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周恩來三赴印度勸達賴回國1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決策會員(三十九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851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悠悠網     2008年8月23日

新中國成立之初,與中國建交的國家僅有18個,到1965年,和中國建交的國家已經增加到49個,對此,周恩來作為新中國的第一任總理兼外交部長,功不可沒

張凡 王騫

在外交部剛剛解密的1956—1960年外交檔案中,輸入「周恩來」三個字,可查出1762 個檔案,這些檔案中保存著周恩來同外賓的談話紀錄、內部報告、文稿和批示等,內容涉及新中國戰後重建國際關係中幾乎所有重大問題。

通過對這些檔案的梳理,不僅可見周恩來在新中國外交史上一些鮮為人知的政治事件,更可看到這位「人民的好總理 」知曉適時進退的政治智慧和平衡全局的外交技巧。

同達賴三次談話:成功勸返

1959年從西藏叛逃前3年,時年21歲的達賴喇嘛曾借出訪印度參加佛教會議時,滯留印度一個多月不歸。此次解密的外交檔案,詳細記錄了1956年11月到12月末 周恩來3次飛抵印度勸說達賴回國的談話,並成功將其勸回。

1956年,印度總理尼赫魯親自寫信邀請達賴、班禪赴印度參加將在11月舉行的釋迦牟尼涅2500周年紀念大會。此前,西藏地區在改革的過程中發生了叛亂,叛亂分子包圍解放軍,西藏局勢複雜動蕩。

當時一些藏獨勢力在印度聚集,有以阿樂群則為首的西藏逃亡叛亂分子,有來自美國的達賴大哥當彩活佛和二哥嘉樂頓珠,有以夏格巴等願親國外的西藏官員等。

中央駐藏外事幫辦楊公素後來在回憶錄里寫道:「1956年夏,印度邀請達賴、班禪參加釋迦牟尼涅2500周年紀念大會。這使中央政府陷入兩難,如同意,不得不考慮到達賴喇嘛在印度受到藏獨勢力的影響,如不同意,又勢必引起達賴喇嘛和一些宗教人士對中央政府的不滿。」

經過討論,11月2日,周恩來電告達賴、班禪,是否出訪由他們根據「自己的意願作出決定」。

毛澤東在1956年11月15日中共八屆二中全會上分析達賴訪印時指出:「要估計到達賴可能不回來,不僅不回來,而且天天罵娘,說『共產黨侵略西藏』等等,甚至在印度宣布西藏獨立,他也可能指使上層反動分子來一個號召,大鬧起來,要把我們轟走,而他自己卻說他不在那裡,不負責任,這種可能性,是從壞的方面著想。」

達賴抵達印度后,印度總理尼赫魯在和他的談話中,強調西藏和中央政府簽訂的協議,承認西藏屬於中國。但是尼赫魯在談話中卻暗示如果中國超出了協議的範圍,西藏有困難時,印度將幫助西藏。

最終,達賴的決定驗證了毛澤東的分析。

1956年11月29日,在抵達印度訪問的第一天,周恩來在完成了3場外事活動后,先後同達賴和班禪長談4小時,這是兩人之間的第一次談話。賀龍副總理和駐印度大使潘自力陪同。

這次談話中,達賴提出漢藏幹部關係、他同班禪方面的關係、西藏地區的改革和留居國外的藏人等問題。並透露「藏獨」勢力對他的遊說,讓他感覺到混亂和緊張。

周恩來承認:「西藏的土改問題沒搞好,引起了昌都地區的一些混亂,那裡的改革是事先準備不好,搞起來后發生了叛亂。」周恩來許諾:「西藏包括昌都及前後藏3個地區的一切改革,都要得到你們的同意。」

11月30日晚,周恩來總理出席使館酒會後,又特意在使館宴請了達賴及其母親、姐姐、兩個哥哥和經師等人,向他們解釋中央的方針政策,打消他們的顧慮。

1956年12月29日,周恩來在訪問巴基斯坦后,再次飛抵印度,並於第二天和達賴進行了第二次談話,此時達賴已經留在印度超過一個多月了。

周總理談到,西藏已有人想利用達賴不在的機會,在那裡搞叛亂,使達賴回去后不好處理。雖然此事已被中央發現,沒有搞起來,但危險仍然存在。

對於西藏改革的問題,周恩來再次強調:「根據協議,西藏的領導人即達賴不同意是不進行改革的。現在毛主席要我告訴你,可以肯定在第二個五年計劃內,根本不談改革。」

與第一次不同的是,達賴在談話中把滯留原因推到了下屬身上,他說:「現在主要是隨行官員中的思想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達賴表示將向主要隨行官員傳達周總理的談話。

達賴在推脫,也在觀望,看尼赫魯會怎麼承諾。對達賴的心思,周恩來洞若觀火。1956年12月31日除夕夜,周恩來和尼赫魯進行了一場針鋒相對的談話。

周恩來指出,達賴、班禪是印度邀請來的客人,可是他們到達之後,印度方面的所作所為,違反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尼赫魯並不承認這些事,他的態度是兩面的:一方面,美國策劃「西藏獨立」,同印度的想法相吻合;另一方面,他在外交上需要維持同中國的友好關係,對中國的反應不能無所顧忌。
我是一個熱愛自己祖國的中國人,我健康,我快樂。
細節成就完美。
圖片類未註明[原創]的均為轉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5 09:4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