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奧運使中國引來集中關注 外媒罵中國的類型

[複製鏈接]

2萬

主題

6萬

帖子

4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終生會員(廿一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4236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葉可兒 發表於 2008-8-14 09:2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奧運期間,北京城迎來有史以來最龐大的記者群,從而也迎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媒體曝光度。「北京」、「中國」、「奧運」這幾個字像長了翅膀一樣,四處傳播。這裡面,有讚揚和驚嘆,更有批評甚至責罵。我多年來和外國記者們廝混,奧運期間更是天天泡在一起,發現籠統地說外電罵中國是不公平的,他們根據所在國家的不同、所在媒體的不同、個人政見的不同,對中國也有著不同的罵法。




第一種是「非罵不可」型。為什麼非罵不可呢,因為有些媒體是在冷戰時期設立的,是對共產主義國家進行和平演變的工具。比如說幾家眾所周知的美國廣播電台,他們的任務是和平演變,手段就是找中國的「異議者」說話,把中國描述成黑的。中國越黑,他們得到的經費也就越多,屬於典型的「我罵,故我在」。對他們來說,客觀不客觀無所謂,我們無論做什麼他都不會承情,還不如索性做我們自己的事,由他們去。


第二種是「不得不罵」型。這一點德國媒體最為明顯。前些日子,有報道說一個德國記者因為讚揚中國被開除,一位娶了中國太太的德國記者,也因為為中國說好話而受到警告。我就此向德國某電視台採訪奧運會的女記者求證,這位和藹的大姐很老實地說,我來之前,老闆告訴我,無論看什麼事情,都要以批評的眼光。而最近《德國之聲》發表了一篇文章,講的是通曉漢語的運動員在中國的所見所聞,內容還算基本客觀,可標題莫名其妙地定為《奧運會完美得沒有品位》。既然完美,怎麼會沒有品位,雞蛋裡挑骨頭至此,也算天字型大小第一家。


第三種是「職業罵人」型。在西方媒體看來,媒體的天職就是監督,媒體的監督和信息公開是這個社會順暢運行的必要條件。我認識一些媒體的記者,比如說《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有時深入中國基層,對地方發生的不平事進行詳盡的調查性報道。他們在罵人,沒錯,但不是無的放矢。對這種情況,我們應該視之為推動中國社會進步的動力,加以引導和溝通,對說得不對的地方可以及時告知、解釋,說得對的地方則吸取教訓。


第四種是「小事大罵」型。把我們的失誤或過失無限度放大,連篇累牘地批判,這一點是某些日本媒體的特長。比如說,在奧組委的新聞發布會上,日本記者就喜歡問些我們看來的「小事」,像媒體班車空調開得溫度太低,環保措施不夠之類。這是日本一些媒體的風格,他們抓住一件事,就不停地報道,對其責罵,不必看得過重。


第五種是「罵人拐彎」型,也可以說是「冷嘲熱諷」型。比如說,有的媒體在不得不正面報道的時候,不失時機地配上環境污染、人權等話題,加以巧妙地平衡,把看似不相關的材料組合在一起,告訴讀者,嘿,別看它有些方面不錯,還差得遠呢。對此,平常心看待就是。


第六種是「愛之則罵」型。有些批評中國的人,恰恰是熱愛中國、喜歡中國的人。他們對中國出現的一些問題,有時候比中國人更著急。對他們,我們心存感激。


在改革開放30周年的時候辦奧運,中國迎來了海外媒體的集中關注。對於外電對中國的集中關注,甚至有位美國外交官也擔心起來,私下問我,你覺得,過多的批評會不會造成中國政府和外媒的關係再度緊張,給中國的國際形象帶來負面影響?我聽后笑笑說,你多慮了,中國政府有信心理性對待各種外界的評論,奧運會雖然有罵聲,但呈現給世界的,是一個豐富多彩、活力四射的中國,任何罵聲都不會掩蓋真相。
2009,我等你……

1083

主題

3萬

帖子

8964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白金鑽石會員(八十八級)

Rank: 5Rank: 5

積分
8964
沙發
tylz888999 發表於 2008-8-14 21:37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0 08:4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