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4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佛法就是十個字:看破,放下,隨緣,自在,修行

[複製鏈接]

2379

主題

7618

帖子

701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01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廣南子 發表於 2007-11-24 17:5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在有些人看來,佛法即深奧又膚淺,即有禪意又有獃痴之氣。有人認為佛法就像一個禪師說的一句空話:雁過長空,影沉寒水。有人覺得佛家弟子的生活就像一個病句。談玄說妙,自視輕高。故弄虛懸,自欺欺人。過著凡夫俗子的生活,還偏要說看破了紅塵。

那麼,佛是什麼意思呢?佛這個字是從印度梵文音譯過來的,是「覺悟,智慧」 的意思。什麼是法呢?法指的是萬事萬物,也就是宇宙人生的一切事物。把佛和法放到一起,意思是對宇宙人生萬事萬物的真正覺悟,對宇宙人生萬事萬物的正確認識。所以,佛法就是無邊無盡的智慧,圓滿的智慧。

那麼,佛法究竟說的是什麼呢?一個老法師曾經這樣說,佛法就是:看破,放下,隨緣,自在,修行。

我是一個俗人,沒什麼悟性。聽完佛語后,常常用自己的俗腦去理解,用自己的俗語來解釋。今天,我就用我的淺見俗語來解釋一下佛法。

              ※ 看破 ※

說到看破,佛到底想叫我們看破什麼呢?這裡的看破就是叫我們看破紅塵。看破紅塵也就是叫我們看破宇宙人生的真相。

什麼是宇宙人生的真相呢?

《金剛經》是佛教的經中之經,是佛教的基石。《金剛經》中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霧亦如電,應做如是觀。也就是說我們所看到的一切都是空的,是假象。即使存在的東西也是瞬時即逝的。就像夢幻、閃電、水泡等都是些很快就會消失的東西,並且總是在不停的變化著。這就是宇宙人生的實質。世人應該視這種宇宙人生觀為唯一正確的宇宙人生觀。

佛為什麼要說世上的一切都是空的呢?就拿物質來說,物質本身是實實在在的東西,一點兒也不空呀!

有人從微觀的角度來解釋我們所看到的物質世界。就拿我們的一隻手來打個比方。手是由骨頭、肌肉、血管、神經等組織組成的。每個組織又是由細胞組成的,而細胞又是由分子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原子核外圍的電子組成的。

原子核和原子核周圍的電子之間的相對距離相當大。如果原子核像一顆黃豆那麼大,電子像芝麻那麼大,電子圍繞原子核運轉的半徑就像一個足球場那麼大。如果把電子和原子核之間的空間去掉,地球就跟一個籃球一樣大。如果把質子和中子里的夸克之間的空間去掉,地球就跟一個細菌一樣大。也就是說,如果從微觀的角度來看我們的手,手是空的,幾乎沒有任何物質。地球只是一個籃球那麼大的物質或者說細菌那麼大的物質膨脹的結果。我們所看到的一切物質都無非是電子以極高的速度圍繞原子核旋轉所造成的假象。

從原子或量子的角度來解釋佛說的空,我認為有些牽強附會。釋迦牟尼當時肯定不會認識到物質是由原子組成的。但他悟出了一個深奧哲學道理,大的物質是由極多小的物質組成的,而且是永遠在變化的。存在的東西正在消亡,活的東西正在死亡。變化著的東西永遠是虛的,不是真正存在的。這也就跟我們看到一個恆星一樣,可能這顆恆星早就不存在了,我們所看到的只是假象。

我認為,佛所說的空主要指的是精神層面上的空。古語說:廣廈千間,夜眠七尺。這也就是說,人有一千間房子,晚上也只能睡在一間房子里,那另外的九百九十九間房子都沒啥用。如果沒啥用的話,就跟沒有一樣。也可以說另外那九百九十九間房跟不存在一樣。

可對世人來說,那九百九十九間房非常有用,在人的心理上有用。那九百九十九間房可以證明我很行,很能幹,很富有。我們向世人證明我很行,很能幹,很富有是為了什麼呢?說到底就是為了心情順暢,感覺好。如果我們把心修好了,就是沒有那九百九十九間房,我們的心情跟那有九百九十九間房的心情一樣好,我們不也等於有了九百九十九間房嗎?如果有一千間房子的人的心情跟我們有一間房子的人的心情一樣的話,有一千間房子不就等於只有一間房子嗎?也可以說那九百九十九間房子是不存在的,是空的。

所以說,從精神層面上看,物質在極大程度上是空的。

有一個人抱怨房子太小是不幸福的原因。從二十萬的房子搬到四十萬的房子后,幸福了一年,他又不幸福了。後來,又般到一個帶一大片地的大房子。現在好像又開始不幸福了。這從另一個角度說明大房子是虛的,是海市蜃樓,不能帶來人真正想要的東西。搬家實際上是在搬人的心態。一顆不滿的心不論搬到哪裡,也還是一顆不滿的心。心不滿,有大房子也跟沒有一樣。

如果心態不變,換再大的房子,人還是不會幸福的。這也就是為什麼佛教誨世人看破宇宙人生的真相,看破世上的一切都是海市蜃樓。在人吃飽穿暖后,人最需要的是情感的滿足,或者說是心理上的滿足。

心滿了,人對物質的需求也就滿了。心滿了,雖然住在一個小房子里,也覺得是住在一個大房子里。

當看破世上一切都是空的,人就不再追逐那些空的東西,人就開始走向內心。只有走向內心,提高自我,人才能真正感到心的滿足。

看破了,人也就能夠放下了。

             ※ 放下 ※

看破以後,人能主動放下肩上不該擔的負擔就是佛所說的「放下」。放下了負擔,人就輕鬆了,人的智慧就開了。

佛說的放下是說放下那顆追逐夢幻泡影的心。世上的夢幻泡影就是權位和名利。這些東西都是很快就消失的。連人的生命也就幾十年,了不起百年,就結束了。何況那些名利地位呢?

心放下了,不再去追求那些外在的東西,人就會從新認識自己。有的人可能會認識到自己真正需要的不是豪宅、名車,而是多與家人在一起。認識到,在與家人在一起時,能感到自己很富有;在與自己心愛的妻子或丈夫在一起時,能感到安寧快樂;在與自己的孩子在一起時,能感到心的柔軟,人間的美好。當人認識到這些是自己心中真正想要的,人就不再去加班加點的掙錢買大房子了。心中知道買大房子的代價是用與自己家人在一起的寶貴時間換來的,不值。

人能主動放下自己不該做的事情,人就有時間多與自己的心在一起了。人就可以把時間這個寶貴的資源投到自己喜歡乾的事情上去,投到提高自身的事情上去。人就可以多花時間在讀書,寫作,畫畫兒,學琴,鍛煉身體,旅遊等有益自己身心的事情上。

主動放下肩膀上的負擔,走入內心,多花時間讀書,思考,修鍊內心,提高自我,人就活得輕鬆快活了。

放下追逐名利的心后,心就平靜了。心靜了,人就能做到隨緣了。

             ※ 隨緣 ※

佛說世間一切存在的東西都是緣分所至。世間一切消失了的東西都是因為緣分盡了。緣聚側有,緣散側無。

佛說隨緣的一層意思是勸告世人要珍惜自己已經有的緣分。有句話說得好: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這也是在說人要珍惜自己已有的緣分。降生在現今這個時代是緣分,要珍惜自己的生命;作為父母的兒女是緣分,要多關照自己的父母;作為她(他)的丈夫或妻子是緣分,要多體諒自己的妻子或丈夫;作為孩子的父母也是緣分,要多給孩子一分愛心和寬容,少一份挑剔和斥責。

緣分不是人想要就能得到的。當你珍惜你目前所有的緣分,你就會很好的對待和享受你的緣分。這樣,當緣分盡了的時候,你也不會過分悲傷和後悔。

緣分盡了的時候,想抓都抓不住。

人活在世,不如意的事常常會發生。丟了工作,那是與那份工作的緣分到了頭。別難過,下一個與你有緣的工作正在等著你;好朋友走了,不再往來了。不要為他(她)的離去而過分傷心,緣分到了,留是留不住的;親人離開了人世,難過一陣后,告訴自己,緣分盡了,該走的都是天意,隨他們去吧,自己還要好好活下去!

做到了隨緣,人不但不會奢望自己生活中沒有的好東西,而且能為生活中遇到的每一件好事而歡喜,感激。當生活中出現不盡人意的事或發生一件不幸的事時,人也會用一種隨緣的坦然心態來對待,並能在心理上做到不再去糾纏那些不可挽回的傷心往事。

做到了隨緣,人就能卸掉情感的負擔。人就可以在逆境中保持一顆平靜的心。

做到了隨緣,人們就可以全身心的享受世間的美好生活。輕鬆自在的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 自在 ※

做到了看破、放下、隨緣后,人就會活得非常自在。什麼是自在?自在就是孔子所說的:隨心所欲不逾矩。

自在是當人對自己和周圍環境完全接受,並對自己的一切完全滿意的一種持久的心身狀態;一種身心完全自由的狀態。做到看破、放下、隨緣的人就是一個身心自在的人。

一個自在的人不論在什麼樣的環境中,只要生活的基本需要得到了滿足,他(她)就能有一顆自在滿足的心。一個人有了一顆自在心,就好像魚得了水。不論在大河湖裡,還是在小河中,他(她)都能自在的暢遊其中。

當人有一顆自在的心后,人就真正知道自己是誰,能幹什麼,不能幹什麼;什麼是自己真正喜歡乾的,什麼是自己不喜歡乾的。為了保持一顆自在的心,過一種自在的生活,他們就會主動去尋找,並有能力找到他們真正喜歡乾的事。這樣的人絕不會為了討好社會或某些人去干自己不喜歡乾的事。

只要有空氣、食物、水和一些賴以生存的簡單物質條件,只要他們的肉體不凍著,不餓著,他們的肉體就是個快樂的肉體,他們的心就是顆快樂自在的心,他們的生活就是詩中所描繪的快樂生活: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莫將閑事掛心頭,一年都是好時節。

               ※ 修行 ※

修行實際就是修心。心不正側行不直。只有把心修好了,人才能有正直的行為。

那麼,我們要把心修成什麼樣才算修好了呢?老法師說,當把人心修成一顆佛心,心就算修好了。什麼是佛心呢?老法師又說,佛心就是:正覺心、真誠心、平等心、清凈心、慈悲心。

正覺心是一顆知道好壞是非的覺悟心,一顆明白美醜善惡的智慧之心。真誠心是一顆無私的心,一顆磊落的心,一顆敞開胸懷接人待物的坦蕩之心。平等心是一顆沒有分別的心,一顆對待高低貴賤都一視同仁的公平之心。清凈心是一顆出污泥而不染的純凈心,一顆對污濁環境有抵抗力的心,一顆不受各種潮流所影響的寧靜之心。慈悲心是孝心的擴展和升華,是一顆熱愛全人類的仁愛之心。

修佛不是盲修瞎煉。佛法是修佛的座右銘,是修佛的基本綱領。修佛不是一天兩天的事,而是一個長久的漸進循環的過程。活一天,就要修鍊一天。只要按照佛法去修鍊自己,人就能夠一步步地看破紅塵。看破一層,就能放下一層。看破十層,就能放下一擔。

能把一顆人心修成一顆佛心,人就能徹底的破迷開悟。這樣的人就能過上佛所說的高度智慧藝術的生活,一種法喜充滿的生活,一種人在紅塵中心在仙境里的超凡脫俗的生活。

by 閆庚函

9

主題

137

帖子

36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2

積分
36
沙發
天人合一 發表於 2008-1-26 09:19 | 只看該作者
謝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1

主題

594

帖子

173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73
3
迷子 發表於 2008-1-28 09:29 | 只看該作者
沒有挑毛病的意思,此文觀點有些問題。作者應當多多請教善知識。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968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盤古教紅衣主教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681
4
人間的盒子 發表於 2008-1-28 10:47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迷子 於 2008-1-28 09:29 發表
沒有挑毛病的意思,此文觀點有些問題。作者應當多多請教善知識。


哪個觀點有哪樣問題,說出來大家聽聽,或許十個字中包涵了你說的善知識了呢。

人家也不是原創啦,大家都能說的啊。
我那麼好的簽名什麼時候沒了,氣我。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1

主題

594

帖子

173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73
5
迷子 發表於 2008-1-28 16:56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人間的盒子 於 2008-1-28 10:47 發表


哪個觀點有哪樣問題,說出來大家聽聽,或許十個字中包涵了你說的善知識了呢。

人家也不是原創啦,大家都能說的啊。


說對了。那十個字就是善知識。

我說有問題,不是說那十個字。而是說作者對那十個字的解釋。要麼層次不夠深,要麼根本錯誤。

要想聽詳細一點的,那需要時間打字,今天是不行了,明天再回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1

主題

594

帖子

173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73
6
迷子 發表於 2008-1-29 10:20 | 只看該作者
※ 看破 ※

說到看破,佛到底想叫我們看破什麼呢?這裡的看破就是叫我們看破紅塵。看破紅塵也就是叫我們看破宇宙人生的真相。

什麼是宇宙人生的真相呢?

《金剛經》是佛教的經中之經,是佛教的基石。《金剛經》中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霧亦如電,應做如是觀。也就是說我們所看到的一切都是空的,是假象。即使存在的東西也是瞬時即逝的。就像夢幻、閃電、水泡等都是些很快就會消失的東西,並且總是在不停的變化著。這就是宇宙人生的實質。世人應該視這種宇宙人生觀為唯一正確的宇宙人生觀。

佛為什麼要說世上的一切都是空的呢?就拿物質來說,物質本身是實實在在的東西,一點兒也不空呀!

從原子或量子的角度來解釋佛說的空,我認為有些牽強附會。釋迦牟尼當時肯定不會認識到物質是由原子組成的。

作者對什麼是佛,沒搞清楚。佛通一切智,徹萬法源。若有一法不明,就不是佛。作者認為釋迦牟尼佛肯定不會認識到物質是由原子組成的。這完全是在以自己的虛妄心來踹度佛之境界。想不出錯都不可能。


但他悟出了一個深奧哲學道理,大的物質是由極多小的物質組成的,而且是永遠在變化的。存在的東西正在消亡,活的東西正在死亡。變化著的東西永遠是虛的,不是真正存在的。這也就跟我們看到一個恆星一樣,可能這顆恆星早就不存在了,我們所看到的只是假象。

我認為,佛所說的空主要指的是精神層面上的空。古語說:廣廈千間,夜眠七尺。這也就是說,人有一千間房子,晚上也只能睡在一間房子里,那另外的九百九十九間房子都沒啥用。如果沒啥用的話,就跟沒有一樣。也可以說另外那九百九十九間房跟不存在一樣。

可對世人來說,那九百九十九間房非常有用,在人的心理上有用。那九百九十九間房可以證明我很行,很能幹,很富有。我們向世人證明我很行,很能幹,很富有是為了什麼呢?說到底就是為了心情順暢,感覺好。如果我們把心修好了,就是沒有那九百九十九間房,我們的心情跟那有九百九十九間房的心情一樣好,我們不也等於有了九百九十九間房嗎?如果有一千間房子的人的心情跟我們有一間房子的人的心情一樣的話,有一千間房子不就等於只有一間房子嗎?也可以說那九百九十九間房子是不存在的,是空的。

所以說,從精神層面上看,物質在極大程度上是空的。

有一個人抱怨房子太小是不幸福的原因。從二十萬的房子搬到四十萬的房子后,幸福了一年,他又不幸福了。後來,又般到一個帶一大片地的大房子。現在好像又開始不幸福了。這從另一個角度說明大房子是虛的,是海市蜃樓,不能帶來人真正想要的東西。搬家實際上是在搬人的心態。一顆不滿的心不論搬到哪裡,也還是一顆不滿的心。心不滿,有大房子也跟沒有一樣。

如果心態不變,換再大的房子,人還是不會幸福的。這也就是為什麼佛教誨世人看破宇宙人生的真相,看破世上的一切都是海市蜃樓。在人吃飽穿暖后,人最需要的是情感的滿足,或者說是心理上的滿足。

心滿了,人對物質的需求也就滿了。心滿了,雖然住在一個小房子里,也覺得是住在一個大房子里。


對空的範圍及空性的理解完全錯誤。作者雖然引用了金剛經中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霧亦如電,應做如是觀。
不過行文至此,可以看出他對什麼是有為法也沒搞清楚。認為空是指精神層面上的空。平常人所說的精神在佛法里屬於想蘊和識蘊的範疇,而色,受,想,行,識五蘊皆是有為法。

空是指一切萬法(一切萬法包括了一切有為法和無為法)無自性,自性空。不是作者所說的空是一種心態,


當看破世上一切都是空的,人就不再追逐那些空的東西,人就開始走向內心。只有走向內心,提高自我,人才能真正感到心的滿足。

作者只認為世上一切都是空的,而內心,自我不空,大錯特錯。

看破了,人也就能夠放下了。

看破了未必能夠放下。如果不是實際證得的看破,只是理論,見地上的看破,還是放不下,要努力修持,才會逐漸放下。

             ※ 放下 ※

看破以後,人能主動放下肩上不該擔的負擔就是佛所說的「放下」。放下了負擔,人就輕鬆了,人的智慧就開了。

佛說的放下是說放下那顆追逐夢幻泡影的心。世上的夢幻泡影就是權位和名利。這些東西都是很快就消失的。連人的生命也就幾十年,了不起百年,就結束了。何況那些名利地位呢?

心放下了,不再去追求那些外在的東西,人就會從新認識自己。有的人可能會認識到自己真正需要的不是豪宅、名車,而是多與家人在一起。認識到,在與家人在一起時,能感到自己很富有;在與自己心愛的妻子或丈夫在一起時,能感到安寧快樂;在與自己的孩子在一起時,能感到心的柔軟,人間的美好。當人認識到這些是自己心中真正想要的,人就不再去加班加點的掙錢買大房子了。心中知道買大房子的代價是用與自己家人在一起的寶貴時間換來的,不值。

人能主動放下自己不該做的事情,人就有時間多與自己的心在一起了。人就可以把時間這個寶貴的資源投到自己喜歡乾的事情上去,投到提高自身的事情上去。人就可以多花時間在讀書,寫作,畫畫兒,學琴,鍛煉身體,旅遊等有益自己身心的事情上。

主動放下肩膀上的負擔,走入內心,多花時間讀書,思考,修鍊內心,提高自我,人就活得輕鬆快活了。

放下追逐名利的心后,心就平靜了。心靜了,人就能做到隨緣了。

放下是指放下自己從我執出發的貪,嗔,痴三毒煩惱。作者卻認為放下豪宅、名車,權位和名利。而追求什麼心愛的妻子或丈夫。錯得太離譜。

             ※ 隨緣 ※

佛說世間一切存在的東西都是緣分所至。世間一切消失了的東西都是因為緣分盡了。緣聚側有,緣散側無。

佛說隨緣的一層意思是勸告世人要珍惜自己已經有的緣分。有句話說得好: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這也是在說人要珍惜自己已有的緣分。降生在現今這個時代是緣分,要珍惜自己的生命;作為父母的兒女是緣分,要多關照自己的父母;作為她(他)的丈夫或妻子是緣分,要多體諒自己的妻子或丈夫;作為孩子的父母也是緣分,要多給孩子一分愛心和寬容,少一份挑剔和斥責。

緣分不是人想要就能得到的。當你珍惜你目前所有的緣分,你就會很好的對待和享受你的緣分。這樣,當緣分盡了的時候,你也不會過分悲傷和後悔。

緣分盡了的時候,想抓都抓不住。

人活在世,不如意的事常常會發生。丟了工作,那是與那份工作的緣分到了頭。別難過,下一個與你有緣的工作正在等著你;好朋友走了,不再往來了。不要為他(她)的離去而過分傷心,緣分到了,留是留不住的;親人離開了人世,難過一陣后,告訴自己,緣分盡了,該走的都是天意,隨他們去吧,自己還要好好活下去!

做到了隨緣,人不但不會奢望自己生活中沒有的好東西,而且能為生活中遇到的每一件好事而歡喜,感激。當生活中出現不盡人意的事或發生一件不幸的事時,人也會用一種隨緣的坦然心態來對待,並能在心理上做到不再去糾纏那些不可挽回的傷心往事。

做到了隨緣,人就能卸掉情感的負擔。人就可以在逆境中保持一顆平靜的心。

做到了隨緣,人們就可以全身心的享受世間的美好生活。輕鬆自在的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 自在 ※

做到了看破、放下、隨緣后,人就會活得非常自在。什麼是自在?自在就是孔子所說的:隨心所欲不逾矩。

自在是當人對自己和周圍環境完全接受,並對自己的一切完全滿意的一種持久的心身狀態;

對自己的一切完全滿意那你還修行個什麼?
一種身心完全自由的狀態。做到看破、放下、隨緣的人就是一個身心自在的人。

一個自在的人不論在什麼樣的環境中,只要生活的基本需要得到了滿足,他(她)就能有一顆自在滿足的心。一個人有了一顆自在心,就好像魚得了水。不論在大河湖裡,還是在小河中,他(她)都能自在的暢遊其中。

當人有一顆自在的心后,人就真正知道自己是誰,能幹什麼,不能幹什麼;什麼是自己真正喜歡乾的,什麼是自己不喜歡乾的。為了保持一顆自在的心,過一種自在的生活,他們就會主動去尋找,並有能力找到他們真正喜歡乾的事。這樣的人絕不會為了討好社會或某些人去干自己不喜歡乾的事。

什麼意思,喜歡行淫便行淫,喜歡殺生便殺生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3

主題

5690

帖子

1239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39
7
借屍還魂 發表於 2008-1-29 10:35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迷子 於 2008-1-29 10:20 發表
《金剛經》中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霧亦如電,應做如是觀。


再理解一下什麼是「一切有為法」,金剛經里只說「一切有為法」,「一切有為法」和「我們所看到的一切」是一回事嗎?

確實需要找個好的善知識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1

主題

594

帖子

173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73
8
迷子 發表於 2008-1-29 11:10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7 借屍還魂 的帖子

「一切有為法」和「我們所看到的一切」不是一回事。
大家都知道的五蘊攝一切有為法,但不攝無為法。

我們所看到的一切只是色蘊的一部分而已。

有為法則是色,受,想,行,識五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1

主題

594

帖子

173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73
9
迷子 發表於 2008-1-29 11:48 | 只看該作者
有為法的含義:一切因緣和合造作而成的法稱之為---有為法。和有為法相對的稱之

為---無為法。就是說不是因緣和合造作而成的法是無為法。

有為法從法相上看,即是五蘊。

無為法有三:1,虛空無為。2,擇滅,涅磐的那個境界。3,非擇滅。比如專心做

事,對自己周圍發生的事,變化不聞不知。此為非擇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67

主題

3993

帖子

2067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067
10
散落的雪 發表於 2008-3-17 11:24 | 只看該作者
收藏了,謝謝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11
chico 發表於 2008-3-18 01:41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6 迷子 的帖子

個人根器不同,見解也會不一樣。不能要求別人都有佛知佛見,是個漸進的過程。
你可以看看,雲谷禪師是如何開示袁了凡的。他並沒有責備袁先生求子求福。
日知而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3

主題

5690

帖子

1239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39
12
借屍還魂 發表於 2008-4-30 11:34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7

帖子

1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1
13
木公 發表於 2008-6-12 12:00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chico 於 2008-3-18 01:41 發表
個人根器不同,見解也會不一樣。不能要求別人都有佛知佛見,是個漸進的過程。
你可以看看,雲谷禪師是如何開示袁了凡的。他並沒有責備袁先生求子求福。


請不要用「根器」「見解」來開脫。

作者對什麼是佛,沒搞清楚。佛通一切智,徹萬法源。若有一法不明,就不是佛。作者認為釋迦牟尼佛肯定不會認識到物質是由原子組成的。這完全是在以自己的虛妄心來踹度佛之境界。想不出錯都不可能。


原作者是誰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3

主題

389

帖子

388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88
14
renee209 發表於 2008-7-21 11:20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木公 於 2008-6-12 12:00 發表 [佛法就是十個字:看破,放下,隨緣,自在,修行 - 菩提樹下 -  backchina.com]  


請不要用「根器」「見解」來開脫。

作者對什麼是佛,沒搞清楚。佛通一切智,徹萬法源。若有一法不明,就不是佛。作者認為釋迦牟尼佛肯定不會認識到物質是由原子組成的。這完全是在以自己的虛妄心來踹度佛之 ...


同意!!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0

主題

142

帖子

112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12
15
有無 發表於 2008-8-5 11:29 | 只看該作者
在有些人看來,佛法即深奧又膚淺,即有禪意又有獃痴之氣。有人認為佛法就像一個禪師說的一句空話:雁過長空,影沉寒水。有人覺得佛家弟子的生活就像一個病句。談玄說妙,自視輕高。故弄虛懸,自欺欺人。過著凡夫俗子的生活,還偏要說看破了紅塵。

  
  越州天衣義懷禪師上堂:「雁過長空,影沉寒水,雁無遺蹤之意,水無留影之心。若能如是,方解向異類中行,不用續鳧截鶴,夷岳盈壑。放行,也百丑千拙,收來,也攣攣拳拳。用之,則敢與八大龍王鬥富,不用,都來不直半分錢。參。」
  
  
  
  
有無且置,即今如何?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7 04:0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