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4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西方媒體熱議中國居金牌榜第一

[複製鏈接]

113

主題

722

帖子

207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0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daling 發表於 2008-8-20 22:0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當奧運會賽事僅剩五六天時,中國在金牌榜上的領先勢頭似乎變得更加牢固。路透社19日稱,「中國準備結束美國在奧運獎牌榜的統治地位」。美國《芝加哥論壇報》甚至兩天前就開始發問,「美國還能追上中國的奪金潮嗎?」個別西方媒體又開始解讀金牌榜背後的「政治意義」,鼓動美國「需要一場勝利」,已經「輸不起這場金牌大戰」。但很多美國媒體也出現了相反的聲音,認為時代不同了,美蘇在奧運場上打「替代戰爭」的舊頁徹底翻過去了。中國這次在金牌榜上的前沖十分明顯,但不止一家西方媒體注意到,中國的「民族主義」情緒沒有因此而張揚。中國人更希望看到一屆圓滿的奧運會,希望全世界快樂,最近7年以及這十幾天,中國人一直是這麼想的。

  西方議論中國金牌第一

  如果浮光掠影地瞧瞧美國的各個電視頻道,容易給人留下這樣一種印象:多數美國媒體好像不那麼在乎奧運獎牌榜。除了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其他一些電視台對奧運獎牌榜一整天也難得提到一次。當然這主要是商業因素在起作用,由於NBC買斷了轉播權,其他電視台往往不願意過多提及奧運,避免為NBC免費做廣告。其實,仔細看看美國的報紙、網站就可以發現,美國人對奧運獎牌榜也是挺在乎的。

  北京奧運會8月8日剛一開幕,美國媒體就將關注的焦點集中到中美兩國獎牌的對比上。在轉播開幕式中國運動員入場時,NBC解說員就向觀眾介紹「數位專家」的觀點,預測中國的金牌數很可能會超過美國。這兩天,中國在奧運獎牌榜的位置更成為美國等西方媒體議論的焦點。美國《芝加哥論壇報》17日質問道:「美國還能追上中國的奪金潮嗎?」文章稱,儘管美國運動員在傳統強項上表現得很好,但是中國運動員在他們的傳統強項上表現得也很出色,而且更重要的是他們在一些自己的非優勢項目上也取得了突破。文章比較了最後幾天比賽美中具有奪金實力的項目后慨嘆道,可惜美國只有一個菲爾普斯,在後半程比賽中沒有菲爾普斯的美國隊看來是凶多吉少。

  「德國之聲」19日報道稱,「中國金牌超美幾無懸念」,報道稱,中國在賽事過半時金牌數已超過上屆總數,雖然此後比賽中奪金點較少,但優勢已然不可動搖。路透社19日報道說,「美國人盯著路透社排出的獎牌榜看時,可能會吃驚地發現東道主中國已經高居榜首,不過《紐約時報》網站列出的獎牌榜則是美國仍然佔據第一的位置,這是因為《紐約時報》是按獎牌的總數排列的」。截至19日,中國已經獲得43枚金牌,獎牌數也達到76枚;美國的獎牌數為79枚,金牌為26枚。

  一些西方媒體還順勢對此進行政治解讀。英國《衛報》稱,「美國已經輸不起北京奧運會上的金牌大戰」。文章甚至用「戰爭」一詞做比喻稱:「美國能贏得這場戰爭嗎?」該文章還稱,「曾經貫穿於20世紀奧運會歷史的大國政治再一次上演。美國仍將是一個超級大國嗎?為了其心理上的安寧,美國需要一場勝利,美國承受不起失敗的代價了。」

  不過,《紐約時報》18日評論版的一篇文章稱,美國人應該考慮一下,是否要把奧運會看得如此重。文章稱,「美國必須面對冷酷的現實:我們不可能統治世界。任何人都有可能登上頂峰,或者登頂失敗。」文章呼籲美國人,「讓我們容忍它,雖然我們從來都不是特別好的失敗者」。美國《堪薩斯新聞報》援引美國奧委會官員史蒂夫·魯什的話稱,美國也應向中國學習怎樣發展競技體育,「不能總是故步自封,打自家優勢項目的小算盤」。《華盛頓郵報》18日則表示對金牌落後不必悲觀。文章稱,由於媒體的大量突出報道,游泳、體操等在美國都已成為關注焦點,這些項目的體育明星們更吸引大批青少年,使美國在這些項目上仍有前途。報道認為,一屆奧運會的金牌落後並不會讓美國體育大國的形象受到太大衝擊,除非「美國人突然不喜歡收看奧運比賽轉播」,那才真的大禍臨頭了。

113

主題

722

帖子

207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07
沙發
 樓主| daling 發表於 2008-8-20 22:03 | 只看該作者

各國仍然非常重視獎牌榜和金牌榜

各國都重視獎牌榜

  實際上,國際奧委會從來沒有正式承認過任何以國別為基礎的獎牌榜、金牌榜。國際奧委會認為,奧運會只是運動員個人的比賽,而不是國與國之間的競爭,但各國仍然非常重視獎牌榜和金牌榜。歐洲國家是以金牌數量為基準排列順序,美國是以獎牌數量為基準。

  美國麥克拉齊報業集團18日援引奧林匹克運動歷史學家大衛·沃拉金斯基的話稱,「在冷戰時期獎牌對美國運動員意味重大,因為我們在奧運賽場上打一場替代戰爭。但現在中美之間不存在這種對立」。該報道同時寫道,「對許多國家來說,現在獎牌仍然不容輕視。上周加拿大代表團就因為表現不佳遭到了國內的嚴厲批評。」

  19日英國獲4枚金牌,以16枚金牌居金牌榜第三,讓英國人欣喜若狂,稱這是1920年以來英國在奧運會上的最好表現。對於英國在金牌榜上的突飛猛進,英國首相布朗稱之為「史無前例的成功」。英國將在10月16日為所有在北京奧運會和殘奧會上奪取獎牌的英國選手舉行慶功大遊行,英國女王也表示將在奧運結束后專門設宴為健兒洗塵。不過,英國代表團取得這一成績,實際上曾被西方猛烈抨擊國家資助的體育體制起了很大作用。BBC19日報道稱,在1996年的亞特蘭大奧運會上,英國代表團只取得一枚金牌,在獎牌榜上排名僅為第36名。英國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為運動員提供政府津貼,這意味著運動員可以全職訓練,不必擔心經濟來源。隨著體育津貼制度的推行,英國在悉尼以及雅典奧運會上的成績有了極大的進步。

  在德國媒體的金牌榜上,德國排名第五,但許多媒體對德國在許多傳統優勢項目上的失手,特別是在金牌榜上的退步感到失望。在日本主流媒體中,儘管獎牌排行榜通常只是放在裡面的某個夾縫中,但如「日本參加奧運以來游泳項目獎牌變化」,「北島肌肉爆發力與各國頂尖選手比較排行」等標題隨處可見。

  辛巴威國內危機重重,但辛巴威白人選手考文垂卻拒絕誘惑,選擇為祖國而戰並獲得一系列好成績,這種反差引起許多非洲媒體的濃厚興趣。布吉納法索《瓦加杜古國家報》18日報道稱,考文垂的選擇在非洲以外的人看來似乎令人費解,但對於非洲人而言,奧運會不僅是一項體育運動,更是一個個年輕國家的榮譽和象徵,因此哪怕只能派出一名選手持旗象徵性地參加,非洲各國也會竭力不錯過任何機會。大多數非洲運動員都會毫不猶豫為國家榮譽而戰。

  中國人平和對待金牌

  對於世界許多媒體來說,讓他們吃驚的不僅是中國暫時在金牌榜上領先,還有中國人對金牌的「平和」心情。「美國之音」17日的一則報道稱,到目前為止,中國運動員在各項比賽中表現優異,在金牌數量上仍然領先。中國人的反應十分平和。一位姓李的北京男士接受「美國之音」記者採訪時說,北京奧運會的最大目標實際上是弘揚中國的文化,讓世界人民更加了解中國。從奧運會在世界各國受到歡迎的情況來看,這一點基本做到了。他說,「我覺得金牌總數也好,獎牌總數也好,超過誰不是重要的。我們不管是第幾,能夠代表我們民族的一個東西在裡面就很好。」

  美國《僑報》發表社論稱,在中國獲得的金牌遙遙領先過去的「金牌盟主」美國時,外界驚奇地發現:中國媒體和民眾不僅未「得意忘形」,更以一種前所未有的熱情、開放、從容心態待客、觀賽和面對來自世界的一切。就連常常對中國持批評態度的日本《產經新聞》,最近也在頭版刊發外交評論家的文章驚呼:「當今中國,具有盛唐之勢。」文章稱,在全球化時代,體育也已跨出囿於一國的狹隘,成為人類共同的財富,只有用開放的胸懷來交流、學習,成績才有獲得突破的可能。中國不僅大膽引進「洋教頭」,更能坦然面對走出國門的「海外兵團」。文章稱,中國在奧運會上的成績也是對中國社會不斷開放、國民心態日漸成熟的獎賞。

  「德國之聲」19日報道稱,從歷史上看,中國體育能夠走到這一天,是足以自豪的了。中國這次奧運會上幾乎沒有提到一個詞——「東亞病夫」,這原來是中國每屆奧運會必提的。文章稱,這本身就是自信心的體現。文章還稱,中國面對眾多的非議,總體上保持了比較溫和的「奧運態度」。奧運推動中國各方面的發展,包括經濟和政治的進一步改革,人們也更有信心。

  中國還算不上體育強國

  北京體育大學教授、奧林匹克研究中心主任任海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上世紀80年代,中國女排拿到奧運會冠軍時舉國歡騰,人們徹夜不眠地慶祝勝利。那時候,中國剛改革開放不久,國力比較弱,與外界的交流也很少,這樣的體育勝利往往被賦予了很高的政治和精神意義。現在的中國經過30年的改革開放,國家實力增加,中國與世界的相互認識也越來越多,中國人越來越對自己的國家在國際上的地位和實力有清醒的認識。

  任海認為,獎牌數量的多少與國家的經濟和政治等實力有一定的關係,但沒有直接的關係。前東德曾經打敗美國位列奧運會金牌榜第二,但並不表明它的實力超過美國。中國儘管獲得了不少獎牌,但現在也並不能算體育強國。通過這次奧運會,不僅推動中國人更積極參與體育,也使人們對奧運會及與這個世界的關係有了更成熟理智的理解。▲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410

主題

8362

帖子

3134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3134
3
mm021 發表於 2008-8-20 22:08 | 只看該作者
《紐約時報》18日評論版的一篇文章稱,....「讓我們容忍他,雖然我們從來都不是特別好的失敗者」。
======================================
這樣的競爭對手,值得我們尊重。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9

主題

976

帖子

467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67
4
塔頭 發表於 2008-8-20 22:23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daling 於 2008-8-20 22:02 發表 [西方媒體熱議中國居金牌榜第一 - 時事述評 -  backchina.com]  
當奧運會賽事僅剩五六天時,中國在金牌榜上的領先勢頭似乎變得更加牢固。路透社19日稱,「中國準備結束美國在奧運獎牌榜的統治地位」。美國《芝加哥論壇報》甚至兩天前就開始發問,「美國還能追上中國的奪金潮嗎?」 ...

戒驕戒躁,再創輝煌.
世事滄桑心事定,胸中海岳夢中飛.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34

主題

4481

帖子

3108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3108
5
zhousx18 發表於 2008-8-20 22:25 | 只看該作者

中國的金牌數量是以強大的國家經濟實力做基礎的

西方人統治這個世界200多年了,現在該輪到中國了!

[ 本帖最後由 zhousx18 於 2008-8-22 07:13 編輯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4

主題

270

帖子

94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新手上路(初級)

Rank: 2

積分
94
6
linkb 發表於 2008-8-21 08:07 | 只看該作者
保持清醒認識, 中國離強國還很遠!
保持必勝信念, 中國一定雪恥百年!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
海外有孤忠33 發表於 2008-8-21 09:51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daling 如果浮光掠影地瞧瞧美國的各個電視頻道,容易給人留下這樣一種印象:多數美國媒體好像不那麼在乎奧運獎牌榜。除了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其他一些電視台對奧運獎牌榜一整天也難得提到一次。當然這主要是商業因素在起作用,由於NBC買斷了轉播權,其他電視台往往不願意過多提及奧運,避免為NBC免費做廣告。其實,仔細看看美國的報紙、網站就可以發現,美國人對奧運獎牌榜也是挺在乎的。
  

別國得金牌,不怎麼報道;一旦自己國家得金牌,就猛報道;所得金牌無幾的國家,每得到一塊金牌,舉國上下興奮不已。
啥雞巴人呢?

[ 本帖最後由 海外有孤忠33 於 2008-8-21 09:54 編輯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
海外有孤忠33 發表於 2008-8-21 10:09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linkb 於 2008-8-21 08:07 發表 [西方媒體熱議中國居金牌榜第一 - 時事述評 -  backchina.com]  
保持清醒認識, 中國離強國還很遠!
保持必勝信念, 中國一定雪恥百年!

我感到中國今後的強國之路類似於奧運男子百米大賽,最主要、最重要的是自己跑好,把中國的事情幹得儘可能的漂亮,當然有必要關注強大對手,但我們總不能老乾阻止強大競爭者跑得快的事,實在沒辦法時,可以偶爾干一兩次,但萬萬不可多干,否則很快會滿目仇人;要儘力避免。
把中國的事都辦好,外國人只要不損害中國的利益,愛怎麼著就怎麼著去,中國人不在乎。他們好,中國人不嫉妒;他們斗,中國人不參乎。中國願意與所有國家和平相處、開展雙贏的友好合作。

我感到教徒們免不了爭鬥,我希望看到中國置身事外。
1、猶太教教徒和伊斯蘭教教徒鬥起來了,中國人看熱鬧;
2、基督徒之間鬥起來了,中國人還是看熱鬧。
你們的斗,不是中國人引起的,中國人也沒有義務阻止你們斗,不管少問。

[ 本帖最後由 海外有孤忠33 於 2008-8-21 10:11 編輯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9
新鮮人 發表於 2008-8-21 10:56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linkb 於 2008-8-21 08:07 發表 [西方媒體熱議中國居金牌榜第一 - 時事述評 -  backchina.com]  
保持清醒認識, 中國離強國還很遠!
保持必勝信念, 中國一定雪恥百年!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701

帖子

143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43
10
我容易嗎我 發表於 2008-8-21 15:50 | 只看該作者
不管是哪方面的第一,都會提升中國的自信心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35927
11
華盛頓人 發表於 2008-8-21 19:35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我容易嗎我 於 2008-8-21 15:50 發表 [西方媒體熱議中國居金牌榜第一 - 時事述評 -  backchina.com]  
不管是哪方面的第一,都會提升中國的自信心


美國恐怕是追不上了.
時代小人物. 但也有自己的思想,情感. 和道德.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2

帖子

11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11
12
多走走多看看 發表於 2008-8-22 01:25 | 只看該作者

中國只是想展示一下自己的實力

中國只不過是受不了其他那些國家的變色眼鏡,用行動做給他們看,並不是真在意是第一第二.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

主題

20

帖子

6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6
13
凌波微步 發表於 2008-8-22 01:33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海外有孤忠33 於 2008-8-21 10:09 發表 [西方媒體熱議中國居金牌榜第一 - 時事述評 -  backchina.com]  

我感到中國今後的強國之路類似於奧運男子百米大賽,最主要、最重要的是自己跑好,把中國的事情幹得儘可能的漂亮,當然有必要關注強大對手,但我們總不能老乾阻止強大競爭者跑得快的事,實在沒辦法時,可以偶爾干一 ...


開幕式考慮?:http://tieba.baidu.com/f?kz=253669429
槍杆子里出政權。但坐江山靠修身

[ 本帖最後由 凌波微步 於 2008-8-22 01:36 編輯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4
海外有孤忠33 發表於 2008-8-22 03:22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zhousx18 於 2008-8-20 22:25 發表 [西方媒體熱議中國居金牌榜第一 - 時事述評 -  backchina.com]  

啥時候中國的國家隊無需出面,隨便出幾個省隊就能得世界金牌總數第一就好了,那才表明中國好強大、好可怕。
河南省的人口如今是將近一個億,世界強國人口超過一個億的有幾個?美國、俄羅斯、日本等。
德國才八千萬人口,如果今天河南省的綜合實力比德國的綜合實力稍強,那中國的國家安全就更有保證了,中國的外交就更好搞了,因為中國的人口、規模是河南省的十多倍。
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的國家實力若沒有河南省的實力強,則表明中國的人力資源得到了相當好的開發利用(前提是全中國均衡發展)。
將來某個時候,中國人的奮鬥目標細化,比如河南超德國,河北超英國,山東超日本大部,等等。

[ 本帖最後由 海外有孤忠33 於 2008-8-22 03:31 編輯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

主題

20

帖子

6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6
15
凌波微步 發表於 2008-8-22 07:04 | 只看該作者

批判接受踏踏實實走強兵富國路。若海外遊子都能成為「彼得」民族振興,指日可待!

原帖由 海外有孤忠33 於 2008-8-22 03:22 發表 [西方媒體熱議中國居金牌榜第一 - 時事述評 -  backchina.com]  

啥時候中國的國家隊無需出面,隨便出幾個省隊就能得世界金牌總數第一就好了,那才表明中國好強大、好可怕。
河南省的人口如今是將近一個億,世界強國人口超過一個億的有幾個?美國、俄羅斯、日本等。
德國才八千 ...


彼得政績

1689年的俄國是一個落後的國家,幾乎所有的方面都比西歐落後幾百年。到處盛行著農奴制──實際上農奴的數目在增加,而其合法權力在減少。俄國錯過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的大好時機。神職人員愚昧無知;文學暗淡無光,數學和自然科學無人問津。同西歐相比,俄國幾乎還在中世紀時期。在西歐,此時牛頓的《自然哲學原理》剛剛問世,文學和哲學事業繁榮昌盛。

1697至1698年間,彼得到西歐作了一次長途旅行,一次為他隨後的統治定下了基調的旅行。他以一個下士彼得·米哈伊洛夫的身份,率領了一個大約由250人組成的「龐大的使團」。由於彼得使用了一個假名(魯尤特爾·米海伊洛夫),因而他看到了許多否則就無法看到的事物。在這次旅行期間,他為荷蘭的荷蘭東印度公司當了一個時期的船長,還在英國造船廠做學徒工作過,在普魯士學過射擊。他走訪工廠、學校、博物館、軍火庫,甚至還參加了英國議會舉行的一屆會議。總之,他盡了最大的努力學習西方的文化、科學、工業及行政管理方法。

1698年當幾位大臣來問候遠途歸來的彼得大帝時,彼得突然操起手中的剪刀朝他們的鬍子剪去,從而揭開了一系列改革的序幕。這些改革主要是在與瑞典進行北方戰爭的背景下施行的。

在軍事方面,彼得實行義務兵役制,引進國外新式武器和戰略技術,還建立了一支強大的海軍。在經濟方面,彼得大力鼓勵工商業的發展,允許企業主買進整村的農奴到工廠做工,批准外國人在俄國開辦工廠。為了鼓勵西方工藝和技術的引進,他把許多西方技術人員帶入俄國,還派遣許多年輕的俄國人到東歐去學習。

在政治上,改革的目的是建立完整的中央集權統治,加強工作效率。剝奪貴族領主杜馬會議的職能,代之以參政院,下設11個委員會(實際上相當於西方國家的「部」)負責具體工作;罷黜大教長,代之以宗教院,使教會成為國家政權的一部分;劃分行政區域,將全國分為50個省。彼得還頒布了一個「職能表」,將文武官員分成14個不同的等級,所有的官員不管門第出身,都要從最低一級做起,靠功績晉陞。

在社會問題上,彼得也主張實行西方化。他頒布法令,規定人人都不得蓄鬍子(雖然他後來對此項法令做了修改),要求宮廷人員必須穿西裝,鼓勵吸煙和喝咖啡。雖然他制訂的政策有許多在當時遭到了強烈的反對,但是這些政策帶來了長期的影響:俄國這個由貴族階級統治的國家最終在很多方面都實行了西方的風俗和文化。

可想而知,彼得認為俄國正教會是一股落後的、反動的勢力。彼得成功地對正教會實行了部分改組,並在很大的程度上獲得了對它的控制。彼得在俄國創辦非宗教學校,鼓勵發展科學。他還引進了儒略曆,並使俄文字母現代化。在他的統治期間,俄國創辦了第一家報紙。

俄國國家現代化和西方化開展了一系列大規模的改革。彼得整個在位期間都鼓勵工業和商業的發展。在他的統治下,城鎮的規模擴大了,資產階級在數量上有了增長,擴大了影響。

除了所有這些內務改革外,彼得還對外交政策實行改革,這對未來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在他的領導下,俄國在南部與土耳其交戰,在北部與瑞典交戰。與土耳其初戰告捷,於1696年攻克了亞速港,從而在某方面來說給俄國開闢了通往黑海之路。但是在他的統治晚期,土耳其在戰鬥中佔了上風,1711年他被迫把亞速港交還給土耳其。

同瑞典作戰的整個局勢幾乎與同土耳其作戰的情形正相反;俄國人初戰失利,但贏得了最終的勝利。1700年,俄國與丹麥和薩克森結盟同瑞典展開了一場戰爭,當時瑞典是一個主要的軍事強國(波蘭後來也對瑞典宣戰)。1700年俄軍在納爾瓦戰役中失敗。這次戰役之後,瑞典國王就把注意力轉向其他敵人。與此同時,彼得重建俄國軍隊。瑞典和俄國再次交戰,1707年瑞典軍隊在波爾塔瓦徹底失敗。

俄國通過戰爭吞併的領土大體上包括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芬蘭附近的一片重要領土。雖然征服的領土並不很大但卻很重要,因為它給俄國提供了巴爾幹海上的一個出口,因而提供了一個「瞭望歐洲的窗口」。彼得在涅瓦河兩岸,即在征服瑞典所獲的土地的一部分上,建立了一座新城市──聖彼得堡(曾稱列寧格勒)。1721年他把首都從莫斯科遷到聖彼得堡。從此,聖彼得堡就成了俄國與西歐交往的主要地點。

彼得推行的許多國內政策和多次展開的對外戰爭當然要付出很大的代價,不可避免地要強行增收賦稅。高稅收和改革本身激怒了許多俄國人,出現了幾起叛亂事件,但是都被彼得無情地鎮壓下去了。雖然彼得在自己的鼎盛時期就有許多敵手,但是今天西方和共產黨的史學家們都一致認為彼得是俄國沙皇中最偉大的沙皇。

把彼得列入本冊是因為他在俄國西方化和現代化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人們也許不禁要問:許多其他國家的統治者都推行過類似的政策,為什麼要讓彼得入冊而摒棄了其他大多數的統治者呢?

在20世紀的今天,大多數國家元首確實弄清了他們的國家特別是在科技方面走西方之路的重要性。但是在1700年歐洲以外的大多數人對實現西方化的好處還認識不清。彼得的意義就在於他能夠先於時代兩個世紀認識到使國家西方化和現代化的重要性。由於彼得的遠見卓識,俄國雖然在他登基前還十分落後,但是卻有能力遠遠地超過了世界上的大多數國家。由於在18世紀和19世紀西歐取得了非常迅速的發展,俄國則無法同西歐並駕齊驅。

歐洲東部疆域上的另一重要的國家土耳其與俄國形成了特別鮮明的對照。土耳其和俄國都是半歐洲國家。就彼得未登基以前的兩個世紀當中,土耳其在軍事、經濟和文化上都比俄國先進。就此而論,土耳其在整個歷史的大部分時期比俄國先進。但是在1700年前後,沒有哪位土耳其君主認識到迅速西方化的重要性並把國家朝著那個方向推進。因此俄國自從彼得時期以來取得了迅猛的進展,而土耳其卻只是以緩慢的步子向前。直到進入20世紀,凱末爾·埃塔特克才領導土耳其朝著迅速實現現代化的目標邁進。當時俄國對中亞的控制已相當穩固,俄國在工業和教育上都比土耳其先進。

今天我們無疑會把俄國比土耳其強大而視為理所當然。但是假設俄國沒有彼得大帝而土耳其當時有一位主張改革的偉大君主,那麼土耳其今天就可能是一個大列強國,而且很可能會控制住現在蘇聯的東亞地區(該地區的居民是伊斯蘭教徒;他們與土耳其人的關係比與俄國人的關係要密切得多)。雖然俄國人在彼得大帝以前就佔領了西伯利亞很大的一部分,但是要不是彼得制訂改革和現代化的方針使俄國強大起來,他們就會把已佔領的西伯利亞部分或全部地割讓給土耳其、中國或日本。

彼得大帝並不單單是一個順乎潮流的君主,而是一位站在時代前列的人。完全有理由認為是他的先見之明使歷史發生了變化,改變了方向,沿著一條否則就無法遵循的道路發展。基於這些理由,我覺得彼得在本書中應有一席之地。

[ 本帖最後由 凌波微步 於 2008-8-22 07:06 編輯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15:1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