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俄羅斯「拐點」的啟示

[複製鏈接]

27

主題

124

帖子

38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3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lesson 發表於 2008-8-10 22:3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俄羅斯「拐點」的啟示

——俄國人重新評價斯大林與「要問姓俄姓外」  

   

在現代史上中俄兩國有著戲劇性的奇緣,比較一下極有價值。

俄國兩次做過中國的「老大哥」。

第一次是中國革命的「老大哥」。「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孫中山先生「致力於國民革命四十年」歷盡苦難坎坷才得出「以俄為師」的結論,孫先生的遺願由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予以實現了。

第二次是做了中國改革的「老大哥」。雖然毛澤東晚年因為俄國「改革」而分道揚鑣,兩國發生過世界規模的歷史性大論戰,但其身後,這些都變成「都說了些過頭話」而一風吹消。中國「以俄為師」的改革,在戈爾巴喬夫訪華時以兩位偉大改革設計師的「歷史性會見」為標誌而達到頂峰。其後,俄國易幟,丟掉「姓社」公開打出「姓資」 旗號,關係又微妙起來;到本世紀,則在 「轉型國家」的話語下重新統一。後來出現「普京新政」,在中國精英的話語中,俄國又「走回頭路」了。







   

看來,有改革就會有「拐點」。中國的改革,按皇甫平精英的權威說法,是經歷過三個「拐點」,雖有曲折,但依然高歌猛進 。

那麼,俄國現在是處於第幾「拐點」呢?

俄國目前之「拐」,有兩個顯著標志。

其一,是「重新評價斯大林」。

   

「《參考消息》駐莫斯科記者盧敬利報道:「2008年5月8日,俄羅斯國家電視台、俄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和社會輿論基金會開始在網站上舉辦投票(投票人數高達240萬),選舉『誰是俄羅斯最偉大歷史人物』。截止到7月15日,斯大林位居第一,第二至第五位分別為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列寧、演員詩人兼歌手維索茨基、彼得大帝和普希金。」(見《參考消息》2008年7月17日《周四特刊》) 」  

   

其二,是從俄國人高標民族主義,普京對內用鐵腕整治金融買辦寡頭,對外變戈葉時代的投降賣國路線為挺起腰桿與美國霸權抗衡。

自然,俄國的「拐點」有點「超前」,它經歷了戈氏的「民主的人道的社會主義」和葉氏的「休克」兩個「拐點」,這兩點,我們還是空白。相形之下,我們還處於「前普京時代」。

其基本標誌也是兩點:  

其一,我們的妖魔化毛澤東運動在霸權媒體上還在不斷「深化」,未見轉機。  

其二,我們對外的「開放」中, 「快賣賣光」 依然緊鑼密鼓地「深化」著。「不問姓社姓資」既成定局,「不問性中姓外」正在向「不問姓實姓虛」進軍——由放手讓外資「戰略並構」 產業,到勾結外資掏空中國金融——金融買辦之喪心病狂遠逾當年的葉利欽時代的寡頭。  

基本方面無二致,如不在根本路線上改弦更張,企望靠一個「漸進」避免顛覆的災難,不過幻想耳。

不過,中俄的不同也有二:

其一,歷史給中國提供了前車之鑒,有俄國先期代我們預付了這筆不可小視 的歷史性的學費。

其二,中國有幸在毛澤東時代對此做過理論探討和對付顛覆的先期預演。比如,與霸權話語背道而馳的民間久盛不衰的毛澤東熱,這在俄羅斯轉型妖魔化斯大林的過程中,就沒有出現過。

   

難道我們中國就不能「超越」戈、葉的兩個「拐點」,非得「補課」不成?明明是覆轍,難道非得一往之前?——但願「居安思危」能夠落到實處。

何況,我們的國情還有許多遜彼的劣勢:比如,中國現在的GDP已經靠「吃子孫飯」,沒有俄國那麼多的資源可賣;比如,中國如果讓「藏獨」「疆獨」「台獨」等等得逞,其後果將遠較聯盟解體嚴重;又比如,中國人多地少,國民教育程度亦較彼為低,而且,在改革中大眾的社會公共福利被剝奪得也遠較人家厲害……有此數端,中國一旦徹底「轉型」,則社會的災難就不可同日而語了。
評論人 評論內容 評論時間 打分
【xuelong88】 治國明理:(國之十蠹)

亂國者先亂思想,買國者先飽私囊。

誤國者專權跋扈,敗國者貪污腐化。

損國者爭名逐利,害國者弄虛作假。

叛國者媚外崇洋,禍國者夜郎自大。

滅國者驕奢淫逸,亡國者兩極分化!
請大家瀏覽我的博客:
http://i.cn.yahoo.com/xuelong88
2008-7-23 18:43:05 5分

【獨孤鶴】 政客太多,現在需要政治家.
回毛澤東時代,中國必定要消滅官場的貪腐現象:走資本主義,中國還是要消滅官場的貪腐現象.
需要政治家,有嚴厲的手段,行之.否則會象歷史上的多個王朝,再次給虎視眈眈的外敵機會.
中國不能再瞎摸了! 2008-7-22 18:35:00 3分

【毛主席是正確的】 因為賣的程度比俄羅斯深太多,中國很難出現俄羅斯的現象.

自己觀點,無論是浴火重生還是滅亡,中國都不可避免將會遇到一堆灰燼。
2008-7-22 13:10:08 3分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6 10:3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