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華爾街日報》中文網 一周要聞簡訊

[複製鏈接]

1410

主題

8362

帖子

3134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313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mm021 發表於 2008-8-9 13:4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 北京奧運以何形像流傳後世?
至少從1936年開始,每屆奧運會都有一個讓它名傳後世的重大事件。而北京奧運會與往屆不同的是,賽會還沒開幕,爭奪「奧運標誌事件」的比賽就已經如火如茶了。
▀ 布希表達對中國命運的關注
美國總統布希周四在曼谷表達了他對中國不同政見者命運的關心,以及終結緬甸軍政府「暴政」的決心。這次演講的另一個目的是為了安撫美國的亞洲盟友。
▀ 中國修訂外匯管理條例
中國周三公布了修訂后的外匯管理條例,允許國內企業將外匯收入存放境外,同時允許境外企業在國內發行證券。
▀ Fed維持利率不變 稱通脹令人深感擔憂
Fed周二維持利率不變,但暗示通脹問題仍非常令人擔憂;且由於經濟增長面臨的風險依然揮之不去,Fed至少在年底前都不大可能會加息。
▀ 石油市場依舊動蕩
儘管燃油需求,特別是美國市場的需求銳減,油價在最近大幅回落,但國際石油市場仍處在供應趨緊的狀態下,很容易受到那些可以阻止油價繼續回落的突發事件影響。
▀ 中國反壟斷法配套細則緩解外界擔憂
中國公布了外界久為期待的反壟斷法配套細則,這應該會緩解一些人士的擔憂,他們擔心很多與中國關聯不大的全球性交易可能因中國反壟斷法的實施而受到影響。
▀ 美國生產率反常增長
雖然美國經濟趨於疲軟,但生產率卻實現強勁增長,與一貫的趨勢不符,這一點對於經濟有著重大意義。
▀ 全球IPO增速跌至五年低點
數據顯示,今年7月成為了五年來全球首次公開募股增長最慢的一個月,而且預計8月份也不會出現顯著提升。
▀ 馬英九欲借出訪試探大陸底線
台灣新任總統馬英九即將出訪海外,維護台灣的國際空間權利,同時也將測試他從大陸方面獲得的政治資本底線。
▀ 新疆襲警案使奧運緊張氣氛驟增
中國新疆喀什市周一早晨發生襲警事件,共導致16名武警死亡,另有十多名受傷。事件的發生令北京奧運前的緊張氣氛驟然增加,同時新疆分裂勢力的暴力行為也因此引起了外界的關注。
▀ 艾文斯被確定為炭疽郵件案唯一責任人
FBI公布了一系列與其調查馬里蘭州微生物學家艾文斯有關的法庭文件,並希望就此能讓其長達7年的炭疽調查告一段落。
▀ 中國稱恐怖分子威脅不大
中國高層官員將周一發生在新疆喀什的暴力襲擊案件定性為不法分子圖謀破壞北京奧運會而持續發起的「聖戰」運動。但這名官員也指出,恐怖分子構成的威脅相對較小。
▀ 美國律師預計09年IPO市場將好轉
儘管美國的首次公開募股市場目前表現欠佳,但不久前對專為股票交易提供法律服務的律師所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他們對2009年的前景持樂觀態度。

1410

主題

8362

帖子

3134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3134
沙發
 樓主| mm021 發表於 2008-8-9 13:48 | 只看該作者

北京奧運以何形像流傳後世?

至少從1936年開始,每屆奧運會都有一個讓它名傳後世的重大事件:柏林奧運會上的希特勒(Hitler)與傑西•歐文斯(Jesse Owens),墨西哥城奧運會選手向黑人權利致敬,慕尼黑奧運會多名運動員遭殘殺,還有鹽湖城的賄賂醜聞。

現在輪到北京奧運會了,但跟以前有點不一樣。往屆奧運會大多是在舉辦期間或閉幕之後確立自己的標誌性事件,通常是在人們的情緒已經平息,或是某個重大事件使以往的頭版消息相形見絀之後。但人們對中國的濃厚興趣和媒體對中國日漸強烈的關注改變了這種狀況。給今夏奧運會定性的行動現在已經進行了好幾個月,奧運還沒開幕,就已經有一大堆事件競爭最重大事件的位置了。

奧運會將於周五正式開幕,精心策劃的開幕式由中國最著名的導演張藝謀指導。由中國兒童組成的合唱團將以希臘語演唱奧運聖歌,精心準備的焰火表演將會照亮夜空。數十位商界領袖和各國首腦──包括美國總統布希(George W. Bush)──都將現身這場似乎集體育賽事和外交峰會於一身的盛會。

鳥巢旁的旗杆上飄著中國國旗和奧運會會旗對於許多人來說,奧運會就像一場羅氏測驗(Rorschach test),可以檢驗人們對一個龐大、複雜、難以歸類的發展中國家舉辦重大國際賽事的觀感。人權組織試圖授予本屆奧運會「種族屠殺奧運會」的稱號,原因是中國政府支持被指在達爾富爾實行種族屠殺的蘇丹政府。一些人因北京糟糕的空氣污染而稱本屆奧運會為「煙霧奧運會」。還有人預測中國將在本屆奧運會上成為下一個體育超級大國。與此同時,一些建築評論家也來到北京,參觀這座城市新的地標性建築,並從中看出了從隱秘的法西斯主義到建築師的民主化能力等種種象徵意義。

這一切導致了或許是最讓人意想不到的事情:中國疲勞奧運會。

加州大學(University of California)中國歷史教授華志堅(Jeffrey Wasserstrom)說,人們簡直有種對奧運會興趣驟減的感覺,就好像奧運會已經開過了。華志堅曾著書闡述中國在全球擔當的角色。

中國自身的願望相對簡單。中國資深外交官吳建民周四對記者說,他希望遊客能看到一個和平、文明、發展的中國。

給中國有史以來首次舉辦的奧運會定性的工作可以追溯到2001年中國贏得奧運會主辦權那一時刻。當時的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宣布,這是中國在近代史上取得的最重大的勝利之一。舉辦奧運會成了全國的任務;它不再是北京一地的奧運會,而是中國的奧運會,整個國家都動員起來了。

在這種情況下,奧運會成了批評中國的人士的一大目標。擾亂奧運會的計劃很早就開始了。舉例來說,兩年前,哈佛大學學生舉行了一次會議,主題是如何利用奧運會宣傳西藏獨立的訴求。他們決定呼籲世界各國領導人抵制奧運會,並策劃了奧運會期間在中國境內組織示威活動。

其他一些組織則將目標對準了火炬接力。中國決定在西方國家進行火炬接力,這被證明是一個策略性的錯誤,火炬傳遞過程中發生了抗議活動。當法國的抗議者搶奪火炬、幾乎令火炬接力陷入停頓時,中國震驚不已。

各界名人也很早就牽涉其中。導演斯蒂芬•斯皮爾伯格(Steven Spielberg)表示他將幫助籌備奧運會開幕式,但演員米婭•法羅(Mia Farrow)公開譴責他的舉動,法羅認為中國政府幫助蘇丹在達爾富爾進行種族屠殺。斯皮爾伯格選擇了退出。

本屆奧運會進程中,政治氣氛如此濃厚的一個原因在於,這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奧運會第二次沒有在親西方國家或至少中立的國家舉行。另外一次是1980年的莫斯科奧運會,當時美國發起了抵制行動(中國也參加了抵制)。

在中國體育方面著述頗豐的蘇珊•布朗奈爾(Susan Brownell)說,部分問題在於東西方的衝突,現在出現了一個不受美國掌控的日漸強盛的大國。

導致北京奧運被貼上「煙霧奧運」標籤的原因可不在政治。離奧運會開幕還有一年的時候,西方媒體就提出了關於北京空氣質量的問題。中國對此的回應是發誓要改善空氣質量。一些獨立證據表明空氣質量有所好轉。

周四,北京仍然籠罩在薄霧之中,但專家表示,空氣污染水平較去年同期下降了20%。

據政府提供的數據,自實施嚴格的限制措施以來,過去18天的空氣污染指數從94.7下降到76.5,可視為健康水平的指數上限為100。這個水平仍然遠遠高於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認為安全的水平,也高於大多數西方人所習慣的水平。

環境問題凸顯出中國怎樣陷入了左右為難的境地。經濟的突飛猛進和政府獲得的普遍支持緣於經濟和政治控制的放鬆。但為了改善環境──同時也是為了成功舉辦奧運會──中國又不得不求助於嚴格的管控措施,比如限制汽車上路行駛或暫時關閉工廠。

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教授、曾就北京奧運會的形像戰有所著述的戴傑(Jacques deLisle)說,上述做法的一大諷刺之處在於,中國最近幾十年取得的成功很大程度上緣於政府的放權以及某種程度的政治寬鬆,但要讓人們接受中國的這一新形像,政府又必須重拾改革前的老辦法。

為了贏得北京奧運會的形像之爭,支持者和反對者都借鑒了歷史。批評人士說本屆奧運會是1936年奧運會的重演,納粹利用這屆奧運會來強調其對德國社會的全面掌控。支持中國舉辦奧運的人則認為本屆奧運會更像1988年的漢城奧運會,後者是韓國迅速民主化的象徵。還有一些人認為它更接近於1964年的東京奧運會:一個急切地想摒棄過去、炫耀子彈頭列車之類技術奇迹的亞洲國家。

雖然中國在科技上不如日本先進,但也準備了一些會令遊客、尤其是建築愛好者印象深刻的「大禮」。持批評態度的人在參觀了這座城市全新的地標性建筑後也留下了深刻印象,這些建築包括「鳥巢」體育場、中國中央電視台宏偉的新址,以及形如巨蛋的國家大劇院等。雖然後兩者與奧運無關,但它們都被視為活力十足的全新中國的標誌,更不用說它們還是傾舉國之力的成果。

不過,這場爭論對於最重要的目標受眾──中國人民本身──可能並無意義。在公關巨頭奧美公司(Ogilvy & Mather)負責中國業務的柯潁德(Scott Kronick)說,外國的批評其實是幫了中國政府的忙,因為責難之聲促使中國人民齊心協力為自己辯護。奧美為中國政府提供無償的顧問服務。

柯潁德說,中國政府想借奧運的機會促進改革和全民團結,也就是構建和諧社會。他認為中國政府已經實現了這個目標,外國的批評之聲對此功不可沒。

對於許多中國人而言,外國首腦和顯貴紛紛來到中國顯示了中國政府的成功。戴傑說,奧運會將給大多數中國人留下這樣的印象:中國運動員將贏得勝利,世界將會關注中國,而一場了不起的盛會將會上演。

Ian Johnson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8 21:4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