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天國愛,故園情(下)──梁燕城教授訪談錄

[複製鏈接]

49

主題

631

帖子

375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7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唯慎 發表於 2008-8-6 22:5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接上期
http://club.backchina.com/main/v ... &extra=page%3D3

點滴籌款,雖微猶暖

梁∶最近,我們在上海給民工的孩子辦了一所職業高中,因為民工的孩子無法進入當地的高中就讀。我們負擔所有學生的學費。校長對我說,家長們很懷疑,究竟這是什麽騙局?這個世界怎麽會有人送錢給人?

施∶而且是無緣無故的!

梁∶是啊,中國人已經不相信人了。所以,本來有十多個學生來報名,後來卻不敢來上學,就是怕是騙局。我對他們的家長講了話,請他們放心。我也告訴他們這些捐款的來歷,告訴他們,這幾百萬人民幣是怎麽一點一滴籌來的。家長們都很感動。

施∶幾百萬人民幣?

梁∶對!每年,我們每年的籌款都不夠一百萬加幣。

有很多海外華人,他們平時辛苦工作,但他們知道國內的需要後,就把省出來的錢,一點點捐出來。也有人捐了自己所有的錢。

一次,我在加拿大維多利亞講道,有一個患有風濕性關節炎的老太太,坐著輪椅來聽。當我講到中國的需要後,八十多歲的她,就顫顫抖抖走到我前面來,用扭曲的手拿了一個信封給我,裡面是大概50塊加幣。她告訴我,那是她所有的錢。

施∶就是聖經中寡婦的那二個小錢。

梁∶對!第二天,她再給了我一個信封,裡面是700塊加幣。還有一封信,是她用顫抖的手寫的。她在信中說,另外一個老婆婆死的時候,在遺產里給了她700塊,希望她拿這700塊去醫風濕病。她覺得自己反正那麽老了,醫不醫也不重要,不如給年輕人讀書┅┅

我非常感動!我們的錢,就是這樣來的。

有一個孩子跟爸爸媽媽來聽,每個新年他都有壓歲錢,平時也存了些零花錢,大概有幾百塊加幣,他說願意把銀行里的錢捐出來,給中國的孩子。

還有一次,在加拿大一個中國人的飯店,約500個人來聽我們分享中國的需要。捐錢時,飯店的服務員說∶「也給我們一個袋子吧!」因為他們看到紀錄片也很感動,他們雖不富有,但也想捐錢給中國貧困的孩子。他們說,自己也是從中國出來的┅┅

施∶您在募捐和事工過程中,有沒有覺得無助和無力的時候?我有些在中國的朋友就覺得,窮人太多了,生病的人太多了,失學的人太多了,我們能做多少?

梁∶一個人能做的是很少,一群人就不同了。所以我突然間明白,為什麽耶穌說,一粒很小的種子,一個芥菜的種子,就可以擴大成為天國,神的國度就從很小的一粒種子開始。這是我的親身經驗。

施∶就好像那二萬加幣,是微小燭火的傳遞。

梁∶對!現在我們的事工已經很大了。就如我們前些天舉辦的籌款活動,來了900多人,籌得幾十萬加幣。
We delight to praise what we enjoy because the praise not merely expresses but completes the enjoyment; it is its appointed consummation. --- C.S Lewis

49

主題

631

帖子

375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75
沙發
 樓主| 唯慎 發表於 2008-8-6 22:57 | 只看該作者

象牙塔外、當下性中

施∶這是不是也與您個人的學識、地位等有關呢?

梁∶我年輕的時候,是挺看重這些的。但當我年紀愈來愈大的時候,我對上帝說∶「我願意放下這些地位、學識,這些對我沒有什麽意義。但是如果你讓我有名或者利,我願意把這些獻給你使用。」

利,我是沒有,但「名」是愈來愈大了。由於名大了,就有了誠信,別人相信我,然後慢慢這樣籌款。雖然也還是很辛苦,但因為有點名,人家還聽說過我,籌得也好些。

當然,這也會遭到很多人的批評。有名的時候自然有人妒嫉和批評,你要承擔這個後果。而且有人說,籌的錢,不知道是不是你自己吞掉了呢?

我聽到這些也會生氣,因為捐款都由加拿大政府監管,還有美國政府監管。「文更基金會」有三個分部,都要向政府交代的。慈善機構絕對不能把錢放到自己袋子里的。

我開的是二手車,十年的車子,我的房子還是老樣子,仍然有人說∶「你是扮成這樣子的,你的錢放在瑞士銀行了。」

我說∶「您看我銀行帳號吧!我很透明的。」他們又說,也許你在後花園挖個洞放進去了,等等。

施∶這是現在一些人會有的想法。人們對許多好的事都持懷疑的態度,對壞事、醜聞反而很容易相信。

梁∶對!因為人不相信真心了。我覺得,這代表了這個時代的可憐和可悲。人們不再相信人可以真誠愛人,因為他們看到假的東西太多。

但是我堅持我的真。就在這個假的時代,我想讓人看到∶愛是可以真的。因為基督,人是可以把愛實現出來的。基督教不是空洞的理論,基督徒不是虛偽的。

施∶您經常和一些頂尖學者討論文化、宗教、政治等宏大問題,您自己也是學者身分。那您轉身要面對這些知識水準較低的民工、村民和失學的兒童時,您如何定位自己,又如何定位您所接觸的人呢?定位的根基是什麽?

梁∶我對自己的定位只是希望好好做一個人,所以當我跟一些農民在一起,握著他們很厚的手掌,我很高興,覺得自己跟他一樣。人就是人,那麽寶貴!我想讓他們知道,他們是有尊嚴的。

我第一次去看上海的民工,他們很艱苦。其中一家,媽媽病了不能工作,爸爸白天一份工作,晚上又做散工,大概每月能賺4,000塊,維持家庭基本生活還可以。但他們知道兒子一讀到大學就負擔不起了,除非妹妹放棄繼續讀書。還在上初一的妹妹也決定將這唯一的升學機會讓給哥哥┅┅

施∶這種人性的、親情的美,其實給您很大的感動是嗎?

梁∶是啊!後來我告訴他們,不用擔心,我們會提供兒子大學的獎學金,妹妹就不用輟學。我離開時,自掏腰包給了那個可愛的女孩100塊獎學金,那一家人哭得很厲害。哭什麽呢?哭的只是100塊錢?不是,是他們發現有人知道他很需要幫助?這是看重他們生命的價值與尊嚴,這才是真的愛。民工在城裡到處給人看不起,我起碼讓他們知道,我不會忽略他們的需要。

施∶我看過一些您和貧苦民眾在一起的照片,您顯得特別開心。中國有許多關於價值的討論,比如說像您這樣一個學者,您的時間本來可以用來研究、寫專著等,也許會對中國的文化有較大的影響;或者您可以和一些頂尖的學者討論信仰,傳講福音等┅┅──用許多人的話說,就是做更有意義的事。

現在您把時間用到貧困人群中,做這些您並不擅長、也不能使用您專業才能的事。在社會的主流思想里,會覺得您把時間花在這上面,而不是花在學術上,花在中國的政治文化研究和構架上,是有點錯位、不值得。您覺得,有沒有一點得不償失呢?

梁∶第一,在學術上,我還繼續在寫書。我坐飛機的時間很多,都在寫作。我能夠同時做兩件事,是上帝的特別恩典啊!

第二,如果沒有深入其中,我寫不出一種有血、有肉、有實踐的哲學。而扶貧事工的經歷,更給我衝擊,使我寫出更多的文章。

施∶也就是說,關注貧困並從事教育資助的慈善事業,對您的學術和人生,反而有很大幫助。

梁∶確實如此。

而且,那些孩子們長大後,也許會對社會貢獻很大。他們就是我寫出來的書了。

施∶這真是很奇妙!中國學術界,包括文學界,都缺乏當下性。就是寫的東西沒有當下性,研究也沒有當下性,是與當下的現實生活處境脫離的。但您跳出了中國學術界的怪圈,因為您的愛心、上帝的呼召和感動,恰恰使您的寫作和研究,回到了一個當下性中。

梁∶我也寫很抽象的東西,比如《文化中國》還是維持每年四期,每一期我都有一篇學術論文,並有一篇跟學者的對話,或是有一篇深度文化的反省。我還是維持這種學術的反思。

而這些具體的、當下的事情,豐富了我學術的思維。我跟其他學者討論的時候,他們也會佩服基督徒不單做學問,而且行出來。我覺得,基督徒生命的全面性,都要表達出來。

施∶對中國的學術研究走向,比如從象牙塔里走不出來的境況,您將來會不會做一個總結和反思?

梁∶將來會做的,因為我現在是象牙塔外面的人了。
We delight to praise what we enjoy because the praise not merely expresses but completes the enjoyment; it is its appointed consummation. --- C.S Lewis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9

主題

631

帖子

375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75
3
 樓主| 唯慎 發表於 2008-8-6 22:57 | 只看該作者

讓所有的魚都得生

施∶您如何看待中國的貧富差距愈拉愈大?如何看待中國慈善的走向?

梁∶中國的慈善事業,目前很難做得很好,這和免稅體制等有關。加拿大的慈善工作做得好,所以中國現在在向加拿大取經,要建立一個好的體制。我看快要出現合理的法規了。

現在中國有錢人都不捐錢,怕捐了以後,反而露財了,被注意了,政府要向他抽稅了。於是,中國出現了有錢的不捐錢、沒錢的倒捐錢這種很奇怪的現象。

我們不單是去扶貧,還去做研究。例如,我特別聘了上海大學的社會學教授,一起去做民工的調查研究。現在我們知道應該怎麽做,才最符合民工的需要。我也給政府寫了建議書《弱勢團體的改革政策》,談中國的教育跟醫療問題。

施∶中國現在已經有九年免費教育制度。

梁∶對,所以現在,我們在教育方面的資助,就從以前的小學和初中段,轉移到高中。在中國,要上傳意見其實有很多管道,政協是個管道,國務院是個管道,統戰部也是個管道,我們要盡責任,把知道的情況寫上去。我們應該在制度上幫助改進。我發現我們的意見是會被接納的,也真有改進。

若是能改變政策,所有的窮人就都能得到好處。如果說,我們現在只能把陷在沙灘上的魚,一條、一條地丟回大海去,但是如果有一天政策改變了,所有魚都會得生了。

施∶我在你的文章中看到一段話∶「我深信宇宙終極的真理,是一完全的仁愛與美善,天地原有親情,人間應可滿有愛恕,這一切不能只用口講,卻須自己先行出來。」

梁∶是的。我很佩服一個女孩子,她是香港人,也在中國做扶貧工作,是個很好的基督徒。她要爬到6,000米的山上,到更貧困的人當中去。嘗試住在帳篷里一個月來理解他們的苦楚,使自己更懂得如何去服事他們┅┅

真的跟上帝很親近的人,就會學習耶穌基督,或者有一天,選擇向他一樣完全地付出自己。所以,我們心裡面要這樣預備∶「主,你要我做什麽,我都願意走上這樣的路。」

施∶再次謝謝梁老師接受這次訪談,讓我們看到對基督的信仰融在一個基督徒的生命中,他所思所想的方方面面都會發出光來。(全文完)
We delight to praise what we enjoy because the praise not merely expresses but completes the enjoyment; it is its appointed consummation. --- C.S Lewis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5 15:0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