解的時候,就已經帶著基督教的有色眼鏡,對藏傳佛教的觀念和形式,妄加了許多主觀臆想的推斷甚至歪曲。這其中,將藏傳佛教的護法神祇附會為天使,將藏傳佛教的金剛杵附會為十字架,以致錯謬百出地以基督教的三一信仰指斥藏傳佛教僧人對佛教三寶概念理解不足。在安奪德充滿犧牲精神的傳教努力背後,還有他的基督教偏見帶給他的褊狹和輕率。

  [關鍵詞]唯我獨尊;三寶;三一;附會

  [中圖分類號]B946.6+B97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557(X)(2007)03-0020-04

  眾所周知,天主教是與東正教、新教鼎足而立的重要基督教派別。第一個進入中國西藏地區傳教的西方傳教士安奪德神父,正是17世紀歐洲天主教耶穌會會士。他利用當時處於西藏西部的古格王朝的國王和王后等世俗貴族階層急於引進新宗教以擺脫藏傳佛教僧人對政治事務干預的心態,在古格王朝所豁地區建立了自己的傳教會,極力擴大基督教的影響。安奪德神父所代表的新宗教對藏西傳統喇嘛王國的滲透,不可避免地要和當地的傳統宗教勢力發生衝突,而安奪德神父在對手的剋制面前所發動的咄咄逼人的攻勢,既在一定程度上顯示了自以為真理在握的狂熱基督徒的傲慢,也是導致古格王朝最終瓦解的一個重要原因。

  安奪德神父是帶著相當強烈的文化優越感來到藏西阿里的古格王朝傳教的。這一點我們從他寫給上級神父的一封信中,就能清楚地看到。在這封信里,他談到,在古格王國,下車伊始,「我向國王解釋了我此行的目的。我告訴他,為達此目的,我歷盡艱辛來到他的宮廷,核實我所聽到的關於他是基督教徒和關於他和他的人民奉行真正的耶穌教律的消息。如果國王允許,我願意隨時向他指明他們宗教的錯誤所在。我還告訴他,正是由於國王拯救靈魂的願望,我才遠離祖國,告別兄弟朋友,不辭千辛萬苦來到這裡的,所以我希望他利用上帝恩賜給他的機會。在過去的歲月里,上帝沒有把這樣的機會賜給他的先輩,因此希望國王不辜負上帝賜予他的恩典。」①(註:托斯卡諾著,伍昆明、區易柄譯:《魂牽雪域》[M],北京:中國藏學出版社,1998年,第86頁。)從這段引文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一方面,在尚未了解西藏的本土宗教(對後來的基督教而言)之前,安奪德神父已經急於指出藏人「宗教的錯誤所在」;另一方面,他顯然把自己的進藏之旅,看做是基督教上帝對西藏古格王朝的恩賜。

  正是這種唯我獨尊的宗教意識,使安奪德神父在對西藏文化,特別是西藏宗教還說不上有一知半解的了解的時候,就已經帶著基督教的有色眼鏡,對藏傳佛教的觀念和形式,妄加了許多主觀臆想的推斷甚至歪曲。在討論他的附會佛教的三寶之說以合於基督教的三一信仰之前,我們不妨先分別看看他對藏傳佛教護法神祇和佛教法器金剛杵的曲解。

  按照藏傳佛教密宗的說法,護法神祇是眾佛菩薩變化出來威懾邪魔的各類明王、金剛。安奪德神父不知道從那裡得到這些神靈「可分成九類,有些威力很大,有些則次之」①(註:《魂牽雪域》,第160頁。)的信息,故據以比附基督教的天使,聲稱:「誰能看不出來,在這支神靈的隊伍里,有總領天神的聖彌厄爾,即便它被畫成身無翅膀、手無天平?它們依次排成九列,這不就是聖經所講的九品天神嗎?」②(註:同上。)

  至於藏傳佛教的建築和繪畫中經常出現的金剛杵,它原本是古印度的一種兵器,後來被藏傳佛教密宗吸收為法器,用來表示堅固、鋒利的佛智:

  《大藏密要》說,金剛杵是菩提心義,能「斷壞二邊契於中道,中有十六大菩薩位,亦表十六空為中道,兩邊各有五股,五佛五智義,亦表十波羅蜜能摧十種煩惱。」所以金剛杵圖案在藏傳佛教里觸目皆是。

  在圖案和曼荼羅上還常可以看到兩個金剛杵垂直交叉,呈十字形,稱為金剛交杵。據《陀羅尼集經》卷四「十一面觀音神咒經」說,如果要使修法有成就,修法時的壇場外院四角要各安二金剛杵,交叉如十字形。③(註:察倉·尕藏才旦:《中國藏傳佛教》,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年,第286頁。)

  就是這樣的金剛杵,不僅被安奪德神父誤認為基督教的十字架,還由此成了他說明僧人們的「無知使他們陷入無窮的混亂之中」④(註:《魂牽雪域》,第169頁。)的例證:「至於聖十字架,他們(指僧人——引者)所知甚少,或者根本不知道,但他們的書上有,他們把十字架畫成三角形,上面還有一些神奇的文字,他們並不知道這些文字的含義所在。」⑤(註:同上,第171頁。)

  如果說安奪德神父曲解藏傳佛教護法神祇和金剛杵的意義,是在證明基督教的原創地位——藏傳佛教不過是基督教的仿製品,那麼,他對佛教三寶的無的放矢的批判,則明顯服務於他企圖指出異於基督教的藏傳佛教的「錯誤所在」的目的。

  我們知道,同樣作為外來宗教,基督教與佛教在西藏地區的傳布有著極不相同的命運:一方面,是西方基督教會與基督教徒對征服西藏有著遠過於佛教的狂熱抱負;另一方面,則是篤信藏傳佛教的西藏人對基督教明顯缺乏對佛教曾經有過的那種天喇嘛益西沃式的取經熱情。因此,安奪德神父為了基督教的傳布,多次與古格的僧人們發生爭辯。在寫給耶穌會的信中,他屢屢提到這一類論爭,其中篇幅較長、也較激烈的一次就是關於佛教三寶特性的辯論。由於安奪德神父把佛教三寶理解為和基督教的三位一體一樣是關於上帝本質的,因此他振振有辭地談到:

  我們第一次辯論的內容是上帝的本質。他們也說上帝是三位一體的,但每當他們具體解釋時就笑話百出。他們稱上帝為「conjoe lama」,意即第一人;稱「第二人」為「cho conjoe」,意即大書;稱「第三人」為「sanguya conjoe」,意即「以上帝的名義觀看和熱愛」。

  我問他們稱「cho conjoe」的「第二人」即上帝的大書,是不是他們拿在手中並閱讀的書,他們回答是。

  我又問:「那麼,你們這本用皮麵包裝的書,是否就是上帝?然而,這本書怎麼可能是上帝呢?它就像一塊石頭或者一截木棍一樣,既沒有生命也沒有感覺,它可能被隨意扔到水裡或火里毀掉,而上帝應該是活生生的、永存的、不變的。此外,這本書是由抄寫員手寫的,是由紙和墨水組成的,而上帝是一個自由存在的實體,他創造萬物。

  書既不會給我做什麼好事,也不會做壞事,因為它既不會做,也不能這樣做,你把它放在箱子上,它就呆在那裡;你不去動它,它也就不會動。而上帝是活的、永存的,它參與一些事情,一切都是有上帝安排、支撐的,沒有上帝的旨意,政府將一事無成。」

  喇嘛們對我的這些質疑目瞪口呆,面面相覷,誰也不知道如何回答。

  尊敬的神父,您不要對這些感到驚訝,也不要對我還要說到的事情感到奇怪,因為用明顯和一般的道理就可以容易地說服這些人,而不需要進行理論上的推論,由於他們文化膚淺,他們甚至連一些概念都弄不清楚。①(註:《魂牽雪域》,第170頁。)

  如果不是安奪德神父語含輕蔑令人不快的話,這段自說自話的辯論,還是有幾分滑稽色彩的。因為被安奪德神父理解成「三位一體」的僧人口裡的「第一人」、「第二人」和「第三人」,即佛教三寶(藏傳佛教的「三皈依」),雖然在佛教信仰體系中是受人敬重的三宗事項,但卻不含「上帝」的意義。實際上,被安奪德神父生拉硬扯在一起的佛教「三寶」和基督教的「三位一體」,本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個概念。

  在佛教信仰中,「三寶」指三樣值得珍視的佛、法、僧。其中的「佛」既指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也泛指大乘佛教所宣揚的三世十方無數佛;「法」指的是佛教教義教律;「僧」則指那些繼承和弘揚佛教教義教律的僧眾。藏傳佛教在「三寶」之說外,還有「四皈依」的提法。即要求信仰者除皈依佛、法、僧「三寶」 外,還須皈依喇嘛(上師)。安奪德神父在信里顯然把「三寶」和「四皈依」弄混了,因為他所提到的「Conjoe lama,意即第一人」,其含義根本不是什麼上帝,而是「喇嘛寶」。

  與佛教三寶涉及到三樣不同的事物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基督教的「三位一體」指的是同一實體。「三位一體」即「聖父、聖子和聖靈同一實體、三位人格」的說法,這是基督教的一個出了名的關於上帝本性的獨斷信仰。雖然三位一體的說法不見於聖經,但早在4世紀上半葉,基督教的尼西亞信經就已經明確提出了 「三位一體」的信條:「我們相信一神,全能的父神,所有有形與無形之物的創造者;我們相信一主耶穌基督,神的兒子,從父神受生,也就是從父的實體受生,神從神,光從光,真神從真神受生,受生而不是受造,與父神本體相同。透過他,天上的萬物與地上的萬物因而得以存在,他為了我們人類與我們的救恩降臨,道成肉身,成為人類,受死,第三日復活,升到天上,並且會回來審判死人與活人;我們相信聖靈。」4世紀至17世紀,這一有關上帝本性的基督教正統教義,受到無數西方基督教徒的虔誠信奉。因此,在安奪德神父的信里所提及的這場辯論中,為了附會基督教有關三位一體的正統教義,他在自己的敘述中有意打亂了佛教三寶(「四皈依」)的順序,試圖以指鹿為馬的方式,來證明藏傳佛教觀念的荒誕不經。

  首先,安奪德神父將含有「上人」、「上師」、「居高位者」之意的「喇嘛寶」理解成「至高無上者」的意思,再把它放在「第一人」的位置上,以與基督教三位一體中「至高無上」的父神(聖父)進行比附。而實際上,即使我們對安奪德神父混淆「三寶」和「四皈依」的疏漏忽略不計,並將「喇嘛寶」視為「僧寶」的一個特殊部分,它的順序也應該排在佛教三寶中第三寶的位置上。其次,安奪德神父把佛教的第二寶「法寶」,理解為書的意思,這雖然算不上什麼大的錯謬,但他以此比附基督教三位一體中的那個「道成肉身」的主耶穌基督(聖子),並藉以指摘藏傳佛教對「第二人」理解的錯誤,就顯得格外牽強了。第三,安奪德神父把本應排在佛教三寶之首的「佛寶」當成「第三人」,又將之翻譯為「以上帝的名義觀看和熱愛」的意思,以與基督教的聖靈拉近距離。因為按照基督教教義,聖靈是由聖父聖子的無限互愛產生的,它與聖父聖子在能力、智力和永存性諸方面,地位是平等的。安奪德神父之所以要把「佛寶」翻譯為「以上帝的名義觀看和熱愛」,並排在第三寶的位置,就是為了使人相信「佛寶」與基督教三位一體的聖靈之間的內在聯繫。

  其實,在將佛教三寶比附為基督教的三位一體時,安奪德神父的主要文章,還是做在了將佛教三寶的第二寶——「法寶」與基督教三位一體中的第二位 ——「道成肉身」耶穌基督一比高下。在安奪德神父看來,僧人們將「上帝的大書」理解為講授佛教教義的書籍,是錯誤的,因為講授佛教教義的書籍都是死的, 「像一塊石頭或者一截木棍一樣,既沒有生命也沒有感覺,可以被隨意扔到水裡或火里毀掉」,遠不如基督教的「上帝之子,永存的書,誕生於永存父親的悟性;這本書是活的」②(註:同上,第171頁。)、「永存的話語即『上帝之子』是由天主寫的,天主死後升天了」③(註:同上。)等等說法來得玄秘。而這樣的玄秘說法,又來自同樣玄秘的「聖子」「道成肉身,成為人類,受死,第三日復活,升到天上,並且會回來審判死人與活人」的基督教教義。

  「道成肉身」的說法,出自用希臘語寫成的基督教聖經,「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地有恩典有真理」。①(註:《聖經·新約·約翰福音》,第14頁。)在希臘語中,「道」(logos)兼有詞語、理性、智慧等多重意思。詞語(特別是上帝的話語)具有自身獨立的力量,是早年的猶太教徒和基督徒都普遍接受的文化觀念。因此,「道就是神。……道成了肉身」的表述說明,在《新約》時代的基督徒看來,曾經作為活人生存在這個世界上的「聖子」耶穌,在一定意義上就是「上帝的話語」本身。這樣的觀念在西方基督教世界中代代相傳,又隨著基督教的海外傳教活動而傳播到非基督教文明的廣大地區。安奪德神父在古格傳教的過程中,正是利用僧人們口中的「上帝的大書」與基督教的「上帝的話語」之間的並非一目了然的語義聯繫,把佛教的第二寶「法寶」與基督教三位一體的第二位「聖子」扯在了一起,還通過「書」與「神」的對照,強調了比之於佛教典籍,基督教的「主耶穌基督」的「活生生的、永存的、不變的」特質的優越性。

  說來說去,安奪德神父不過是要闡明,佛教的三寶之說事實上蘊涵著基督教的三位一體觀念,只是因為僧人們「文化膚淺」,難悟其中奧秘,才會在「具體解釋時笑話百出」。因此,他的任務,就是「以最好的方式向他們(指僧人們——引者)解釋三位一體的含義」②(註:《魂牽雪域》,第171頁。)。
  這種曲解非基督教地區的固有宗教觀念以迎合基督教的傳教需要的方式,是基督教傳教士們的慣用手法。因為宗教觀念的傳播不僅有賴於這些觀念本身的高明程度,還有賴於某種與接受者的理解能力相適應的傳播方式。所以,無獨有偶,明季入中華漢地傳教的天主教耶穌會傳教士利瑪竇,同樣以「歷觀古書,而知上帝與天主,特異以名也」(利瑪竇《天主實義》)的說法,來申明中國傳統儒教與基督教的聯繫。惟其如此,本文也就套用《四庫全書總目子部雜家類存目提要》對利瑪竇《天主實義》的「知儒教之不可攻,則附會六經上帝之說,以合於天主,而特攻釋氏以求勝」的判斷,來歸納安奪德神父「附會佛教三寶之說,以合於三一」的詭辯策略,以彰顯這些「具有宗教精神的人們和福音『征服者』們」③(註:同上,第72頁。)對其他民族文化予取予求的粗暴態度。

  從記述安奪德神父入藏傳教經歷的《魂牽雪域》一書的註釋中,我們還可以看出,由於文化陌生和語言交流受阻而對藏傳佛教出現了嚴重誤讀的安奪德神父的看法,對後世西方人理解藏傳佛教影響很大:「安奪德認為三寶之說完全保留了天主教中聖體三位之教義的中心內容……這一謬誤延續了很長時間,不僅是17 世紀和18世紀的傳教士們重複這一錯誤,就連上個世紀的許多博學者也同樣接受了這個錯誤。」④(註:同上,第213頁。)甚至20世紀的西方藏學家也在安奪德的認識基礎上,做出了如下的基督教中心主義的斷言:「不可排除這樣的設想:在西藏佛教的發源地印度,在通俗時代的最初幾個世紀里可能出現過基督教的鼎盛階段,因此天主聖三位的基督教義也隨之流入印度。」⑤(註:同上。)

  「由於西藏人民良好的稟性及其王國廣袤的土地,我主似乎已為傳播福音打開了又一扇大門。」⑥(註:同上,第95頁。)

  ——安奪德神父在極其艱難困苦的條件下,冒著生命危險「發現」西藏,併入藏傳教,使生活在雪域之中的藏族人民的生活和信仰漸為歐洲所知曉,為後人研究17世紀的西藏社會留下了不可多得的歷史資料,這樣的貢獻是值得珍視的。但與此同時,我們必須看到,從將藏傳佛教的護法神祇附會為天使、將藏傳佛教的金剛杵附會為十字架,到錯謬百出地以三一信仰指斥藏傳佛教僧人對佛教三寶概念理解之不足,在安奪德神父充滿犧牲精神的傳教努力背後,還有他的基督教偏見帶給他的褊狹和輕率。[本文責任編輯?央珍]

??[作者簡介]王瑾瑾,北京聯合大學副教授。(北京 100083)

http://info.tibet.cn/info/religion/index.htm#

http://www.anando.cn/index/2008/4/08430910527166.html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4 23:3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