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世界貿易談判 中國選擇立場

[複製鏈接]

1410

主題

8362

帖子

3134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313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mm021 發表於 2008-8-5 19:4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在世界貿易組織(WTO)的最新一輪全球貿易談判中,中國坐視談判破裂,原因是中國認為與美國等發達國家進行談判的未來獲益太少。而從此事中也透射出中國這個新興大國如何協調與其他發展中國家的關係正變成一個重要的因素。

在日內瓦舉行的WTO貿易談判中,發展中國家希望利用特殊「保障」關稅保護其農民免受大量進口廉價農產品的衝擊,然而與會成員國無法就此方案達成一致,致使談判破裂。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將此歸咎於印度和中國,指責它們因為一個小問題而阻礙了全球貿易協議的達成。而以印度為首的發展中國家則反過來批評發達國家,稱它們在前創紀錄的糧價面前為其農民提供高額補貼。

一些分析人士表示,政治環境不理想才是導致談判破裂的罪魁禍首,比如美國總統即將卸任,印度的聯合政府要面臨明年5月的議會選舉。觀察人士表示,農業補貼和農產品關稅會影響到美國和印度兩國勢力強大的農業利益集團,很明顯,兩國政府都清楚國內的政治勢力不會允許在此問題上作出讓步。

印度工商部長納特(Kamal Nath)在接受採訪時說,他預計全球貿易談判只是出現幾個月的「暫停」,而不是徹底破裂;他堅持在談判中的一貫立場,即印度願意就貿易問題進行談判,但是不會在「生計安全」上妥協。

不過中國在最後一刻的表態發起到了關鍵作用,這在多哈回合談判進程中卻是個出人意料的轉變。不僅因為北京一反常態地放棄了低調的談判姿態;更重要的是,儘管農業保障措施對中國來說並不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但為了和其他發展中國家建立良好的政治關係,中國對印度的立場表示了明確的支持,進而使中國出口商失去了一個擴大市場的機會。

新加坡管理大學(Singapore Management University)貿易法教授、前WTO官員高樹超(Henry Gao)說,中國的領導層試圖採用這樣一個策略:犧牲經濟利益以換取和發展中國家建立友好關係。他說,按照中國的一貫立場,作為發展中國家,中國的利益將永遠與發展中國家兄弟聯繫在一起。

中國是僅次於德國的世界第二大出口國,同時作為一個生產大國,其產品從網球鞋到汽車零配件,幾乎無所不包。從這個角度講,中國和那些竭力想擠進發達國家市場的發展中小國相比乎沒有什麼共同點。中國的非農產品關稅平均為9%,所以市場也相對較開放;相比之下,印度的平均關稅超過了16%。從這個方面講,中國的利益更接近於那些試圖攻破發展中國家高關稅壁壘的發達國家。

不過,中國在輿論上一直與發展中國家站在一起。官方媒體新華社指責發達國家自私短視的舉動導致了談判的破裂,並警告說貿易保護主義將抬頭。《中國日報》周三在一篇社論中指出,談判的目的並不是為了炮製一份只會保護、促進發達國家的繁榮的協議。

中國的貿易談判官員表示,中國準備在WTO進程之外與有意合作的國家加強貿易關係。中國貿易部長陳德銘在日內瓦表示,在平等互惠的基礎上,中國準備進一步加強和與會成員國的雙邊經貿合作,並表現出尤其有興趣和所謂的最不發達國家以及弱小經濟體建立貿易關係。

確實,儘管今年中國對美國的出口大幅放緩,但與其他新興市場的貿易一直在快速增長,包括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等亞洲鄰邦以及海灣國家和非洲國家。中國在和非洲國家建立經濟關係方面尤為積極,中國企業在非洲修建基礎設施、簽署大規模採礦協議。

有些關係受到了西方批評人士的攻擊,最為矚目的是中國和衝突不斷的蘇丹的關係,以及和緬甸軍政府間的關係。不過這的確凸顯出中國看似正在美國和歐洲等傳統市場之外尋找增長的突破口。這就使得中國在參與仍然由發達國家把持的WTO談判時沒有太多的利益驅動。

美亞博國際法律事務所(Mayer Brown JSM)駐北京的亞洲貿易業務負責人馬鴻基(Matthew McConkey)說,由於美國和歐盟市場大多已開放,所以他們在那裡無法獲益太多,我不知道在這種情況下還有什麼吸引他們的「胡蘿蔔」。

目前,對中國來說最大的貿易問題是,發達國家實施了更多的「保障機制」和反傾銷措施來阻止進口中國的某些產品。然而全球貿易談判從未就取消這些措施進行過嚴肅的討論,因為這些措施對很多國家的政府都具有重要的政治意義。因此對於中國這個去年出口額達1.22萬億美元的國家而言,其談判官員或許很難給國家帶回來一份能產生實質性變化的協議。

儘管如此,一些中國學者說,如果達成一項進一步開放全球貿易市場的WTO協議,那麼像中國這樣的貿易大國將會是最大的受益者之一。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的學者梅新育說,長期來看,我們仍希望能達成一個統一的全球貿易框架。他說,中國是個大國,出口產品銷往世界各地,進口產品也來自世界各地;任何雙邊或是區域性的協議都無法替代真正的全球貿易協議。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是中國政府的智庫機構。

Andrew Batson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8 19:2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