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3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文化歷史]11月10日] 馬丁·路德誕辰 托爾斯泰逝世

[複製鏈接]

1801

主題

9195

帖子

3363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文化沙龍版主

Rank: 4

積分
336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NYLASH 發表於 2008-11-10 22:2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德國宗教改革運動的發起者馬丁·路德誕辰 (1483年)-----


    馬丁·路德是16世紀德國宗教改革運動的發起者,新教路德宗的奠基人。
    1483年11月10日,路德誕生於德意志東部薩克森州埃斯勒本一個祖輩務農的家庭。第二年,全家遷居到當時的採礦中心曼斯菲爾德。父親漢斯·路德當礦工,靠租用領主三座小熔鐵爐起家。十幾年後,路德上大學時,父親已經發跡,他自辦熔爐僱工人,併當上了村議會議員。在父母嚴格的宗教教育下,接受了傳統的基督教信念。1501年,路德進入當時德意志最著名的愛爾福特大學,這所大學是經院哲學的中心,也是人文主義者活動的主要場所。1505年,他以優異的成績取得碩士學位。在這四年中,他和人文主義者交往頻繁,還閱讀了西塞羅、維吉爾等古典作家的著作,奠定了他從事宗教改革所必備的學識修養。
    1505年5月,路德遵從父命去攻讀法律。7月7日,他突然棄絕塵世,遁入愛爾福特聖奧古斯丁修道院當修士,開始了他的宗教活動家的生活。1512年,路德獲得神學博士學位。在這期間,路德深入研究聖經,反覆琢磨聖保羅的學說,逐步確定了「因信稱義」的宗教學說;他認為人的獲救只須依靠個人的信仰,不須外在的善功及教會的權威,他否定了教會和僧侶階層對社會的統治。他的這些主張反映了當時歐洲各民族要求擺脫羅馬教廷宗教統治,形成了獨立統一國家的願望。1517年,教皇利奧十世借口修繕羅馬聖彼得大教堂,再度頒發贖罪券。贖罪券是中世紀天主教會搜刮民脂民膏、控制各國人民手段,路德對此表示極大的憤慨。是年10月30日,他在維登堡大教堂門前貼出了著名的《論綱要59條》,即《關於贖罪券效能的辯論》一文,第一次點燃起了資產階級要求宗教改革的火焰,開始了他宗教改革的一生。利奧十世為平息這場大火,當時曾採用了各種手段:利誘、恐嚇、審判……企圖迫使路德低頭。1520年,教皇發布宣判路德的詔書,1521年,教皇又指使德皇查理五世對路德進行審判,宣判路德為不受法律保護的人,禁止人民給他吃、給他住、給他任何支持和幫助。但是,路德在這樣嚴重的壓迫下卻始終沒有屈服,直至1546年2月18日逝世。


《強盜》的作者席勒誕辰(1759年)-----



    《強盜》是德國18世紀末一部影響極大的劇本,1782年初次在曼海木上演時,立即引起社會的強烈反應。劇本的主人公卡爾·摩爾是個純潔的青年,愛讀盧梭的文章,為腐朽的社會環境所迫,加入強盜隊伍,殺富濟貧,對當時的封建社會、不合理的法律和虛偽宗教進行了全面抨擊。他公開宣布自己的崇高理想;「德國將成為一個共和國,羅馬和斯巴達與之相比,都不過是些尼姑庵。」當時,德國不是一個統一的國家,而是分裂成300個封建小邦。這些小邦的統治者專橫殘酷地壓榨人民。因此,《強盜》這個劇本一上演,猶如乾柴上的一把火。點燃了人民反抗暴政的激情,全社會為之轟動。
    《強盜》的作者席勒,是德國傑出的詩人和戲劇家。1759年11月10日生於符騰堡公國的馬爾巴赫城,父親是個外科醫生,後來在卡·歐伊根公爵軍隊里任小軍官,母親是一個麵包師的女兒。1768年,席勒進入拉丁語學校,按照自己的愛好及父母的意願,準備將來進神學院。但是,1773年席勒畢業時,歐伊根公爵卻強迫他進了軍事學院。軍事學院是公爵培養奴僕的機構,沉重沒有自由,席勒在這裡被禁錮8年之久。這期間,他接觸了莎士比亞、盧梭、歌德的作品,並著手秘密寫劇本《強盜》。從軍事學院畢業后,他到公國首都斯圖加特任軍醫,繼續創作《強盜》。1781年《強盜》出版,1782年上演,席勒為此被歐伊根公爵關禁閉兩個星期。他不堪忍受公爵的壓迫。於1782年逃離斯圖加特。從此,席勒開始了他的文學生涯。
    1784年,他的傑出作品《陰謀與愛情》發表,1785年,他的名詩《歡樂頌》發表。1794年,他和歌德結成了親密友誼,共同合作,推進德國的文學運動。他在歌德的贊助下,花了7年時間完成了巨著《華倫斯坦》三部曲。後來又寫了《奧里昂的姑娘》和《威廉·退爾》兩部愛國主義劇本。1805年,席勒在貧病交迫中死去。


上海英商祥生船廠工人罷工(1879年)-----

    1879年11月10日,上海英商祥生船廠工人罷工。鴉片戰爭后,外國侵略者利用中國通商口岸傾銷商品,掠奪廉價原料和勞動力,因而外國船舶爭來中國。他們非法地在通商口岸建立修造船舶的工廠。最早的是1845年英商在廣州黃埔設立的柯拜船廠,從事修理船舶業務。1863年在香港、黃埔設立香港黃埔船塢公司。1865年在上海設立耶松船廠,修造船舶。80年代已經修造2000噸汽船。1892年改組為有限公司。祥生船廠設立於1862年,修造船舶。1891年改組為有限公司,在浦東有大型船塢與機器廠。上述船廠、公司均為英商所辦。在這些船塢和外國資本家開設的其它一些工廠里,產生了中國第一批工人。這是外國資本主義對中國經濟侵略,特別是資本輸出的直接後果。由於他們受到殘酷剝削和壓迫,1879年9月,耶松船廠工人因封建把頭剋扣工資曾舉行罷工。11月10日,祥生船廠工人因反對洋人監工毆打工人而舉行罷工。這是兩次較早的中國工人反對外國資本家的鬥爭。


俄羅斯文豪托爾斯泰逝世(1910年)-----


    1910年11月10日俄羅斯文豪托爾斯泰逝世。
    托爾斯泰(1828-1910),俄國作家、改革家和道德思想家。托爾斯泰之所以獲得不朽的聲譽,主要是由於他的兩部小說《戰爭與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托爾斯泰內心充滿深刻的矛盾。他是一個個人主義貴族,而在他的晚年卻很不成功地試圖過一種窮苦農民的生活;他起初曾耽於聲色,而最終卻成為一個徹底的清教徒;他具有非凡的生命力,卻幾乎時時害怕死亡。這種奇特的雙重性格使他在人生的中年捨棄他單純的小說作家的生涯而成為虔誠的基督教徒;在他源源不斷寫出的論文、小冊子和大部分是說教的短篇故事和劇本里,他宣揚了對愛和忠誠的人生的信仰和對財產及政府和教會之類人為的制度的鄙棄。
    早年和婚事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伯爵1828年9月9日(舊曆8月28日)生於莫斯科以南約160千米的他家庭的莊園亞斯納亞波利亞納(屬圖拉省)。托爾斯泰自幼父母雙亡,由親戚撫養。早年受教於家庭教師,16歲時進喀山大學,但因對該校刻板的教學感到失望,於1847年返回亞斯納亞波利亞納經營他的莊園並自行安排學業。他在兩方面均無所成,遂又放棄田園生活,而投身莫斯科和聖彼得堡碌碌紛擾的社交圈中去。在他的日記里,他記述了自己道德上的越軌行為。在那充滿青春活力的日記中已經顯露出善於對自己行為的隱秘動機進行現實主義的探索,表現出不尋常的分析才能。
    由於對這種平庸生活感到厭倦,托爾斯泰於1851年投奔他的在高加索當兵的兄長尼古拉。第二年,他也參加了軍隊並在與山地部落的幾次作戰中表現勇敢,他的閑暇時間大部分用於寫作,寫成了他第一部公開發表的作品《童年》,登載在《現代人》雜誌上。
    1854年,托爾斯泰被調到多瑙河戰線,在克里米亞戰爭中參加塞瓦斯托波爾的圍城之戰,他在《塞瓦斯托波爾故事》里描寫了這些經歷,其中他對比了普通士兵的單純的英勇作戰和上層軍官們的裝腔作勢的勇敢。1856年戰爭結束后他離開軍隊到了聖彼得堡,在那裡他成為一些互相競爭的文學團體的崇拜對象,它們競相爭取他對它們的社會和美學觀點的支持。作為一個態度明朗的個人主義者,他斷然摒棄了這些文人小圈子而回到亞斯納亞波利亞納。
    1857年去法國、瑞士和德國遊歷。
    1862年托爾斯泰和出身於有教養的中產價級家庭的別爾斯結婚。他中斷了教育活動,並在以後的15年裡,把他的全部熱情獻給了婚後的生活。婚後的大部分時光過得熱烈而快樂,他們共生育13個子女。他把莊園管理得很好,並重新開始寫作,創作了他的兩部最偉大的傑作《戰爭與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
    兩部傑作托爾斯泰用將近7年時間創作了他的史詩式的宏篇巨著《戰爭與和平》,這部作品通常被認為是世界文學中兩三部最偉大的小說之一。無論所涉及的範圍或寫作的筆法,這部傑作都遠遠超過他以往的作品。在這部小說里,所有的生活素材交織成宏偉的多彩的畫面,豐富的材料和眾多的人物都得到無比客觀的處理和描繪,大概沒有一部別的小說能如此通過對現實細節的準確把握和驚人的精細人微、形形色色的心理分析,成功地反映出完整的自然的生活的整體風貌。


孫中山發表《北上宣言》(1924年)-----

    1924年11月10日,孫中山發表《時局宣言》(即《北上宣言》)。10月25日,馮玉祥發出通電,邀請孫中山北上,共商國事,並提出召開由各實力派參加的和平會議,產生正式政府。
    11月1日,馮玉祥、段祺瑞、張作霖電請孫中山早日入京。4日,孫中山決定接受邀請。
    孫在《時局宣言》中重申:必須打倒軍閥及其賴以存在的帝國主義,廢除一切不平等條約。他說:「國民之命運,在於國民之自決。本黨若能得國民這援助,則中國之獨立、自由、統一諸目的,必能依於奮鬥而完全達到。」
    11月13日,孫中山偕宋慶齡等乘永豐艦離廣東北上。14日抵香港。17日抵上海。19日,孫中山在寓所招待新聞記者,發表對時局主張。他說「我們中國以前13年,徒有民國之名,毫無民國之實,實在是一個假民國。」「中國現在禍亂的根本,就是在軍閥和那援助軍閥的帝國主義者。我們這次來解決中國問題,在國民會議席上,第一點就要打破軍閥,第二點就要打破援助軍閥的帝國主義者。打破了這兩個東西,中國才可以和平統一,才可以長治久安」。21日,離上海。23日,抵日本長崎,日本記者、政學務界及中國留學生約300人登船歡迎。孫中山答記者說:「中國同俄國不只是親善,照革命的關係,實在是一家。至於說到國家制度,中國有中國的制度,俄國有俄國的制度,因為中國同俄國的同情,彼此向來 不相同,所以制度也不能相同」。「中國將來是三民主義和五權憲法的制度」。24日,抵神戶。30日離神戶。12月4日抵天津。31日,抱病抵北京,受到中共北京區委、共青團北京區委、國民黨北京執行部組織的2萬群眾的歡迎。同日,發表書面談話《入京宣言》稱:「文此次來京,曾有宣言,非爭地位權利,乃為救國」。

第五次全國勞動大會召開(1928年)-----

    1928年11月7—10日,中華全國總工會在上海召開第五次全國勞動大會,到會代表100多人。項英作《中華全國總工會工作報告》,上海工聯會代表團作《從五月以來上海工人運動的形勢》的報告。大會通過了《中華全國工人鬥爭綱領》和關於工會組織問題,對黃色工會問題、擁護蘇聯等 11個決議案,發表了《第五次全國勞動大會宣言》。大會選舉產生了中華全國總工會執行委員和候補委員,項英當選為全總委員長。大會一致確定,中國工人在目前革命階段最根本的任務是聯合農民結成堅固的革命同盟;接受共產黨對於大會政治上的指導;反對黃色工會,擴大赤色工會運動。

日本天皇裕仁即位(1928年)-----


    1928年11月10日,日本皇帝登上了王位。這一王位是他的「至高無尚」的祖先在有文字記載之前就創立的,創立后一直由他家的王系所掌握。這位皇帝以自信的口吻說,君王與人民心心相通是日本民族精神的實質。他決心改善他「可愛的臣民們」的首先與物質狀況。

溥儀被日本特務劫往旅順(1931年)-----

    1931年11月10日,清遜帝溥儀被日本特務劫持,送往旅順。「九·一八」事變后,日本關東軍制定了在東北建立以溥儀為元首的日本傀儡政權的具體方案。10月27日,關東軍特務機關長土肥原由瀋陽赴天津,秘密實施劫持溥儀的計劃。
    11月3日,土肥原會見溥儀,設法解決了溥儀去東北的疑慮。8日,日本精心策劃了天津的武裝暴亂,嚴密封鎖了靜園。10日傍晚,按照計劃,由祁繼忠把溥儀藏進一輛雙座敞篷汽車的后箱里,載出了靜園,順利通過了各個路口,到了一家日本飯店——敷島料理店。在這裡他們給溥儀換上日本軍裝,改乘日軍司令部的軍車,暢行無阻地到了英租界的一個碼頭,登上一隻沒有燈光的小汽艇。鄭孝胥父子倆如約等候在裡面。然後,溥儀被送上日本商船「淡路丸」號。18日,溥儀被秘密轉送到旅順大和旅館。

潘漢年與陳立夫會談(1936年)-----

    1936年11月10日,潘漢年與陳立夫在上海滄州飯店會談。潘轉交了周恩來致蔣介石、陳氏兄弟的信,口頭傳達了《國共兩黨抗日救國協定草案》的8項條件。陳立夫代表蔣介石對共產黨所提出的條件作了答覆:既開誠合作,就不好有任何條件;對立政權和軍隊必須取消;目前保留3000紅軍,師長以上領袖一律解職出洋,黨政幹部可按才分配南京政府服務。
    潘漢年指出,這是站在剿共立場上的收編條件,不是抗日合作的談判條件,蔣先生目前有此設想,大概誤認為紅軍已到了無能為力的時候,或者受困於日本防共之提議。陳立夫急轉話題:你我均非軍事當局,可否請周恩來出來一次,蔣願和周面談。他要潘漢年不要報告蔣的條件。潘漢年回答:如不把貴黨的條件報告,僅說蔣願見他,豈不是我騙他出來?何況現正在激烈交戰之際,暫時停戰的問題不解決,我想他是無法出來的。
    19日,陳與潘在寧繼續談判。陳說蔣堅持原提各點,無讓步可能,請潘轉中共中央。陳還說:日、德都在拉蔣加入反蘇陣地,一旦事成,中蘇關係惡化,紅軍豈不更糟糕。潘反駁說,蔣政府果真如此,我們今天也不會在此談判了。陳只好表示,我們也不希望中國加入反蘇陣線,希望紅軍方面能為民族為國有捐除成見。會談無果而終。

汪精衛病死於日本(1944年)-----


    1944年11月10日,汪精衛在日本名古屋帝大醫院病死,時年61歲。     1935年11月1日,汪精衛在南京國民黨中央黨部出席國民黨四屆六中全會照相時曾被槍擊受傷,后雖治癒,子彈卻未取出。1943年8月間,舊傷複發。12月19日,南京日本陸軍醫院為汪施行手術,取齣子彈,一度控制了病情。
    1944年1月中旬,汪的病情開始惡化,經診斷為脊椎骨壓迫神經症,須送日本治療。3月3日,汪精衛赴日就醫,住進了名古屋帝大附屬醫院。3月4日,醫院組織日本醫學權威為汪施行手術后,病情一度好轉,但很快又繼續惡化。11 月9日,美機轟炸名古屋,醫院將汪移至地下室,汪的病情頓時加重,體溫高至40.6℃,脈搏128次/分,呼吸困難,食慾全無,至次日即死去。11月12日,汪精衛屍體運回南京。11月23日,落葬於南京梅花山。抗戰勝利后,汪精衛的墓被國民政府炸毀。
    汪精衛(1883-1944)原中國國民黨副總裁,親日派首領,後為漢奸。名兆銘,字季新。生於廣東三水。 1903年官費赴日本留學。 1905年參與組建同盟會。一度主編《民報》。 1905-1906年資產階級革命派與改良派論戰期間,發表一系列文章,宣傳革命主張,抨擊清政府和改良派,產生了積極影響。 1907年隨孫中山赴南洋。 1910年3月,謀炸清攝政王載灃,事泄被捕,被判處終身監禁。
    1911年10月武昌起義后,汪出獄並結識袁世凱。與楊度組織「國事共濟會」,呼籲停戰議和。 12月,充當南方議和參贊,參與南北和談,主張孫中山讓權,推舉袁世凱為臨時大總統。袁世凱統治時期到法國留學。回國後於1919 年在孫中山領導下,駐上海創辦《建設》雜誌。 1921年孫在廣州就任非常大總統,汪任廣東省教育會長、廣東政府顧問,次年任總參議。
    1922-1923年,孫中山籌備改組中國國民黨,汪反對共產黨員加入國民黨。1924年1月,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汪被選為中央執行委員兼宣傳部長。1925年3月孫病危,汪代為起草遺囑。孫中山病逝后,廣東政府於1925年7月改組,汪被舉為國民政府常務委員會主席兼軍事委員會主席,蔣介石發動四一二政變后,汪也於7月1 5日發動政變,殘殺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 1928年11月,陳公博等在上海成立改組派,汪被舉為首領。 1930年汪聯合馮玉祥、閻錫山、李宗仁共同反蔣。失敗后,潛逃香港。 1931年,汪糾合各派反蔣勢力,在廣東另立國民政府。九一八事變后,全國人民一致要求各黨派共同抗日,蔣、汪再次合作。 1935年汪被刺受重傷。
    1936年西安事變后,準備乘機取代蔣介石出掌政權。蔣回南京后,汪出任國民黨政治委員會主席, 1937年 7月抗日戰爭爆發,汪被舉為國防最高會議副主席、國民黨副總裁、國民參政會議長,黨、政權勢均在蔣介石之下。 12月潛逃越南,發表艷電,公開投降日本, 1939年5月,汪精衛等赴日,與日本當權者直接進行賣國交易。回國後於8月在上海秘密召開偽國民黨第六次代表大會,宣布「反共睦鄰」的基本政策。 12月,與日本特務機關簽訂《日華新關係調整綱要》,以出賣國家的領土主權為代價,換取日本對其成立偽政權的支持。1940年3月,汪偽國民政府在南京正式成立,汪任「行政院長」兼「國民政府主席」。


桂林、柳州同日失陷 (1944年)-----

    1944年11月10日,日軍佔領桂林。從11月1日起,日軍開始對桂林外圍發起進攻,中國軍民依託石山岩洞進行頑強抗擊。日軍對七星岩中國守軍施放毒氣,守軍3000餘人慘死於大小岩洞里。桂林外圍的防禦工事幾乎全被日軍的炮火摧毀,外圍部隊殘部退入城內。
    6日,日軍駐廣西桂林南郊雁山鎮松井部隊到五塘村搜殺,村內無人,發現吉山上有炊煙升起,於是趕往搜山,找到了洞口。他們將農民們存放在洞口的箱籠、衣物、土煙葉等可燃物堆攏,澆上煤油,點火熏嗆洞內群眾。除幾十個中毒輕者僥倖生還外,其餘的人均已中毒身亡。共208人熏死在洞中。
    8日,日軍集中火炮百門、坦克30輛,支援步兵強渡灕江,突入桂林市區,城內官兵與日寇展開巷戰,頑強廝殺。由於日寇憑藉坦克、裝甲車以及火焰噴射器攻擊,中國軍隊傷亡慘重。9日上午,城防司令部在日機轟炸下夷為平地,指揮系統徹底失靈,10日,日軍佔領全部桂林城,最後一小批中國空軍衝出包圍。日軍同日攻佔柳州,隨後,沿桂黔公路進擊,並派快速部隊追殲中國潰軍。

中共八屆二中全會召開(1956年)-----

    1956年11月10日,中共八屆二中全會在北京舉行。為期6天的會議著重討論了國際局勢和1957年國民經濟計劃的安排問題。
    會上,劉少奇就目前形勢作了報告,介紹了波、匈事件發生的原因和經過,談及了我黨對此所採取的政策和應吸取的教訓。也提出應重視發展農業和輕工業,反對官僚主義和特權思想。接著,周恩來就國民經濟問題作了報告,總結了執行第一個五年計劃和經驗的教訓,批評了1956年出現的冒進傾向,明確提出1957年的計劃應在繼續前進的前提下,適當壓縮基本建設,合理調整各經濟部門之間的比例關係,以適應國家的財力和物力。最後,毛澤東就經濟、國際形勢、大民主小民主等問題作了總結性發言。
    會議決定1957年的計劃應在繼續前進的前提下,適當壓縮基本建設,合理調整各經濟部門之間的比例關係,以適應國家的財力和物力。最後,毛澤東就經濟、國際形勢、大民主小民主等問題作了總結性發言。
    全會決定自1957年下半年起,開展黨內整風運動,力圖根除主觀主義、宗派主義和官僚主義。

毛澤東說江青有野心(1974年)-----

    1974年11月10日,江青就四屆人大人事安排一再給毛澤東寫信。江青在得悉周恩來給毛澤東寫信,彙報四屆人大準備情況后,也給毛澤東寫信,提出要謝靜宜任全國人大副委員長,遲群任教育部長,喬冠華任副總理等作為接班人培養。毛澤東當日指示,告誡江青:「不要多露面;不要批文件;不要由你組閣(當後台老闆)。你積怨甚多,要團結多數。至囑。毛澤東。」「人貴有自知之明,又及。」江青不聽毛澤東的告誡,繼續公開要官。11月19日,江青又給毛澤東寫了一封信,先作了檢討說:「自九大以後,我基本上是閑人,沒有分配我什麼工作,目前更甚。」20日毛澤東給江青寫信再次批評了她,信稱:「你的職務就是研究國內外動態,這已經是大任務了。此事我對你說了多次,不要說沒有工作。此囑」江青受到毛澤東批評后仍不死心,在1974年12月23日以前,把唐聞生、王海容找去,要她們去長沙毛澤東轉達她的意見,由王洪文任副委員長,排在朱德、董必武同志之後。唐、王向毛澤東報告后,毛澤東說:「江青有野心。她是想叫王洪文當委員長,她自己作黨的主席。」

準備公審江青等10名被告 起訴書副本今日送達(1980年)-----


    1980年11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特別法庭審查了最高人民檢察院特別檢察廳對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案的起訴書,決定受理此案,並將起訴書副本送達江青等10名被告。20日,最高人民法院特別法庭對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案的主犯江青、張春橋、姚文元、王洪文、陳伯達、黃永勝、吳法憲、李作鵬、邱會作、江騰蛟開始進行審判。特別檢察廳廳長黃火青宣讀了長達20000多字的起訴書。列舉了林彪、江青兩個反革命集團的4個罪狀、48條罪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9條有關適用法律的規定,特別檢察廳確認,10名主犯觸犯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分別犯有顛覆政府、分裂國家罪,反革命誣告陷害罪,組織領導反革命集團罪,反革命宣傳煽動罪,刑訊逼供罪,非法拘禁罪,應當追究刑法責任。對本案10名被告,將由第一審判庭和第二審判庭分別進行審理。

教育家吳貽芳病逝(1985年)-----

    1985年11月10日,為教育事業操勞一生的中國著名女教育家吳貽芳在南京病逝,終年93歲。
    吳貽芳是中國第一個女大學校長,在金陵女子大學執掌二十多年。她獻身教育事業半個多世紀,為祖國培養了大批人才。在她擔任江蘇省副省長和教育廳廳長期間,對江蘇的教育事業傾注了全部心血。
    吳貽芳以其卓越的社會活動在國際上享有盛譽。1945年,她作為無黨派代表隨中國代表團到美國舊金山參加了聯合國成立大會,她是在聯合國憲章上簽名的第一個女代表。1979年4月,八十七歲高齡的吳貽芳應邀赴美接受了密執安大學授予的「智慧女神獎」。
    吳貽芳生前任全國婦聯副主席、民進中央副主席、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名譽主席以及四、五、六屆全國政協常委等職務,還被選為一至五屆全國人大代表。


哈勃望遠鏡首次觀察類星體(1990年)-----

    1990年11月10日,美國宇航局宣布,美國1990年4月發射的哈勃太空望遠鏡最近對一顆距地球數10億光年的類星體的化學結構進行了首次觀察。
    這顆命名為Um675的類星體是哈勃太空望遠鏡上暗弱天體分光攝譜儀的第一個觀察目標,目前它正以每秒鐘24 萬公里的速度遠離地球。
    宇航局官員說,對這顆類星體的化學結構的觀察和分析將能提供線索,以便了解宇宙形成初期存在的化學物質。
    類星體是宇宙中最亮的天體,它釋放出的能量相當大,雖然早在約30年前就發現了類星體,但是科學家們仍然對它了解很少。


中越關係正常化(1991年)-----

    1991年11月5—10日,應江澤民總書記、李鵬總理邀請,越南共產黨中央委員會書記杜梅、部長會議主席武文傑率高級代表團,對中國進行了正式訪問。江澤民、李鵬等中國領導人分別同杜梅、武文傑舉行了會談。10日發表的中越聯合公報稱:中越高級會晤標誌著中越關係正常化;兩國之間存在的邊界等領土問題將通過談判和平解決;雙方還將在適當時候友好協商,妥善解決旅居對方國家僑民問題。中越雙方還簽署了貿易協定和處理邊境事務的臨時協定。


日本用牛奶細胞克隆牛(1998年)-----

    1998年11月10日,日本北海道苫小牧市的雪印乳業受精卵移植研究所宣布,他們採用牛奶中的乳腺細胞培育的克隆牛將於1999年4月出生。採用牛奶中的細胞克隆牛以前還沒有先例。


中國加入WTO(2001年)-----

    2001年11月10日,世界貿易組織第四屆部長級會議10日下午在卡達首都多哈以全體協商一致的方式,審議並通過了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決定。在中國政府代表簽署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議定書,並向世貿組織秘書處遞交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批准書30天後,中國將正式成為世貿組織成員。
    在多哈喜來登酒店薩爾瓦會議大廳,世貿組織第四屆部長級會議主席、卡達財政、經濟和貿易大臣卡邁勒宣布:大會開始討論下一個重要議題——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問題。世貿組織中國工作組主席吉拉德向大會報告工作組的工作,並向大會提交了部長級會議《關於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決定》草案,請大會審議和通過。
    在沒有任何反對意見的情況下,會議主席卡邁勒手中擊槌輕落,標誌著中國長達15年復關和加入世貿組織進程的結束,宣告了一個歷史性時刻的誕生。坐在主席台上的世貿組織總幹事穆爾等首先起立鼓掌表示祝賀;接著,中國代表團全體成員起立鼓掌,全場700多名與會代表也紛紛站起來,熱烈鼓掌。
    15年前的1986年7月10日,中國正式提出恢復關貿總協定締約國地位的申請,從此開始了復關和加入世貿組織的漫漫征程。在此過程中,對中國貿易體制的審查和雙邊市場准入談判分別在1992年和2001年完成。今年9月18日,世貿組織中國工作組第十八次會議結束了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全部談判,為中國最終加入世貿組織創造了條件。
    加入世貿組織和全面參與多邊貿易體制,是中國領導人在經濟全球化進程加快的形勢下作出的戰略決策。
    中國政府代表團團長、外經貿部部長石廣生在決定通過後的發言中說,中國為復關和加入世貿組織作出了長期的不懈努力,充分表明了中國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的決心和信心。加入世貿組織不僅有利於中國,而且有利於所有世貿組織成員,有助於多邊貿易體制的發展。它必將對新世紀的中國經濟和世界經濟產生廣泛和深遠的影響。
    在這個宣言式的講話中,石廣生強調,加入世貿組織后,中國將在權利與義務平衡的基礎上,在享受權利的同時,遵守世貿組織規則,履行自己的承諾。中國將一如既往地重視和加強同世界各國、各地區發展平等、互利的經貿關係;在多邊貿易體制中發揮積極和建設性的作用,與其他世貿組織成員一道,為世界經濟貿易的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受到了世貿組織成員的普遍歡迎。石廣生部長發言后,韓國、蒙古、巴基斯坦、古巴、印度、歐盟、日本、美國等二十幾個世貿組織成員的代表紛紛上台發言,對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表示祝賀。他們認為,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后,將加強多邊貿易體系,有利於促進世界經濟的發展;一個成功的中國符合各方的利益。

[ 本帖最後由 NYLASH 於 2008-11-11 05:55 編輯 ]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299

主題

4210

帖子

1240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40
沙發
jvmpzh 發表於 2008-11-11 05:29 | 只看該作者
抬轎的來啦~~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9

主題

4210

帖子

1240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40
3
jvmpzh 發表於 2008-11-11 05:36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NYLASH 於 2008-11-10 22:29 發表 [[文化歷史]11月10日]   馬丁·路德誕辰 托爾斯泰逝世 - 文化沙龍 -  backchina.com]  
中國加入WTO(1991年)----- ...


是1991年加入嗎?!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01

主題

9195

帖子

3363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文化沙龍版主

Rank: 4

積分
3363
4
 樓主| NYLASH 發表於 2008-11-11 05:54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jvmpzh 於 2008-11-11 05:36 發表 [[文化歷史]11月10日]   馬丁·路德誕辰 托爾斯泰逝世 - 文化沙龍 -  backchina.com]  


是1991年加入嗎?!



   多謝小妮子看得這麼仔細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0 22:2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