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聯合早報 從蘭普頓力作看中國崛起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2246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laodai 發表於 2008-7-26 13:3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國崛起已經成了美國一個說不盡的話題。無論政界、軍界、商界、學界智庫與報刊媒體,都在密切關注與探討。繼南加州大學教授謝淑麗(Susan Shirk)《中國——脆弱的超級大國》一書之後,戴維·蘭普頓(David M. Lampton )教授新近出版的《中國力量的三張面孔—實力、金錢與思想》,可以說是又一部力作。

  蘭普頓現任約翰·霍布金斯大學高級國際問題研究院(SAIS)副院長兼中國研究主任,曾多年擔任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會長。作者自稱本書是想對中國力量增長及其對美國與世界的影響作出評估,包括外部世界如何看待中國,中國如何評估自己過去與現在的力量,以及中國力量的弱點與不確定性。

從三方面檢視中國實力

  與美國其他學者把國家實力簡單地劃分為硬實力與軟實力不同,他從三個方面來檢視與分析中國崛起力量之所在。他把實力稱之為「強制性」的力量,包括軍事、經濟與外交手段,金錢表現了中國財富積累的手段與經濟實力。除此之外,還增添了其他美國學者少有觸及的一個非物質因素,即思想。

  蘭普頓所謂的思想(Mind),並非一般認為的意識形態和政治理念,而是廣義的,包括觀念或主意、政策與謀略,即領導人的頭腦與執政能力所發揮的重要作用。

  關於中國的國力,蘭普頓引用中國經濟學家胡鞍鋼的研究材料說明,以世界各國綜合國力的總量為100,中國綜合國力所佔的比重已從1980年的4.7%增加到2003年9.99%,領先於印度、俄國與日本。美國則略為下降, 從22.5%變為22.3%。按照目前增長速度,中國2020年的國內生產總值(GDP)相當於1978年的16倍,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世界銀行的估計與此相似,認為那時中國GDP佔世界總量的比重將達到22%,高過美國兩個百分點。

  蘭普頓認為,「力量問題其實是一個如何使用力量,使之達到預期目標的管理問題。政治家們既要重視力量,更要了解自身及其對手力量的限度」。「有效使用力量,必須做到以各種最恰當手段與最小資源代價來達成目標的實現」。中國已從毛澤東時代依靠革命、軍事力量與意識形態,以及從鄧小平強調經濟與物質刺激,轉化為今天更為平衡的發展戰略:在增強經濟與軍事力量的同時,重視觀念性力量的作用。

  作者注意到,從21世紀初開始,中國在與世界互動中出現了新的語言,其行為與利益也開始變化。中國不僅對世界形勢作出反應,還要對本地區以至更大範圍內的事態發展施加影響。

  蘭普頓說,當年鄧小平向江澤民交棒時,美國認為他只是一個「過渡人物」,但後來證明低估了他。同樣,胡錦濤在2002年接班時,人們推測他要相當長時間才能鞏固權力,但兩年之後他就令人刮目相看,以強有力的地位展現新的政策。與美國總統大半從州長中選拔的情況類似,中國省級領導也是未來中央領導的後備隊,而多數省的規模大於歐洲的國家。

  中國決心成為一個具有綜合實力的巨大強國,「但它既不像蘇聯那樣是軍事巨人和經濟侏儒,也不像冷戰時期蘇聯那樣追求擴張目標」。蘇聯的教訓是使用強制性的手段與意識形態進行擴張,從而產生反作用。由於經濟削弱、 內部困難與外部壓力,久而久之導致了政權更迭。中國則不同,認識到唯有經濟增長才是解決一切問題的根本。「雖然中國經濟從90年代以來有很大增長,但是它使用武力的次數並未由此而增加」。

對華政策向現實主義方向轉化

  本書以很大篇幅來探討中國外交政策與中美關係,指出儘管中國的經濟、軍事力量遠不如美,但力量的強弱必須與其面臨的問題聯繫起來評估。在中國看來,「美國比中國面臨更多挑戰,中國並不是美國的頭號問題。如果中國的政策運用得當,中國就可避免成為美國的主要目標」,例如在伊朗問題上北京讓俄國出頭,朝鮮問題上讓韓國出來反對美國動武,北京無需自己冒頭。

  中國已成為亞洲主要強國,美國在亞洲的影響大不如前,但中國目的並非要把美國趕出亞洲。美國容易低估中國外交政策的吸引力,由於世界各地對美國慣於使用強制性力量有所不滿,中國正在迅速提升推進全球外交的能力,並且幹得比美國人有效。

  蘭普頓說,中國力求「在一個日益相互依賴的世界上扮演一個成熟大國的角色」,保持穩定的國際秩序符合他們的利益。中美雙方作為「負責任大國的觀念正在進入中國的辭彙,北京願意在國際事務中展現一種尊重主權與不干涉政策的大國形象」。

  關於台灣問題,蘭普頓認為台灣對大陸討價還價的地位正在削弱。美國有61%的人反對捲入台海戰爭。他並不認為兩岸關係往和平方向發展會違背美國的核心利益。 只要台灣不挑起衝突,北京不至於冒風險。他指出,自從中美建交以來,由於雙方的謹慎與明智,中美關係得到了重大發展。「美國面臨各種挑戰,需要中國幫助」。中國的經濟增長與改革進展,也要求美國進行改革。如果兩國要為對抗下注,那麼一方的失敗也必然意味著另一方的同樣命運。

  蘭普頓的新作表明,由於中國崛起和中國領導的正確政策,美國對中國的評估與對策正在逐漸向現實主義方向轉化。即使美國保守勢力仍然難以接受中國崛起的事實,但是趨向交往合作,避免對抗零和,正在成為越來越多美國人的共識。美國輿論界向來迴避中國崛起的背景原因。蘭普頓的分析評價,實際上觸及到了中國的體制與發展模式問題。

  古往今來,強國興衰是不可避免的歷史現象。美國戰略學家摩根索在他的《國家之間的政治》名著中早就指出:「當一個國家發現它在歷史的某一時刻正處於力量巔峰時,特別容易忘記這樣一點,那就是一切力量都只是相對而言的。其實應該明白,那種曾經擁有的力量優勢,很可能由於自身的愚蠢和疏忽而喪失掉」。

  蘭普頓在本書一開始就引用這段經典的話,表明他是以一個歷史觀察家的眼光,以大國強權必須保持力量與政策平衡的觀點,來論證中美兩個大國的今天與明天。

作者:陳有為
明有物有則,索源清流潔。

1

主題

191

帖子

41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41
沙發
leomio 發表於 2008-7-26 23:37 | 只看該作者
那本書美國人要多看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5 08:3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